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前迈了几步,立定,双手合在腹前摩挲了一下,朗声叫道:“后生,老朽
身有不便,不能亲赴沙场。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
道,我看了,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
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
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
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

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我和脚卵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
他起来。他的腿仍然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我感到手里好像只
有几斤的分量,就示意脚卵把王一生放下,用手去揉他的双腿。大家都拥过
来,老者摇头叹息着。脚卵用大手在王一生身上、脸上、脖子上缓缓地用力
揉。半晌,王一生的身子软下来,靠在我们手上,喉咙嘶嘶地响着,慢慢把
嘴张开,又合上,再张开,“啊啊”着。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

老者很感动的样子,说:“今晚你是不是就在我那儿歇了?养息两天,
我们谈谈棋?”王一生摇摇头,轻轻地说:“不了,我还有朋友。大家一起
出来的,还是大家在一起吧。我们到、到文化馆去,那里有个朋友。”画家
就在人群里喊:“走吧,到我那里去,我已经买好了吃的,你们几个一起去。
真不容易啊。”大家慢慢拥了我们出来,火把一圈儿照着。山民和地区的人
层层围了,争睹棋王丰采,又都点头儿叹息。

我搀了王一生慢慢走,光亮一直随着。进了文化馆,到了画家的屋子,


虽然有人帮着劝散,窗上还是挤满了人,慌得画家急忙把一些画儿藏了。

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些木。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
了手给王一生看。王一生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
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粘液,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
大家都有些酸,扫了地下,打来水,劝了。王一生哭过,滞气调理过来,有
了精神,就一起吃饭。画家竟喝得大醉,也不管大家,一个人倒在木床上睡
去。电工领了我们,脚卵也跟着,一齐到礼堂台上去睡。

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
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掮着柴禾在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
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
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
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
沉沉睡去。

淡泊与崇高的人生
——《棋王》导读

《棋王》写的是“文革”期间,一个叫王一生的“知识青年”的故事。
作品并没有囿于一般的“知青”小说的题材内涵,而是力图从哲学的角度和
文化的层面上,来揭示人类在物质与精神双重欲求中的完整人生,而这一切
又集中地体现在对王一生的吃饭和下棋的描写上。作品极写王一生对“吃”
的虔诚、精细和贪婪:他“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嘣满了青筋”,
“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不剩,真有点惨无人道”。读者可
以从王一生的饥饿感和不雅的吃相以及对“吃”的感受和看法中,体察到动
乱年代普通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作者在不露声色中对社会阴暗的揭露和批
判,同时也领悟到“民以食为天”这个人生最朴素也最深刻的道理。然而,
人只为吃而活着,“终于还不太像人”,人是应该有一点精神的。作品对王
一生下棋的描写,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在社会动荡之时,他不问世事,
痴迷于象棋,借下棋排忧解闷,以求心灵清静和精神自由,这实际上表现了
一种对社会现实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不愿随波逐流的智者心理和傲世态
度。作品不仅写到王一生的“汇道禅于一身,神机妙算”的高超棋艺,也写
到他“为棋不为命”的“棋道”。他对棋艺的追求,是不含任何狭隘的世俗
名利观念的,他宁肯对深谙棋道的拣破烂的老头儿顶礼膜拜,也不肯做那位
连古人留下的残棋也没走通的“国内名手”的徒弟,并对脚卵用祖传象棋换
取他参加地区大赛的资格感到深受污辱。这一切都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中
的老庄哲学意蕴的崇拜与景仰。但是,阿城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决非仅仅
迷恋淡泊、虚静的庄禅哲学,他以追求人的精神自由和本质力量的现代眼光,
在对多种文化因素的选择与相互补充中,完成着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再
造。如故事最后写到王一生与九位高手的“车轮大战”,这时的王一生已不
在把下棋作为修身养性的寄托了,他是真正“把命放在棋里搏”,貌似“安
然”,透出的却是儒家文化中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也更接近了我们这个时
代所张扬的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

《棋王》所浸润着的传统文化的气韵和氛围,也体现在作品艺术风格和
手法上。作者深得中国古典小说之神韵,又自成一家。写人状物,多用白描;


句式简短,用词灵活;尤其叙述语言,朴素自然而饱含力度,在加之不时揉
进幽默和调侃的评断性文字,更显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齐玉朝)


绿化树(存目)

张贤亮

苦难历程的跋涉者
——《绿化树》导读

《绿化树》发表于1984 年第2 期的《十月》。这是作者计划中的总题为
《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系列中篇的第一部。系列作品将描写一个出身资产阶
级家庭、怀有朦胧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章永璘,经过
苦难的历程最终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经历。《绿化树》只是描写
了主人公在1961 年到1962 年间,摘掉了“右派”帽子后在农场生活的一段
经历。作为自身经验型的作品,作家极其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被弃置荒原的
严酷环境,章永璘在极度的饥饿中求生觅食的卑微和机智,无不呼唤着人们
对“左”倾错误的愤激而剀切的批判。但是作家并没有以“苦难”做为创作
的终结,而是以此为契机,表现了更为深邃,更为宏大的主题意向。一是通
过章永璘在苦难中灵与肉的博斗,表现了他超越自我、净化灵魂的心灵历程。
章永璘通过自我反省、马克思《资本论》的启示和筋肉劳动者的感召,一次
又一次地发现并审判被本能所诱发出来的卑贱与邪恶,寻求“比活着更高的
东西”。他在读《资本论》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家庭阶级以及资产者与劳动
者的关系进行自我批判和内省,虽然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一般知识分子的
心理状态,但也自觉不自觉地图解了那个年代中较为偏狭的改造知识分子的
理论,增加了作品的复杂程度;二是对苦难作了诗意化的处理,表现了伤痕
痛苦中的“缺陷美”、粗扩质朴的内心美和西北荒原的风情美。作品中的“缺
陷美”,主要表现在对章永璘与马缨花爱情关系的描写上。马缨花是当代文
学人物画廊中从未出现过的,具有独创美学意义的艺术形象。这个貌似放荡
不羁、落后而缺乏文化的荒原妇女,心地是那样的纯洁高尚,对知识和未来
是那样的憧憬。她对陷于困境中的章永璘的那种母亲般的温情、野性和坦诚
的爱,不仅使章永璘感到了“痛苦中的欢乐”,也为整部作品染上了浓厚的
浪漫主义诗意。在海喜喜和谢队长的身上,西北劳动人民那种粗犷、质朴的
内在美得到了突出展现。外表粗蛮的海喜喜,内心深处竟深藏着一颗豁达美
好的心;满口粗言鄙语的谢队长,对人又是那样的宽厚和善良。在这些人物
身上,体现了作家对劳动者的炽烈而诚挚的情感。

作者对苍凉雄浑的西北荒原风情美感受极深。贫瘠而荒凉的土地、响遏
行云或余音袅袅的情歌,粗鄙陋俗的语言和质朴而放荡的习俗,构成了一幅
浑然天成的风俗画,与严峻的生活和深沉的思想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共
同鸣奏了《绿化树》沉郁而雄浑的主旋律。

(齐玉朝)


平凡的世界(存目)

路遥

平凡世界的精彩画卷
——《平凡的世界》导读

《平凡的世界》发表于1986 年,是继《人生》之后有着深远影响,代表
路遥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的力作,该作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1975—1978 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老一代农民孙玉
厚、孙玉亭,新一代农民孙少安、孙少平,居于领导地位的田福堂、田玉福
等精神世界的变化历程,反映这个动荡、转折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历史进程。

老一代农民孙氏兄弟是极度的生活贫困、精神贫困土壤上的典型。孙玉
厚经受着贫困的煎熬,安分守己,息事宁人,任劳任怨。但是当他十几年前
为弟弟的婚事向人借钱,十几年后又要为儿子的婚事向人借钱,就不能不使
他从心底里发出什么时候才有希望生活得好一些的叹息。孙玉亭整天生活在
虚假的满足中,想凭借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表现出激进的姿态,以改变自己的
命运。这与其说是他个人性格扭曲的悲剧,不如说是扭曲的社会生活改变了
他。新一代农民孙少安、孙少平在心理承受能力上超过了他们的父辈。孙少
安面对家庭的实际,过早地离开了学校,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既对生活采
取现实态度,又较多地抛弃了传统的意识和道德标准。所以他能从生活实际
出发,从解决衣食温饱摆脱贫困出发,提出土地承包方案。孙少平则更多地
接受了外部世界现代意识和文化形态的影响,有了一个不安分的向往现代文
明的灵魂。小说通过对孙少安、孙少平的爱情描写,展示了一代成长中的年
轻人的灵魂。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田润叶对质朴、健全、纯洁的人性渴
求,在那个年代成为不可能,孙少安也不能不考虑公家人与庄稼人之间的距
离和生活反差,使他们的爱情成为悲剧。孙少平与地委书记女儿田晓霞在渴
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友谊,敢于冲破世俗门第、追求精神契
合的恋爱更为可贵。但人生常常是遗憾多于如意,田晓霞作为省报记者在陕
南洪灾中为抢救落水儿童而壮烈牺牲,少平也在一次井下塌方时为保护同志
而受了重伤。他最后到底是接受另一个纯情、俊美的大学生金秀的爱呢?还
是与师傅的遗孀弱子组成一个工人之家?值得人们玩味、深思。大队书记田
福堂是集极左路线与封建宗法意识于一身的典型,在他身上体现的专横独
断,排斥异己,瞎指挥等,折射出农村野蛮狭隘、陈腐的文化结构。作家在
少安少平两兄弟的身上,寄托了他对农村青年前途命运的哲理思索,也通过
田福堂批判了长期存在的极左路线、封建陋习和宗法势力。

总之,小说是作者以理性之光对现实生活的透视,是平凡世界的精彩的
画卷。小说中回荡着人物心灵的呼喊和时代巨变的涛声。

在艺术上,路遥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子,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与细腻
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如少平在学校食堂打饭情景,少安拒绝润叶约会的矛
盾心情等就是这方面极好的例子。另外,陕北高原的浑厚风光与劳动者质朴
品格的有机结合,简洁朴实而又生动细腻的语言风格,比喻象征等多种艺术
手法的综合运用等总体上构成了路遥小说浑厚、质朴、宏阔、细腻的艺术风
格。


(彭永彬)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
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
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
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
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
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
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辗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
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
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
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
站。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
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
列车疾驶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
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
娇嗔的尖叫。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
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总之,台儿沟
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
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
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
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
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
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
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
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
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
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
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
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
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
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
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
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香雪,过来呀!看那个妇女头上别的金圈圈,那叫什么?”凤娇拉过
香雪,扒着她的肩膀问。

“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说。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唉!你看她那块手表比指甲盖还小哩!”
凤娇又有了新发现。

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
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
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这是那种在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
包。

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
“哟,我的妈呀!你踩着我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
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乍的。
“你咋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搭话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
不示弱。
“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
望去。

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来了。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
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北京
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
扒窗户,危险!”

“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
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得她差点撞在他身上。
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呆在车上不头晕?”她又问。
“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个姑娘问。她指

的是车厢里的电扇。
“烧水在哪儿?”
“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
“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

句。
“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