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4-10李敖系列之10李敖通电集-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玩弄于股掌中而不自知,而这一群人中包括了诺贝尔奖得主、李登辉爱将、胡涂台湾人心目中的救世主李远哲。
  李远哲当时正以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身分,赴美国举行旅居美国院士的分区座谈会,局势最紧张的时刻,李远哲按捺不住了,打电话向李登辉报告,声称以他的名气及关系,如派他到大陆为两岸和平尽一分心力,一定可以缓和两岸紧张关系。不料李登辉当场否决,并斥责李远哲,说你不懂的事少管。事后,双李关系急转直下,李远哲多次在公开场合对总统府不支持中央研究院的发展表示不满,尤其对于总统府搁置中央研究院组织法修正草案更多微词。
  四年后,李远哲在总统大选最后关头表态挺扁,发挥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性力量,不但帮助陈水扁取得政权,还一度打算辞中央研究院院长,彻底投身政治,出任行政院长。从李远哲于总统大选前五天,给中央研究院同仁的一封信上,我们清楚的看到李远哲当时的想法:
  本院各位同仁:在今(3/13)晚,我将召开记者招待会,向社会各界进一步说明我个人对当前台湾政治社会改革情势的看法和基于这些体认而做的两点决定。我了解到本院同仁对我日前公开所做的言论有不同的见解和响应,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我出席此项对外的记者会之同时,也将我要宣布的声明,透过网络与各位同仁分享。
  为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努力
  李远哲
  自从三月五日我发表了「跨越断层——掌握台湾未来关键五年」的文章后,我接到了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党派和不同族群的回响;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陈水扁先生,也以「全民政府、清流共治」响应,让我感觉有一股爱护台湾拉拔台湾「向上提升」的力量,正快速地在全台湾集结。对于如何阻止我们的社会沉沦、提升我们的民主品质与建立我们的国家新蓝图,大家都有着热烈的讨论和期待,这很令我感动。
  很多人和我都深切体会到,台湾已经走到了另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上。我们不是前进,就会后退;想要一直停留在原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两岸关系的处理是如此,内政的改革更是如此。我知道社会所加诸于我的殷切期待,也了解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在这关键的时刻,做出抉择。即使个人的力量相当有限,我仍期盼藉由一己的投入来带动更多「向上提升」力量的浮现和整合。无论个人喜欢与否,愿意与否,我知道自己在这个稍纵即逝的改革契机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那就是在关键的时间,讲出真心的话,做出正确的决定。
  今天,我决定接受陈水扁先生的邀请,和其它愿意共同协助他当选后治国的「国政顾问团」成员的要求,出任此一「国政顾问团」的首席顾问。这是我承诺为台湾「跨越断层」,创造前途和愿景打拚的重要一步。在踏出这一步的时候,我要特别感谢李登辉总统曾经给我珍贵和难得的机会,让我为提升台湾的学术做出个人毫不保留的贡献和服务。过去这六年来,我很欣慰中央研究院的研究水准,已更加精进;而且我确信,今后也一定还会更进步。不过,为了在个人学术研究之外,投入更多的社会改造工作,并且,不要为中央研究院同仁带来任何不方便,我决定辞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职位。
  正因为许多人同意我「跨越断层——掌握台湾未来关键五年」的观点,让我觉得是时候了,我应当更进一步走入民间、走进社会,为台湾的永续发展与美好的未来,更加用心和努力。
  而最迫切的是,希望能够为缓和两岸关系的紧张和营造内政改革的理性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台湾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尊严和幸福的社会。
  这是我一生很重大的决定。我愿意把我的心力贡献给台湾这块土地,与大家一起为实现台湾人的梦想而努力。89年3月13日
  李远哲口口声声「为了在个人学术研究之外,投入更多的社会改造工作,并且,不要为中央研究院同仁带来任何不方便,我决定辞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职位」,并且说「这是我一生很重大的决定」,但是,只不过十七天后,李远哲竟暗中改变了他自称的「我一生很重大的决定」,决定背信留任,并且又写了一封信给中央研究院的员工:
  本院各位同仁:大家好!
  三月上旬,远哲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认为此次大选影响台湾未来走向至鉅,台湾社会正面临向上提升或往下沉沦的转折点,因此毅然呼吁大家正视这个严肃的问题,继而诚恳的表明了个人的政治立场。此举虽出于身为知识分子关切台湾前途所做之整体思考,仍不免引起社会各界对远哲个人之议论,远哲为免影响本院之正常运作,或造成各位同仁之不便,遂于三月十三日宣布辞去院长职务。
  辞呈于次日递达总统府,然未获总统同意,本院同仁亦多方挽劝,咸以继续为本院效命之责相期许,盛情可感。投票之后的结果,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政党轮替,时代意义非比寻常,以是外界多所期盼,总统当选人陈水扁先生更是力邀远哲出面组阁。远哲几经思虑,自忖报国与改革社会必须量才适所,担任阁揆或非唯一最佳途径,是以决定仍留身学术界,继续以学术中人和知识分子的身分从事知识报国和社会改革的工作。旬日以来,远哲深切感受到本院同仁之谅解与支持,今日请假届期,国政顾问团为新政府举才之初步任务亦已达成,明日起当销假上班,在此诚恳地感谢各位同仁在远哲请假期间的关心。
  台湾的改革正待扬帆,本院的研究品质亦需不断提升,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端此 敬颂研祺李远哲 八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七天以后,四月五日,李远哲在与中央研究院同仁的一次座谈会上再次表示如下:
  自从三月五日我在国际会议厅发表「跨越断层——掌握台湾未来关键五年」演讲后,这一个月来的日子好象是在作梦,为了不给院内同仁带来困扰,我做出辞去中研院院长职位的决定,做此决定后,最高兴的是我太太。在我表达辞职的意愿后,有些所长跟我说,如果我丢下中研院不管,是不负责的,等于是助长向下沉沦的力量,但是我告诉他们,没有人是不可被取代的,院长的职务可让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人接任,不应该会有沉沦的影响。同仁在那段时间中对我的安慰、支持、劝进,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现在那些风风雨雨已过去,我也决定继续留在中研院跟大家一起努力,回到中研院这个我熟悉的地方感觉真好。
  看了上面李远哲的信和谈话,问题来了。李远哲所谓「同仁在那段时间中对我的安慰、支持、劝进」,这段话太离奇了,究何所指?据我获得的资料,陈水扁当选后,力邀李远哲担任阁揆,李远哲再三欲迎还拒的表示自己并不是最适当的人选,一直未表态接受或不接受,但由于他当时已公开宣布辞去中央研究院院长职务,事实上已为接任阁揆预留了伏笔。真正的转折点是选后李远哲赴美访问,「美国爸爸」方面认为由亲陈水扁的李远哲出任行政院长,势必加深中共的不安,不利台海局势的发展,遂钦点具军人背景的外省人唐飞出任。如此一来,李远哲岂不两头落空?李远哲是利欲熏心的人,岂能两头落空?于是,扭扭捏捏,借着「同仁在那段时间中对我的安慰、支持、劝进」、「担任阁揆或非唯一最佳途径,是以决定仍留身学术界,继续以学术中人和知识分子的身分从事知识报国和社会改革的工作」、「明日起当销假上班」等厚脸皮理由,厚脸皮的又回到原位。
  李远哲无耻倒也罢了,最可悲的是中央研究院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关键时刻发挥「安慰、支持、劝进」的力量,让李远哲顺理成章的吃回头草,不但有公开的全院性的签名慰留活动,甚至还有让人倒尽胃口的「全院一级主管与院长座谈会」,让这些「国士」,公开表演不要脸。据我所知,「全院一级主管与院长座谈会」中难过、痛心、不舍、落泪者比比皆是,倒是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长沈哲鲲,公开指责李远哲违背对他的承诺,让他就是冲着李远哲才肯牺牲美国高薪回国奋斗的理想完全破碎。当然这也可能是激将法,目的是让李远哲更有台阶下,但确实显示这一群书呆子事实上是被李远哲耍了,就如同李远哲四年前被李登辉耍了一样。
  李远哲最无耻的一点是,他在三月二十九日的信上明明说的是「明日起当销假上班」,并「感谢各位同仁在远哲请假期间的关心」,但他从头到尾说的就是「辞职」、「辞职」、「辞职」的、是「决定辞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职位」的,同时对新闻界声言不接受总统挽留的,又何来「请假」「销假」的过门呢?「辞职」和「请假」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怎可偷天换日,在「美国爸爸」否决他做行政院长后,又改口以「请假」代「辞职」起来?这种辞不辞由他的反复无常,不是太无耻了吗?何况,十七天前的冠冕堂皇、义正辞严的辞职宣示所说要辞职的情况,所谓「我应当更进一步走入民间、走进社会」云云,「民间」与「社会」的情况并未改变,为什么你十七天后就改变了,就有了不同的说词了呢?明显的是「美国爸爸」打破了他的好梦,所以只好吃中央研究院院长这把回头草了,吃回头草已是无耻,再巧立名目来骗大家,就无耻加番了。呜呼,如此台湾的救世主!真相拆穿,他竟是这种嘴脸也!


  一位理科教授对李远哲的纠举
  我收到一位理科教授对李远哲的纠举,内容简明扼要,共分五项:一、中央研究院内诸般举措不当,二、与奸商勾结,三、任用私人,抢占山头,四、冷血出卖朋友,五、用人不当。全文如下:
  中央研究院内诸般举措不当:院内花费甚巨,而研究成果远不如国立大学,引致学界不满,加以评论,遭李远哲全面围剿。(科技报导文作为引证) 预备以中央研究院院内研究所得,建立公司,将公家资助的研究成果化为私人所有。
  与各大学抢夺大量博士后研究员名额,博士后研究员却有多名在国外研究机构工作,做为中央研究院所长个人公关之用。 李远哲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前,个人在加州大学之博士后研究员薪资即由国内支付。
  立法院制订科技基本法期间,李远哲倡议由中央研究院作为制定科技政策之机构,不伦不类。(科技报导文作为引证) 国大取消宪法中教科文下限,并未强烈反应。
  与奸商勾结:创立人才发展基金,向商界募款数十亿,并未受外界监督。(因何今日要监督他人处理捐款事宜?) 回国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前,每次回国均由陈由豪招待居住凯悦饭店。
  不住中央研究院院长官邸,居住由陈由豪赠与之价值三千万的豪宅。 开发第二院址,勘察汐止土地时,由陈由豪陪同,工程并拟交由陈由豪承包。 陈由豪于泰国设厂,李远哲亲赴参加破土典礼。
  任用私人、抢占山头:国立自然科学馆馆长周廷鑫资格不合,由李远哲亲自致函教育部,强力运作而获选。(教育部主管人事部门极为不平,向渠等探询或可提供资料)
  教改会中原住民教育部分交由素与原住民教育无涉的爱将——台大化学系教授牟中原负责。 同步辐射中心为浦大邦(浦薛凤子)倡议创建,首任筹备处主任清大物理系教授阎爱德(阎振兴子)任劳任怨,后惨遭排挤,由李远哲亲戚主事。
  冷血出卖朋友:当年回国乃由浦大邦极力促成,后绝口不提,说是自己决意报效国家而决定返国。(科学月刊文作为引证)
  用人不当:教改会中心思想为「松绑」,主张者台大经济系教授张清溪,现任台湾法轮功学会负责人。愚昧至此之人,居然主导教改方向。 (科技报导、科技月刊容另行寄上)
  以上全文,除有极小部分(如说由陈由豪赠豪宅系看中陈由豪盖的豪宅之误外),大体可信。其中指李远哲对浦大邦绝情之事,我找到一九九五年四月号「科学月刊」郭中一教授文做为附证,可证所言不虚。
  【附录】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追忆浦大邦先生(郭中一)
  要想忘记浦大邦先生是很难的,即使时间相隔已超过十年以上。有种人的感染力之强,在你经历长远的时空阻隔后,仍能察觉到他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影响。浦先生就是这种人。他灿烂的笑容、厚实的手掌,如在面前,如在握中,纵然他在去年十二月已离开尘世满十年了。
  他在美国社会中,曾任高阶科学行政主管,调和折衷,对科学工作者臂助良多,为众所称道和感谢。他时时回到台湾,对主政者提出各种科技政策建言,并广邀世界级大师及华裔学者,或做讲学,或返乡从事长期研究。其中,多少人是受到他的无私热情所感染,从而将对研究学术的热情同样地贯注到自己的国家社会去。
  其中一个较不为人知,却可深刻见出他影响力的例子,是他与一位国际级学者间的故事。浦先生因常在课余返台策进科学合作、科学生根活动,在机场几次碰到这位却是每次必去中国大陆的学者。这位学者不禁好奇,问道:「我自己是本省人,都不回台湾了,你是外省人,怎么反倒老跑回去?台湾那么小,那么落后,有什么好发展的?」浦先生笑道:「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啊!而且台湾进步了不少,也需要我们的帮助,你不妨也回去看看吧!」后来果然由于浦先生多次的引导,使得这位学者回到自己的家乡服务了。这件事反映了几个层面:一是浦先生没有当时海外知识分子常有的左倾盲动和不实幻想;二是浦先生一贯「为所当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便由此展露;三是他无时不在为国延揽良才;四是由于他的带头示范,引致了人才的回流。
  与浦先生接触过的人,除了深感他的为人正直,热情毅力与言词风趣外,恐怕最要佩服的就是他的行政能力了。他的行政手腕圆熟,常以巧妙的手法四两拨千斤,「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例之一是十余年前,他邀「氢弹之父」泰勒
  (E。Teller) 访台,演讲题目为「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间的关系」。其目的是藉泰勒先生之威名,以及他在基础及应用科学上都卓有贡献的身分,告诉主持大计的衮衮诸公:只重近利,不顾根本的结果,会是两者俱失。另一例子是,他有一次到某校访问前,即听说某教授学问甚好,取其论文阅之果然,又耳闻他因个性内向,所做研究又无关乎应用,是以颇受冷落。于是他在到达该校前,以电话连络校方,谓某教授为他素识,希望于校长晚宴之上相晤。是日该教授果至,浦先生虽不识其人,但察言辨貌,立即趋前,引领该教授与其邻座畅谈。果然,次日该校校长立即派人前往某教授研究室,询其研究是否需要帮助、研究室是否过于狭隘?
  笔者之得缘认识浦先生,也是由于行政事务上。当时笔者为大三学生,负责系上学术事务。浦老师为泰勒先生到访事宜,曾与笔者有所接触。笔者的筹画,是在系上先连续办了几次原子核物理与核反应堆的演讲和讨论会,为同学们准备好背景知识,并在校内各处广为张贴大型海报二十余、小型演讲通知千余。浦先生于中午时分到达,出示一份泰勒先生生平事略,为他所提供,某校所打字印刷,错谬颇多,印刷不清,他颇为不满,希望笔者能复印散发,但演讲时间在即,如若不能,也就算了。笔者立刻加以校勘、重新打字,加花边印刷,演讲时两千余人人手一份。他极感惊讶并赞叹,于是特为亲近,并且邀约青年学生晚上与他晤谈。
  当晚我们七、八个学生与浦先生自八时多谈到早上两、三点,走出饭店大门的时候,冷风刺骨而不寒,因为心中充满了烈火。仰首却见一颗晨星,莹白闪烁,指引着归路。我们都深觉,这将是我们生命中极重要的一夜。
  浦先生的言辞温煦,由多方指点照顾后进,又多诙谐,每每令人忍俊不住,却又觉得饶有深意。笔者曾形容他是「语妙心长」。他在当夜,指点了我们许多重要的课题,但是却不显干涩枯燥,总在会心微笑外得到他的语意深长。
  他谈的问题最令笔者记忆深刻的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期许,他认为「为所当为」,根本不该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和出处进退。但是,他也极讲求做事的方法,反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酸腐的「头巾气」、「书生气」。他尤其抨击最力的现象是「掼纱帽」,也就是在做事时不能忍辱负重,受不得任何的曲折与批评,动辄故示潇洒,弃职辞官,扬长而去。结果是坏了大事,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家社会的情势日益糜烂,而自己却逍遥于江湖,吟咏于山林之下。这种作为,不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