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谐与冲突-儒学与现代管理-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本人就是个好学又善思的典型,凡学必究其所以,从不马虎。他曾
从师襄学琴,一首曲子弹了十天,还不换新的,师襄说:“可以弹新的了。”
孔子答:“我仅学会曲调,还未得其技巧。”又练了些日子,师襄说:“已
经熟习技巧了。”孔子答:“我还未得其寓意所在。”又练了些日子,师襄
说:“可以换新的了。”孔子还是答曰:“我还未想见作者的为人。”再练
下去,一直练到他进入了肃穆地深思、舒心地高望而远眺的境界时,他才深
沉地说:“我得其为人矣!其为人黝黑黝黑的,修长修长的,高瞻远瞩,大
有称王天下的气度!这不是文王,又有谁能作成这曲子呢?”师襄听了离席
再拜,原来这正是周文王所作的《文王操》(《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除了弄通作品本身的内涵外,还能举一反三,从平凡处看出不平凡,
从常物中引申出深奥的学问。孔子见大江大河必观,因为他从逝水不复中看
出了时光的宝贵、生命的可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论
事·子罕》)已成了人们珍时惜阴的千古良训。又如孔子观于鲁桓庙,见有
偏倒的器皿(欹器),问守庙者:“此何器?”守庙者曰:“此盖宥坐(置
座右以为戒)之器。”孔子说:“吾闻宥坐之器者,虚(空)则欹(偏),
中则正,满则覆。”于是叫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喟然叹曰:“唉!那
有满而不覆者呢。”子路问:“请问怎样才保证满而不覆呢?”孔子说:“聪
明圣知(智),守(保持)之以愚;功被(施)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盖)
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荀子·宥坐》)因小见大,因
浅见深,非好学深思,孰能至此!

“多习”即反覆练习、温习。一是温习课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论语·为政》)温习旧课程,获得新见解,这就像再次获得老师
指点一样。从平常处发现不平常的道理,这才是高人一等的学问。旧材料中
蕴含着新内容,旧知识中隐藏着新知识,这需要不断开发,不断温习。宋人


张载有诗云:“芭蕉心尽含新心,心含新心暗已随,愿学芭蕉养新德,长作
新叶长新知。”对这一道理作了形象的描述。二是反覆练习。孔子当时所学
和所传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实践性强,不能停留于纸上谈兵,
因而需要练习。将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操作结合起来,既巩固了所学内容,
又从操作中获得美的陶冶,那确实是心身受益的活动。因此《论语》开篇第
一章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将操练礼乐等活动与远方遇故友的悦怿相提并论。可见多练习给
人带来了无穷乐趣,难怪曾子要把‘传不习乎’作为自己“三省吾身’的内
容了。

张载有诗云:“芭蕉心尽含新心,心含新心暗已随,愿学芭蕉养新德,长作
新叶长新知。”对这一道理作了形象的描述。二是反覆练习。孔子当时所学
和所传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实践性强,不能停留于纸上谈兵,
因而需要练习。将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操作结合起来,既巩固了所学内容,
又从操作中获得美的陶冶,那确实是心身受益的活动。因此《论语》开篇第
一章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将操练礼乐等活动与远方遇故友的悦怿相提并论。可见多练习给
人带来了无穷乐趣,难怪曾子要把‘传不习乎’作为自己“三省吾身’的内
容了。
满招损,谦受益
在学习态度上孔子要求人们要有谦虚的态度和持久的毅力。《尚书·大
诰》曰:“满招损,谦受益,时(是)天之道。”《易经》也专有《谦卦》,
赞扬“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可见,谦这种美德亦是中国人的优良传
统,孔子则使这一美德更加发扬光大。他认为即使一个人很聪明,也应以“谦”
养德,以便进入“贤”的境界:“巧而好度(规矩)必节(合乎规范),勇
而好同(合群)必胜,知(智)而好谦必贤。”(《荀子·仲尼》)否则,
才能虽优,若不谦逊,也不值称赞,他甚至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假
令)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聪明人和圣人尚且贵谦,
更何况求学之士呢?

首先,孔子要求人们实事求是,切不可不懂装懂,即“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智)矣。”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
是真正的聪明(智)人。既不是不懂装懂,又不是假意谦恭。作为求学之士,
应该时时注意保持谦虚的形象,以便随时从他人那里获得教益,就像江河谦
下而纳百川,大海谦下而容众水:“大哉江海乎!下之也。夫河下天下之川,
故广;人下天下之士,故大。”(《尸子·明堂》引孔子曰)因为每个人(天
下之士)都掌握着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善于向他们学习,则可以积腋成裘,
积小知以成大智,就像子贡说的:“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贤者识其大者,不
肖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论语·子张》)因而孔子说:“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在三个一群的普通人中,必有值得为师的人,从积极方面讲,可以向贤者学
习优秀(“善者”)的东西;从消极方面讲,也可以从不贤者身上吸取教训
(“不善”)。这和其“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修养方法是一致的。
尽管当时没有专职教师,更没有良师,孔子却并不缺乏老师,他学无常师,
有能便师,他曾“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学官名于郯子”,“学
琴于师襄”。甚至有人说,孔子还向七岁小儿项橐请教过(《史记·甘罗传》)。
只要有一技之长,一闻之见,他都不放过向他学习的机会,不管这个人年龄
大小,知识多寡和才能强弱,只要有供自己取裁的,他都谦虚地求教。他赞
扬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提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有若无,实若虚,犯(冒犯自己)而不校(计较)”等谦虚宽和的学风。而
反对那种“学曾未知胧赘则然欲人师”的无聊行为(《荀子·宥坐》)。谦
虚是求知的法宝,也是成仁的有效途径,《荀子·子道》记载孔子与子路的
一则故事足以形象地说明这一真理:

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是(如此)裾裾(傲慢)何也?昔者江出
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


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汝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汝矣?
由!”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语汝:奋(表
现)于言进华(虚华),奋于行者伐(夸耀),色(表情)知而有能者,小
人也。故君子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紧要原则)也;能之曰能之,
不能曰不能,行之至(重要关键)也。言要败知(智),行至则仁。既知且
仁,夫恶有不足矣哉!”

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汝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汝矣?
由!”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语汝:奋(表
现)于言进华(虚华),奋于行者伐(夸耀),色(表情)知而有能者,小
人也。故君子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紧要原则)也;能之曰能之,
不能曰不能,行之至(重要关键)也。言要败知(智),行至则仁。既知且
仁,夫恶有不足矣哉!”

如果正确运用谦德,可以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孔子每到一国,必
然获知该国的政治,有人不理解,问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请求)之与?抑与(主动提供)之与?”子贡说:“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也许)异乎之求之与?”(《论语·学
而》)子贡的意思是说:孔子是以温厚、善良、恭敬、俭朴、逊让的态度,
获取了各国的政治情报,孔子获取情报的方法,是与他人不同的。而这种态
度中,最本质的即是谦虚而已。

有时,孔子还运用谦虚的态度渡过了难关。他曾自云:“吾有知乎?无
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
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有次一个农夫问他一个问题,他本来对此空空如也,毫
无所知,于是他就放下架子,谦虚地旁敲侧击,从那个问题两侧相关的事问
起,结果终于弄清了问题,渡过了难关。看来谦虚在孔子那里确实是件灵验
的求知法宝。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天,孔子吃饱粗糙的饭食,喝足清凉的冷水,头枕手臂,仰身而卧。
忽然一片白云飘过头顶,孔子喟然长叹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论语·述而》)俨然一副不慕富贵、以苦为乐、自甘淡泊的苦
行僧模样。但是,有时孔子又对弟子说: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
语·述而》)似乎他又不是一个全然漠视富贵、彻底忘记物质享受的人。原
来要紧的是是否取之得当,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取之无道,
孔子是不屑一为的。因为他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一次孔子问公明贾:“真的吗?公叔文子不言、不笑、不取吗?”公明
贾说:“此传话者失实之过。公叔文子时(适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
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当说
则说,当笑则笑,此人之常情。同样,当取则取,当拿则拿,人们也是能够
理解的并乐于提供的。衡量这当与不当的准绳则是义与不义。“义”就是孔
子去取的原则,因此他常说:“见利思义”(《论语·宪问》),“见得思
义”(《论语·李氏》)。甚至将重义轻利作为君子的优秀品质之一: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推而广之,义是君子处理天下大事的行为准则,孔子说:“君子之于天
下也,无敌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行事处事,不绝对地迎合,
不一概地否定,是非之际,不感情用事,而是以义作为标准。(《论语·里
仁》)因此,孔子号召人们“见义勇为”(《论语·为政》),对合乎道义、
原则的东西去勇于追求它、实践它,继承这一观点的孟子,甚至鼓励大家“舍
身取义,杀身成仁”!可见,“义”是关键,是人们行为、言论所必须遵循
的原则。

推而广之,义是君子处理天下大事的行为准则,孔子说:“君子之于天
下也,无敌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行事处事,不绝对地迎合,
不一概地否定,是非之际,不感情用事,而是以义作为标准。(《论语·里
仁》)因此,孔子号召人们“见义勇为”(《论语·为政》),对合乎道义、
原则的东西去勇于追求它、实践它,继承这一观点的孟子,甚至鼓励大家“舍
身取义,杀身成仁”!可见,“义”是关键,是人们行为、言论所必须遵循
的原则。
“身正”才能“令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篇》)政就是正派。这段话的意思是,你若修身养性,带头
正派,又有谁敢不正派呢?

孔子非常重视执政者本身的品行修养在治理国家方面所起的效果。他对
季康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
渊篇》)其意是说,执政者想把国家治理好,老百姓也想把国家搞好。执政
者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往哪边刮,草往哪边倒。又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其意
是说,执政者己身修得端正,就算不下命令,人民也能自觉行动;若己身不
正,虽强行命令,也不能够叫老百姓服从。所以,作为一个执政者,就必须
做到“先之劳之”(《论语·子路篇》)。一个执政者,当以正身为前提。

季康子曾对孔子提问,怎样才能得到人民的尊敬?是不是忠于职守,勤
政爱民就可以了?孔子回答说: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
政篇》)这段话意思是,为政者如果办事严肃认真,人民对你的政令也就能
严肃认真;为政者如果能孝敬父母,慈爱幼子,人民也就能对你尽心竭力;
为政者对贤能之人给予选用,对没有能力的人给予教育,人民也就能勤勉向
上了。

孔子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能遵守礼法以自正,
从政何难?不能遵守礼法而多污点,何能正人呢?”

管理者如果能正身以行,便能端正他人的行为,做到为政者应有的要求。
这就是正人先正己的道理。

·节用而爱人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
而篇》)
为政者在治理国家时,一定很节省经费,财政方面须有所节度,努力为
人民谋富足安乐的生活;为了获得人民的信赖,征用民力,以不妨害生产为
前提,须避开农忙季节,将人民的便利与否列入考虑。这个原则,即使在今
天,亦不失其积极意义。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讲道:“乐晏乐,损矣(沉溺于酒色了就有
害)”。同时在《论语·学而篇》也说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君子居住不求华厦,饮食不求锦食,才能不为物质欲望所困。孔子主张节约
政府经费,为政者绝不能用此过奢侈浮华的生活,须将其用于教育、文化、
军事、国防等方面。

在企业经营方面,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一铢一毫都必须看重。滥用经


费不好,为私利私欲而用也不好。

费不好,为私利私欲而用也不好。
克己复礼
颜渊向孔子询问有关“仁”的事情。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篇》)
“克己”,古解是“约身”,即自身须彬彬有礼的意思;“复”,作“返”
解。新注“克”则是胜,战胜私欲的意思。中国南宋儒家学说代表人物朱熹
的注解是,能战胜自己的欲望,能回返到天理的理便是仁。为了破除私欲,
为了能行仁,只有克服自己的私欲,回到礼法。“克己复礼”可以解释为导
入天理。

中国明代政治家、思想家王阳明说:“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克
己”就是要消灭自己心中的贼。“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这只能靠自己,靠别人是没有用的。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是“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对人一生的行为,具有指导、节制、总合、公平判断等作用。同时也
能使人际关系更臻圆满,如果有礼度,便能够行仁。

·信赏必罚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法,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论语·为政篇》)
孔子认为,以法律或禁令的手段来整饬人民,并对违反规制者处以刑罚,
只能使人民为躲避制裁暂时免于犯罪,并不能使人民对自己的坏行为有些微
的羞耻;而以道德来训导人民,人民不但有知耻心,且能格。

无论是国家的治理或是企业的经营,根本之道在于遵循道德礼教,不依
规制或刑罚的原则,可称之为德治主义和礼治主义。以德教化民众或公司员
工,民众和公司员工的品德总会提高,可以使企业的组织及营运更具弹性。

施行德治的重要手段在于赏罚分明。这是在国家管理及企业经营时,所
不可缺的一个根本条件,而信赏必罚在实际运用上是相当困难的。

从孔子的思想上来看的话,罚就是刑,赏就是德。这是明君领导臣下,
统御他们的两个必要方式。至于臣子是惧刑罚而喜恩赏的,因此,君主本身
在施行刑德时,要让众臣惧于刑的威力而不犯罪,鼓励他们去得到恩赏。

·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惠
孔子说:善为五德者为仁,“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
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