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一落,他迅速爬上牛背,一拍钓竿,驾的吆喝着,急急而去。
私塾学生待平安走远了才反应过来,一群牛指的就是他们,因为当时笑的也是他们,顿时群情汹涌起来:“气煞我也,小小贫贱牧童,竟敢自比学士,夸口这般大,也不怕折了寿。”
平安骑着阿黄一路狂奔,直到看不见后面的人影,他滑下来,拍拍阿黄的脑袋:“阿黄,你要知道,你是阿黄,不是什么村牛,知道了吗?”
老黄牛瞪着铜铃一般大的眼睛,看了平安一眼,叫了一声:“哞!”
平安当即又是一阵大笑。
春风料峭,乍暖还寒,滑了半身泥的平安笑完觉得寒意袭体,不由自主打了个冷颤。
他连忙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将蓑衣披上:“病才好,别又着凉了。”
此时离出来还不到两个时辰,天色尚早,而且阿黄没吃饱,所以虽然衣服又湿又脏,他还是不能这么快就回去。
既然不想就这样回去,就必须要找一个去处。
平安左右看看,发现自己和阿黄经一阵疾走,到了一个山坡上,稻香庙就在不远。
庙里有瓦遮头,有墙挡风,或许还可以烤火,平安想着,掉了个方向,往稻香庙走去。
第八十二章 冷庙泥神香火起
稻香庙前,几只赶春鸟雀扑簌簌振翅惊走。
平安回头郑重叮嘱阿黄:“要乖乖的在附近找吃的,别像上次那样跑远了,不然回去就剪你的尾巴的毛。”
阿黄尾巴的毛在冬前被割过一次,用来做笔。不过经长长的冬季,如今又已经很好的长了出来。
所以对于平安来说,春天来了,是播种耕作很忙碌的季节,却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平安见阿黄点头,便高兴的拍拍它的脖子说:“好了,去吧,傍晚再回来。”
阿黄嚼着草茎悠悠而去,平安则提着一应放牛物事,瑟缩着进了庙里。
稻香庙又叫谷娘庙,供奉的是谷娘,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保家宅平安。
当然,就像绝大多数的庙那样,谷娘庙也是一庙多能,善男信女们有时也会求上一求姻缘子息和功名利禄。
不过可能是规模终究太小,仅仅只有庙舍一间,神像形象又不是很鲜明,连庙祝都没有一个,所以香火并不鼎盛,也就是初一十五,远近几个村子家有余粮的,会上山来拜上一拜。
而最近一段时间,正值春耕农忙时分,田地里忙都忙不过来,于是这初一十五的香火比农闲时要少了一些。
平安进得庙来,感觉庙里冷清得很,不是太舒服。
香案上杯盆狼藉,香炉里的三炷香,可能是质地不太纯,只烧了一点就熄掉,冷在那里。
常在私塾外偷听的平安,曾听私塾里的先生在讲解《论语》时,有讲到过敬鬼神而远之的话。
平安便整肃神色,走到神像前,模仿着私塾里的先生的行礼方式,弯腰鞠躬,很恭谨的作揖:“谷娘,平安有礼了。多有打扰,您是神仙,宽宏大量,请莫要见怪。”
鞠躬行礼,自言自语一样说完,他偷偷看了神像一眼,觉得谷娘是在默许他暂时在这里待上一会。
作为待上一会的交换,平安认为自己应该帮谷娘一个忙。
既然是帮忙,就不能干坐着,他想想,转头便出了庙,再回来时手里多了几把松枝。
将松枝用草藤捆绑起来,做成扫帚的模样,然后开始打扫。
谷娘庙没有庙祝打理,仅靠附近的村民在初一十五上香时简单收拾的那几下子,自然不会有多干净。
用了小半个时辰,平安才将香案上、地面的尘土,梁柱上的蜘蛛网和墙角的几棵冒头的杂草除去。在清扫干净后,她又把香案上的茶杯洗了洗,奉上三杯清泉水。
清泉冷冽甘甜,平安觉得比村酿好。
村子里长辈们喝的村酿他见过,看起来很像潲水,浑浊得来闻着更是刺鼻得厉害,哪里比得上稻香泉。
最后摆正烛台,平安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了。
墙角处的一个箩筐里有一些碎炭,可能是过路人留下来的,他用干艾草当引子,把碎炭烤起了火来。
只是当他坐下来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左右看时,目光最后落在那三炷熄灭的冷香上。
“原来是少了香火。”
平安生出一念,从地上爬起来,到案前先是拜了三拜,再拔出冷香,重新点着,又拜了三拜,插回香炉里去。
看着三缕青烟;袅袅升起,闻着淡淡的香火味,靠着暖和的热炭气息,松懈下来缱绻了身子的平安,只觉好像浸泡在温泉里,舒服得不知不觉就合上了眼睛。
如织细雨停了,云开日出,残阳晚照。
“平安他娘,这急急忙忙的,去哪啊?”
“平安放牛还没回来。”
“原来你找平安呢。”
“虎子他娘,你见着平安了?”
“人没见着,但牛见着了,在谷娘庙那边,你快去吧。”
却是平安的母亲梁氏眼看天色将晚,平安还不见人影,便有些心慌。现下听说家里的老黄牛在谷娘庙那边,一颗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一点。
等她匆匆赶到谷娘庙那片山坡,远远看见阿黄躺在庙门口有一口没一口的反刍,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庙里看到歪倒在炭火边上,呼呼大睡的平安,一口气这才松了下来。
相比起平安有一次放牛时在坟墓旁睡着了,这一次在庙里睡觉,梁氏并没有感到太惊讶,只是微微叹了一口气:“这孩子,心倒是宽,到哪都能睡得着。”
梁氏怜惜的抚着平安的脑袋,唤道:“平安,醒醒,平安,醒醒?”
如此唤了好一会,平安才如梦初醒,睁开了眼睛:“娘,你怎么来了?”
梁氏轻拍了平安的肩背一下,说:“你这孩子,哪里不好睡,竟跑到谷娘的庙里。也幸得谷娘大神有大量,不与你这样的小孩子计较。”
梁氏念叨了平安一句,转头又对着谷娘的神像,说了几句小孩子不懂事,请谷娘有怪莫怪,诸如此类的话。
在梁氏的眼里,什么敬鬼神而远之的大道理她是不懂的,对鬼神一事,她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唤醒了平安,她生怕会出什么事,拉着平安一起,磕头跪拜,好话说尽,又整拾好一切,才出了谷娘庙。
平安随着母亲出了谷娘庙,到外面被风一吹,精神起来,犹豫了一下,对母亲说道:“娘,我刚才做了个梦。”
这在庙里做梦,可不是什么好事,梁氏眉头皱起来:“什么梦?”
平安搔搔因为刚才一睡变成了鸡窝的脑袋,说:“我在梦里好像见到神仙姐姐了。”
梁氏奇怪道:“什么神仙姐姐?”
平安想到什么,嘴角多了一丝笑意:“就是帮我寻回阿黄,送了一袋子银子的那位神仙姐姐。”
梁氏心里一颤,但又怕自己应对太过激烈会吓着儿子,便强自镇定心神,尽量用往常说话的语气嘱咐道:“平安神仙姐姐的事,不要与旁人提起,知道了吗?还有,那里是谷娘庙,是不能乱说话。”
平安抽了抽鼻子,说道:“可我瞧着,谷娘很像是神仙姐姐。”
梁氏答道:“那是梦,做不得准。”
虽然她也很感激平安所说的那位神仙姐姐,毕竟是曾经救过自家儿子的人,但再怎么感激,也不能说神像人这样的话。梁氏如今也只是希望童言无忌,大风吹去。
“真的是这样吗?”平安明显有些疑惑。
“你在谷娘的庙里睡觉,谷娘帮你遮风挡雨御寒,你是受了谷娘的庇佑的。明日是集市,咱娘俩一起赶集,后天娘办一副三牲,到庙里酬谢谷娘,也祈祷谷娘保佑你的神仙姐姐。”
第八十三章 大难不死有后福
聂小倩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突然就从混沌的无意识中醒过来,睁开了眼睛。
醒过来后,呆了呆,她才想起来了,自己好像是在感觉自己快要魂飞魄散的时候,钻进了一个叫做“稻香庙”的神像里面。
这神像里面空荡荡的,但充斥着一股融融暖意。
她身处其中,感觉就好像浸泡在温泉里,很是惬意。
而且她能清晰的感觉到,暖意正在不断的融入自己自己的那团不成人形的氤氲之气中,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自己,让她凝练起来,虽然很细微很慢,但丝丝缕缕,从未断绝。
更重要的是,随着暖意的融入,被春雷震散后,要魂飞魄散时的那股冻入骨髓般的冰冷,被一点一点的被消去。
鬼有形无质,一般不会有太强烈的冷暖之感。
感觉到冷,很可能是受了伤的缘故。至于像被春雷震过后的聂小倩那样如坠冰窖,完全是魂飞魄散的征兆。
如今寒冷被消除,勉强算是“活”了下来。
神像里的暖意,聂小倩猜测大概是善男信女们拜神时,长年累月凝聚起来的信仰念头。
因为这是一间香火不盛的小庙,所以即便是长年累月的积聚,念头也不是太多,经她这一吸纳,少得很快。
不过聂小倩也不贪心,护住自己没有死掉,她已经是感恩戴德了。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信仰念头被吸纳一空。
虽然吸纳了所有的信仰念头之后,她还是一团原始的氤氲气态,无法凝聚成形,但总算是稳固下来,不会轻易散逸,而且有了时间上的缓冲,不用担心很快就消散在天地之间。
就鬼本身来说,如果不及时投胎转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都是会慢慢消散。
毕竟鬼不是神不是仙,不懂长生之道。
小青她们这些兰若寺的厉鬼之所以没有消失,那是因为兰若寺是一方阴煞之地,汇聚八方阴气煞气,极利于鬼的长存,又有老妖婆那样一头千年老妖在,得以经常吸取人的阳气补充。
聂小倩很清醒的意识到,如果没有外来助力,她也是会像绝大多数鬼那样,尘归尘,土归土的。
然而她并不担心,乃是因为她懂得一门《太阴炼形法》,借太阴之气,炼阴神之体。
何况除此之外,她更有文气这一大助力。
神像里积聚的信仰念头被消耗一空,庙里拜神的人太少,信仰念头很难得。而太阴之气,有时候乌云遮星蔽月,不常有,这都不要紧,她还有文气。
她现在成功逃离兰若寺,大难不死,得了自由之身,没有了老妖婆的掣肘,没有了随时魂飞魄散的后顾之忧,海阔天空,只要有笔墨在手,文气就能源源不断。
想到文气,果然没多久聂小倩就感觉到了文气,有别于善男信女的信仰念头,更加纯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说是汇聚,事实上已经很细微了。
太久没出新作,读者越来越少,文气自然也是越来越少。
也就是因为她如今太虚弱,才能清晰的感觉到这细微文气的点滴滋养。
唯一的好处是,除了某几个时辰,大多数受都没有断绝。
文气不断融入自身,聂小倩的氤氲之气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壮大,尽管很是有限,但只要坚持下去,总有恢复的一天。
身在神像中,不知道外界日月的变化。
直到有一天聂小倩心血来潮,氤氲气态经一阵变幻,最后幻化出来一个很模糊的身形。
长发披肩,素衣垂地,与那些新死的女鬼几乎是一个外形。而且就是这样一个外形,也是极其淡薄,仿佛随时要消散在天地之间一般,不仔细分辨,几乎看不出来那是她。
聂小倩却对此很满意,无论如何,总算是能重新凝聚起身形来了,是很大的进步。
凝聚了身形,她心念一动,毫无阻碍的,便到了神像外面。
只是一出神像,立即感觉到刺眼的光亮铺天盖地的从四面八方压来,而且有一股无边寒意无孔不入的袭来。
“这是?”
聂小倩一惊时,下意识抬手护住眼睛,同时转身就想要回到神像里去。
不过刚要钻入神像的瞬间,她突然顿在了空中。
因为那些光线只是很刺眼,让她感觉到不舒服,本能的厌恶想逃避,可似乎不能伤害到自己。
然后她慢慢转过身来,眯着眼睛往外看。
“这是白天?”
聂小倩眯着眼睛小心翼翼的打量时,惊讶的发现,外面竟然不是黑夜,而是白天。
她在神像里面不知外面的时日,一个不经意跑出来,外面却是白天。
“为什么我在白天也可以出来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被雷劈的好处?”
“鬼可是阴魂之体,负能量集于一身,见光即死。难道被雷劈过,我就不再是鬼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穿越成鬼身,度过了不知道多少个漫漫长夜,白天早已成为可想而不可见的存在。如今重见光明,聂小倩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余,欣喜若狂,激动得难以自已,甚至连身形都难以维持,重新化成了一团氤氲。
失态程度,大概也就比中举的范进要差上那么一点,毕竟她不是人,就是想要晕也晕不过去。
当然,氤氲状态的她随即又将身形凝聚了起来。
不必想像白天,也不用假想假如给自己三天光明,因为白天就这样,在不可能之间突然就出现在了在眼前,用无上光明将自己裹住,虽然因为自己是鬼的缘故,觉得不舒服,想要躲入黑暗当中,但聂小倩心中却涌出一股掬一把阳光在手的冲动。
冲动一起,她强自压住心下的不舒服之感,往门外飘去。
只不过还没飘到门口,外面起了风,柔和的春风,抚着花蕾,拂过花间,就像是大家闺秀的裙摆,不动声色的就进了庙里,可悬在空中的聂小倩一阵摇晃,大有站不住脚被风吹去的可能。
“好冷啊。”
聂小倩抱住双臂,被风吹得不由自主的往后退。
外面是她变成鬼以来见到的第一抹春日里的阳光,有斑驳的疏影,可能还融化过冬日里的冰晶,然而她觉得可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日子里,阳光对于她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遗憾之余,聂小倩稍微一想就想通了。
大难不死,还能在白日里现身,已经是极大的后福。
而且按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自己真的能光明正大的站在阳光底下。
“有人来了。”
感应到有人过来,念头通达的聂小倩毫不犹豫转身进了神像里。
被微风一吹就走的身形,怕是被人的阳气一冲都可能会受伤,还是先避一避的好。
第八十四章 一念生起入梦中
聂小倩在人进来之前先一步避回到了神像里。
不过没多久就听见外面传来毕恭毕敬的说话声:“谷娘,平安有礼了。多有打扰,您是神仙,宽宏大量,请莫要见怪。”
“谷娘,稻香庙的神是谷娘?”
谷歌和度娘聂小倩是很熟悉的,闭门家中坐,可知天下事嘛,这谷娘倒是第一次听说。
来人声音稚嫩,显示年龄不大,好像还有几分耳熟,“平安”二字就更熟悉了。
聂小倩正想着外面的究竟会是谁,外面传来簌簌的杂音。
“庙祝?”
聂小倩悄悄探出头去,却看到一个眼熟的身影拿着一把松枝,在给稻香庙打扫卫生。
“原来是牧童平安。”
聂小倩不由想起了很久以前,她写的第一部小说《上错花轿嫁对郎》都还没刻印出来,曾经在一个月亮风高的晚上,帮一个叫平安的小牧童寻找他家一头老黄牛阿黄的事。
稻香庙,稻香庙,聂小倩还记得平安当时说他住在山那边的稻香村里,原来这就是稻香庙的来历。
小牧童平安当时可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来着,很傻很天真的模样,小半年没见,看起来长大了一些。
聂小倩再次从神像里出来,平安弯着腰低着头打扫卫生,并没有看见她。而且她的身形显现出来也是淡得与透明差相仿佛,平安好几次走近,都没有发现她近在眼前。
不被人看得见,接下来聂小倩又尝试着与平安说话,但平安也是一副没有听到的样子。
对此,聂小倩感到略有些怪异。
不过她就这样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平安小朋友忙碌。
原先对于清洁卫生一事,她是只要挥一挥衣袖就完事了的,如今身轻形弱,挥一挥衣袖,连微尘都带不起来一粒。
聂小倩安静的看着平安打扫干净她如今的安居之地之后,又将香炉里的三炷冷香点着。
青烟袅袅升起,缭绕其上,散发出很好闻的香火气。
闻着低回悠长的香火气,就在旁边的聂小倩有种寒冬腊月时分,窝在被窝里的暖融融之感,浑身不由的就懒洋洋起来,外间的冷意似乎随着香火,被驱散一空。
庙外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