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生产技术,继而,在全国各地联络了20个厂家合作生产,由丹侬公司统一进货,统一技术标准,产品生产出来一律打〃丹侬〃牌子。而丹侬公司与各厂家之间就是业务伙伴关系。这样,余违达不必为遍布全国的生产厂家担心太多,他们赚,丹侬赚得更多;他们亏,不是丹侬的资产。很快,他的太空棉风靡全中国。如今,丹侬太空棉联合企业公司,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14个主要省份的集团性经营体。年产量达1500万平方米,产值1.5亿元人民币。他又看到了新的点子。丹侬公司是靠经营生产太空棉起家的。但产品的单一在今天瞬息万变的市场供需过程中,很难经受住冲击。余违达要把丹侬公司组建为一个多元化的经济联合体,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他提出了〃高科技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十字方针。他用合资、联营等方式组建了一系列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公司:丹侬旅游房地产公司、丹侬霍兰德日用化工有限公司、北京丹侬出租汽车公司、北京丹侬高科技中间试验公司、中山市违达工贸发展公司、中国丹侬 泰兴长江开发实业公司另外,他还想得更远,马上筹划建立丹侬集训大学。他自任校长。他想的是:当今企业高层次的管理中,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丹侬最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世界冠军都用此产品
达斯勒于1920年在家乡小镇办了家制鞋公司,他运用种种巧妙方法,在世界冠军身上写下了他的产品的名字 阿迪达斯。阿迪达斯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其中100多个国家、地区的体育用品销售中居冠军地位。仅足球鞋每年就生产500多个品种。营业总额达22亿美元(1985年)。他是怎么成为这样的体育用品大王的呢?第一个方法是让世界冠军都穿上〃三道杠〃的阿迪达斯。1936年奥运会前,达斯勒发明了一种带钉子的运动鞋,很适合短跑运动员穿。他先打听到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最有可能夺冠时,就把鞋子无偿地送给欧文斯试穿。结果欧文斯一下子夺得了四块金牌,创下奥运新纪录。这样一来,以三道杠为标记的阿迪达斯运动鞋也畅销全世界。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赛前,达斯勒又发明了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他送给联邦德国队试穿。决赛时,因为才下过雨,足球场一片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而德国队却健步如飞,首次登上了世界冠军宝座。这种鞋又获得了畅销。1970年世足赛上,德国名将乌韦·赛勒尔腿腱受伤,只是由于达斯勒为他特制了一双球鞋,他才得以重上赛场。1982年世足杯大赛的24个队中,有13个队穿阿迪达斯球衣,8个队穿阿迪达斯球鞋,决赛中有61%的球员是用阿迪达斯鞋射门的。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100名跑、跳运动员中有83名穿阿迪达斯鞋,147枚金牌中有126枚落到穿阿迪达斯产品的运动员手里。就这样,明星们都穿阿迪达斯,也就带动了一般人购买。第二,注意创造优质服务佳话。一次世足赛时,苏联足球队主力中锋奥列格谈到自己的鞋不很合脚,在场的阿迪达斯公司的代表,立即亲自动手把奥列格的脚样描了下来,马上乘飞机飞回工厂,迅速赶制了一双球鞋,送到奥列格住地。经试穿后,这位中锋非常满意。阿迪达斯的优质服务佳话很快传开了。第三,用〃运动鞋博物馆〃不断展示自己的成就。达斯勒在家乡专门建了座世上独一无二的运动鞋博物馆。这里整齐地陈列着200多双阿迪达斯公司制造的各种规格的运动鞋。每一双都用玻璃盒盛装。每一双都有其不寻常的来历,其中包括欧文斯1936年奥运会的钉鞋,拳王阿里的高筒拳击鞋,吸引了无数世界级运动员及体育官员前往参加。达斯勒不仅为他们提供专门的高级〃运动客栈〃,还免费招待他们。通过这种种巧妙的努力,阿迪达斯成了体育用品的代称,达斯勒也成为了体育用品大王。
女搬家大王的点子多
日本有个女搬家大王叫夺田千代乃,她的年营业额高达140多亿日元,并在全日本40个城市中拥有分公司或联营公司,她成为日本最活跃的女企业家之一。
千代乃和丈夫原从事个体运输。1977年的一天,她从报上了解到一则信息:日本关西地区每年搬家开支多达400多亿日元,其中仅大阪市就达150亿日元。她经过深入思考,决定创办搬家公司。为了吸引顾客,千代乃处处想点子。她了解到电话号码薄中企业的排列以五十音图为序,她就想把自己的企业排在最前面,这样利于消费者发现。怎么办?她为自己的企业取名为〃阿托搬家中心〃。以字母C〃 〃 (A)开头,就排在了同类企业中第一位。同时还让人觉得这个中心比同类企业都大,顾客很容易发现它。那么选个什么电话号码呢?她在电话局的空白电话号码中选用〃0123〃这个数字,又醒目,又容易记。她还想了些与众不同的点子,比如:1.抓住顾客珍惜家具和不愿露富的心理,设计了搬家专用车,既安全可靠,又不会为路人所见。2.针对高层公寓的特征,专门设计了搬家的集装箱和专用品车,只要用吊车把集装箱送到窗前,即可进行作业。3.提供消毒、灭虫清扫服务。4.代理因迁居而发生的变更户口、改换电话、学生转学、汽车注册、报刊投递、水电供应、结算账目等手续。5.提供室内设计、代购装修用品、处理废弃物品、修理门窗家具、安装调试家用电器、装修房屋等等。这些服务性点子达300多个。最吸引人的是她的一个〃21世纪的梦〃的方案。千代乃向欧洲最大的大轿车厂 德国巴尔国际公司定做了命名为〃21世纪的梦〃的搬家专用车。这种车长12米,宽2.5米、高3.8米;前半部为上下两层,下层是驾驶室,上层是一个可以容纳多人的豪华客厅,里面有舒适的沙发、婴儿专用的摇篮、装满供全家食用的丰盛食品的电冰箱、电子游戏机以及把你带入〃21世纪幻想境界〃的大型音像录放系统;后半部分是装运行李的车厢,载重量为7吨。这种新型搬家专用车通过电视广告向全国一广播,搬家预约蜂拥而至。特别是好奇心强的孩子们,搬家时非要乘坐〃21世纪的梦〃不可。千代乃通过众多服务措施和高超的服务质量,取得了日本的极大部分市场。
普抓市场的经营新星
日本经营新星孙正义,1981年9月创办〃日本软件库〃,1982年底的月销售额竟比年初增长了30倍!创办不到两年的公司,一个月的销售额竟达3亿日元!而孙正义此时才25岁!孙正义的巨大成功是因为他善于抓住市场薄弱环节,产生了许多巧妙的点子。他在美国读书期间,一面学习,一面盘算着创业之路。一天,他突然想到美国伟大的发明家兼实业家爱迪生,于是他决心以爱迪生为榜样搞发明创造。〃只要取得了发明专利,不但可以改变目前的处境,也不愁办事业的资本了!〃 为此,他专门准备了一本新发明设想笔记本,并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提出一个新的发明构想。一年里,他的笔记本上记下了250多个〃发明设想〃。他又集中精力对这些设想逐一对比筛选,最后选出带有声音合成装置的电子翻译机,以此作为课题进一步研究,使设想完善、合理。电子翻译机的发明设想,以其特殊的优越性被夏普公司看中,孙正义得到一亿日元的技术转让费。他有了创业的资本。1980年3月大学毕业回日本。为了寻找市场薄弱环节作为创业的战场,他成立了一家公司:租了一间房子,雇了两名助手,并从银行里借了一笔货款。他说:〃这个公司的任务,就是为我应当进行何项事业作调查分析。我要寻找一项别人没有干过的事。〃这又是个怪点子。孙正义公司的全班人马 三个人,紧紧盯着市场,搜索着一切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希望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寻找到一项创大业,发大财的机遇!一年半后,他得出了结果:一方面是软件开发研制企业互不了解,各自花费大量研制投资,又常常为新产品打不开销路、软件没人购买而发愁;一方面是消费者、销售商得不到较全面、及时的软件供货信息,买不到所需要的合适软件。两方面之间是一片〃处女地〃,孙正义决心开辟流通渠道,使两方面连接起来。他开始实施这个点子。由于市场选得准确,他的事业一鸣惊人。1981年9月,他成立了〃日本软件库〃。一是开展软件销售工作。他从软件开发企业订购了各种软件,再开展种种促销活动,广泛联系客户。一是创办《软件银行》杂志,通过自办杂志,宣传、介绍自己所经销的软件他通过电视台做广告,宣传自己的刊物,杂志的销售量直线上升,很快便达到三四十万份的发行量,后来居上,跃居全日本杂志发行量的第30位。杂志发行量大,了解〃日本软件库〃及其经销的软件种类的消费者多,他所经营的软件,很快便打开了销路,生意相当兴隆。〃日本软件库〃的营业条件不断改善,营销人员不断增加,销售量也迅速上升:1982年初月销售额仅为1000万日元,到12月便上升为3亿日元,称雄全日本,在企业界引起相当大的轰动。孙正义的成功该归于他的眼光和抓住市场薄弱环节。
邮票市场里的轻骑兵
1992年10月,在广州,夺得烟墩港口码头共12亿元投资开发权的,是华隆发展集团公司。举行签字仪式时,人们吃惊地看到:前来签字的华隆发展集团公司总裁,竟然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比合作者至少年轻30岁!他叫卢俊雄,中国当代最年轻的富翁。他的事业的成功与他巧妙的点子密不可分。下面几件事就可以充分说明。1984年,卢俊雄利用寒假组织了大陆第一个中学生集邮夏令营。由于各种无法预料的原因失败了,他十分难受。后来把他的心情写成一篇文章,寄给香港《邮票世界》杂志,居然刊登出来了。更为奇妙的是:一些海外邮票商竟纷纷来函寄钱,托他购买邮票。他马上看出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善于出点子的人,往往能抓住这些偶然的机会。200枚邮票夹在信封里邮寄无须纳税。他就这样意想不到地打入了〃国际市场〃。当时只要买到100元人民币的〃错体票〃(漏色、印倒、变体的邮票),寄出去就可以获得100英镑的收益。他还从国外买进许多邮票,高价卖给国内的集邮迷。1986年底,他发现一个新点子:从广州往深圳转卖贺卡。他最开始做的时候只有600元的本钱。为了搞到最廉价的货源,他运用了一个聪明的方法。他去个体摊那儿,一开口就说要一万元人民币的货,人家货不够,就告诉他得找谁去。到第二个那里他说要五万的货,人家的货量又不够,又介绍他到更大的卖主那里去。这样一个个扯下去,他找到了广州最大规模,而且价格最低的批发商。他对那人说:〃我要去年的积压品。〃对方一听当然高兴,并且价格十分便宜。这些根本不值钱的旧货却在一年之后的深圳以高价钱卖出去了。这次行动使他赚了一笔巨额利润。1987年新年之后,卢俊雄又通过《集邮》杂志和邮票公司搜集了全国2000多个集邮爱好者的姓名、地址。这些爱好者都是他潜在的顾客。但是怎么抓住这些顾客呢?他用贺卡赚来的钱办了份双面8开铅印的《南华邮报》,免费寄给这些人。一面是邮市信息,一面是邮票品种、名称的目录。免费寄出一段时间后,有人开始回函希望代购某些邮票了。业务终于来了。怎么办呢?难道别人叫他买,他就到邮局或邮市帮他们买,赚一点〃劳务费〃吗?他采取了更好的方法。他先找了位大的邮票供应商,先下定金,于是开始了先定货,款到发货的代购生涯。仅1987年1月份,他就做了三万多元的生意。到1989年,《南华邮报》已经发行至5万多份,即拥有5万多个客户。卢俊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影响和信誉,有30多年历史的权威性杂志《集邮》首次为邮票商而不是为邮票登出了销售广告。这一个月,他的营业额有30多万元。为了继续扩大业务,他承包了某协会的一个部门,在邮局租了一个信箱。渐渐地他成了大陆第一邮票商。1991年二、三月至七、八月之间,由于股市整顿,邮市非常兴旺,尤以北京、上海、四川等地为最。卢俊雄又看准了这次巨大的机会。此时邮票价格上涨了五倍,他于是趁机策动了这起风云大际。上海著名的〃杨百万〃等股市大户,也来炒邮票,在投资邮市过程中,他们都成了好朋友。大家都一起大干,获利很大。因为〃炒〃风过热,邮电部于1991年10月采取了经济调控手段,即发行一枚面值0.8元的〃赈灾〃邮票,50枚一版40元。发行的第一天,外边已炒到800元,并且风闻日本人将把该邮票包下来。邮电部有关领导宣传将增加该邮票的发行量,保证供应。结果,一周内,40元一版的邮票很快跌到了60元。卢俊雄在这场热潮里,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巨利。后来,他开始涉足百货贸易、商铺招租、房地产中介 他的〃华隆发展公司〃成为了一个拥有上百员工,数千名外围商务代表,几千万元资产的企业集团。他这么年轻,就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功,是与他不断开发新点子分不开的。
奇特发迹者的妙方法
奇特的发迹者霍英东先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工仔成为举世闻名的亿万富翁。他的经营领域从百货店到建筑、航运、房地产、旅馆、酒楼、石油、淡水湖 包罗万象。拥有60多家大公司,形成了一个遍布海内外的庞大工商业体系。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巧妙的经营策略和敏锐的眼光。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香港航运业的国际地位更加突出。没有多少人看出这意味着什么。而霍英东却看准了这一机会,设法筹措资金,倾全力经营航运业务。他的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很快便成了当时香港航运业之雄。同时,他还利用经营航运业之便,买卖战余物资,牟取厚利。朝鲜停战后,又该怎么发展呢?当时有这样一个现象:香港人多地少,众多房屋还比较破旧。霍英东立即认准了房地产业将大有前途。他毅然拿出几年来的全部积蓄,投资于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他折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从此进入了奇妙的发迹过程。在房地产经营中,充分显示了他精明高超的经营头脑。这以前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才闯进房地产业的霍英东却来了个完全不同的方式: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来的资金建筑楼宇。这样一来他可以用少量资金办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宇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10幢楼宇,甚至更多。同时,他能有雄厚的资本购置好地皮,采购先进的建筑机械。这样,他能以比同行的低得多的价格出售地点优越的楼宇。他这个新点子开创了大楼预先出售之先河,短短几年里所建、所售的高楼大厦遍布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霍英东既非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业经营老手,却成了香港的地产业巨子。霍英东还有个著名的点子。当时在香港,淘沙业是企业家的绝少问津的行业,因为这一业务用工多,获利少,赚钱难。但霍英东却有独到的眼光,他认为淘沙是香港这一特殊环境的需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需要量会越来越大。当时有极大的潜在需求量,又没有大企业来投资经营,这就是个有利可图的大市场,只要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劳动效率,淘沙生意就会大有前途。于是他派人到欧洲用重金定购现代化的淘沙机船。这些船每20分钟可以从海底挖泥沙2000吨,并自动卸入船舱中。现在霍英东拥有设备先进的挖泥船20多艘,生意相当兴隆。这些挖泥船成了他的摇钱树,淘沙业成了他的聚宝盆。
香港假发行业的崛起
1970年,香港的假发行业出口额超过举世闻名的电子产品,达到十多亿港元。然而这样大一个产业,其起源意来自一句无意中的话语。1958年,刘文汉到美国考察商贸业务,在请两位美国商人共进工作午餐时,天南海北,侃侃而谈。三人谈论到美国的市场需求趋势时,一个美国商人脱口说了句:〃假发!〃 心有灵犀一点通!刘文汉当即指着自己的头发问:〃你是说假发套?〃〃当然!〃那个美国商人又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一副黑色的长假发给刘文汉看,并解释说:现在假发成了抢手货,不知什么原因许多人争着买,但生产厂家却不多。他还表示,如能找到合适的货源,他愿意购进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这番话给了刘文汉极大的启发。他立即对美国市场的假发供应行情作了一番详细的调查。发现美国的需求量很大。他又调查香港市场。发现市场上也有人用印尼、印度等地进口的廉价真发,制作假发套出售,消费者主要是演员和少数脱发者,生产设备简陋,生产成本很低,利润很高,只是质量不高。式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