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彼师立时,是以道理已观自性是否如是,次自亦谓是由如是
观察正理,已得彼义而后安立。故于彼义,以余观察有无自性正
理观察,亦应受许。以许彼义是堪正理所观察故。如是观时,若
不能堪无垢正理观察重担,故彼非是正理所得,即便遮遣,以彼
若有,须此正理所获得故。色声等者,唯于无内外乱缘所损名言
诸识,如其共许而为安立。非观彼等唯名言耶,亦实义如是耶
~P 444
,由彼观察获得自性,然后乃许。故于彼等,不可以观察有无自
性之理而为观察,以未许彼义堪忍正理观察故。等如有人,说此
是羊,不可观察是马是象。又于世间,虽是无始共许之义,若理
所害则于名言亦定非有,如由无明于诸法上增益自性,及萨迦耶
见执有自性我及我所,及执昨日山为今日山等诸境界,故非世间
所许一切,中观诸师便于世俗而遍受许。又色声等,于名言中与
诸外道妄执假立,有无不同之理,有说前者,一切世间皆可共许,
后唯邪宗乃称说故。此未能判别,若不尔者,于名言中应无如幻
色等,应有自性所成,此过繁多。六十正理论释云:「又颠倒者,
谓执乐等,虽于世俗诸法亦非住彼性故。不颠倒者,谓执苦等,
于世俗中诸法容有彼体性故。」此说常恒等四,虽于世间共同称
许,然执是为彼虽于世俗亦说为倒,无常等四,虽于世间未遍称
许,然执是彼则不颠倒。如是执蕴为无常等之分别,虽于现境有
所错乱,然于执境无量能害,故名不倒或不错乱。诸根之识,于
现境错乱,又无所余无错乱分,故不名无错乱。又诸根识,于所
显现错乱虽同,然如所显义,就世间有无,则现影像等之根识,
是邪世俗。除此诸余无损根识,是正世俗。又诸分别执蕴常等之
境名言中无,故可破除。然执无常等之境名言中有,故非正理所
能破除。又于胜义,或由自性所成常等四法,而非是有,如是于
彼二中,无常
~P 445
等四亦是非有,故观待真实,执有彼八,全无是倒非倒之别。故
密意说,「随行色常无常苦乐有我无我皆行于相。」
若谓若以正理,破于诸法增益自性无明之执,而不破坏名言
诸义,二者相违。入中论云:「痴覆自性故世俗,由此伪法现谛
实,佛说彼是世俗谛。」此说由无明增上安立色等为世俗谛故。
答曰:无过。立色声等为世俗谛之谛,是由意乐增上为谛。此意
须是谛执,故于增益自性无明而为谛。故于已断染污无明二阿罗
汉及八地以上诸菩萨前,所现诸法唯虚伪性非谛实性,以无谛实
增上慢故。论说于诸无实执者,唯现世俗,其理即此。故色声等,
虽由无明立为谛实,然非由无明立色声等,譬于执绳为蛇之邪识,
虽绳为蛇,然绳非由彼邪识安立。其能安立色声等之心,谓无损
害眼等六识。故此所立义名言中有,非是正理所能破除,其无明
所执,虽于世俗亦非有,以此是于诸法增益自性,如此自性,虽
于名言亦定无故。是故正理虽于名言亦能破除,假若正理不能破
此,则于名言不能成立诸法如幻。又于愚痴所增自性,次更增益
爱非爱等诸差别相起贪瞋等,故以正理亦能破坏贪等行相。如四
百论释云:「贪等唯于痴所遍计诸法自性,而更增益爱非爱等差
别而转,故非异痴而转
~P 446
,必依于痴,痴最胜故。」此诸烦恼,虽是无始俱生而转,然彼
行相正理能破,故彼所著境,名言亦无。是故俱生心有二境,谓
以正理能不能破。其能安立此色声等诸名言量俱生之境,名言中
有,非以正理所能破除。如是佛护论师及月称论师宗中,虽于名
言亦破自性,故名言诸义极难安立。若未善知安立彼等离诸妨难,
则于行品不能善得定解,现见多成毁谤恶见,故具慧者,应当善
巧此宗安立世俗之理,恐繁不说。
第三观察是否四句所生而为破除,显不能破。由破自,他,
俱,无因生,若能破生,则四句生虽于名言此宗说无,故于破生
不须简别。若不能破,则破四生亦不能破胜义之生。前说非许,
当答后难。若许胜义之生,须许堪忍观真实性正理观察。尔时须
以正理观察自他等四从何句生,由许胜义生,故定须许四句随一
观察。若仅受许依此因缘有此生起,未许实生。未许彼故,云何
能以观真实之理,观从自他等何者而生,以不须许堪忍正理所观
察故。又依缘生,即能破除四句之生,入中论云:「诸法依缘起,
非分别能观,故此缘起理,断诸恶见纲。」故月称论师,许依缘
生破四句生,汝若许不从四句生则全无生,故违月称所许而说。
又彼论云:「无因自在等,及从自他俱,非能生诸法,是故依缘
生。」如汝则成自语相违,故依缘
~P 447
而生之缘起,永离四边。莫更问云,离四边者为四何边,此等亦
是未分无生自性无生二者差别而成过失。云何论说,「真实时若
理,观从自他生,非理以此理,名言亦非理。」此显若许自相之
生或实有生,则于名言由彼正理亦能破除,然非破生。即彼论结
合文云:「若谓染净之因须实体生,此说唯余言说存在,何以故,
真实时等。」广引彼颂,其释又云:「故自相生,于二谛中皆悉
非有,虽非乐欲亦当受许。」故自性生是胜义生,若此许者虽名
言许,如彼胜义生而当破除。是此论师所许胜处,故于名言亦不
应许有自性生。
入中论云:「如石女儿自体生,真实中无世非有,如是诸法
由自性,世间真实皆不生。」若执自性无生或无生性谓全无生,
反难缘生与无性生二者相违,呵为无耳无心。说无性生,未闻所
说自性,妄执无生意谓无耳,及说自性未解其义,意谓无心。如
六十正理论云:「缘生即无生,胜见真实说,」其释中云:「若
见缘起诸法自性皆不可得,以依缘生者,即如影像,无性生故。
若谓既依缘生岂非是生,云何说彼无生,若云无生则不应说是依
缘生,故此非理互相违故。噫唏呜呼无心无耳,亦相攻难,此实
令我极为难处。若时我说依缘生法,即如影像自性无生,尔时岂
有可攻难处。」故应珍重判彼差别。无热恼请问经云:「若从缘
生即无生,于彼非
~P 448
有生自性,若法仗缘说彼空,若了知空不放逸。」初句说言「缘
生即无生」,第二句显示无生之理云:「于彼非有生自性。」是
于所破加简别,言谓无性生。颇见一类,闻彼诸句未解彼理,专
相违说,「生即无生,依即无依」,狂言愈大,知见愈高。明显
句论引楞伽经云:「大慧,无自性生,我密意说一切法无生,」
此说极显。又破生等应不应加胜义简别,义虽已答,然分别答至
下当说。此等皆是,显示彼一切能破,皆不能破无自性中因果建
立。似能破中最究竟者,谓自破他如何观察,即彼诸过于自能破
无余遍转。汝等所立,即似能破最究竟者。以破他宗观察正理害
不害等皆被遮回,其能破理成所破故。若谓汝许有色等,故于彼
等此观察转,我等无宗故,彼观察不能转入。此答不能断彼诸过,
于应成派及自续派,何决择时兹当宣说。
第四破除有事无事四句无能妨害。若谓中观诸教典中,破一
切事,或破自性有无二俱二非四句无不摄法,故以正理能破一切。
此如前说事有二种,若以自性所成之事,随于二谛许何谛有皆当
破除,能作用事于名言中非能破除。又无事中,若于无为许由自
性所成无事,如此无事亦当破除,如是之有事无事二俱当破,有
自性之俱非亦当破除。故一切破四句之理,皆当如是知。若未能
加如此简别而破四句,破
~P 449
除有事及无事时,作是破云:「俱非彼二。」次又破云:「亦非
非二。」是自许相违。虽知如是而云无过,强抵赖者,我等不与
疯狂共诤。复次破蕴自性之体,或破其我便发智慧,了无自性或
了无我。若复破慧无自性境,是为破坏中观正见,由破能达诸法
无性智慧境故。若许双破有无自性,应问彼云,决定诸蕴无自性
慧,其境无性如何能破,应当宣说。若谓中论云:「若少有非空,
亦当有少空,若无少不空,空亦云何有。」全无不空故,无自性
空亦非有。此中空不空者,谓有自性空与不空,全论前后一切皆
然。故性不空即是有性。若谓无少自性无性之空亦非有者,更有
何事尤为可笑。如于苗芽执无自性时,此决定解唯于苗芽执性非
有,俱不执云,其无自性为有为无,应当闭目向内观之极易明了。
由是因缘,于无自性不可执有,为遣更执无性为有,故以正理破
有空性。纵使应理,然亦唯是更以余心,破除另执无性为有觉心
之境,若破通达苗芽无性智慧之境极不应理。我等破除苗芽自性,
便决定解自性非有,次由余心纵执无性是有,然所执境亦非正理
所破。若许空性是有自性,则当破除。若尔于无自性,云何能起
有自性执,谓缘苗芽无自性时,虽不执苗有自性,然能起执苗之
无性是有自性。如于无瓶,虽不执谓瓶实是有,然能执谓
~P 450
无瓶是实。由是若说,以无少许非自性空,故芽无性空亦无自性,
是为正因。四百论释说,是破有性之空,如云「若所说空少有自
性,是则诸法亦当有性。」为显非有,故说颂言,「若无不空者,
空复从何生,如无余所治,能治云何起。」不尔若破无性之空,
则无无性。若尔则当有自性体,于一切种性不可破。如回诤论云:
「若即无自性,能遣无自性,遮无自性已,即成有自性。」自释
亦云:「如云莫言即言遮言,如是若以无自性语遣法无性其喻应
理。然此唯以无自性语,破诸法性,若无性言即能遣除诸法无性,
破无性故诸法有性,有自性故即非是空。」此说极显。故前所引
中观论云:「空亦云何有,」其后又云:「诸佛说空性,为出一
切见,若复见于空,说彼无可治。」此说见于空者,非说凡见自
性为空,是说于性空之空执为谛实或见为实事。佛护论云:「若
执诸法有性为彼说空,谓由缘起因缘增上假名有事,非是诸事实
有自性,由显诸法自性空故,能遣彼执。若有于空执为实事,谁
亦不能破除其执,譬如说云,悉无所有,若复乞云,其无所有愿
当惠施,何能令彼了解为无,」及喻显说。若不尔者,喻则不合,
犹如有一向他乞财,说无财时,若作是念,此人无财,此执非过。
若于无财反执为财,尔时不能令知无财。若问诸法有无自性,告
曰无性,若执无性,说者实欲令起是解,彼岂是过。然于无性反
执有
~P 451
性,是为过失。若依汝意说,无财时执为无财,亦当被破,故依
我说最为端严。明显句论云:「于空执事」非是破空,故唯见空
亦非有过。故般若摄颂说,「菩萨若执此蕴空,行相非信无生处。」
宝鬘论说,「诸见我无我,故大能仁遮。」诸余经论说,不可起
空无我见,皆如前说应当了知。若不尔者,则舍利子问观自在,
欲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云何学,答云「应正随观彼诸五蕴皆自
性空。」摄颂云:「遍知诸法无自性,是行般若波罗蜜。」入中
论云:「故由观我我所空,此瑜伽师当解脱,」此等多能与彼相
违。是故一切衰损根本,即是增益自性无明,而能与彼行相正反,
拔除彼者,唯达无性或无我慧。若破此相即破真实义见,虽非所
乐然须受许。四百论云:「无二寂静门。」释云,永尽贪爱是能
证得涅槃之因,除无性见更无少法,是能如是尽贪之因,故无自
性为相无我,是无第二寂静之门,趣涅槃城,此乃无等唯一之门。
虽亦有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然唯无我正见最胜,由了诸法悉皆
无我,一切法贪无余永尽,岂于少法见少可求或相可缘。故唯无
我是无第二寂静之门。是故菩提资粮论云:「无自性故空,是空
取何相,遣一切相故,智者何所愿。」此将经说三解脱门,与此
处说唯性空见一解脱门,断相违失,以教理成此为解脱
~P 452
门。断性之境何须更破以证彼者即能对治二我相执,于彼全无相
执气故。若于如此分别亦见过患,善恶分别悉破除者,显然欲树
支那堪布所遗教规。
第二破所破太狭。有作是言,所破自性具三差别,一自性非
由因缘所生,二时位无变,三不待他立。如中论云:「自性从因
缘,出生则非理,若从因缘生,性应成所作。若性是所作,云何
应道理。自性非新作,及不观待他。」若许芽等内外诸法有如是
性,中观诸师虽亦须破,然于此中明所破者是当明其所破根本,
由破彼故,须于相续生中观见,证法无性。诸有为法是因缘生及
有变坏,自部诸师皆共极成,对彼不应更成无性,彼亦应达诸法
无性。有是等过,故彼岂是不共所破。虽中观论多难彼云:「若
有自性,应不待因缘及不变等。」是就能遍说彼过失,非就所破
当体而明。又胜义有及真实有并谛实有,亦应不由因缘生等,然
彼非是胜义等义。譬如于瓶虽遍无常,然非无常即是瓶义,虽立
大腹等为瓶之义。如是若胜义有等,虽应许为无方分法,然非无
方分法即根本所破,以彼唯是宗派妄执不共假立,此执非诸有情
系缚生死之本故。又虽决择彼无自性极善修习,然于无始无明妄
执全无违
~P 453
害,即使究竟现证彼义,然终不能遣除俱生诸烦恼故。故以正见
善决择时,若不了知正为决择俱生无明所执义无,于彼支分破除
分别所执诸境,不破俱生无明行相。破人我时,惟破常一自在之
我,破法我时,唯破无分极微所取,及破能取无分刹那,并破具
三差别自性等宗派假立诸法,于一切种决定不可。若不尔者,决
择见时唯决择彼,修时亦应唯修习彼,以决择见义为修故。故修
已观证及修究竟亦唯应尔,如是由见无彼分别执计二我,便谓已
断俱生烦恼,太为过失。入中论云:「证无我时断常我,非许此
为我执依,故达无我为尽拔,我见根本最希有。」释论亦云:
「为以喻门显示此义互无系属,故说颂曰:见自室有蛇,除畏云
无象,谓能除蛇怖,奇哉为他讥。」此虽是说补特伽罗无我,然
法无我亦同。可作是说,「证无我时断妄我,不许此为无明依,
故知无我谓尽拔,无明根本甚希有。」若尔论师如前所引,说非
新作及不待他为自性相,此说为就观察门耶抑为许有如是性耶。
说彼即是诸法法性,即于彼上立为自性,非是新作非依仗他。彼
性是有,入中论释云:「论师许有如是差别行相性耶,世尊依何
增上广说,随诸如来出不出世,诸法法性恒如是住,有彼法性。
所言法性,此复云何,即此眼等自性。眼等自性复为何等,谓彼
非新作性无待于他。离无明翳智所证性为有此耶,谁云其无。彼
若无者为何义故,诸
~P 454
菩萨众修习波罗蜜多诸道,为证法性。故诸菩萨发起如是多百难
行。」并引经证而善成立。于前岂非破一切法有自性耶,我等岂
未多次宣说诸法,若非由内心立其自性有,尘许亦无,于如此性,
虽法性胜义谛亦无少许,况诸余法。明显句论云:「三世无乱非
由新造作火之本性,此非先无后新生起,非待因缘。如火热性,
或彼此岸或长与短,当知说此名为自性。火如是性为可有耶,然
此亦非由自性有亦非全无,虽然如是,为令闻者离恐怖故,增益
强说世俗中有。」即于此性亦破自性说名言有。若谓此说为断闻
者恐怖故,增益说即不许有。此不应理,余法皆是为彼假说,彼
亦应无。又如前引,若无彼义,则修梵行应空无义,说彼过难,
成立此有。入中论释云:「又此自性非唯论师自许,亦能教他受
许此义,故此自性,是于两俱建立极成。」不尔则应许中观宗不
得解脱。得涅槃者现证涅槃,复说涅槃即是灭谛。又说彼是胜义
谛故。无胜义谛故,得涅槃时必须现证胜义灭谛,六十正理论释,
以多力励已善成立。由是眼等有为,于自性体非可为有,于以法
性所立性中,亦不可有,故随于何性皆悉不成,真胜义谛虽于法
性所立性中,而可为有,然立此性非无新作及不待他,于自性体
亦无少许,故亦唯于名言说有。言新作者,谓先无新生之所
~P 455
作性。不待他者,谓不待因缘。色等诸法,于二自性,悉不成立。
故于法性所立自性,为见彼性而修诸道,所修梵行非空无义。又
说毕竟不许诸法有自性体,与今忽尔许有自性二不相违。入中论
释云:「奇哉错误,若已不许少许实事,忽许自性非由新作不观
待他,汝乃专说互违义者,兹当宣说。汝未了知此论意趣,此论
意趣谓说眼等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