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广告心理战-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缺乏自信心的人都比较容易相信朋友的劝告,所以许多朋友劝说式广告对这些顾客可谓 
大行其道。    
 自卑感强烈的人,怕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柄,也非常易被说服。脸上长有雀斑的女子,一 
见到新上市某种遮盖霜,会情不自禁购来一试。    
 另外,态度倔强而顽强的人,他对惨痛性的劝告才乐意接受。    
 比如,喜欢开快车的车手,并不太接受交通警的善意劝告,也不太理会交通标志的时速 
限制。但如能给他们看看撞车后的凄惨画面,却能收到极大的说服效果。         
 时间淡化说服效果         
 可能每位广告主都十分乐意知道,消费者经过广告的说服而改变意见、态度之后,能够 
持续这种效果多长时间呢?    
 只要广告使消费者产生共鸣时,消费者就可以记住广告的内容。即使他们日后忘记广告 
所说明的是什么之后,他们的态度、意见还是不会有重大的改变。    
 譬如,王太太以前所使用的洗衣粉,只要一倒就四处飞扬,而使她的鼻子疮得难受。自 
从她改用强调“不易飞散”的洗衣粉之后,就不再有这种情形产生,所以,她很满意目前这 
种洗衣粉,她也相信如果没有其他优越的竞争品出现,她仍然会继续地使用目前的厂牌。总 
而言之,消费者接触广告之后,如果采取某种态度,即是表示他们可以藉此而获得某种要求 
之上满足。所以,只要这种情况能够持续下去,我们就可以视为广告的说服效果也同时持续 
下去。         
 重提反复         
 前面已谈过,广告界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经常使用反复,促使记忆。    
 由于电视广告的画面一闪即逝,要达到记忆并说服的目的,不可避免要使用反复手段加 
深印象,再说,时间的流逝会在不知不觉中冲蚀着我们脑中仅有的模糊信息。    
 因此适当的反复大都会把原有的粗浅印象固定下来。如果广告内容被牢牢记住,它也不 
失为一种传统而适用的说服技巧。    
 
 应用反复的广告主估计都明白得很,为人熟悉的产品广告与新产品广告比起来,恐怕后 
者更适宜多次反复宣传。因为新产品给予人们的新奇感,会使他们在反复中由注意、了解、 
直至喜欢所宣传物的。在反复中,消费者对商品特点零碎、片面的认识会得到弥合,进而更 
加完善的。    
 可是反复也须讲求一点技艺,广告不妨在主题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历次变换广告背景, 
组织方式等来吸引消费者,否则,令人对原来可接受的广告产生厌倦感,因为即使山珍海味 
也有吃厌时。    
 广告主在千方百计寻找并应用这些说服的技巧。对消费者的劝说可谓用尽心机。    
 可是,消费者被说服了吗?    
 他们到底信服什么?         
六、信则有,不信则无         
 承接上面谈到的,再举便深剖析一下关于消费者信服方面的题目。    
 消费者在看完一则广告之后,有时固然对广告的内容能吸收并完全理解,他却未必会认 
为广告中所说是可信的、有理的,他可能不会接受有关商品的信息。所以,有些学者认为, 
要使广告达到最终目的,广告必须有信服力。    
 什么是信服?    
 “信服”一词,可谓是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又信又服。即信赖、相信,又觉得有理, 
愿意依从。    
 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说我们信服某一个人或某一种药。    
 说明我们信赖此人或此药,因而愿意照此人的话去做,或愿意照此药方去吃药。    
 同样地,在谈到一个广告的信服时,我们说消费者对这则广告中所说的觉得是可信的, 
而愿意接受广告中所说有关商品的好处。    
 在接受这些好处后,通常消费者不会立即飞奔到街上去购买这种产品。他们可能将这些 
信息转换成能储存及取用的信息中,或将其与其他信息综合在一起,形成对商品的态度,在 
消费者需要作出购买时,这个态度就会影响他们购买商品的决定。    
 消费者的商品态度是什么?         
 感情孕育了态度         
 我们对待周围的态度从何而来呢?    
 心理学家札杨克指出:态度并不一定建立在我们的正面评判上,许多时候是由于感情的 
逐渐发展培养了新的态度。    
 例如,我们问一个喜欢吃臭豆腐干的人,“豆腐臭不臭?”    
 他一定说:“臭”。问他:“多次回锅的油,卫生不卫生?”他一定说:“不卫生。”“吃 
了健康不健康?”“不健康”。但是:“你喜欢不喜欢吃?”回答颇为肯定:“喜欢极了, 
不吃不行。”    
 札杨克认为态度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评价过程。我们由于认为臭豆腐的味道相当可怕, 
开始可能并不敢碰。但是由于家里父母爱吃,并受到他们的鼓励,开始为了不使他们的鼓励 
失望,去尝试。渐渐地,喜爱从重复尝试中建立起来。    
 正是一些外在的因素,使我们从感情的接触中培养出态度。    
 
 2.态度能对我们做点什么?    
 a.保护自己,不让别人进一步发现自己的缺点。    
 例如,有些女人特别嫉妒漂亮的女人带钻石饰物。因此持有“戴那些东西看起来很不正 
经”的反面态度,这种对钻石的所有坏评语,其实是由于想掩饰自己无能力得到同样饰物而 
产生的。    
 b.能帮助我们表达内心真正的看法及价值感。    
 例如,崇尚节俭美德的人,认为钻石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的价值完全是人的虚 
荣心给抬起来的。那么,这可能便是他个人的价值观的内心表露。    
 c.它能帮助我们把外界和记忆中的信息组织起来。    
 对于外界杂乱无章的信息,我们将有关态度对象的所有信息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态度。这 
样就较容易做出有准备的反应。    
 d.具有工具性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一些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例如,有些人对高尔夫球的爱好,很可能是因为对它产生了兴趣,可以沟通自己和上司 
之间的关系,因为上司是一个高尔夫球迷。    
 如何让消费者信服广告    
 消费者都知道广告背后的目的是劝人花钱购买,借以营利。因此他们对广告本身原有强 
烈的不信任,对广告的内容严加抗拒。他们十分挑剔信息本身的毛病。以劝服自己忽视这些 
信息。    
 作为一个广告业主,他主要研究应如何在这种“信服劣势”之下,尽量能制作可以值得 
信服的广告。    
 任何一个说服信息的呈递,通常都牵涉到两个主要因素:    
 (1)由一个人或单位出面    
 (2)传达一个说服信息。    
 先让我们看一则广告:    
 标题:澳门大赛车会是否令你开始吸烟?    
 内容:在澳门大赛车举行期间,你可能在电视上看过不少香烟广告。    
 究竟这些香烟广告有没有导致你开始吸烟?    
 烟草公司既然经营香烟业务,向吸烟人士推销各种牌子香烟当然是顺理成章的。    
 反之,向根本不想吸烟者推销香烟,既浪费金钱,又没有意义。    
 事实上,非吸烟人士都可以证明,香烟广告不会令他们开始吸烟,连吸烟人士也承认, 
他们并非因电视上的香烟广告才导致开始吸烟的。    
 根据烟草公司的调查及经验,以上的情况对青少年来说也是一样。虽然香烟电视广告的 
支出大幅度上升,但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香港十五岁到十九岁的青少年中,只有百分之二 
点三的是吸烟者。    
 事实上,香烟广告与吸烟人士选择某种香烟牌子的决定大有关系,却对一般人的吸烟与 
否的选择毫无影响。    
 求实际,明事理,是香港人办事的一向作风,也是令香港成功的主要因素。    
 (由香港烟草业协会有限公司提供)    
 这则广告,信息来源是“香港烟草业协会有限公司”。信息本身也都是在劝消费者不要 
赞同“禁止在电视上评香烟广告”的建议。    
 消费者可能首先对“香港烟草业协会有限公司”作这个广告的目的产生怀疑及不信任。 
他们会认为这个信息来源单位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反对“禁止在电视上作香烟广告”一事。 
所以,信息来源显然不可能站在公正的立场来说话。这种对信息来源的不信任,可能促使消   
 
费者完全不去理会广告中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本身相当可信而又有理的。    
 所以,信息来源本身的信服度是影响广告说服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况且这个广告中,反对禁止在电视上作香烟广告的理由是青少年不会因为在电视上看了 
澳门大赛车的节目里的广告,就去吸烟。究竟青少年为什么去吸烟,青少年会不会因看了电 
视广告而开始去吸烟是一件值得争论的事情。    
 所以用这个立论点来作为支持“反对禁止在电视上作广告之建议”的理由似乎是相当弱 
的。    
 正是消费者对信息来源及对信息本身的信服度,决定了一个广告的信服度。         
 检讨信息来源的信服力         
 广告要达到信服别人,可是自己的来源是否具备信服力?              
信息来源的可信赖程度         
 信息来源的值得信赖性,与信息来源所传达的某一项信息背后所可能的目的,关系十分 
密切。如果消费者认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谋利,而并非为消费者带来客观的事实与评价,广 
告主易给人不信任感。    
 当消费者对信息内容所知不多时,他们会信赖对那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广告由于他们 
会更值得信赖的。    
 另外,当消费者对信息内容不想花太多心思去判断时,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客观的品德公 
正的人,来为其提供一种可使他们不需要消化即可完全接受的信息。这时,借助在社会上有 
威望及地位的人士推出广告尤其使人信服。              
喜欢他就相信他         
 为什么我们在喜欢一个人时,会比较愿意接受他的意见及提供的信息,这是一个有趣的 
心理问题。    
 我们最想知道,在广告方面,如何使人增加对信息来源的喜爱程度。    
 来源于外表的吸引力。外表长得相貌堂堂的人,往往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好感。例如,人 
们常认为相貌好的人,办事能力强,有幽默感,性格温和等。    
 此外,当两个人之间有了愈多的相似之处后,他们之间相互喜爱的程度会愈来愈高。相 
同的家庭背景,相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的兴趣,甚至相同的年当我们习惯于见到某一个人或 
某一件东西时,我们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他,进而喜欢他。    
 如何加强广告主的信服力?              
平时精心塑造广告主的形象         
 最直接了当的方法来增加广告主的信服度是由它本身开始做起。广告主通常是一个单位 
式机构。并非一个人,又不在广告中出现。那么如何增加其本身的信服度呢?建立公司的专   
 
业性——用广告或其他工具来建立广告主成为制造该商品行业的权威。    
 当初福寿实业公司在推出大豆沙拉油的行销广告时,给消费者的印象是品质最佳、年年 
得奖。他们举出一系列此产品历年来夺得大奖的图片和文字证据,无形中树立了广告主的信 
服度,使人觉得,买好油选得奖的福寿沙拉油品质有保证!    
 建立消费者对公司的好感——介绍广告主为社会服务的决心,对整个社会经济繁荣,进 
步的贡献等,以增加消费者对整个机构的好感。    
 例如,一家造纸公司在广告中,分别展示了本公司产品在工业、文化、生活等领域的作 
用,旁边配有各种纸产品,再加“丰裕造纸”的多次再现,这些精致、完美的纸品系列,显 
示了它对社会贡献及和重要性,因而增加了广告主的信服务。    
 建立良好、代表广告主的象征——广告主是一个机构,固然不能在广告里出现,但是它 
的商标、店徽等却可以代表它出现在广告里。在设计这些象征性的符号时应该注意,让它们 
能反应一良好的、具有权威性的形象,可以增中广告主的信服力。              
寻找代言人         
 上面所述的这种塑造广告主形象的方法,固然是直接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这样的 
努力是必须在我们想要建立令人信服的广告之先,早就开始进行才行。而且这种努力的效果, 
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收到。    
 较为快速的方法是在现在的广告内,将要说的信息,由一个代表广告主的发言人来传达。 
这样,这个代言人也变成广告主的象征了。我们可以借用消费者心目中的具有专业性、公正 
性制裁性的人来替广告主呈述信息借以增加信服力;或者我们也可以找与消费者非常类似的, 
或非常熟悉的人来做代言人,并借助消费者对他的喜爱程度,进而增加代言人对他们的说服 
力。    
 在采取这一策略时,经常会遇到一项困扰。消费者通常认为这些代言人是为了钱才受雇 
于广告主,来作这些广告。这时,如何减少消费者将代言人作广告动机的归因放在自利的目 
的上,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例如,雀巢咖啡为了增加商品的品味及广告的说服力。请著名作曲家李泰祥为其传播声 
誉。固为李泰祥的作品极为广泛地流传,人们对他自然熟悉得很,比较赞成他的推荐。致使 
“上等咖啡,行家品味”这一标语,为许多人所稔熟。    
 再如,最近一家信用卡公司请了几个其他跨国公司的总裁作代言人。由于一般消费者不 
会怀疑这些总裁作这些广告是为了找钱用,再加上他们的地位和威望,都使他们成为比较有 
信服力的代言人。              
借用信服力         
 将自己放在一群具有信服力的人当中,说出自己所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整个群体的意见, 
如此借以增加自己的信服力。    
 比如在美国注册的王安电脑公司,在刚刚为提高本公司的信誉奔波时,在其广告中赫然 
印有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全世界的美国空军使用什么电脑?”美国空军的声誉无疑已是响 
彻世界,而美国空军又是王安电脑的用户,这一作法正好利用美军的信誉来增加了自己的说 
服力。    
      
 消费者会爱屋及乌吗?         
 对广告主的信服一定能保证消费者对广告的信服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定。其中有许多因素控制了广告主的信服力对整个广告信服力 
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消费者本身处理广告信息的态度。    
 1.消费者的用心程度    
 如果消费者当时是用浅涉的心态处理广告信息,那么他很可能不想费时间及精力去判断 
信息本身,而会很简单地利用信息来源本身的信服力作为线索,来决定是否接受信息的内容。    
 但是,如果消费者是在深涉状态下,他将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信息本身的信服力上。那时 
信息来源的信服力对整个广告的信服力影响不太大的。    
 2.对商品信息的熟悉程度    
 当广告中所呈递的商品信息对消费者是陌生的复杂难懂的,他们就会更多地依靠信息来 
源的信服力来决定是否接受信息。如果信息是消费者熟悉易懂的,他们可能以自己对信息本 
身作判断来决定是否接纳信息。    
 3.说服的范围    
 如果消费者本来对咳嗽糖浆治愈咳嗽的信息很弱,而在广告中,某牌子的糖浆被说成是 
可以在一小时内治愈咳嗽。那么,除非广告主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很强的信服力,不然消费 
者一定不会相信广告中所说的。    
 相反地,如果消费者对糖浆的疗效反应是中性的,而广告本身也只是不很夸张地介绍这 
种药可以润喉清痰。那么,消费者可能无须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来源做支持,也会接受此广告 
的。    
 所以,信息来源的信服力对广告主将进行大幅度的说服时,是比较有利的。              
信息的有效传递         
 同样一个信息,如果有许多不同的论点来支持,那么不同的表达信息方式会直接影响到 
信服力的表现上。    
 1.立论点的先的一呈递    
 在一个广告信息中,如果出现了多个立论点时,我们应该将什么论点放在最前面,什么 
放在中间,什么放在最后面。    
 研究发现,当一连串信息出现于我们面前时,测试者对信息的记忆有“前效”和“后效” 
两种现象。前者指被试者会特别记住最先呈现给他们的信息现象;后者是最后呈现出来的刺 
激现象。    
 就记忆而言,当两个刺激连续在短时间出现,而记忆的测验又在离这两个刺激的出现较 
远的时候才进行时,“前效”出现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