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责任者;
〃〃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事故结案归档材料
当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
%〃’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
#〃!
—
铁路运输质量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实用手册
!!!!!!!!!!!!!!!!!!!!!!!!!!!!!!!!!!!!!!!!!!!!!!!!!!!
!!
!〃#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物证、人证材料;
!〃&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
〃
*+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
〃
**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
〃
*#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附录
;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法
(补充件)
;〃*事故树分析法(…。/01
1233
。4。05676略语为
89;)又称事故逻辑分析,是对事故进
行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对既定的生产系统或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
后果,按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的程序方框图,即表示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
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运行的功能问题,并为判明事故发生
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的一种表达形式。
;〃#事件树分析法(3:341
1233
。4。05676略语为
;9;)。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归纳逻辑图,是决策树(4
1233)在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它从
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按一定的顺序,逐项分析系统构成要素的状态(成功或失败)。并
将要素的状态与系统的状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查明系统的最后输出状态,从而展示
事故的原因和发生条件。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基本定义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
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丧葬及抚恤费用
第二章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管理事故处理—
#〃!
—
!!!!!!!!!!!!!!!!!!!!!!!!!!!!!!!!!!!!!!!!!!!!!!!!!!!
!!
!〃#〃补助及救济费用
!〃#〃%歇工工资
!〃!善后处理费用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现场抢救费用
!〃!〃清理现场费用
!〃!〃%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财产损失价值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工作损失价值
〃资源损失价值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
’)
〃(其他损失费用
%计算方法
%〃#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
!
)
!〃
*
!#
(#)
式中
!———经济损失,万元;
!〃
——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工作损失价值计算见公式(!):
%
)
&’
·
)·
(
&
(!)
式中
*
—
———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
———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
(+++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
工视伤害情况按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附录
…确定,日;
(
———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
——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
%〃%〃!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见附录
’)。
%〃(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
发日期,见附录
’。
值。
%〃/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的价
&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
—
#〃!
—
铁路运输质量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实用手册
!!!!!!!!!!!!!!!!!!!!!!!!!!!!!!!!!!!!!!!!!!!!!!!!!!!
!!
!〃#经济损失评价指标
!〃#〃#千人经济损失率
计算按公式():
!(〃
%)&
#
’
#(((
()
式中
!〃
———千人经济损失率;
#———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计算按公式(*):
!(%
+)&
&
#
’
#((
(*)
式中
!%
—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企业全年总产值,万元。
!〃)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一般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小于
#万元的事故。
!〃)〃)较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
#万元(含
#万元)但小于
#(万元的事故。
!〃)〃重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
#(万元(含
#(万元)但小于
#((万元的事故。
!〃)〃*特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
#((万元(含
#((万元)的事故。
附录
;几种经济损失的测算法
(补充件)
;〃#医疗费按公式(;#)测算:
’
&
’(
…’)
(·*+
(;#)
式中
’
———被伤害职工的医疗费,万元;
’(
——
——事故结案日前的医疗费,万元;
。———事故发生之日至结案之日的天数,日;
*+
———延续医疗天数,指事故结案后还须继续医治的时间,由企业劳资、安全、工
会等按医生诊断意见确定,日。
注:上述公式是测算一名被伤害职工的医疗费,一次事故中多名被伤害职工的医疗费应累计计算。
;〃)歇工工资按公式(;))测算:
;
&
;(
*
/
)(;))
…。
式中
;
———被伤害职工的歇工工资,元;
;———被伤害职工日工资,元;
…
*
—
———事故结案日前的歇工日,日;
。
*/
——
——延续歇工日,指事故结案后被伤害职工还须继续歇工的时间,由企业劳资、
安全、工会等与有关单位酌情商定,日。
第二章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管理事故处理—
#〃!
—
!!!!!!!!!!!!!!!!!!!!!!!!!!!!!!!!!!!!!!!!!!!!!!!!!!!
!!
注:上述公式是测算一名被伤害职工的歇工工资,一次事故中多名被伤害职工的歇工工资应累计计
算。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技术工人的培训费用每人按
%&&&元计算。
!〃#〃%技术人员的培训费用每人按
万元计算。
!〃#〃#补充其他人员的培训费用,视补充人员情况参按
!〃#〃,!〃#〃%酌定。
!〃’补助费、抚恤费的停发日期
!〃’〃被伤害职工供养未成年直系亲属抚恤费累计统计到
(周岁(普通中学在校
生累计到
)周岁)。
!〃’〃%被伤害职工及供养成年直系亲属补助费、抚恤费累计统计到我国人口的平
均寿命
()周岁。
铁路急性职业中毒调查处理规程
(*+
;
*%#%&—…%)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处理的总体要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级
及性质分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报告、现场应急处理、调查分析程序以及事故处理、资料归
档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运输、工业、工程等部门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其他急性职业病事故
的调查处理也可参照本标准。
%引用标准
*+%’。职业病管理规程
#术语
#〃急性职业中毒
/0123
40015/2647/8
6724960/2647
在职业活动中,由于生产性有毒化学物质一次或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
急性职业病。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0123
40015/2647/8
6724960/2647
/006:372
在职业活动中,由于生产性有毒化学物质一次或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使作业人员失
去作业能力,工作中断,甚至导致死亡,必须进行急救处理的中毒事故。
’总则
’〃铁路各部门对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符合本标准及国家、铁路现
行职业卫生、劳动安全法规要求。
’〃%铁路职业卫生监察执行单位,必须按本标准要求参予辖区内的急性职业中毒事
故的调查处理;凡同时涉及水源、大气、土壤、食物污染的急性中毒事故,铁路环境保护、食
品卫生监察部门应分别参予调查处理。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场排险救护工作,必须在有个人防护和专人监护的条件下
进行。对中毒病人的职业病诊断和管理应符合
*+%’。规定。
’〃’在中毒现场调查、采取应急处理时,必须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如因抢救病人或为
防止继续发生中毒必须移动、改变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状态、痕迹时,必须在移动前做好现
场标志和记录。
’〃。有急性职业中毒潜在危险的单位(如铁路危险品专办站,承运危险品量较大的
危险品办理站,危险品洗刷所等),平时要加强预防急性中毒事故的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操
—
#〃!
—
铁路运输质量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实用手册
!!!!!!!!!!!!!!!!!!!!!!!!!!!!!!!!!!!!!!!!!!!!!!!!!!!
!!
作、自救互救及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的训练,并应参照附录
!要求的内容配备个人防护用
品和救护器材。
〃#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存在急性职业中毒潜在危险的单位卫生所、保健站,应参照
附录
%要求的内容配备处理急性中毒所需的药品器材。
〃#&职业卫生监察执行单位应按附录
’要求配备现场必须的取证及快速检测器
材,并应建立健全职业病、职业中毒技术情报网络系统。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级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初期,可按以下要求进行应急分级。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人为急性职业中毒一般事故;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人以上(含
;人)为多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为!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一次死亡
)*+人;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意识丧失、昏迷、抽搐等紧急症状);人
以上(含
;人);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为〃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一次死亡
;人以上(含
;人)
。#一次死亡不足
;人,但死亡及病情严重者总数在
;人以上(含
;人);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病情严重者
+0人以上(含
+0人)。
(#+在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结案处理阶段,应按国家、铁路关于“轻伤、重伤、死亡、重
大死亡事故”的分类要求进行分级。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报告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后,受害者及首先发现可疑中毒现象的任何人均应立即
逐级向单位领导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经进一步了解后,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发生时
间、地点、可疑中毒人数、主要症状、患者去向及可疑毒源等)电话报告职业卫生监察执行
单位、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必须按照国家现行职业病报告办法及企业职工伤亡事
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分别进行急性职业中毒报告及急性职业中毒伤亡事故报告。
#;急性职业中毒报告应符合以下要求:
#;#)铁路最初接诊并作出急性职业中毒诊断或疑似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
人员均是急性职业中毒的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必须按国家、铁路现行职业病报告办
法向所属铁路职业卫生监察执行单位报告。
#;#+对急性职业中毒疑似患者,法定报告人应做疑似病例报告,一经确诊或否定
均需立即做订正报告。
#〃急性职业中毒伤亡事故报告应符合以下要求: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伤亡事故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铁路现行企业职工伤亡事
故报告和处理的有关规定,按
(#+条要求进行急性职业中毒伤亡事故报告。
#〃#+对失去作业能力不满一个工作日的轻度急性中毒,发生单位可不做急性中毒
伤亡事故报告,但应在本单位通报记录在案。
&现场应急措施
)组织措施
)#)发生急性中毒一般事故,事故单位必须立即组织本单位医疗、卫生、劳保、工
会、生产、技术等现场应急处理有关人员(以下简称现场应急处理有关人员),会同所属职
业卫生监察执行单位进行调查处理。
)#+发生〃级、!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必须按以下要求组织事故调查组及临床
抢救组。
第二章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管理事故处理—
#〃!
—
!!!!!!!!!!!!!!!!!!!!!!!!!!!!!!!!!!!!!!!!!!!!!!!!!!!
!!
!〃#〃〃#调查组成员的组成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应包括:上级行政主持人及
生产技术、卫生行政主管人员,职业卫生和劳动安全监察人员、现场抢救组负责人、工会以
及公安、检察、安技等部门人员。调查组的任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确定、核实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级别、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主持制定防止事故扩大的应急措施;
’〃调查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和经济损失;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和有关法规提出处理意见;
)〃协助事故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防范措施;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现场抢救组应由医院、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业务负责人主持,其成员应包括
职业病、劳动卫生医师以及内科、外科等有关临床科室的医师组成。负责现场抢救、明确
诊断、制定抢救医疗方案。
!〃#〃+职业卫生监察执行单位接到辖区单位的急性职业中毒报告后,应根据初步了
解到的现场情况,立即组织专业人员按附录
;、附录
…要求,携带现场应急处理必需的药
品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会同劳动安全监察部门赶赴现场进行应急调查处理。
!〃技术措施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将病人移
至空气新鲜处,脱去受污染的衣服、鞋、袜等,清洗皮肤、眼等受污染处,尽快使中毒者离开
现场就近就医。
!〃〃对已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将病人迅速护送至医院诊治。对已
神智不清、昏倒、出现抽搐等急症的危重病人,必须按
!〃〃#条要求及内科急救常规进行
就地抢救处理,同时,要尽快针对中毒的毒物使用解毒剂。一旦病情
稳定,立即由医护人员将病人送至医疗单位。护送途中必须严格进行临床观察。
!〃〃+对直接接触毒物尚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者,要采取以下医学监护措施:
%〃脱离现场,淋浴更衣(不准热水浴),减少活动;
&〃住院或门诊观察。可根据毒物的理化及毒理特性、作用靶器官进行针对性检查和
预防性治疗,医学监护时间不得少于该毒物侵入途径发病的最长潜伏期;
!〃〃。根据中毒事故的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按照第
/章要求进行现场应急调查,尽快查明事故危害毒物及其污染范围、程度。
运输部门可按现行《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要求,采取特殊技术措施洗消毒物,控制毒源;
&〃根据中毒事故现场的自然环境、气象条件及毒物的理化特性,划定危险区及安全
区;
’〃根据中毒事故现场周围人群的表现和生态变化,初步确定事故危及范围,划定隔
离区,做出标志;
(〃尽快将隔离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