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案藏玄机-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你不行。我也不行,就是有咱家的拳法也不行……可他来干什么?师父是什么意思呀?”关大林拼着全力去思考。他知道这是生死攸关的思考,如果他能猜出这盘中之谜,他就可以解决这数十年来一直折磨着自己,如同噩梦缠扰着黑夜一样在他心中作祟的疑问。不过,他是没有把握的,这个哑谜已经猜了几十年了,不可能现在,特别是他还在发烧的时候破解的。但不知是命运捉弄人,还是思维自身有着人们难以测度的规律,电光石火,只能用这个词汇才能描述出关大林脑子里一瞬间的状况。

“绍祖,你过来。”关大林看着儿子伸过来的耳朵。这是一个巨大的耳朵,俗称招风耳,是关大林的遗传。

“你要藏好我给你的东西。如果……唉……算了,如果有人要,你又对付不了他,就给他。”

“为什么?”关绍祖不服气地问道。

“给他,给他。咱们惹不起,如果真是……给他,给他……”关大林的声音渐渐小下去,他陷入了昏迷。

这个清晨,雨刚刚停了,太阳还没有出来,灰色的天空上布满了灰色和黑色的云,看样子今天还要下雨。虽然这是夏初,但从北方广阔的天空中一股股冷空气不断地滚滚而来,到了城市上空就变成大颗大颗的雨滴,密密地浇下来。前些日子被太阳烤炙的空气像是烧热的石头被凉水浇了一样,化成水蒸气,冷却了下来。这连天的降雨,让这座东北的大城市回到了春天的料峭,人们又穿上了长袖衣服,早上有许多人都套上了毛背心或是薄毛衣。人们的作息时间也改变了,起床要比前几天晚了一些,刚刚开始晨练的老人们也缩回家中。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最冷清、寂寥的时刻,店铺还都关着门,街上几乎没有行人,也没有汽车通过,一切都是寂静的。不过,这寂静中有种诡异的感觉,如果看看那临街的黑洞洞的窗户和蒙在水雾中的大树,恐惧就会像这冰凉的空气一样从身体内部渗出来。这似乎是要发生事情的一天。

果然,就有了一声尖叫,撕碎了寂静的天和地。一个中年妇女,像疯了一样地在人行道上跑着,不知为什么她有时也拐到马路上。她的速度并不快,而且腿有些瘸,但这已经是她用尽了浑身力气才做到的。再过一会儿,她将会见到警察,也就是在那一刻她终于支撑不住而昏厥过去。

这是个年轻的女孩子,很漂亮,也入时,高跟鞋、浅色的连衣裙,细长的脖子上缠着一条真丝的围巾,这就是杀人凶器。有人用它制止了女孩子的呼吸,让这朵盛开的花朵早早就凋谢了。

“死的地方有意思。”老刑警,号称本市第一神探的古洛,心里想道。姑娘倒在本市主要的一条通衢大道和一条小马路的接口处,她的上半身倚在一堵低低的水泥墙上,这水泥墙是市人民医院台阶的护栏,只要她站起来,再走几步路就可以走进不该死的人会不死,该死的人会死去的地方。

“小胡,你怎么看?”古洛对一个高大英俊的年轻警察说。这是刚从北京分来的大学生,是公安局最稀罕的宝贝。所以,局长一定要让古洛带他,因为似乎只有古洛的水平能让这个看样子有些目中无人的青年听话。他跟着古洛刚刚破获了一起重大案件,在那起案件中他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几乎没有任何纰漏的推理能力,但事实证明他的推理全是错误的。但他不仅没有气馁,而且表现得更有个性,更自以为是了。

“这里不像是第一现场。”胡亮沉思着说。

“嗯,有道理。能证明她身份的东西找到没有?”古洛问一个刑警。

“没有。”

“查查有没有报失踪人口的,再把她的相片登到报纸上,对,还要上电视。”胡亮斩钉截铁地说。古洛笑笑,他不觉得这个大学生冲撞了他,反而开始喜欢上这个多少有些自命不凡的青年了。

“照他说的做。”他一边嘱咐那个刑警,一边离开胡亮,在尸体周围仔细勘查着。古洛很喜欢,也很擅长勘查现场。

“扔到医院门口,如果这里不是第一现场,那是为什么呢?离太平间近些?是幽默感,还是变态心理?”古洛抬头向医院大门里看了看,透过玻璃大门,通过漆黑的大厅,有个窗口亮着灯,那是药房。古洛走了进去。

药房里一个昏昏欲睡的药剂师在值班。他冷淡地看着身着警服的古洛,心里很是腻烦:“睡觉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了。”他从一个小时前就这么想。

“昨晚有人来这里拿药吗?”古洛问。

“当然有。”药剂师更不耐烦了。他虽然知道发生了某种不寻常的事(看到警察,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这么想的),但无情的睡魔却打消了他的好奇心。

“有几个人?都大约在几点?”古洛很不近人情,尤其对一个懒汉,他是蔑视的。

“几个人?几点?”他突然张开大嘴,打了一个古洛从没有见过的长呵欠,“不知道。不,是忘了。”

“怎么会忘了呢?不是才过去的事吗?”跟进来的胡亮生气了。他是个脾气急躁的年轻人,但古洛更暴躁,他已经瞪起了眼睛,眼看着就要发作了。药剂师太困了,他居然没有看出这两个警察凶神恶煞般的眼神。

“忘了就是忘了,你们去问问急诊医生不就行了。我……今天是怎么啦,这么困?”

“嗯。”就连古洛对这种被困倦折磨着的人也无能为力。他只好和胡亮向急诊室走去。

“你们等等。好像昨晚急诊不多,有五六个吧。”药剂师稍微清醒了一些,决定给这两个不懂事的警察一个小小的嘲讽。

“你……”胡亮看着药剂师脸上的笑容,伸出手指头威胁地指了指他。

“走吧。”有时候古洛是很大度的。他拉着胡亮走进了诊室。

一个医生坐在那里,眼睛比药剂师还红,红得让胡亮都担心要滴出血来了。这时他才知道医生是个多么辛苦的行业。他不由得放缓了口气,说:“大夫,我们是公安局的……”他停顿了一下,那个脸色黑黄、嘴唇干裂的医生似乎比药剂师还冷漠,他的眼睛动都不动一下。

“昨天晚上有多少人看急诊?”

“多少人?七个。”他毫不犹豫地说。在那迟钝的表情下面却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都是些什么人?”胡亮心里一阵喜悦。

“两个干部,一个是财政局的,一个是交通局的。四个工人,有锅炉厂的,汽轮机厂的,电线厂的,还有一个是大集体化工厂的。再一个没工作的,谁知道是哪儿的。”医生的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

“好记性。”古洛暗自赞叹道。

“你认识他们吗?”胡亮问道。

“不认识。不过他们都有病历,好找。就是那个没工作的,恐怕难找。”

“这人是什么病?”古洛问道。

“重感冒,嗓子有炎症。我让他打了抗生素。也许你们能在护士那里打听到这个人。”他站起身来,开始收拾起桌子上的东西。古洛和胡亮满意而且知趣地离开了。不过,三个小时后,这两个刑警又出现在这个医生家里,带着歉意看着对方红红的眼睛。胡亮甚至以为这人的眼睛天生就是红的,就像白色的兔子一样。

“不知您有没有记录,那几个病人都是在什么时间看病的?”法医根据被害人胃里的残留食物和尸体的表征,断定被害人的死亡时间是深夜十二点到十二点半左右,这相当准确的判断是因为死亡时间不长。医生有些厌恶地看着这两个不识趣的警察,但他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何况他注意到胡亮使用的是“您”的敬称,在东北是很少这么称呼人的。

“我给你们写一下吧。”他的目光温和了。

“你能记得清?”古洛不太敢相信他会有这样的福气,遇到一个有着超群记忆力的人。医生似乎不屑于理他,自顾自地拿出纸笔,写了起来。

尽管古洛遭到抢白,但他并不生气,这就是一个警察,不,一个名探的涵养,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虽然他认为这个医生所做的证言并不那么重要。在来这儿的路上,他曾和新警察胡亮讲了自己的推论,这也算是给胡亮上了一课吧。

“被害人倒在通衢大道上,虽然有矮小的水泥墙,但经过这里的人们都会一眼看到的。这是为什么?”古洛停顿了一下,像是卖关子一样。但他不了解年轻气盛又受过高等教育的胡亮。

“为什么?只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凶手故意要让人发现,但更深层的原因现在我还想不出来;第二,就是被人看到了,凶手在慌乱之中,只好抛尸而去。我们现在要想知道的是后者,就是找到那个可能的目击者。如果有这么个目击者,并记住凶手的相貌,那就再好不过了。但如果他仅仅看到凶手逃跑,也可以从他目击的时间判断出第一现场的可能范围。我们要找那个医生,让他说出病人的就诊时间和出院的时间,无非是想省些事。而且,我已经准备好了第二套方案,如果医生想不起来,就查所有患者。我的推理是:目击者存在,并且就在这些病人里。问题是,怎么找他们。那些工人、干部还好说,可那位没有单位地址,而且还是第一次就诊的人,就难了。不过,我还是有信心的,要不,要咱们这些人干什么。”说完,他轻松地一笑,眼睛并没有看古洛。

古洛被胡亮这一大堆话闹得头脑几乎不清楚了。“这小子还真能说!”他惊异地想。不过,爱挑剔,尤其是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夸夸其谈的古洛,这次却无话可说了,因为胡亮说的和他想的差不多。但只有一点不同,可古洛并没有向胡亮指出来。“现在还不宜说,没有把握呀!”他像是在嘲讽自己一样地想。

医生一会儿工夫就把名单写出来了。除了在受害人死亡时间离开医院的几个病人外,剩下的就只有三个人。一个工人,叫魏有福,是汽轮机厂的,得的是腹泻。他到医院的时间大约是在一点半左右,给他开了药,没有打针和点滴,估计是拿了药就走,所以出院时间大概是一点四十分到一点五十分左右。一个干部,财政局的,叫英来,感冒。他也是一点半左右来的,比魏有福晚了一些,他的症状较重,打了针,大概是在两点左右离开的。这个医生很细心,还让古洛和胡亮去护士那里核实一下。“不过,我大体可以肯定他是那个时候离开医院的,因为他打完点滴后,又到我这里乱问一气,这些干部最怕死了。”还有一个就是胡亮预先已经头疼的那个不明身份的人,他叫栾宜民,将上面那两个人的病症综合了一下,得的是肠胃性重感冒。这人是在凌晨三点多钟走的,他的症状挺重,医生让他打点滴,但他拒绝了。“农民抗造。”医生挺幽默地说。

“好记性!好记性!”古洛由衷地赞叹道,“他们都是自己来的吗?”

“对,没看到有人陪他们。这个时候,老婆一定会把他们看成大人。”医生苦笑了一下。古洛看到他穿的毛衣袖口已经开线,衬衣的领口也很脏,就笑了笑。胡亮也笑了,他是个机智的人,这是古洛后来才知道的。

二 观光客,山里人

这是个瘦瘦的男人,脸色白里泛黄,可能是用了什么化妆品来掩盖那异乎寻常的黄,后来证明了正是这样。他个头中等,略偏矮,戴着金丝边的眼镜,眼镜后面是一对细细的眼睛,眼泡肿胀。他那紫色的嘴唇很厚,和宽阔的嘴岔配合在一起,如果张开就是血盆大口。他经常眯起眼睛看人,这时那窄窄的眼缝中就会射出锐利的光,像剃刀的锋芒一样。他穿着当时中国人很少穿的运动衫式的白色T恤衫、肥大的土黄色裤子,戴着顶礼帽式的白色凉帽。他的妻子看样子比他大,白皮肤(即使化了妆,也是白皮肤)、高颧骨、长脸、高且尖的鹰钩鼻,眼睛很大,眼珠像不会转动一样地看人。这是日本女人的一种类型,中国女人很少有这种长相的。她穿着咖啡色的西式套装,好像没有感觉到这么热的天气。她鞠着躬,像一般日本人一样,很讲究礼节,虽然眼睛里全然没有她嘴里说的拜托的意思。尽管如此,她也比那冷冷地打量着对方的丈夫要让人舒服多了。

“我叫清水次郎,请多关照!”一个好听的男中音响起。他的中国话带着浓重的日语口音。他比哥哥要高,也粗壮一些,但从长相看,没有人会认为他们不是兄弟两个的。不过,他们的神情有些不一样,这个弟弟似乎更外向一些,性情也比较开朗,但却没有这种性格人的勇敢,甚至鲁莽。因为哥哥在看他的时候,他的眼神立刻变得恭顺,或者说胆怯起来。他穿着宽松的灰白色运动休闲装,走路的姿势很轻捷,像是经常运动的人。

“真像我开始的感觉那样吗?这是古怪的一家?”计敏佳心头浮起一丝疑云。

“您今天一直陪我们吗?”伊藤种子这个有些阴气的女人带着日本口音缓缓地说。计敏佳一听就知道她是在学校或者和哪个特定的老师学的中文,因为只有在北京的口语中才经常用“您”这个敬语。

“对。”计敏佳微笑着说。

“那就走吧。还等什么?”金太郎用近乎粗暴的口气说。也许伊藤对中国话的语气不那么敏感,毕竟是外国人,她对计敏佳笑着点点头。

“好。请上车!”计敏佳是在当时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导游中最和气的一个。这倒不是她对在中国刚开始的商品经济理解得快,而是她不放掉任何一个机会,她想去国外留学。“也许这家人能帮上忙呢。”她的潜意识就是这么告诉她的。

他们去了壮丽的大江边。阳光照在正午的江面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微风吹来了水的腥味儿,一个游泳的男人湿淋淋地上了岸,拿出毛巾揩拭着身体。水里还有好多人,用各种姿势游着。

金太郎探着头,两手叉腰,胳膊肘冲着后面。计敏佳看见他的眼中似乎闪着泪光。可仔细看,却又不像,但他那真诚的感慨却打动了计敏佳的心。

“您过去来过这里?”女人本来就好奇,而且计敏佳想和这家人把关系搞得更近一些。

“嗯。”听不出来金太郎是在肯定还是随便应着。

“来过。”清水次郎走过来说,“去年我们来过。这真是条美丽的江。”他笑着,看着滚滚的江水,口吻远没有哥哥那么感人。金太郎像是没听见一样,目不转睛地看着江面。一大块云彩正从天上掠过,江面笼罩在阴影中,冷风也吹了起来,似乎里面还夹杂着星星雨滴。

“这江永远是美的。”伊藤说。接着用同样意思的日语说了一遍。虽然她的表情是冷淡的,像是随口附和,但计敏佳却能感知她内心的震动。“敏感的女人。”计敏佳心里忽然涌出了这么一句话。

“夫人也来过?”

“我?也算来过吧。”她闪烁其词,而且目光诡异,计敏佳感到一股寒气,不由得心头一颤。

中午,他们在江上餐厅吃了午饭。下午开始乘着汽船游江。这是旅游的重头戏,因为这条江的下游更美。蓝天,白云,灿烂的阳光,两岸是无边无际的大草甸,江水闪着光芒静静地但气势宏阔地流淌着。多么简单的图画,但却最能打动人,不,是震撼人心。这就是大自然真正的力量,没有任何雕饰,没有任何夸张,没有任何装腔作势的简朴,也没有任何附庸风雅般的人生象征,这就是自然,一切都恰到好处,让任何一个人都能沉浸其中,享受着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光景。

“你还喝呀?”说话的是伊藤。金太郎显然已经喝多了。船上给这些外国游客们提供像这江水一样多的啤酒。金太郎显然属于那种酒量不大,但非常喜欢喝的人。

“嗯,不喝了。”金太郎的表情和口气都是若无其事的,但计敏佳看出他似乎很怕老婆。“真是江南的橘子到了北方就成枳了。”计敏佳嘲讽地想。因为她以为真像宣传或口传的误解一样,日本女人对男人俯首贴耳、百依百顺。但后来她才知道日本女人对自己的丈夫比中国女人一点儿不差,甚至更厉害一些,不过,她们却用表面恭顺的姿态哄骗了很多外国人。

回去的路上洒满了金色的夕照,天空被晴朗和残阳分成蔷薇色和淡蓝色,一丝云都没有。清水次郎建议走着回去,大家都附和,金太郎也淡漠地点点头。酒精的力量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的脸色逐渐恢复了正常。

“这样的天空在日本可不多见。”清水次郎一边说着,一边半转过身,眼光追逐着一个穿着连衣裙的漂亮姑娘。“嗯,这儿的女人可真漂亮。”他像是自言自语地加上了一句。

“日本不是治理污染了吗?”计敏佳问道。

“治是治了,但和过去还是有差距的。看,中国多好!晚上的月亮都是那么明亮。”清水次郎真诚地看着计敏佳说。

“可没有钱呀。”计敏佳不以为然地说。

“是啊,这就是日语中说的不能两立呀。”

“这种表达方式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中国在这种场合更爱说两难。”

“对,对。不愧是学语言学的优秀人才。”清水次郎赞美道。计敏佳一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