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来说,名誉会得到人们公正的评判,它也不会受到嫉
妒的攻击,事实上名誉都是预先给予每一个人的;但获得名声
只能经过与嫉妒的一番恶斗,并且,月桂花环是由那些绝非公
正的评判员所组成的裁判庭颁发授予的。人们能够而且愿意与
别人一道享有名誉,但获取了名声的人却会贬低名声,或者阻
挠别人得到它。另外,通过创作作品而获取名声的难度与这一
作品的读者群的数目成反比,个中的理由显而易见。创作旨在
给人以教益的作品比起写作供人们娱乐消遣的作品更难获取
名声。撰写哲学著作以获取名声是最困难的,因为这些著作给
人们的教益并不确定;另外,它们也没有物质上的用处。所以,
哲学著作面向的读者群全由从事哲学的同行所组成。从上述的
困难可以想见,那些写作配享声誉的作品的作者,假如不是出
于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并且在写作的时候能够自得其乐,而是
受着要获取名声的鼓动去写作,那么,人类就不会有,或者只
会有很少不朽的著作。的确,要创作出优秀的'100'著作,并且
避免写出低劣的作品,创作者就必须抵制和鄙视大众及其代言
… Page 111…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101
人的评判。据此,这一说法相当正确——奥索里亚斯尤其强调
这一说法——名声总是逃离追逐它的人,但却会尾随对它毫不
在意的人。这是因为前者只投合自己同时代人的口味,但后者
却抵制这种口味。
因此,获取名声是困难的。但保存名声却非常容易。在这
一方面,名声和名誉恰成对照。名誉是预支给每一个人的,每
一个人只需小心呵护它就是了。但问题是,一个人只要做出某
一不端的行为,他的名誉就一去不复返了。相比之下,名声不
会真正失去,因为一个人赖以取得名声的业绩或作品总是摆在
那里,尽管它们的创造者不再有新的创作,但名声仍然伴随着
他。如果名声真的减弱、消失,变成了明日黄花,那么,这一
名声就不是真的,也就是说,这名声不是实至名归的,它只是
由于暂时获得了过高的评价所致;要么,它干脆就类似黑格尔
所取得的那种名声——利希腾贝格对此有过描述:“它由那些
好友集团齐声宣扬,然后得到了空洞的脑袋的回应……当将来
有朝一日,后人面对那些花花绿绿的言语大厦,还有逝去的时
髦所留下的漂亮空壳,以及死掉了的概念所占据的框架子,当
他们敲门时竟发现一切全是空架子,里面甚至没有点滴的思想
能够有信心地喊出:请进来吧——这将沦为怎样的笑柄啊!”
(《杂作》4,15 页)
名声建立在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名声本质上就
是相对比较而言的,它也只具备相对的价值。一旦其他人和享
有名声者都是同一个样子,那名声也就不复存在了。只有那些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有其价值——在这里,亦即自身直接拥有
的东西——才具备绝对的价值。因而,伟大的心和'101'伟大的
… Page 112…
102 人生的智慧
头脑所具备的价值和幸福全在于它们的自身。具有价值的不是
名声,而是藉以获得名声的东西——它才是实在的,而以此获
得的名声只是一种偶然意外而已。的确,名声只是某种的外在
显示,名人以此证实了自己对自己所抱有的高度的评价并没有
错。因此,人们可以说:正如光本身是看不见的,除非它经过
物体的折射,同样,一个人所具有的卓越之处只是通过获得名
声才变得无可争议。不过,名声这种外部显示可不是万无一失
的,因为盛名之下,其实可能难副。另外,做出了非凡贡献的
人却有可能欠缺名声。所以莱辛'31'的话说得很聪明:“一些人
声名显赫,另外的一些人却理应声名显赫。”另外,如果一个
人是否具备价值只能取决于这个人在别人的眼中所呈现的样
子,那这样的生存将是悲惨的。如果一个英雄或者天才所具有
的价值真的只在于他所拥有的名声,亦即在于他人对他的首
肯,那么,他的一生就确实够悲惨的了。但真实的情形却恰恰
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根据其自身本性而生存,因此,他首先是
以自身的样子为了自己而活。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自身本性,
不管其存在方式为何,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这个人的自身
本性欠缺价值,那他这个人也就欠缺价值。相比之下,他在别
人头脑中的形象却是次要和枝节的东西,它受制于偶然,对他
本人也只能施加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大众的头脑是可怜、
凄凉的舞台,真正的幸福不可能在这里安家落户,只有虚幻不
实的幸福才会在这里栖身。在名声的殿堂里,我们可以看到多
么混杂的各式人等啊:统帅、大臣、舞伎、歌手、伶人、富豪、
'32'是的,在这里,所有这些人
庸医、犹太人、杂耍艺人等等。
的过人之处比起不一般的精神思想素质——尤其是高级的一
… Page 113…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103
类——更'102'能受到人们真诚的赏识和由衷的敬意。对于杰出
的精神思想素质,绝大部分人只是在口头上表示敬意而已。从
幸福学的角度看,名声只是喂养我们的骄傲和虚荣心的异常稀
罕、昂贵的食物;除此之外,它就什么都不是了。但大多数人
都有过度的骄傲和虚荣,虽然他们会把它掩饰起来。或许那一
类不管怎么说都理应获取名声的人——他们的骄傲和虚荣才
是最强烈的;在这些人的不确定的意识里,他们认为自己的价
值优于常人。在获得机会去证实自己的突出价值并且获取承认
之前,他们必须在漫长的时间里、在不确切之中等待。他们觉
得遭受了某种不为人知的、不公正的对待。不过,一般来说,
正如我在这一章开始的时候已经说过的,人们重视别人对自己
的看法的程度,是完全失去比例和不合理智的。所以,霍布斯
'33'的言词虽然表达得相当强烈,但却或许是正确的:“我们心
情愉快就在于有可供与我们比较并使我们可以看重自己的
人。”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人们如此看重名声,并且为了最终
得到名声而付出种种牺牲:
名声(这是高贵的心灵最后的弱点)
促使清晰的头脑鄙视欢愉,
过着辛劳艰苦的日子。
——弥尔顿'34' (卢西达斯),70
另外,
高傲的名声殿堂闪耀在
… Page 114…
104 人生的智慧
陡峭的山上,'103'
人生的智慧要爬上去是多么的艰难!
——贝蒂'35' (吟游诗人)
最后,我们也可以看出,最虚荣的国家总把荣耀挂在嘴上,
并毫不迟疑地把它视为激励人们做出非凡的实事和创作出伟
大著作的主要原动力。但无可争辩的事实却是:名声只是一种
次要之物,它只不过是成绩贡献的映象、表征、回音;并且,
能够获取赞叹之物比赞叹更有价值。所以,让人们得到幸福的
并不是名声,而是藉以获得名声的东西;因而,它在于成绩、
贡献本身,或者,更准确地说,让人得到幸福的是产生出这些
成绩和贡献的思想和能力,不管这两者的性质属于道德方面抑
或智力方面。因为每个人为着自己的缘故都有必要发挥自己最
出色的素质。他反映在别人头脑中的样子,以及别人对他的评
价,其重要性都是次一级的。因此,配享名声而又不曾获得名
声的人,其实拥有了那更加重要的东西;他所缺乏的尽可以用
他的实际拥有作为安慰和弥补。我们羡慕一个伟人,并不是因
为这个人被那些缺乏判断力、经常受到迷惑的大众视为伟人,
而是因为这个人确实就是一个伟人。他的最大幸福并不在于后
世的人会知道他,而在于在他那里我们看到了那些耐人琢磨、
值得人们永久保存的思想。他的幸福是被自己所掌握的。但名
声却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另一方面,假如他人的赞叹
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引起赞叹的东西的重要性就配不上赞叹
本身了。虚假的、名不副实的名声就属于这种情形。获得这种
虚假名声的人享受名声带来的好处,但却并不真正具备名声所
… Page 115…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105
代表的东西。但虚假的名声也有变了味的时候。尽管为了自身
的利益,这些人自己欺骗自己,但'104'处于自己并不适应的高
度,他们会感到阵阵的晕眩;或者,他们会觉得自己不过就是
一个赝品而已。他们害怕最终被人剥落面具和遭受罪有应得的
羞辱,尤其在有识之士的额头,他们就已经读到了将来后世的
判决。这些人就好比伪造遗嘱骗取了财产的人。最真实的名声,
亦即流传身后的名声,并不会被这名声的主人所知晓,但人们
仍然会认为他是一个幸运的人。他的幸运就在于他具有藉以获
取名声的非凡素质,同时,也在于他能有机会发展和发挥了这
些素质,并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行事,从事他满怀喜悦地投身
其中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产生出来的作品才能获取后世的
名声。他的幸运还在于他具有伟大的情感或者丰富的精神世
界,这些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印记,并获得了后世人们的赞叹。
还有就是他的思想智慧。思考、琢磨他的思想智慧,将是在以
后无尽的将来那些具有高贵思想的人们所乐于从事的工作。流
芳后世的名声的价值在于这一名声的实至名归,这才是这种名
声的唯一报酬。至于获取身后名声的作品是否也能博得作者同
时代人的赞赏则视乎环境、运气,但这一点并不很重要。按照
一般的规律,常人缺乏独立判断,尤其缺乏欣赏高级别和高难
度的成就的能力,所以,人们就总是听从他人的权威。高级别
的名声纯粹建立在称赞者的诚信之上,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这样
的情形。因此,对于那些深思的人来说,同时代喧哗的赞美声
价值很低,因为他们听到的不过是为数不多几个声音在引起回
响罢了。而这为数不多的几个声音也不过是一时的产物。如果
一个小提琴手知道:他的听众除了一两个以外,都是由聋子组
… Page 116…
106 人生的智慧
成,这些聋子为了互相掩藏自己的缺陷,每当看到那例外的一
两个人双手有所动作就跟着热烈的鼓掌回应,那么,这个小提
琴手还会'105'为他的听众所给予的满堂掌声而高兴吗?甚至
当他终于知道,那带头鼓掌的人经常被人行贿收买,为那可怜
的小提琴演奏者制造出最响亮的喝彩声!由此看出,一个时代
的名声何以极少转化为身后的名声。这就是为什么达兰贝尔'36'
在其对文学殿堂的优美描写中指出:“文学殿堂里住满了死去
的人,他们在生前并不曾住在里面;这殿堂里面也有为数不多
的几位生存者,但一旦他们死去,他们就几乎全部被抛出殿
堂。”在这里顺便说上一句,在一个人的生前就为他竖立纪念
碑——这就等于说:我们不放心后世去评价他的价值。但如果
一个人真能在生前就享受到延绵后世的名声,那这种事情就绝
少发生在他达致高龄之前。或许,这一规律的例外情形更多发
生在艺术家和文学家的身上,但却甚少发生在哲学家身上。那
些通过著作成名的人的肖像就为我的这一说法提供了例证,因
为那些肖像大多是成名以后才准备的:这些肖像一般都表现着
作者年老的模样,有着花白的头发,尤其是哲学家。但从幸福
论的角度看,这又是绝对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我们凡夫俗子
来说,名声和青春加在一起简直太奢侈了。我们生活这样的贫
乏,我们应该珍惜生活的赐予,把它们分开享用。在青春期,
我们已经拥有足够的宝贵财富,并能以此得到快乐。但到了老
年,当所有的快乐和欢娱犹如冬天的树木一样凋谢以后,名声
之树就犹如冬青一般适时地抽芽长叶了。我们也可以把名声比
作冬梨——它们在夏天生长,但在冬天供人享用。到了老年,
我们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安慰了:我们把全部的青春力量都倾
… Page 117…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107
注到著作里面,这些著作并不会随着我们一起老去。
现在,让我们更仔细地考察一下在一些与我们密切相关
'106'的学科获取名声的途径,我们也就可以得出下面的规律。
要在这些学科表现出聪明才智——这方面的名声是其标识—
—就必须对这些学科的资料进行新的组合。这些资料内容性质
各自差异很大,但这些资料越广为人知和越能被人接触,那么,
通过整理和组合这些资料而获取的名声也就越大。例如,如果
这些资料涉及的是数字或曲线,包含的是某些物理学、动物学、
植物学或者解剖学方面的事实;又或者,如果这些研究资料是
古代作家的散佚断篇,或者是些缺字短章的碑文、铭刻;又或
者,这些材料涉及历史的某一个模糊不清的时期,——那么,
对这些资料进行亍番正确无误的整理和组合以后赢得的名声,
则只流行于对这些资料有所认识的人群,而不会越出这个范
围。因此,这类名声只在少数的、通常过着隐居生活的人之间
传播。这些人对于别人享有他们这一专业行当的名声都心存嫉
妒。但是,如果研究的资料众人皆知,例如,它们涉及人的理
解力、人的感情的基本和普遍的特性,或者研究人们举目可见
其发挥作用的各种自然力、人们耳熟能详的大自然的进程,那
么,对这些资料进行重要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组合,并以此扩
大人们对这些事物的了解——通过这样的工作而获得的名声
就会随着时间传遍整个文明世界。因为每个人都接触得到这些
研究素材。所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对它们进
行组合。因而,名声的大小总是与我们所要克服的困难的大小
互相吻合。既然研究的资料广为人知,那么,采用崭新的、但
却是正确的方式对它们进行组合就变得越加困难,因为太多的
… Page 118…
108 人生的智慧
人已经在这一方面花费过脑筋,各种新组合的可能也已穷尽。
与此相比,对于那些只能通过艰辛、困难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