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
把每一天都视为一段特别的生活。
——塞尼加
我们只能为那些肯定会发生的灾祸忧心——这些灾祸发
生的时间甚至确定无疑的了。但是,属于这一类的灾祸少之又
少,因为将来的灾祸要么充其量极有可能发生,要么就是肯定
会发生,但是,灾祸到来的时间却是全然不确定的。如果我们
听任自己受制于这两种灾害;那么,我们就永无片刻安宁了。为
保证我们生活的安宁免遭并不肯定发生、或者发生的时间并不
明确的灾祸的剥夺;我们必须养成习惯,把这两类灾祸的前者视
为永远不会发生,而后者则肯定不会在很短时间'131' 内发生。
… Page 142…
132 人生的智慧
不过,我们的安宁越少受到担忧和害怕的打扰,那它就越
会被我们的愿望、欲念和期待所刺激。歌德的美妙诗句 “我从
不寄托希望在任何事情”其实就是说:只有当人挣脱了所有各
种可能的期望,从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领会
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的安宁却是幸福的构成基础。如果人
要享受现时,乃至整个一生,精神的安宁是必不可少的。为着
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今天只有一次,它永远不会
再来。但是在我们的想象里,今天又将在明天重现。其实,明
天已是另外的一天,它也只来一次。我们忘记了每一天的日子
都是生命中的不可缺少的、因此也是无可替代的一个组成部
分;我们只是把一天的日子视为在生命的名目下所包括的东
西,正如在一个集合概念下面所包含的各个单一事物。在我们
患病、困顿的时候,每当念及在这之前没有疾病和痛苦的时光,
就陡然让人心生羡慕——那些美好的日子就犹如不曾得到我
们珍惜的朋友,它们简直就是失去了的天堂。在健康、美好的
日子里,这种情形应被我们时刻牢记在心,这样,我们就会备
加珍惜和享受此刻的好时光。但我们却不加留意地度过我们美
好的日子,只有到了糟糕的日子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会想
念和渴望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我们脸带愁容,许多欢乐愉快
的时光未加品尝和咀嚼就过去了,直到以后日子变得艰难和令
人沮丧的时候,我们才徒劳地为逝去了的好日子而叹息。我们
不能这样做。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现在,包括最平
凡无奇的、我们无动于衷地听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
发掉的日子。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此刻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
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132'记忆里,照射出不
… Page 143…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33
朽之光芒。在将来,尤其到了糟糕恶劣的日子,我们的记忆就
会拉起帷幕:此刻时光已经变成了我们内心眷恋和思念的对
象。
第六节
所有局限和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线、
活动和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圈子越大,
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因为随着这一范围较大的扩
大,我们的愿望、恐惧、担忧也就相应增加。所以,甚至盲人
也不是像他们先验显示的那样不幸,这一点可以通过他们的那
种柔和、几乎是愉快的宁静表情得到证明。同时,部分地由于
这一规律的原因,我们后半生比起前半生更加凄凉痛苦。因为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关系和目标的范围总是不断伸展。在儿
童期,我们的视野只局限于周围的环境和狭窄的关系。到了青
年期,视野明显扩大了;进入成人期以后,我们的整个生命轨
迹,甚至最遥远的联系、别的国家和民族都被纳入我们的视线
之内;在老年期,人们的目光所及包括了后代一辈。所有局限
制约——甚至精神方面的——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原因
就在于意欲受到的刺激越少,我们的痛苦也就越少。我们知道,
痛苦是肯定的,而幸福则纯粹是否定的。限制我们的活动范围
就能够消除刺激我们意欲的外在动因,而精神上的制约则可以
消除内在的动因。不过,精神上的制约却存在这一不足之处:
它为人们的百无聊赖敞开了门户,而无聊却是人们无数痛苦的
间接根源。人们为了驱赶无聊,不择手段寻求娱乐、社交、奢
华、赌博、酗酒等等,这些给人们'133'带来的只是各式各样的
… Page 144…
134 人生的智慧
懊丧、不幸以及金钱损失。“人们无事可干的时候难以保持平
静。”相比之下,尽可能的外在限制更能增进人们的幸福,这
些限制甚至是幸福所必不可少的。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这一个例
子看得出来:田园诗歌——这些唯一注重描绘人的幸福的诗歌
——主要地和一成不变地表现那些在狭窄的环境过着简朴生
活的人们。我们在观看那些所谓的风俗画时会感到某种愉悦之
情,其原因也在于此。因此,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
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至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
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并因此
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而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这样,
生活流淌就像一条波澜不惊、漩涡不起的小溪。
第七节
我们感受到欢乐还是痛苦,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意识的内
涵。大致而言,纯粹的思想智力活动,与实际生活相比较,能
给具备这方面思想能力的人带来更多的欢乐;实际生活中的成
功与失败总是变幻不定,与此紧密相关的就是人的心旌摇动和
精神折磨。当然,从事纯粹的精神活动需要具备优异突出的精
神能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忙于外在的生活会打扰我
们从事的研究,夺走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宁静和专注,同样,持
续从事精神活动会或多或少地削弱我们应付嘈杂、繁杂的现实
生活的能力。因此,每过一段时间,当我们需要着力操持实际
生活的时候,暂时完全中断精神活动会有好处。'134'
第八节
… Page 145…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35
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能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
有益的教训,我们就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顾做过的事情和曾
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此外,还要把我们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
现在的看法,以前订下的计划及追求和最终得到的结果及满足
互相比较。这是为获得人生经验所做的单独的反复温习。一个
人的生活经历可被视为一本书的正文,而对生活经历的咀嚼和
认识则是对正文做出的解释。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反省和认
识,但生活经历却又很少,那就好比只有两行正文,但注解却
有四十行之多。如果一个人阅历很广,但却对此甚少反省,获
得的认识又不多,这样,就好比一种比邦迪那版丛书——里面
没有注解,正文的许多意思都不甚了了。
毕达哥拉斯总结出来的规律与我在这里向诸位提出的建
议不谋而合:一个人在晚上睡觉前,应该详细地逐一检查自己
在白天的所作所为。如果一个人耽于世俗事务或者纵情于感官
享受,对过去了的事情不加回想,而只是随波逐流地生活,那
么,他对生活就欠缺清晰、周密的思考,情感就会杂乱无章,
思想也夹杂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不清。这些都可以从这个人说出
的短小、破碎、突厄的词句看得出来。外在的骚动越厉害、外
在给予的印象越多,人的精神内在活动越小,那出现的这种情
形就尤其明显。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或者当事过境迁
以后,虽然这些事境当时影响过我们,但我们再也无法唤起和
重温当时被这些事境所激发的情绪和感觉;但却可以回想'135'
起当时由这些事境所引发的意见和看法。后者是当时的事境的
结果和表述,是测量那些事、境的尺度。因此,对那些值得回
… Page 146…
136 人生的智慧
味时刻的记忆和记录,应该小心保存下来。在这一方面我们的
日记会很有帮助。
第九节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
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因
此,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值得反复回味:幸福属于那些容
易感到满足的人 (这也是尚福的妙语所表达的同一样思想,我
把这句妙语作为警句放置这本书的开首)。这其中的一个原因
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无法有确切把握地依靠别人;另一个
原因则是社会给人所带来的困难和不便、烦恼和危险难以胜
数、无法避免。
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
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
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
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8'
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
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
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
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
候,他才是自由的。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
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
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136'
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
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
… Page 147…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37
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
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进一步而言,一个人在大
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
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
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
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
何补偿。大自然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
别,但社会对这些差别视而不见,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更有
甚者,社会地位和等级所造成的人为的差别取代了大自然定下
的差别,前者通常和后者背道而驰。受到大自然薄待的人受益
于社会生活的这种安排而获得了良好的位置,而为数不多得到
了大自然青睐的人,位置却被贬低了。因此,后一种人总是逃
避社交聚会。而每个社交聚会一旦变得人多势众,平庸就会把
持统治的地位。社交聚会之所以会对才智卓越之士造成伤害,
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平等的权利,而这又导致人们对任
何事情都提出了同等的权利和要求,尽管他们的才具参差不
一。接下来的结果就是:人们都要求别人承认他们对社会作出
了同等的成绩和贡献。所谓的上流社会承认一个人在其他方面
的优势,却唯独不肯承认一个人在精神思想方面的优势;他们
甚至抵制这方面的优势。社会约束我们对愚蠢、呆笨和反常表
现出没完没了的耐性,但具有优越个性的人却必须请求别人对
自己的原谅;或者,他必须把自己的优越之处掩藏起来,因为
优越突出的精神思想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对他人的损害,尽
管它完全无意这样做。因此,所'137'谓“上流”的社交聚会,
其劣处不仅在于它把那些我们不可能称道和喜爱的人提供给
… Page 148…
138 人生的智慧
我们,同时,还不允许我们以自己的天性方式呈现本色;相反,
它强迫我们为了迎合别人而扭曲、萎缩自己。具有深度的交谈
和充满思想的话语只能属于由思想丰富的人所组成的聚会。在
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会中,人们对充满思想见识的谈话绝对深
恶痛绝。所以,在这种社交场合要取悦他人,就绝对有必要把
自己变得平庸和狭窄。因此,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像、投契的
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当然,为此代价,我们获得了
他人的好感。但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他就越会发现自己这样做
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根本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人们通常都是
无力还债的;他们把无聊、烦恼、不快和否定自我强加给我们,
但对此却无法作出补偿。绝大部分的社交聚会都是这样的实
质。放弃这种社交聚会以换回独处,那我们就是做成了一桩精
明的生意。另外,由于真正的、精神思想的优势不会见容于社
交聚会;并且也着实难得一见,为了代替它,人们就采用了一种
虚假的、世俗常规的、建立在相当随意的原则之上的东西作为
某种优越的表现——它在高级的社交圈子里传统般地传递着;
就像暗语一样地可以随时更改。这也就是人们名之为时尚或时
髦的东西。但是,当这种优势一旦和人的真正优势互相碰撞,
它就马上显示其弱点。并且,“当时髦进入时;常识也就引退了。”
'9'
大致说来,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
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
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
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
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138 的时
… Page 149…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39
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
这样,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
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况。确实,我
们可以这样说:友谊、爱情和荣誉紧紧地把人们联结在一起,
但归根到底人只能老老实实地寄望于自己,顶多寄望于他们的
孩子。由于客观或者主观的条件,一个人越不需要跟人们打交
道,那么,他的处境也就越好。孤独的坏处就算不是一下子就
被我们感觉得到,也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社交生活
的坏处却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
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