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律以外,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目的;它盲目、不顾一切地争
取客体化。我们这个存在于时间、空间、遵循着因果律的复杂
多样的现象世界就是意欲的产物和表现,是意欲在时、空中的
客体化。由于意欲在客体化的过程中遵循着个体化原理,亦即
存在于现象世界中的具体、单个组成部分的意欲各自为战,为
生存、发展而努力;在现象界中,这也表现在低一级的形态向
着高一级的形态的争取、斗争之中,所以,意欲客体化的过程
是一场永恒的、无目的的斗争和发展;它与痛苦和灾难不可分
割地联系在一起。中文对叔本华的意欲(wille)的翻译就是“意
志”。但笔者认为,“意志”一词在中文里是与人的认知,亦即
与人为的具体目的、决定和计划有关的心理状态,和“毅力”
一类的词同一种类,但叔本华概念中的 “wille”,其现象却是
盲目,没有目的的欲望、意愿、恐惧等,与认知没有直接的关
系。所以意欲实为更加精确、贴切的中文译词。
此书篇幅不长,但前后耗费了译者两年的业余时间。如果
能让有缘的读者就此浅尝叔本华的思想魅力,译者已经心满意
足了。
我的E…mail:mikewei95@hotmail欢迎读者和我交流。
韦启昌
2000 年夏日于珠海
… Page 11…
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很难求之于自身,
但要想在别处得到则不可能。
——尚福尔'1'
引 言
在这本书里,所谓的“人生的智慧”,含义完全是形而下
的方面;“人生的智慧”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如何尽量幸福、
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
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幸福
的生存。要对“幸福的生存”作出定义的话,那从纯客观的角
度考虑,或者更确切地说,通过冷静、缜密的思考(因为这里
涉及到主观的判断),这一幸福的生存绝对优于非生存。从这
一定义我们就可以这样推论:我们依恋这一生存,就是因为这
一生存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渴望
看到这一生存能够永恒地延续。至于人生是否或者能否与如此
定义的生存相吻合,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
的哲学已经清楚无误地给予了否定的答案;但哲学上的幸福论
对这一问题却预设了肯定的答案。幸福论的这种肯定答案是基
于人的一个与生俱来的错误,这个错误在我的主要著作'2'的第
'1' 尚福尔(1740—1794):法国作家和善于辞令者。以风趣著称,所
写的格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成为民间流行的俗语。——译者
'2' 指《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译者
… Page 12…
2 人生的智慧
二卷第四十九章已遭到批判。但要完成诸如幸'1'福论一类的著
作,我就只能放弃更高的、属于形而上和道德的审视角度——
而我真正的哲学本来就是要引领人们进入这样的审视角度。因
此,我在这本书里所作的议论只要是从平常、实用的角度出发,
并且保留着与此角度相关的谬误时,那么,这些议论就确实经
过了折衷的处理。因此原因,它们的价值就只能是有条件的。
其实,Eudamonologie'3'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委婉词。另外,这
些议论还说不上完整彻底——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所讨论的
主题难以穷尽;另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我要全面讨论这个主题,
那么,我就只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
就我的记忆所及,卡丹奴斯'4'那本颇值一读的《论逆境》
其目的与我这本箴言书大同小异。它可以作为我这本书的补
充。虽然亚里士多德'5'在他的《修辞学》第一部第五章里,掺
进了简短的幸福论方面的论述,但那些只是老生常谈。我并没
有并没有这些前辈的著作,因为汇集别人的话语并不是我的工
作;况且,如果我这样做了,那我书中的观点就不能一以贯之,
而观点的连贯性却是这类著作的灵魂。当然,一般来说,各个
时代的智者们,都说过同样的话语,而愚人们——也就是各个
时代的数不胜数的大多数人——也做着恰恰相反的同一样事
情。因此,伏尔泰'6'说过,“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
'3' 亦即幸福论。——译者
'4' 卡丹奴斯 (1501~1576):意大利医学家、数学家。——译者
'5'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译
者
'6' 伏尔泰 (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译
者
… Page 13…
引 言 3
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
现的并没有两样。”
'3'
… Page 14…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
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现在我只保留他的三分法。我认为
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他们是:
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
..
因此,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
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2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
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这可以理解为:人在其他
.....
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
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人与人之间在第一项的差别是大自然确实下来的,由此可
推断:这些差别比起第二、三项的差别对于造成人们的幸福抑
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内容
的差别只是出自人为的划分。人自身拥有的优势,诸如伟大的
头脑思想或者伟大的心,与人的地位、出身(甚至王公、贵族
的出身)、优厚财富等诸优势相比,就犹如真正的国王比之于
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伊壁鸠鲁'1'的第一个门徒门采多
罗斯就曾在他的著作里为他的一个篇章冠以这样的题目:“我
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内在,而不是自身之'4'外。”
确实,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的整个生存的方式,最
主要的明显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人
… Page 15…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5
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首
先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
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间接发挥影响。因此,同一样外在事物
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就算处
在同一样的环境,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为与一
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
意欲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述东西时才能发挥作
用。每个人至於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
界的理解。这个世界因为各人头脑和精神的差异而相应不同。
因此,每个人的世界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浅的,抑或丰富多
彩、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这视各人的头脑而定。例如,不
少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发现和遇到饶有趣味的事情,其实前者
应该羡慕后者所具有理解事物的禀赋才对。在后一种人的技术
中,他们所经历过的事情都意味深长,而这一点正可归功于他
们的思想禀赋。因为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事
情,对于一个肤浅、庸俗头脑的人来说,同样的事情就只不过
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这种情形尤其明显见之于歌
德和拜伦创作的、明显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许多诗篇。呆笨的读
者会羡慕诗人能有那些其乐无穷的经历,而不是羡慕诗人所具
有的伟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足以化平凡无奇为伟大和
优美。同样,一个具忧郁气质的人所看到的悲剧一幕,在一个
乐天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则把
这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所有这一切都基于这样一个事'5'
实:现实生活,亦即当下经历的每时每刻,都由两个部分组成:
主体和客体——虽然主体和客体彼此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就
… Page 16…
6 人生的智慧
像共同构成水的氧和氢。面对完全一样的客体时,不同的主体
就意味着所构成的现实完全不同,反之亦然。由此可知,最美、
最好的客体和呆滞、低劣的主体互相结合只能产生出低劣的现
实,情形就像恶劣天气之下观赏美丽风景,又或者以糟糕模糊
的照相机拍摄这些风景。或者,我们用更浅显的语言来说吧:
正如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
识。一个人只能直接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因此,外在世界对
他帮助不大。在舞台上,演员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仆人、士
兵,或者王侯、将相。但是,这些角色之间的区别只是外在的、
皮毛的,这些表面现象之下的内核是一样的;他们都不外乎是
可怜、痛苦和烦恼的戏子。在现实生活当中情形也是一样。各
人拥有的不同地位和财富赋予了个人不同的角色,但各人的内
在幸福并不会因外在角色的不同而产生对应的区别。相反,这
些人同样是充满痛苦和烦恼的可怜虫。忧虑和烦恼的具体内容
因人而异;但它们的形式,亦即其本质,却大同小异;痛苦和
忧虑的程度会存在差别,但这些差别却与人们的地位、财富的
差别并不相匹配,亦即和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不相吻合。对于
人来说,存在和发生的一切事情总只是直接存在和发生在他的
意识里面,所以,很明显,人的意识的构成是首要关键。在大
..
多数情况下,主体意识比呈现在意识中的物象、形态更为重要。
一切美妙有趣的事物,经由一个愚人呆滞意识的反映,都会变
得枯燥乏味。相比之下,塞万提斯却在一个简陋牢房里写作了
他的《堂吉诃德》。构成现实的客体部分掌握在命运的手里,
因此是可以改变的;但主体部分是我们的自'6'身,所以,就其
本质而言它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
… Page 17…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7
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
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正如那
些动物,不管人们把它们放置在何种环境里,它们仍然无法摆
脱大自然为它们定下的不可更改的狭窄局限。这一点解释了诸
如:为什么我们在努力使自己宠爱的动物快活的时候,应该把
这种努力控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这是由这动物的本性和
意识的局限所决定的。人亦如是。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
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一个人精神能
力的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如果这
个人的精神能力相当有限,那么,所有来自外在的努力——别
人或者运气所能为他做的一切——都不会使他超越只能领略
平庸无奇、夹杂着动物性的快乐的范围。他只能享受感观的乐
趣、低级的社交、庸俗的消费和闲适的家庭生活。甚至教育—
—如果教育真的有某些用处的话——就大体而言,也无法在拓
宽我们精神眼界方面给人带来大的帮助。因为最高级、最丰富
多彩以及维持最为恒久的乐趣是精神思想上的乐趣,尽管我们
在年轻的时候,对这一点缺乏充足的认识;但是,能否领略这
些精神思想的乐趣却首先取决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思想
能力。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幸福在多大的程度上取决
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
却只是考虑运气、考虑拥有的财产,或者考虑我们在他人心目
中的样子。其实,运气会有变好的时候,甚至如果我们内在丰
富的话,我们就不会对运气有太多的要求。'7'相比之下,一个
头脑呆滞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头脑呆滞,一个笨蛋至死仍是一个
笨蛋,哪怕他身处天堂,被天堂美女所簇拥着。因此歌德说:
… Page 18…
8 人生的智慧
大众,不分贵贱,
都总是承认:
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幸运,
只有自身的个性。
对于人的幸福快乐而言,主体远远比客体来得重要,任何
一切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例子包括:饥饿才是最好的调味品,
衰老之人对青春美色再难一见钟情,天才和圣人所过的生活
等。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甚至一个健
康的乞丐也的确比一个染病的君王幸运。一副健康、良好的体
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
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
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
不能代替的。一个人的自身,亦即当这个人单独一人的时候陪
伴自己的、别人对此不能予夺的内在素质,其重要性明显胜于
任何他能够占有的财物和他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一个精神
丰富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
但对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接连不断地聚会、看戏、出游消遣
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一个善良、温和、节制的人在困
境中不失其乐;但贪婪、妒忌、卑劣的人尽管坐拥万千财富都
难以心满意足。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
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8'
乐趣对于他来说,都是纯属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
因此,贺拉斯'2'在谈论自己时说:
… Page 19…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9
象牙、大理石、图画、银盆、雕像、紫衣,
很多人视它们为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