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里追求幸福,那他们就会遭遇上述这些不好的东西。所以, 



例如,虽然我的哲学并没有给我带来具体的好处,但它却使我 



避免了许多的损失。 


… Page 43…

                             第二章       人的自身                             33 



      但是,常人却寄希望于身外之物,寄望于从财产、地位、 

                                    .. 

妻子、儿女、朋友、社会人群那里获取生活快乐;他把自己一 



生的幸福寄托在这些上面。因此一旦他失去了这些东西,或者 



对这些东西的幻想破灭,那他的幸福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为 



把这种情形表达清楚,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个人的重心在他的 



 自身之外。正因为这样,常人的愿望和念头总是不停地转换。 

 .... 

如果能力允许他这样做,他就会变换着花样,购买乡村别墅或 



者良种马匹;一会儿举行晚会,一会儿又出外旅游。总之,他 



要极尽奢华的享受,这是因为他只能从外在出发寻找得到满 



足,这就像重病人一样,冀望通过汤水和药物重获身体的健康 



和力量。其实,一个人自身的生命力才是身体力量和健康的源 



泉。我们并不马上讨论处于对应的另一极端的人,我们首先看 



看那些精神思想力量并不那么显著突出、但却又超越了'32'泛 



泛之辈的人吧。我们可以看到:当缺少外在的快乐源泉,又或 



者,当那些外在的快乐渠道再也无法满足他们的时候,这一类 



人就会学习和练习某一门优美的艺术,或者进行其他的自然科 



学的学习。例如:研究植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历 



史学等等,并从中得到消遣和乐趣。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才可 



以说,他们的重心是部分地存在于自身。但是,这些人对艺术 



的业余爱好与自发的艺术创造力之间仍然存在一段相当的距 



离;又因为单纯的自然科学知识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现象之间的 



相互关系,所以,他们无法全副身心投入其中,被它们所完全 



占据,并因此整个的生命存在与这些东西紧密地纠缠在一起, 



以至于对除此之外的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只有那些具有最 



高等的精神禀赋、我们称之为 “天才”的一类人才会进入这样 


… Page 44…

  34                            人生的智慧 



的状态,因为只有这些人才会把存在和事物的本质,完全而又 



绝对地纳入他们的课题。在这以后,他们就尽力把自己的深刻 



见解,以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或通过艺术,或通过哲学表达 



出来。因此,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不受外界的打扰,以便忙于 



 自己的思想和作品,实在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孤身独处正是 



他们求之不得的,闲暇则是至高无上的赐予。其他别的一切好 



处都是多余的——如果它们存在的话,那通常只会变成一种负 



担。只有这种人我们才可以说:他们的重心就在他们的自身当 



中。由此,我们可以解释清楚为何这类极其稀罕的人物,就算 



他们有着最良好的性格脾性,也不会对朋友、家庭和集体表现 



出其他人都会有的那种强烈的休戚与共的兴趣。他们拥有自身 



内在,那么,尽管失去了其他的一切也能得到安慰。因此,在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孤独的特质;尤其在别人从来没有真正完全 



地满足过他们的时候,这种特质就更'33'加明显。他们因而无 



法视别人为自己的同类。的确,当彼此的差异无处不在的时候, 



他们也就慢慢地习惯了作为另类的人生活在人群当中。在称呼 



人群时,他们脑子里想到的是第三人称的 “他们”,而不是第 



一人称的 “我们”。 



      由此看来,那些在精神思想方面得到大自然异常慷慨馈赠 



的人,也就是最幸运的人了。确实,属于主体的东西比起属于 



客体的东西距离我们更近;如果客观事物真要发挥什么作用的 



话,无论其作用为何,那永远都是首先通过主体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客观事物只是第二性的。以下这些优美的诗句可以作证: 



           真正的财富只能是灵魂的内在财富;  


… Page 45…

                             第二章      人的自身                              35 



           其他别的东西带来烦恼多于好处。  

                                                         ——卢奇安11语 



      一个具有丰富内在的人对于外在世界确实别无他求,除了 



这一具有否定性质的礼物——闲暇。他需要闲暇去培养和发展 



 自己的精神才能,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他的要求只是在自己 



的一生中,每天每时都可以成为自己。当一个人注定要把自己 



的精神印记留给整个人类,那么,对这个人就只有一种幸福或 

                                                               .. 

者一种不幸可言——那就是,能够完美发掘、修养和发挥自己 

    .. 

的才能,得以完成自己的杰作。否则,如果受到阻挠而不能这 



样做,那就是他的不幸了。除此之外的其他别的东西对于他来 



说都是无关重要的。因此,我们看到各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人物 



都把闲暇视为最可宝贵的东西;因为闲暇之于每个人的价值是 



和这个人自身的价值对等的。“幸福好像就'34'等同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这样说过。狄奥根尼斯告诉我们:“苏格拉底珍视 



闲暇甚于一切”。与这些说法不谋而合的是,亚里士多德把探 



究哲学的生活称为最幸福的生活。他在 《政治学》里所说的话 



也跟我们的讨论相关联;他说:“能够不受阻碍地培养、发挥 



一个人的突出才能,不管这种才能是什么,是为真正的幸福。” 



歌德在 《威廉·迈斯特》中的说法也与此相同:“谁要是生来 



就具备、生来就注定要发挥某种才能,那他就会在发挥这种才 



能中找到最美好的人生。”但拥有闲暇不仅对于人们的惯常命 



运是陌生的、稀有的,对于人们的惯常天性而言也是如此,因 



为人的天然命运就是他必须花费时间去获得他本人以及他的 



家人赖以生存的东西。人是匮乏的儿子,他并不是自由发挥思 


… Page 46…

  36                            人生的智慧 



想的人。因此,闲暇很快就成了普通大众的包袱。的确,如果 



人们不能通过各种幻想的、虚假的目标,以各式游戏消遣和爱 



好来填塞时间,到最后,闲暇就会变成了痛苦。基于同样的原 



因,闲暇还会给人们带来危险,因为 “当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时 



候难以保持安静”是相当正确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一个人 



拥有超出常规配备的智力却也是反常的,亦即违反自然的。如 



果真的出现这样一个禀赋超常的人,那么,闲暇对于这一个人 



的幸福就是必不可少的——尽管闲暇对于他人来说只是一种 



负担和麻烦。因为缺少了闲暇,这种人就犹如被套上木轭子的 

柏加索斯12那样闷闷不乐。但如果上述的两种特殊反常的情形 



碰巧结合在一起一拥有闲暇属于外在的特殊情形,而具有超常 



禀赋则是内在的反常情形——那就是一个人的一大幸运。因为 



这样的话,那个得天独厚的人现在就可以过上一种更加高级的 



生活,也就是说,这样的生活免除了人生两个对立的痛苦根源: 



匮乏和无聊。换'35'句话说,他再不用为生存而忧心忡忡地奔 



忙,也不会无力忍受闲暇(闲暇也就是自由的生存)。人生这 



两种痛苦也只有通过它们的彼此抵消和中和,才使常人得以逃 



脱它们的困扰。 



      虽然如此,我们却要考虑到:一个具有优异禀赋的人由于 



头脑超常的神经活动,对形形色色的痛苦的感受力被大大加强 



了。另外,他那激烈的气质——这是他拥有这些禀赋的前提条 



件——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对事物和形象的更加鲜明、完整的 



认识,所有这些都使被刺激起来的情绪更加强烈。一般而言, 



这些感觉情绪总是给这种人带来痛苦多于愉快。最后一点就是 



巨大的精神思想禀赋使拥有这些禀赋的人疏远了他人及其追 


… Page 47…

                             第二章      人的自身                              37 



求。因为自身的拥有越丰富,他在别人身上所能发现得到的就 



越少。大众引以为乐的、花样繁多的事情,在他眼里既乏味又 



浅薄。那无处不在的事物均衡互补法则或许在这里也发挥着作 



用。确实,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并且似乎不无道理的说法就 



是:头脑至为狭窄、局促的人根本上就是最幸福的,虽然并没 



有人会羡慕他们的这一好运。我不想让读者先入为主,在这一 

问题上给予一个明确的说法,尤其是索福克勒斯13本人在这一 



问题上就表达过两种互相矛盾的意见: 



           头脑聪明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是主要的。  



又 



           要过最轻松愉快的生活莫过于头脑简单。  



      在圣经《旧约》里,贤哲们的说法同样令人莫衷一是: 



           愚人的生活比死亡还要糟糕。'36'  



           越有智慧,就越烦恼。  



      在这里,我不会忽略提及这样的一类人:他们由于仅仅具 



备了那常规的、有限的智力配给,所以,他们并没有精神思想 

                                                                  .... 

上的要求,他们也就是德语里的Philistine—— “菲利斯坦人”。 

 .... 

这名称源自于德国的大学生词汇。后来,这一名称有了更深一 



层的含义,虽然它和原来的意思依然相似;“菲利斯丁人”指 



的是和 “缪斯的孩子”恰恰相反的意思,那就是 “被文艺女神 



抛弃的人”。确实,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我应该把菲利斯 



丁人的定义确定为所有那些总是严肃古板地关注着那并非现 



实之现实的人。不过,这样一个超验的定义却跟大众的视角不 


… Page 48…

  38                            人生的智慧 



相吻合——而我在这本书里所采用的就是大众的视角——所 



以,这样的定义或者不会被每一个读者所透彻理解。相比之下, 



这名称的第一个定义更加容易解释清楚,它也详细表现了菲利 



斯丁人的特质及其根源。因此,菲利斯丁人就是一个没有精神 

                                                                  .... 

需求的人。根据我提及过的原则,“没有真正的需求也就没有 

 .. 

真正的快乐”就可以推断:首先,对于他们的自身,菲利斯丁 

                                                 ..... 

人并没有感受精神上的乐趣。他的存在并没有受到任何对知识 

                              .. 

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这一强烈欲望的驱动,也没有要享受真 



正的美的热切愿望——美的享受与对知识、真理的追求密切相 



关。但如果时尚或者权威把这一类快乐强加给他们,那他们就 



会像应付强制性苦役般地尽快把它们打发了事。对这种人来 



说,真正的快乐只能是感官的快乐。牡蛎和香槟就是他们生存 



的最高境界。他们生活的目的也就是为自己获得所有能为他们 



带来身体上安逸和舒适的东西。如果这些事情把他们忙得晕头 



转向,那他们就的确快乐了!因'37'为如果从一开始就把这些 



好东西大量提供给他们,他们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无聊之中, 



而为了对抗无聊,他们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舞会、社交、看戏、 



玩牌、赌博、饮酒、旅行、马匹、女人等等。但所有这些都不 



足以赶走无聊,因为缺少了精神的需求,精神的快乐也就是不 



可能的。因此,菲利斯丁人都有一个奇异的特征,那就是:他 



们都有一副呆滞、干巴巴的类似于动物的一本正经和严肃表 



情。没有什么事情能使他们愉快、激动,能提起他们的兴趣。 



感官的乐趣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由同样的菲利斯丁人所组成的 



社交聚会,很快就变得乏味无聊,纸牌游戏到最后也变得令人 



厌倦。不管怎样,这种人最终还剩下虚荣心。他们以各自不同 


… Page 49…

                             第二章      人的自身                              39 



的方式享受虚荣心所带给他们的乐趣,那就是:他们尽力在财 



富或者社会地位,或者权力和影响力方面胜人一筹,并藉此获 



得他人对自己的尊崇。又或者,他们至少可以追随那些拥有上 



述本事的人,以沐浴在这些人身上折射出来的光辉之中。从我 



们提到的这些菲利斯丁人的本质,可以引出第二点:对于他人, 

                                                                 .... 

由于菲利斯丁人没有精神上的需求,而只有身体上的需要,所 



以,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寻求那些能够满足自己身体上 



的需要,而不是精神上的需求的人。因此,在他们对别人的诸 



多要求当中,最不重要的就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精神思想。当他 



看见别人具有突出的精神思想时,那反而只会引起他的反感, 



甚至憎恨。因为,他有着一股可憎的自卑感,以及呆笨的、不 



为人知的嫉妒心——他小心翼翼地试图把它们掩饰起来,甚至 



对自己也是这样。但这样一来,这种嫉妒有时候就会变成某种 



私下里的苦涩和愤怒。因此,他永远也不会想到要对卓越的精 



神思想给予恰如其分的尊崇和敬意;他一心一意地把尊崇和敬 



意留给拥有地位、'38'财富、权力、影响的人,因为这些东西 



在他的眼中才是真正优越的东西。在这些方面出风头也就成了 



他的愿望。所有这一切都源于这一事实:他是一个没有精神需 

                                                               ..... 

求的人。 

 . 

      菲利斯丁人的巨大痛苦就在于任何理念性的东西都无法 



带给他们愉快。他们为了逃避无聊,不断需要现实性的事物。 



但由于现实性的东西很快就会被穷尽,一旦这样,它们就不但 



不再提供快乐,反而会使人厌烦。并且,这些东西还会带来各 



种祸殃。相比较而言,理念性的东西却是不可穷尽的,它们本 



身既无邪也无害。 


… Page 50…

  40                             人生的智慧 



      在关于何种个人素质、禀赋能给人带来幸福的所有这些讨 



论中,我关注的主要是人的体质和智力上的素质,至于人的道 



德素质以何种方式直接地给人以幸福——这问题我在我的关 

于道德的基础的获奖论文14里面已经谈论过了。因此,我推荐 



读者阅读那篇论文。 



注释 



㈠  爱比克泰德(约50~约 138):晚期斯多葛派主要代表之一,古希腊哲 

 学家。——译者 

㈡  埃斯基罗尔(1772~1840):法国早期的精神病学家。——译者 

㈢  塞尼加(约前4~65):古罗马哲学家、雄辩家。——译者 

㈣  阿里奥斯托(14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