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岂若使是人为尧舜之人哉?” 
  注'四'列僊传曰:“箫史,秦缪公时。善吹箫,公女弄玉好之,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凤皇声,凤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在)**'其'*上。一旦皆随凤皇飞去。”又曰“陶安公,六安冶师。数行火,火一旦散上,紫色冲天。须臾赤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时,安公骑之而去”也。 
  慎同郡马瑶,隐于汧山,以兔□为事。'一'所居俗化,百姓美之,号马牧先生焉。 
  注'一'□,兔网也。毛诗序曰:“兔□,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觽多。”故*(慎)**'瑶'*以为事焉。 
  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人也。曾祖父遵,字子高,平帝时,为侍御史。王莽篡位,称病归乡里。家富,好给施,尚侠气,食客常三四百人。时人为之语曰:“关东大豪戴子高。” 
  良少诞节,母□驴鸣,'一'良常学之以娱乐焉。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曰:“然。礼所以制情佚也,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论者不能夺之。 
  注'一'□音虚记反。 
  良才既高达,而论议尚奇,多骇流俗。同郡谢季孝问曰:“子自视天下孰可为比?” 
  良曰:“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一'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注'一'帝王纪曰:“夏禹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夷之人也。” 
  举孝廉,不就。再辟司空府,弥年不到,州郡迫之,乃遯辞诣府,'一'悉将妻子,既行在道,因逃入江夏山中。优游不仕,以寿终。 
  注'一'遯,逊也。 
  初,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簄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五女能遵其训,皆有隐者之风焉。 
  法真字高卿,'一'扶风郿人,南郡太守雄之子也。好学而无常家,博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弟子自远方至者,陈留范冉等数百人。 
  注'一'高一作乔。 
  性恬静寡欲,不交人闲事。太守请见之,真乃幅巾诣谒。太守曰:“昔鲁哀公虽为不肖,而仲尼称臣。太守虚薄,欲以功曹相屈,光赞本朝,何如?”真曰:“以明府见待有礼,故敢自同宾末。若欲吏之,真将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 
  太守戄然,不敢复言。'一' 
  注'一'戄音纪具反。 
  辟公府,举贤良,皆不就。同郡田弱荐真曰:“处士法真,体兼四业,'一'学穷典奥,幽居恬泊,乐以忘忧,将蹈老氏之高踪,不为玄纁屈也。臣愿圣朝就加衮职,'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三'会顺帝西巡,弱又荐之。 
  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征。真曰:“吾既不能遯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共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 
  年八十九,中平五年,以寿终。 
  注'一'谓诗﹑书﹑礼﹑乐也。 
  注'二'毛诗曰:“衮职有阙。”谓三公也。 
  注'三'诗清庙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尚书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一'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臱。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一'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剪。” 
  陈留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世,党锢事起,守外黄令陈留张升去官归乡里,道逢友人,共班草而言。'一'升曰:“吾闻赵杀鸣犊,仲尼临河而反;覆巢竭渊,龙凤逝而不至。'二'今宦竖日乱,陷害忠良,贤人君子其去朝乎?夫德之不建,人之无援,'三'将性命之不免,柰何?”因相抱而泣。老父趋而过之,植其杖,太息言曰: 
  “吁!二大夫何泣之悲也?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县,去将安所?虽泣何及乎!”'四'二人欲与之语,不顾而去,莫知所终。 
  注'一'班,布也。 
  注'二'解在独行传。 
  注'三'左传曰,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嚱陶廷坚不祀忽诸。德之不建,人之无援,哀哉!” 
  注'四'毛诗曰:“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言虽泣而无所及也。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一'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 
  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二'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三' 
  注'一'岘山在今襄阳县东。襄阳记曰:“诸葛孔明每至德公家,独拜黙下,德公初不令止。司马德操尝诣德公,值其渡沔上先人墓,德操径入其堂,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徐元直向云当来就我与德公谈。其妻子皆罗拜于堂下,奔走共设。须臾德公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德操年小德公十岁,兄事之,呼作庞公,故俗人遂谓庞公是德公名,非也。” 
  注'二'襄阳记曰:“德公子字山人,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姊,为魏黄门吏部郎。 
  子涣,晋太康中为牂柯太守。” 
  注'三'襄阳记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赞曰: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远性风簄,逸情云上。道就虚全,事违尘枉。'一' 
  注'一'违,远也。 
   校勘记 
  二七五五页七行亦云性分所至而已按:文选“性分”作“介性”。 
  二七五六页一七行弋者何篡焉按:校补谓文选“者”作“人”。案袁本﹑茶陵本仍作“者”,见文选考异。 
  二七五七页四行盖录其绝尘不反按:文选“反”作“及”。 
  二七五七页一四行夫子奔*(辙)**'轶'*绝尘据汲本改。 
  二七五八页八行桀卒于鸣条按:校补谓“桀”当作“舜”。注引书专辩鸣条地所在,不妨及舜事,此浅人妄改耳。 
  二七五八页八行唯*(是)**'孔'*安国注尚书云据汲本﹑殿本改。 
  二七五九页八行逢萌字子康旧目“逢”作“逄”,汲本同。刊误谓案萌北海人,则当是“逄”,非“逢”也。今按:逄,薄江切,姓,出北海,见广韵。又按: 
  萌字汲本﹑殿本皆作“子庆”,此作“子康”,乃避清河孝王讳改。东观记同。 
  二七五九页一0行不去祸将及人按:校补谓上言“不去”,则下不合言“及人”,“人”当作“我”,否则衍字。 
  二七五九页一0行即解冠挂东都城门按:校补谓言挂冠,则是萌时已拜官矣,传疑有脱误。 
  二七六0页一五行时人谓之论曰刊误谓“谓”当作“为”,“论”当作“语”。王先谦谓为谓古通,不须改,“论”亦不劳改作“语”。今按:御览一八七引作“时人语曰”。 
  二七六一页一二行乃着短布单衣榖皮绡头待见尚书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尚书”二字衍文,范因旧史失删耳。东观记云“建武中征,党着短布单衣榖皮幓头待见。尚书欲令更服,党曰:‘本以是微之,安可复更。’遂以见”也。 
  二七六二页一行党服此*'诣'*尚书以待见也据刊误补。 
  二七六二页一0行王霸字儒仲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今聚珍本东观记及御览五百一引本书“儒”作“孺”。惟唐书宰相世系表仍作“儒”。 
  二七六三页一一行不可相助为理邪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御览引作“何不出相助为治邪”。 
  二七六五页四行麦饭鳂叶之食按:“饭”原斗“饮”,径据汲本﹑殿本改正。又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御览引“叶”作“菜”。 
  二七六五页八行梁鸿字伯鸾按:集解引沉钦韩说,谓列女传“伯鸾”作“伯淳”。 
  二七六五页八行父让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王莽传“让”作“护”,赵咨传注亦作“护”,护让字相似,疑传写斗也。 
  二七六六页三行同县孟氏有女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东观记亦作孟氏女,独袁纪作“赵氏有女”。 
  二七六六页九行字之曰德曜*'名'*孟光惠栋补注引田艺衡说,谓多一“孟”字。 
  张森楷校勘记谓本传作孟氏女,复名“孟光”,则“孟孟光”矣,非词也,据此可见孟光确姓赵氏。今按:御览五百二及袁纪均无“名”字,不成文理,疑本作“字之曰德曜,名光”,后人习见“孟光”字,妄改“名”字为“孟”字耳。 
  今据汲本﹑殿本补一“名”字,而录田﹑张两家说备考。 
  二七六七页七行麦含含兮方秀按:东观记作“麦含金兮方秀”,类聚卷三引东观记同。 
  二七六九页二行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按:刊误谓“教授业”不成文理,明衍一“业”字,若存“业”,则可去“教”字。 
  二七七0页五行采药自业汲本、殿本“业”作“给”。按:御览五百一、元龟八百九并作“业”。 
  二七七一页六行康因*'中'*道逃遯御览五百一“因”下有“中”字,惠栋谓当从御览增。今据补。 
  二七七二页七行我何以汤之币*'聘'*为哉据汲本、殿本补。 
  二七七二页七行与我*(岂若)*处畎亩之中据汲本、殿本删。 
  二七七二页八行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据汲本、殿本补。 
  二七七二页一0行夫妇止*(在)**'其'*上据汲本、殿本改。 
  二七七二页一三行故*(慎)**'瑶'*以为事焉据汲本、集解本改。 
  二七七三页一三行簄裳布被按:何焯校本“簄”改“綀”。 
  二七七四页八行同郡田弱汲本、殿本“弱”作“羽”,下同。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通鉴作“田弱”。 
  二七七五页三行汉阴老父集解引惠栋说,谓御览作“汉滨”。按:本书旧目亦作“汉滨”。 
  二七七五页七行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按:御览五百二引作“又何忍与人观之乎”。 
  二七七六页二行二大夫何泣之悲也汲本“大”作“丈”。按:御览五百一引作“丈”,元龟八百九卷作“大”。 
  二七七六页一二行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按:刊误谓“苦”上当补一“良”字。 
  ************后汉书卷八十四 列女传 第七十四 
  诗书之言女德尚矣。'一'若夫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则其徽美未殊也,而世典咸漏焉。故自中兴以后,综其成事,述为列女篇。如马、邓、梁后别见前纪,梁嫕、李姬各附家传,'二' 
  若斯之类,并不兼书。余但□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 
  注'一'诗谓“关雎,后妃之德也”。书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尚,远也。 
  注'二'嫕,梁竦女。李姬,李固女也。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宣、哀帝时官至司隶校尉。子永,中兴初为鲁郡太守。永子昱从容问少君曰:“太夫人宁复识挽鹿车时不?”对曰:“先姑有言:'一'‘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二'吾焉敢忘乎!”永、昱已见前传。 
  注'一'尔雅曰:“舅姑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注'二'易系辞之言也。 
  太原王霸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霸少立高节,光武时,连征不仕。霸已见逸人传。妻亦美志行。初,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耒而归,'一'见令狐子,沮怍不能仰视。'二'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卧不起。妻怪问其故,始不肯告,妻请罪,而后言曰:“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三' 
  见客而有臱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柰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霸屈起而笑曰:'四'“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遯。 
  注'一'郑玄注礼记云:“耒,耜之上曲者也。说文曰:‘耒,手耕曲木。’”注'二'沮,丧也。怍,臱也。 
  注'三'曹,辈也。 
  注'四'屈音渠勿反。 
  广汉姜诗妻者,同郡庞盛之女也。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泝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妻乃寄止邻舍,昼夜纺绩,市珍羞,使邻母以意自遗其姑。如是者久之,姑怪问邻母,邻母具对。姑感臱呼还,恩养愈谨。其子后因远汲溺死,妻恐姑哀伤,不敢言,而托以行学不在。姑嗜鱼鲙,又不能独食,夫妇常力作供鲙,呼邻母共之。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鱼,常以供二母之膳。赤眉散贼经诗里,□兵而过,曰:“惊大孝必触鬼神。”时岁荒,贼乃遗诗米肉,受而埋之,比落蒙其安全。'一' 
  注'一'比,近也。落,藩也。 
  永平三年,察孝廉,显宗诏曰:“大孝入朝,凡诸举者一听平之。”由是皆拜郎中。诗寻除江阳令,卒于官。所居治,乡人为立祀。 
  沛郡周郁妻者,同郡赵孝之女也,字阿。少习仪训,闲于妇道,而郁骄淫轻躁,多行无礼。郁父伟谓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郁之不改,新妇过也。” 
  阿拜而受命,退谓左右曰:“我无樊恚Фе校б唬Ч示栽鹞摇N已远挥茫匚轿也环罱塘睿蜃镌谖乙印H粞远茫俏游ジ付痈荆蜃镌诒艘印I绱耍嗪瘟脑眨 蹦俗陨薄D簧酥!
  注'一'列女传曰,楚庄王好田猎,樊姬故不食鲜禽以谏王。齐桓公好音乐,恚А
  姬不听五音以谏公。并解具文苑传也。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着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一'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二' 
  注'一'踵,继也。 
  注'二'融兄名续,见马援传。 
  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昭因上疏曰:“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一'妾昭得以愚朽,身当盛明,敢不披露肝胆,以暛万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述美,神只降福。'二'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三'太伯违邠,孔子称为三让。'四'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者也。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五'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六'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七'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缘见逮及,故敢昧死竭其愚情。 
  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 
  注'一'前书曰:“狂夫之言,明主择焉。”诗曰:“先人有言,询于刍荛。” 
  注'二'易曰:“谦尊而光。”又曰:“鬼神害盈而福谦。”左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