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五七'左传曰襄十八年楚伐郑,右回梅山,在县西北。
注'五八'史记魏襄王六年伐楚,败之陉山。秦破魏华阳,地亦在县。杜预遗令曰:“山上有頉,或曰子产,邪东北向新郑城,不忘本也。”
注'五九'左传曰文十七年周败戎于邥垂,杜预曰县北有垂亭。史记秦迁西周公于□狐,徐广曰“与阳人聚相近,在雒阳南百五十里梁﹑新城之闲”。
注'六0'史记苏代说韩相国以高都与周者。
注'六一'有广成菀。
注'六二'左传昭十六年楚杀鄤子,杜预曰县东南有蛮城。又祭遵获张满也。
注'六三'帝王世记曰:“帝喾所都,殷盘庚复南亳,是为西亳。”皇览曰“北有睾繇祠”,又曰“有汤亭,有汤祠”。
注'六四'帝王世记曰:“尸乡在县西二十里。”
注'六五'左传昭二十六年刘人败子朝之师于尸氏。前书田横自杀处。
注'六六'皇甫谧曰:“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Ua**河内郡***
高帝置。雒阳北百二十里。*十八城,户十五万九千七百七十,口八十万一千五百五十八。 Ub**怀**有隰城。'一'**河阳**'二'有湛城。**轵**'三'有原乡。'四'有湨梁。'五'**波**有絺城。'六'**沁水**'七'**野王**有太行山。'八'有射犬聚。'九'有邘城。'一0'**温**苏子所都。济水出,王莽时大旱,遂枯绝。'一一'**州***
*平睾**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一二'有李城。'一三'**山阳**邑。有雍城。'一四'有蔡城。'一五'**武德***
*获嘉**侯国。**修武**故南阳,秦始皇更名。有南阳城,'一六'阳樊﹑攒茅田。'一七'有小修武聚。'一八'有隤城。'一九'**共**本国。淇水出。'二0'有泛亭。
'二一'**汲**'二二'**朝歌**'二三'纣所都居,'二四'南有牧野,'二五'北有邶国,南有宁乡。'二六'**荡阴**有羑里城。'二七'**林虑**故隆虑,殇帝改。
有铁。'二八'
注'一'左传曰王取郑隰城,杜预曰在县西南。传又曰却至与周争鄇田,杜预曰县西南有鄇人亭。
注'二'左传曰王与郑盟,杜预曰县南孟津。
注'三'左传曰王以苏忿生田向与郑,杜预曰县西北地名向上。
注'四'左传曰王与郑原,杜预曰沁水西北有原城。
注'五'左传曰襄十六年诸侯会湨梁。
注'六'左传曰王与郑絺,杜预曰在野王县西南。
注'七'山海经曰沁水出井陉东。
注'八'山海经曰:“其上有金玉,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麋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驒还。”郦食其说曰“杜太行之道”,韦昭曰在县北。
注'九'世祖破青犊也。
注'一0'史记曰纣以文王﹑九侯﹑鄂侯为三公,徐广曰“鄂”一作“邘”。武王子封在县西北。
注'一一'皇览曰:“县郭东济水南有□公頉。”
注'一二'臣瓒曰:“丘名也,非国,在襄国西。”
注'一三'史记曰邯郸李同漤秦兵,赵封其父李侯,徐广曰即此城。
注'一四'杜预曰古雍国,在县西。
注'一五'蔡叔邑此,犹郑管城之类乎?
注'一六'左传僖四年晋文公围南阳。史记曰:“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
山海经曰:“太行之山,清水出焉。”郭璞曰:“修武县北黑山亦出清水。”
注'一七'服虔曰:“樊仲山之所居,故名阳樊。”杜预曰县西北有*(绬)**'攒'*城。左传曰定元年魏献子田大陆,杜预曰西北吴泽也。
注'一八'春秋曰宁。史记曰高祖得韩信军小修武,晋灼曰在城东。
注'一九'左传隐十一年“以隤与郑”。
注'二0'前志注曰水出北山。博物记曰:“有奥水,流入淇水,有绿竹草。”
注'二一'凡伯邑。
注'二二'晋地道记曰有铜关。
注'二三'有鹿腹山。
注'二四'帝王世记曰纣糟丘﹑酒池﹑肉林在城西。前书注曰鹿台在城中。
注'二五'去县十七里。
注'二六'史记旡忌说魏安僖王曰“通韩上党于共宁”,徐广曰有宁乡。左传曰襄二十三年“救晋,次雍榆”,杜预曰县东有雍城是也。
注'二七'韦昭曰:“羑音酉。文王所拘处。”
注'二八'徐广曰:“洹水所出。苏秦合诸侯盟处。”班叔皮游居赋亦曰“漱余马乎洹泉,嗟西伯于牖城”。
Ua**河东郡***
秦置,雒阳西北五百里。*'一'二十城,户九万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万八百三。
注'一'博物记曰:“有山泽近盐。沃土之民不才,汉兴少有名人,大衣冠三世皆衰绝也。”
Ub**安邑**'一'有铁,有盐池。'二'**杨**有高梁亭。'三'**平阳**侯国。'四'
有铁。尧都此。'五'**临汾**'六'有董亭。'七'**汾阴**'八'有介山。'九'**蒲膎**有雷首山。'一0'有沙丘亭。'一一'**大阳**有吴山,上有虞城,'一二'
有下阳城,'一三'有茅津。'一四'有颠軨膎。'一五'**解**'一六'有桑泉城。'一七'有臼城。'一八'有解城。'一九'有瑕城。'二0'**皮氏**有耿乡。'二一'有铁。有冀亭。'二二'**闻喜**邑,'二三'本曲沃。'二四'有董池陂,古董泽。'二五'有稷山亭。'二六'有涑水。'二七'有洮水。**绛**邑。'二八'有翼城。'二九'**永安**故彘,'三0'阳嘉二年更名。'三一'有霍大山。'三二'**河北**诗魏国。有韩亭。**猗氏**'三三'**垣**有王屋山,兖水出。'三四'有壶丘亭。'三五'有邵亭。'三六'**襄陵**'三七'**北屈**'三八'有壶口山。'三九'有采桑津。'四0'**蒲子**'四一'**濩泽**侯国。有*(祁)**'析'*城山。'四二'**端氏**'四三'
注'一'帝王世记曰:“县西有鸣条陌。汤伐桀,战昆吾亭。左传昆吾与桀同日亡。”
地道记*'巫'*咸山在南。
注'二'前志曰池在县西南。魏都赋注曰在猗氏六十四里。杨佺期雒阳记曰:“河东盐池长七十里,广七里,水气紫色。有别御盐,四面刻如印齿文章,字妙不可述。”
注'三'左传曰僖*(九)**'二十四'*年晋怀公死高梁,杜预曰在县西南。地道记有梁城,去县五十里,叔向邑也。
注'四'左传曰成七年诸侯盟马陵,杜预曰恚У匾玻窖舳系孛砹辍S炙翟谖嚎ぴ恰!
注'五'晋地道记曰有尧城。
注'六'博物记曰有贾乡,贾伯邑。
注'七'左传曰晋改搜于董,杜预曰县有董亭。
注'八'博物记曰:“古之纶,少康邑。”
注'九'县西北有狐谷亭。郭璞尔雅注曰:“县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为瀵。”
注'一0'史记曰赵盾田首山,息桑下,有饿人只弥明。县南二十里有历山,舜所耕处。又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马融曰在蒲膎华山之北,河曲之中。
注'一一'左传曰文十二年秦晋战河曲,杜预曰在县南。汤伐桀,孔安国曰河曲之南。
注'一二'杜预曰虞国也。帝王世记曰:“舜嫔于虞,虞城是也。”亦谓吴城,史记秦昭王伐魏取吴城,即此城也。皇览曰:“盗跖頉临河*'曲'*。”博物记曰傅岩在县北。
注'一三'□邑,左传僖二年虞﹑晋所灭。县东北三十里。
注'一四'左传曰“秦伐晋,遂自茅津济”,杜预曰在县西。南有茅亭,即茅戎。
注'一五'左传曰“入自颠軨”。博物记曰在县盐池东,吴城之北,今之吴膎。杜预曰在县东北。
注'一六'左传曰咎犯与秦晋大夫盟于郇,杜预曰县西北有郇城。博物记曰有智邑。
注'一七'左传僖二十四年晋文公入桑泉,杜预曰在县西二十里。
注'一八'左传曰晋文公入取臼衰者也。杜预曰在县东南。博物记曰:“臼季邑。
县西北卑耳山。县西南齐桓公西伐所登。”
注'一九'左传僖十五年晋侯赂秦,内及解梁城。
注'二0'左传文十二年秦侵晋及瑕,杜预曰猗氏县东北有瑕城。
注'二一'尚书祖乙徙耿。左传闵元年晋灭耿,杜预曰县东南有耿乡。博物记曰有耿城。
注'二二'左传僖二年,晋荀息曰“冀为不道”,杜预曰国,在县东北。史记苏代说燕王曰“下南阳,封冀。”
注'二三'博物记曰县治涑之川。史记曰伐韩到干河。郭璞曰:“县东北有干河口,但有故沟处,无复水。”左传曰僖三十一年“晋搜清原”,杜预曰在县北。
注'二四'曲沃在县东北数里,与晋相去六七百里。见毛诗谱注。
注'二五'左传曰“改搜于董”,“董泽之蒲”。
注'二六'县西五十里。左传曰宣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
注'二七'左传吕相绝秦,曰“伐我涑川”。
注'二八'县西有绛邑城,杜预曰故绛也。
注'二九'左传隐五年曲沃伐翼,杜预曰在县东八十里。
注'三0'史记曰周穆王封造父赵城,徐广曰在永安。博物记曰有吕乡,吕甥邑也。
注'三一'杜预曰县东北有彘城。
注'三二'尔雅曰:“西南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左传曰闵元年晋灭霍,杜预曰“县东北有霍大山”。史记曰原过受神人书,称“余霍大山山阳侯天吏也”。
又蜚廉于山得石旘,仍葬也。
注'三三'地道记曰:“左传文十三年‘詹嘉处瑕’,在县东北。”
注'三四'史记曰:“魏武侯二年,城王垣。”博物记曰:“山在东,状如垣。”
注'三五'左传襄元年晋讨宋五大夫,寘诸瓠丘,杜预曰县东南有壶丘亭。
注'三六'博物记曰:“县东九十里有郫邵之阨,贾季迎公子乐于陈,赵孟杀诸郫邵。”
注'三七'晋地道记曰晋武公*'自'*曲沃徙此。
注'三八'左传曰“二屈”,杜预曰“二”当为“北”。传曰“屈产之乘”,有骏马。
注'三九'禹贡曰:“壶口治梁及岐。”
注'四0'左传僖八年晋败狄于采桑,杜预曰县西南有采桑津。
注'四一'左传曰晋文公居蒲城,杜预曰今蒲子县。
注'四二'前志曰在县西南。
注'四三'史记曰,赵﹑韩﹑魏分晋,封晋端氏。
Ua**弘农郡***
武帝置。其二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南四百五十里。*九城,户四万六千八百一十五,口十九万九千一百一十三。 Ub**弘农**故秦函谷关,'一'烛水出。'二'有枯枞山。'三'有桃丘聚,故桃林。'四'有务乡。'五'有曹阳亭。'六'**陕**'七'本□仲国。'八'有焦城。'九'有陕陌。'一0'**黾池**谷水出。'一一'有二崤。**新安**螕水出。'一二'**宜阳**'一三'**陆浑**西有□略地。'一四'**卢氏**有熊耳山,'一五'伊水﹑清水出。'一六'**湖**故属京兆。'一七'有閺乡。'一八'**华阴**故属京兆。'一九'有太华山。'二0'
注'一'左传曰“□公败戎于桑田”,杜预曰在县东北桑田亭。
注'二'前志出*(衡)**'衙'**(山)*岭下谷。
注'三'本传赤眉立盆子于郑北,古今注曰在此山下。
注'四'左传曰守桃林之塞,博物记曰在湖县休与之山。
注'五'赤眉破李松处。
注'六'史记曰,章邯杀周章于曹阳,晋灼曰县东十三里。又献帝东归败处,曹公改曰好阳。
注'七'史记曰:“自陕以西,邵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注'八'杜预曰□都上阳,在县东*'南'*。有□城。
注'九'故焦国,史记曰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
注'一0'博物记:“二伯所分。”
注'一一'前志曰出谷阳谷。
注'一二'博物记曰:“西汉水出新安入雒。”又有孝水,见潘岳西征赋。
注'一三'有金门山,山竹为律管。
注'一四'左传僖十五年晋侯赂秦,东尽□略,杜预曰从河曲南行,而东尽故□。
注'一五'山海经曰:“其上多漆,其上多殨。浮豪之水出焉,西北流注于贿,其中多美玉,多人鱼。”
注'一六'晋地道记:“伊东北入雒。”
注'一七'前志有鼎湖。
注'一八'皇览曰:“戾太子南出,葬在闅乡南。”秦又改曰宁秦。
注'一九'史记曰魏文侯三十六年齐侵阴晋。前志曰高帝改曰华阴。吕氏春秋九薮云“秦之阳华”,高诱曰“或在华阴西”。诱又曰“桃林县西长城是也”。晋地道记曰“潼关是也”。
注'二0'左传晋赂秦,南及华山。山海经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武王放马牛于桃林墟,孔安国曰在华山东。
晋地道记山在县西南。
Ua**京兆尹***
秦内史,武帝改。其四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九百五十里。
*'一'十城,户五万三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五千五百七十四。
注'一'决录注曰:“京,大也。天子曰兆民。”
Ub**长安**高帝所都。'一'镐在上林菀中。'二'有细柳聚。'三'有兰池。'四'
有曲邮。'五'有杜邮。'六'**霸陵**有枳道亭。'七'有长门亭。'八'**杜陵**'九'
酆在西南。'一0'**郑**'一一'**新丰**有骊山,'一二'东有鸿门亭'一三'及戏亭。'一四'有*(严)**'掫'*城。**蓝田**出美玉。'一五'**长陵**故属冯翊。
'一六'**商**故属弘农。'一七'**上雒**侯国。有頉领山,雒水出。故属弘农。
'一八'有菟和山。'一九'有苍野聚。'二0'**阳陵**故属冯翊。
注'一'汉旧仪曰:“长安城方*(亦)**'六'*十三里,经纬各长十五里,十二城门,九百七十三顷。城中皆属长安令。”辛氏三秦记曰:“长安地皆黑壤,城中今赤如火,坚如石。父老所传,尽凿龙首山为城。”皇览曰:“恚己笤岢嵌贤*(松)**'柏'*园,今千人聚是。”
注'二'孟康曰:“长安西南有镐池。秦始皇江神反璧曰:‘为吾遗镐池君。’”古史考曰:“武王迁镐,长安丰亭镐池也。”皇览曰:“文王﹑周公頉皆在镐聚东杜中。”
注'三'前书周亚夫所屯处。
注'四'史记曰秦始皇微行夜出,逢盗兰池。三秦记曰:“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刻石为鲸鱼二百丈。”
注'五'前书高帝征黥布,张良送至曲邮。
注'六'史记曰白起死处。三秦记曰:“长安城西有九嵕山,西有杜山。”杜预曰“毕国在西北。”
注'七'前书秦王子婴降于轵道旁,地道记曰霸水西。
注'八'前书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于道北,立五帝□。
注'九'杜预曰古唐杜氏也。
注'一0'杜预曰:“在鄠县东。”决录注曰:“镐在酆水东,酆在镐水西,相去二十五里。”
注'一一'史记杀商君郑黾池。郑桓公封于此。黄图云:“下邽县并郑,桓帝西巡复之。”
注'一二'杜预曰:“古骊戎国。”韦昭曰:“戎来居此山,故号骊戎。”三秦记曰:“始皇墓在山北,有始皇祠。不斋戒往,即疾风暴雨。人理欲上,则杳冥失道。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案关中图,县南有新丰原,白鹿在霸陵。
注'一三'前书高帝见项羽处,孟康曰“在县东七十里,旧大道北下膎口名”。关中记云始皇陵北十余里有谢聚。
注'一四'周幽王死处,苏林曰县东南四十里。
注'一五'三秦记曰:“有川,方三十里,其水北流。出玉﹑铜﹑铁﹑石。”地道记有虎候山。
注'一六'蔡邕作樊陵颂云:“前汉户五万,口有十七万,王莽后十不存一。永初元年,羌戎作虐。至光和,领户不盈四千。园陵蕃恚沂⒅僖鄢鲅伞C裼秘逊Γ豢捌涫隆!薄
注'一七'帝王世记曰:“契所封也。”左传哀四年“将通于少习”,杜预曰少习,县东之武关。
注'一八'山海经曰雒水出*(护)**'讙'*举之山。案*(觽)**'史'*记云雒水出熊耳。山海经曰雒出王城南,至相谷西,东北流,去虎牢城西四十里,注河口,谓之雒汭。
注'一九'左传哀四年,楚司马军于菟和。
注'二0'左传曰*(昭)**'哀'*四年楚*(左)**'右'*师军苍野,杜预曰在县南。
Ua**左冯翊***
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雒阳西六百八十八里。*'一'十三城,户三万七千九十,口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二'
注'一'决录注曰:“冯,冯也。翊,明也。”
注'二'潘岳关中记曰:“三辅旧治长安城中,长吏各在其县治民。光武东都之后,扶风出治槐里,冯翊出治高陵。”
Ub**高陵***
*池阳**'一'**云阳**'二'**祋祤**永元九年复。**频阳***
*万年**'三'**莲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