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以后,无所平治,备位而已。”
注'四'蔡质汉仪曰:“其二人者更直。执法省中者,皆纠察百官,督州郡。公法府掾属高第补之。初称守,满岁拜真,出治剧为刺史、二千石,平迁补令。见中丞,执板揖。”
兰台令史,六百石。本注曰:掌奏及印工文书。
Uc右属少府。本注曰:职属少府者,自太医、上林凡四官。自侍中至御史,皆以文属焉。承秦,凡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属少府。世祖改属司农,考工转属太仆,都水属郡国。孝武帝初置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别主上林苑有离宫燕休之处,世祖省之,并其职于少府。每立秋貙刘之日,辄暂置水衡都尉,事讫乃罢之。少府本六丞,省五。又省汤官、织室令,置丞。又省上林十池监,胞人长丞,宦者、昆台、'一'佽飞'二'三令,二十一丞。又省水衡属官令、长、丞、尉二十余人。章和以下,中官稍广,加尝药、太官、御者、钩盾、尚方、考工、别作监,皆六百石,宦者为之,转为兼副,或省,故录本官。'三'
注'一'昆台本名甘泉居室,武帝改。
注'二'佽飞本名左弋,武帝改。
注'三'蔡质汉仪曰:“少府符着出见都官从事,持板。都官从事入少府见符着,持板。”汉官目录曰:“右三卿,司空所部。”
校勘记
三五八九页九行从官二人按:汲本“二”作“三”,孙辑本汉官同。
三五九0页四行汉*(书)**'官'*曰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书”当作“官”,诸本皆未正。今据改。
三五九0页六行亦云二千石按:此承上文“秩千石”而言,“二”字疑衍。
三五九0页一二行导官令宋书百官志“导官令”下引司马相如封禅书“导一茎六穗于庖”,史记司马相如传“导”作“迟”。按:说文云“迟,迟米也,从禾道声。司马相如曰‘迟一茎六穗’也”。是“导官令”之“导”当从禾作“迟”。
三五九一页一0行准平则民不失职按:校补谓“准平”殿本注作“平准”,与今本盐铁论合。
三五九一页一三行必苦女工茧税按:校补谓“茧税”今本盐铁论作“再税”。
三五九一页一七行斡官铁市两长丞汲本、殿本“斡”作“干”。按:汉书百官表作“斡”,注如淳曰:“斡音莞,或作‘干’,干,主也。”
三五九二页三行四人斗*(石)**'食'*据汲本、殿本改。
三五九三页二行上林苑令一人按:此与下“主苑中禽兽”两“苑”字,原皆作“菀”,菀苑本通,然以下“苑中丞”等之“苑”,皆不作“菀”,今改归一律。
注同。
三五九三页五行本注曰无员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朱穆传,言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黄门侍郎一人。宦者传永平中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自明帝迄乎延平,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
此志于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皆云无员,亦未深考耳。
三五九三页一三行顾问应对给事按:“给事”二字应移入下行“黄门侍郎”上,说详下。
三五九三页一四行黄门侍郎按:沉家本谓应作“给事黄门侍郎”。“给事”二字误在前一行之末。宋志云“汉东京曰给事黄门侍郎”,此其证也。隋炀帝时始去“给事”之名,见隋志。
三五九三页一四行朝见于殿上按:汲本、殿本“上”作“中”。
三五九四页六行*'本注曰'*宦者无员据殿本补。
三五九四页一二行皆四百石黄绶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黄绶”二字疑衍,公卿以下绶制已见舆服志,不应单出此条。
三五九五页四行典官婢侍使按:校补谓“侍使”当依周礼酒人注作“侍史”。
三五九六页八行掌*'宫'*中布张诸*(衣)**'□'*物据汉书宣帝纪注引续汉书志补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黄图引续汉书曰“掌宫中步帐□物”,宣帝纪亦引作“□物”,误作“衣”也。校补引钱大昕说,谓宣帝纪注亦引作“掌宫中”,知志文“掌”下亦脱“宫”字。
三五九六页九行从官录事一人按:汲本、殿本“录事”作“禄士”,孙辑汉官同。
三五九六页一三行奏下尚书曹文书觽事按:汲本无“曹”字。
三五九六页一五行朝会*(不)**'下'*陛奏事集解引惠栋说,谓以汉官仪、汉官典职校之,乃下陛奏事,“下”讹“不”。今据改。
三五九七页四行成帝初置尚书四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成帝”当作“武帝”。
应劭汉官仪云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三公曹,主断狱。世祖分为六曹,并一令一仆,谓之八座。又引李祖楙说,谓前书成帝建武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中以一人为仆射。注云四人,别仆射言。
三五九七页七行左右丞各一人按:左右丞与下侍郎原皆提行,校补谓左右丞、侍郎皆尚书官属,不应提行。今从之。
三五九七页八行侍郎三十六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一作“三十五人”,一作“三十四人”。
三五九七页一五行掌中*(郎)*'都'官水火盗贼辞讼罪眚按:集解本据通典改“郎”为“都”,今从之。
三五九九页七行干宝注曰按:“干”原作“于”,径据集解本改,下同。
三五九九页七行以英荡辅之按:“荡”周礼作“簜”。
三五九九页一五行则*(一)*'二'人监威仪据汲本、殿本改。
三五九九页一六行周礼'小宰'掌建邦之宫刑据集解引惠栋说补。
三六00页一行主赋舍按:汲本“赋”作“贼”。
三六00页一行或选侍御史高第按:汲本、殿本“选”作“迁”,疑误,下注引汉仪“选御史高第补之”,可证。
三六00页四行令侍御史二人治书御史起此按:“御史起此”上疑脱“治书”二字。
************后汉书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执金吾太子太傅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城门校
尉北
军中候司隶校尉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一'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二'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三'丞一人,比千石。'四'缇骑二百人。本注曰:无秩,比吏食奉。'五'
注'一'汉官秩云比二千石。
注'二'胡广曰:“恚狙残泄校蚪鹞後栌谕猓辔砝铮郧芗樘只!薄
注'三'应劭曰:“执金革以御非常。”汉官曰:“员吏二十九人,其十人四科,一人二百石,文学三人百石,二人斗食,十三人佐学事,主缇骑。”
注'四'汉官秩云六百石。
注'五'汉官曰:“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满道路,髃僚之中,斯最壮矣。世祖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武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兵器。丞一人。
Uc右属执金吾。本注曰:本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六百石。车驾出,掌在前清道,还持麾至宫门,宫门乃开。中兴但一人,又不常置,每出,以郎兼式道候,事已罢,不复属执金吾。又省中垒、寺互、都船令、丞、尉及左右京辅都尉。
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职掌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一'
注'一'荀绰晋百官表注曰:“唐、虞官。”
太长秋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将行,宦者。景帝更为大长秋,或用士人。
中兴常用宦者,职掌奉宣中宫命。凡给赐宗亲,及宗亲当谒见者关通之,中宫出则从。'一'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
注'一'张晏曰:“皇后卿。”
中宫仆一人,千石。本注曰:宦者。主驭。本注曰:太仆,秩二千石,中兴省“太”,减秩千石,以属长秋。
中宫谒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中宫谒者三人,四百石。本注曰:
宦者。主报中章。
中宫尚书五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文书。
中宫私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藏币帛诸物,裁衣被补浣者皆主之。'一'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注'一'丁孚汉仪曰:“中宫藏府令,秩千石,仪比御府令。”
中宫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宫人。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中宫黄门□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门□从。'一'
注'一'丁孚汉仪曰:“给事中宫侍郎六人,比尚书郎,宦者为之。给事黄门四人,比黄门侍郎。给事羽林郎一人,比羽林将虎贲官骑下。”
中宫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宫清署天子数。女骑六人,丞、复道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复道丞主中阁道。
中宫药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
Uc右属大长秋。本注曰:承秦,有詹事一人,位在长秋上,亦宦者,主中诸官。成帝省之,以其职并长秋。是后皇后当法驾出,则中谒、中宦者职吏权兼詹事奉引,讫罢。宦者诛后,尚书选兼职吏一人奉引云。其中长信、长乐宫者,置少府一人,职如长秋,及余吏皆以宫名为号,员数秩次如中宫。'一'本注曰:帝祖母称长信宫,故有长信少府,长乐少府,位在长秋上,及职吏皆宦者,秩次如中宫。长乐又有恚荆臀停远谏俑稀#Ф浔涝蚴。怀V谩!
注'一'长乐五官史,朱瑀之类是也。
注'二'丁孚汉仪曰:“丞,六百石。”
太子少傅,二千石。本注曰:亦以辅导为职,悉主太子官属。'一'
注'一'汉官曰:“员吏十二人。”
太子率更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庶子、舍人更直,职似光禄。
太子庶子,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如三署中郎。
太子舍人,二百石。本注曰:无员,更直宿恚В缛鹄芍小#б唬А
注'一'汉官曰:“十三人,选良家子孙。”
太子家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太子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仓谷。
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饮食。
太子仆一人,千石。本注曰:主车马,职如太仆。
太子厩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车马。
太子门大夫,六百石。'一'本注曰:旧注云职比郎将。旧有左右户将,别主左右户直郎,建武以来省之。
注'一'汉官曰:“门大夫二人,选四府掾属。”
太子中庶子,六百石。本注曰:员五人,职如侍中。
太子洗马,比六百石。本注曰:旧注云员十六人,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在前导威仪。'一'
注'一'汉官曰:“选郎中补也。”
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周恚п柩!
太子恚室蝗耍陌偈1咀⒃唬褐髅彭'士。
Uc右属太子少傅。本注曰:凡初即位,未有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领属少府。
将作大匠一人,二千石。'一'本注曰:承秦,曰将作少府,景帝改为将作大匠。
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二'丞一人,六百石。
注'一'蔡质汉仪曰:“位次河南尹,光武中元二年省,谒者领之,章帝建初元年复置。”
注'二'汉官篇曰“树栗、漆、梓、桐”,胡广曰:“古者列树以表道,并以为林囿。四者皆木名,治宫室并主之。”毛诗传曰:“椅,梓属也。”陆*(机)**'玑'*草木疏曰:“梓实桐皮曰椅,今*(民)**'人'*云梧桐是也。梓,今人所谓梓楸者是也。”
左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一'
注'一'安帝复也。
右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一'
注'一'安帝复也。
Uc右属将作大匠。'一'
注'一'前书曰属官又有左、右中候,*(右)**'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成帝省。
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雒阳城门十二所。'一'
注'一'周礼:“司门。”干宝注曰:“如今校尉。”
司马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兵。城门每门候一人,'一'六百石。'二'本注曰:
雒阳城十二门,其正南一门曰平城门,'三'北宫门,属卫尉。其余上西门,'四'
雍门,'五'广阳门,'六'津门,'七'
小苑门,开阳门,'八'秏门,'九'中东门,'一0'上东门,'一一'谷门,'一二'
夏门,'一三'凡十二门。'一四'
注'一'周礼每门下士二人。干宝曰:“如今门候。”
注'二'蔡质汉仪曰:“门候见校尉,执板不拜。”
注'三'汉官秩曰:“平城门为宫门,不置候,置屯司马,秩千石。”李尤铭曰:
“平城司午,厥位处中。”古今注曰:“建武十四年九月开平城门。”
注'四'应劭汉官曰:“上西所以不纯白者,汉家初成,故丹*'漆'*镂之。”李尤铭曰:“上西在季,位月惟戌。”
注'五'铭曰:“雍门处中,位月在酉。”
注'六'铭曰:“广阳位孟,厥月在申。”
注'七'铭曰:“津名自定,位季月未。”
注'八'应劭汉官曰:“开阳门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来在楼上,琅邪开阳县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使来识视,怅然,遂坚缚之,刻记其年月,因以名焉。”铭曰:“开阳在孟,位月惟巳。”
注'九'铭曰:“秏门值季,月位在辰。”
注'一0'铭曰:“中东处仲,月位当卯。”
注'一一'铭曰:“上东少阳,厥位在寅。”
注'一二'铭曰:“谷门北中,位当于子。”
注'一三'铭曰:“夏门值孟,位月在亥。”
注'一四'蔡质汉仪曰:“雒阳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门,门一亭。”
Uc右属城门校尉。
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监五营。'一'
注'一'汉官曰:“员吏七人,候自得辟召,通大鸿胪一人,斗食。”
屯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一'司马一人,千石。'二'
注'一'汉官曰:“员吏百二十八人,领士七百人。”
注'二'蔡质汉仪曰:“五营司马见校尉,执板不拜。”
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一'本注曰:掌宿卫兵。'二'司马一人,千石。
注'一'如淳曰:“越人内附以为骑也。”晋灼曰:“取其才力超越也。”案纪,光武改青巾*(右)**'左'*校尉为越骑校尉。臣昭曰:越人非善骑所出,晋灼为允。
注'二'蔡质汉仪亦曰掌越骑。汉官曰:“员吏百二十七人,领士七百人。”
步兵校尉一人,比二千石。'一'本注曰:掌宿卫兵。'二'司马一人,千石。
注'一'初置掌上林菀门屯兵,见前书。
注'二'汉官曰:“员吏七十三人,领士七百人。”
长水校尉一人,比二千石。'一'本注曰:掌宿卫兵。'二'司马、胡骑司马各一人,千石。本注曰:掌宿卫,主乌桓骑。
注'一'如淳曰:“长水,胡名也。”韦昭曰:“长水校尉典胡骑,厩近长水,*(胡)**'故'*以为名。”长水盖*'关'*中小水名。
注'二'蔡质汉仪曰:“主长水、宣曲胡骑。”汉官曰:“员吏百五十七人,乌桓胡骑七百三十六人。”
射声校尉一人,比二千石。'一'本注曰:掌宿卫兵。'二'司马一人,千石。
注'一'服虔曰:“工射也。冥寞中闻声则射中之,故以为名。”
注'二'蔡质汉仪曰:“掌待诏射声士。”汉官曰:“员吏百二十九人,领士七百人。”
Uc右属北军中候。本注曰:旧有中垒校尉,领北军营垒之事。有胡骑、虎贲校尉,皆武帝置。中兴省中垒,但置中候,以监五营。胡骑并长水。虎贲主轻车,并射声。'一'
注'一'案大驾卤簿,五校在前,各有鼓吹一部。
Uc凡中二千石,丞比千石。真二千石,丞、长史六百石。比二千石,丞比六百石。令、相千石,丞、尉四百石;其六百石,丞、尉三百石。长、相四百石及三百石,丞、尉皆二百石。诸侯、公主家丞,秩皆比百石。诸边鄣塞尉、诸陵校尉长,皆二百石。有常例者不署秩。
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一'本注曰:孝武帝初置,'二'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三'元帝去节,成帝省,建武中复置,并领一州。'四'
从事史十二人。本注曰: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者。'五'功曹从事,主州选署及觽事。别驾从事,校尉行部则奉引,录觽事。簿曹从事,主财谷簿书。其有军事,则置兵曹从事,主兵事。其余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皆州自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