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通玄真经-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蛭∪耍晕普咭臁I裾撸侵ㄒ玻簧袂逶蛑敲鳌V钦撸闹玻恢枪蛐钠健H四诹髁识诔嗡云淝迩揖惨玻噬袂逡馄侥四苄挝镏椋视弥弑丶儆诓挥谜摺7蚣髡撸虺竟覆晃垡玻簧袂逭撸扔晃笠病9市挠兴粒蛏窨辉谥粗谛椋蛳瓴叵⒁樱耸ト酥我病9手翁煜抡撸卮镄悦槎罂梢病

  

〈守真〉
  
老子〔文子〕曰: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已,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乎己而贪污之心无由生也,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也;能有名誉者,不以越行求之,诚达性命之情仁义因附也。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淡然无事,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此真人之游也。夫生生者不化,化化者不化,不达此道者,虽知统天地,明照日月,辩解连环,辞润金石,犹无益于治天下也,故圣人不失所守。

  

〈守静〉
  
老子〔文子〕曰:静漠恬惔,所以养生也;和愉虚无,所以据德也。外不乱内,即性得其宜;静不动和,即德安其位。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可谓能体道矣。若然者,血脉无郁滞,五藏无积气,祸福不能矫滑,非誉不能尘垢,非有其世,孰能济焉!有其才,不遇其时,身犹不能脱,又况于道乎;夫目察秋毫之末者,耳不闻雷霆争声,耳调金玉之音者,目不见太山之形,故小有所志,则大有所忘。今万物之来,擢拔吾生,攓取吾精,若泉原也,虽欲勿禀,其可得乎?今盆水若清之经日,乃能见眉睫,浊之不过一挠,即不能见方圆也,人之精神难清而易浊也,犹盆水也。

  


〈守法〉
  
老子〔文子〕曰:上圣法天,其次尚贤,其下任臣。任臣者,危亡之道也;尚贤者,痴惑之原也;法天者,治。天地之道也,虚静为主,虚无不受,静无不持,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故圣人以静为治,以动为乱。故曰:勿挠勿缨,万物将自清;勿惊勿骇,万物将自理,是谓天道也。

  


〈守弱〉
  
老子〔文子〕曰:天子公侯以天下一国为家,以万物为畜,怀天下之大,有万物之多,即气实而志骄,大者用兵侵小,小者倨傲凌下,用心奢广,譬犹飘风暴雨,不可长久。是以,圣人以道镇之,执一无为,而不损冲气,见小守柔,退而勿有,法于江海。江海不为,故功名自化;弗强,故能成其王;为天下牝,故能神不死;自爱,故能成其贵。万乘之势,以万物为功名,权任至重,不可自轻,自轻则功名不成。夫道,大以小而成,多以少为主,故圣人以道莅天下。柔弱微妙者,见小也;俭啬损缺者,见少也。见小故能成其大,见少故能成其美。天之道:抑高而举下;损有余,补不足。江海处地之不足,故天下归之奉之。圣人卑谦,清静辞让者,见下也;虚心无有者,见不足也。见下故能致其高,见不足故能成其贤。矜者不立,奢也不长;强梁者死,满日者亡,飘风暴雨不终日,小谷不能须臾盈;飘风暴雨,行强梁之气,故不能久而灭,小谷处强梁之地,故不得不夺。是以,圣人执雌牝,去奢骄,不敢行强梁之气。执雌牝,故能立其雄牡;不敢奢骄,故能长久。

  
老子〔文子〕曰:天道极即反,盈即损,日月是也。故圣人日损,而冲气不敢自满,日进以牝,功德不衰,天道然也。人之情性,皆好高而恶下,好得而恶亡,好利而恶病,好尊而恶卑,好贵而恶贱。众人为之,故不能成;执之,故不能得。是以,圣人法天,弗为而成,弗执而得,与人同情而异道,故能长久。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有侑危,其冲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则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终而悲。是故,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辩守以俭,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贵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为不盈,是以弊不新成。」

  
老子〔文子〕曰:圣人与阴俱闭,与阳俱开,能至于无乐也,即无不乐也,无不乐即至乐极矣。是内乐外,不以外乐内,故有自乐也,即有自志,贵乎天下。所以然者,因天下而为天下之要也,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身,身得则万物备矣。故达于心术之论者,即嗜欲好憎外矣。是故,无所喜,无所怒,无所乐,无所苦,万物玄同,无非无是。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不待势而尊,不须财而富,不须力而强,不利货财,不贪世名,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形神气志各居其宜。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其位,即三者伤矣。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主者,神从而害。其生贪饕多欲之人,颠冥乎势利,诱慕乎名位,几以过人之知,位高于世,即精神日耗以远,久淫而不还,形闭中拒,即无由入矣。是以,时有肓忘自失之患。夫精神志气者,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以老;是故,圣人持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浮沉;如此,则万物之化无不偶也,百事之变无不应也。

  

〈守朴〉
  
老子〔文子〕曰:所谓真人者,性合乎道也。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治其内,不治其外。明白太素,无为而复朴。体本抱神,以游天地之根,芒然仿佯尘垢之外,逍遥无事之业。机械智巧,不载于心,审于无假,不与物迁,见事之化,而守其宗。心意专于内,通达祸福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不学而知,弗视而见,弗为而成,弗治而辩,感而应,迫而动,不得已而往,如光之耀,如影之效,以道为循,有待而然,廓然而虚,清静而无,以千生为一化,以万异为一宗。有精而不使,有神而不用,守太浑之朴,立至精之中,其寝不梦,其智不萌,其动无形,其静无体,存而若亡,生而若死,出入无间,役使鬼神,精神之所能登假于道者也。使精神畅达而不失于元,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即是合而生时于心者也。故形而靡而神未尝化,以不化应化,千变万转而未始有极。化者复归于无形也,不化者与天地俱生也,故生生者未尝生,其所生者即生,化化者未尝化,其所化者即化,此真人之游也,纯粹之道也。

卷第四 符言
老子〔文子〕曰: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天地而无表里,洞同覆盖而无所'石亥'。是故,体道者,不怒不喜,其坐无虑,寝而不梦,见物而名,事至而应。

  
老子〔文子〕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倍道而任己,见誉而为善,立〔名〕而为贤,即治不顺理而事不顺时。治不顺理则多责,事不顺时则无功,妄为要中,功成不足以塞责,事败足以灭身。

  
老子〔文子〕曰: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智主,藏于无形,行于无怠,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始于无形,动于不得已,欲福先无祸,欲利先远害。故无为而宁者,失其所宁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即乱。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其文好者皮必剥,其角美者身必杀,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华荣之言后为愆,石有玉伤其山,黔首之患固在言前。

  
老子〔文子〕曰:时之行,动以从,不知道者福为祸。天为盖,地为轸,善用道者终无尽;地为轸,天为盖,善用道者终无害。陈彼五行必有胜,天之所覆无不称,故「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

  
老子〔文子〕曰:山生金,石生玉,反相剥;木生虫,还自食;人生事,还自贼。夫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疾,故去而不迟。「是以,圣人无执故无失,无为故无败。」

  
老子〔文子〕曰:一言不可穷也,二言天下宗也,三言诸侯雄也,四言天下双也。贞信则不可穷,道德则天下宗。举贤德,诸侯雄;恶少爱众,天下双。

  
老子〔文子〕曰:人有三死,非命亡焉;饮食不节,简贱其身,病共杀之;乐得无已,好求不止,刑共杀之;以寡犯众,以弱凌强,兵共杀之。

  
老子〔文子〕曰: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未之有也。察其所以往者,即知其所以来矣。

  
老子〔文子〕曰: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即治道通矣。原天命,即不惑祸福;治心术,即不妄喜怒;理好憎,即不贪无用;适情性,即欲不过节。不惑祸福,即动静顺理;不妄喜怒,即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即不以欲害性;欲不过节,及养生知足。凡此四者,不求于外,不假于人,反己而得矣。

  
老子〔文子〕曰:不求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不能使祸无至,信己之不迎也;不能使福必来,信己之不让也。祸之至,非己之所生,故穷而不忧;福之来,非己之所成,故通而不矜。是故,闲居而乐,无为而治。

  
老子〔文子〕曰: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以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行未免于无非,而急求名者必剉。故福莫大于无祸,利莫大于不丧。「故物或益而损,损之而益。」夫道不可以劝就利者,而可以安神避害,故尝无祸,不尝有福;尝无罪,不尝有功。道曰芒芒昧昧,从天之威,与天同气,无思虑也,无设储也,来者不迎,去者不将,人虽东西南北,独立中央。故处众枉,不失其直;与天下并流,不离其域;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道;不为始,不专己,循天之理;不豫谋,不弃时,与天为期;不求得,不辞福,从天之则;内无奇福,外无奇祸,故祸福不生,焉有人贼。故至德言同格,事同福,上下一心,无歧道旁见者,退之于邪,开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

  
老子〔文子〕曰:为善即劝,为不善即观,劝即生责,观即生患,故道不可以进而求名,可以退而修身。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知见求誉,治随自然,己无所与。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人有穷而道无通。有智而无为,与无智同功;有能而无事,与无能同德。有智若无智,有能若无能,道理达而人才灭矣。人与道不两明,人爱民即不用道,道胜即名息,道息人名章即危亡。

  
老子〔文子〕曰:使信士分财,不如定分而探筹,何则?有心者之于平,不如无心者也。使廉士守财,不如闭户而全封,以为有欲者之于廉,不如无欲者也。人举其疵则怨,鉴见其丑则自善,人能接物而不与己,则免于累矣。

  
老子〔文子〕曰:凡事人者,非以宝币,必以卑辞。币单而欲不厌,卑体免辞,论说而交不结,约束誓盟,约定而反先日,是以君子不外饰仁义,而内修道德。修其境内之事,尽其地方之广,劝民守死,坚其城郭,上下一心,与之守社稷,即为民者不伐无罪,为利者不攻难得,此必全之道,必利之理。

  
老子〔文子〕曰:圣人不胜其心,众不胜其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于性,外合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推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起一废,故圣人损欲而从性。目好色,耳好声,鼻好香,口好味,合而说之,不离利害嗜欲也;耳目鼻口不知所欲,皆心为之制,各得其所由,由此观之,欲不可胜亦明矣。

  
老子〔文子〕曰:治身养性者,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内在己者得,而邪气无由入。饰其外,伤其内。扶其情者,害其身;见其文者,蔽其真。夫须臾无忘其为贤者,必困其性,百步之中,无忘其为容者,必累其形。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

  
老子〔文子〕曰:天有明不忧民之晦也,地有财不忧民之贫也,至德道者若丘山,巍然不动,行者以为期,直己而足物,不为人赐,用之者亦不受其德,故安而能久。天地无与也,故无夺也;无德也,故无怨也。善怒者,必多怨;善与者,必善夺。唯随天地之自然而能胜理。故誉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利为害始,福为祸先,不求利即无害,不求福即无祸,身以全为常,富贵其寄也。

  
老子〔文子〕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服不杂,行不观,通而不华,穷而不慑,荣而不显,隐而不辱,异而不怪,同用无以名之,是谓大通。

  
老子〔文子〕曰:道者直己而待命,时之至不可迎而返也,时之去不可足而援也,故圣人不进而求,不退而让。随时三年,时去我走;去时三年,时在我后;无去无就,中立其所。天道无亲,唯德是与。福之至非己之所求,故不伐其功;祸之来非己之所生,故不悔其行。中心其恬,不累其德;狗吠不惊,自信其情;诚无非分,故信道者不惑,知命者不忧。帝王之崩,藏骸于野,其祭也祀之于明堂,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形则从,形胜神则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大通。

  
老子〔文子〕曰:古之存己者,乐德而忘贱,故名不动志;乐道而忘贫,故利不动心。是以谦而能乐,静而能淡。以数算之寿,忧天下之乱,犹忧河水之涸,泣而益之也,故不忧天下之乱,而乐其身治者,可与言道矣。

  
老子〔文子〕曰: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人怨之。夫爵益高者,意益下;官益大者,心益小;禄益厚者,施益博。修此三者,怨不作,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文子〕曰:言者,所以通己于人也;闻者,所以通于己也。既暗且聋,人道不通。故有暗聋之病者,莫知事通,岂独形骸有暗聋哉!心亦有之塞也,莫知所通,此暗聋之类也。夫道之为宗也,有形者皆生焉,其为亲也,亦戚矣。飧谷食气者皆寿焉,其为君也亦惠矣;诸智者学焉,其为师也亦明矣。人皆以无用害有用,故知不博而日不足,以博奕之日问道,闻见深矣,不闻与不问,犹暗聋之比于人也。

  
老子〔文子〕曰:人之情,心服于德,不服于力。德在与不在来,是以,圣人之欲贵于人者,先贵于人;欲尊于人者,先尊于人;欲胜人者,先自胜;欲卑人者,先自卑。故贵贱卑尊,道以制之。夫古之圣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乐推而不厌,戴而不重,此德重有余而气顺也,故知与之为取,后之为先,即几之道矣。

  
老子〔文子〕曰:德少而宠多者讥,才下而位高者危,无大功而有厚禄者微,故「物或益之而损,或损之而益。」众人皆知利利,而不知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故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为害,天之道也。

  
老子〔文子〕曰:小人从事曰苟得,君子曰苟义。为善者,非求名者也,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所求者同,所极者异,故动有益则损随之。言无常是,行无常宜者,小人也;察于一事,通于一能,中人也;兼覆而并有之,技能而才使之者,圣人也。

  
老子〔文子〕曰:生所假也,死所归也。故世治即以义卫身,世乱即以身卫义;死之日,行之终也,故君子慎一用之而已矣。故生所受于天以,命所遭于时也,有其才不遇其世,天也,求之有道,得之在命。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而为非,而未必免于祸。故君子逢时即进,得之以义,何幸之有!不时即退,让之以礼,何不幸之有!故虽处贫贱而犹不悔者,得其所贵也。

  
老子〔文子〕曰:人有顺逆之气生于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乱在于道德,得道则心治,失道则心乱。心治则交让,心乱则交争。让则有德,争则有贼。有德则气顺,贼生则气逆。气顺则自损以奉人,气逆则损以人以自奉,二气者可道已而制也。天之道,其犹响之报声也。德积则福生,祸积则怨生。宦败于官茂,孝衰于妻子,患生于忧解,病甚于且愈,故「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也。」

  
老子〔文子〕曰:举枉与直,如何不得;举直与枉,勿与遂往;所谓同污而异泥者。

  
老子〔文子〕曰:圣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圣人同死生明于分理,愚人同死生不知利害之所在。道悬天,物布地,和在人。人主不和,即天气不下,地气不上,阴阳不调,风雨不时,人民疾饥。

  
老子〔文子〕曰: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