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暴利行业-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推敲。“神州五号”飞天成功后,各出版社在几天内就一窝蜂地炮制出一批航天书籍。各种各样的纪实、版本繁多的内幕,眼花缭乱的数据,千奇百怪的观点,各种信息资料互不统一、漏洞百出,让读者无所适从,不知信谁的好。张国荣、宋美龄死后,顷刻就引来了一批纪念、怀旧、揭秘的图书,其数量之多几乎超过当年戴安娜香销玉殉时的17种纪念图书的纪录。而除此之外,就是跟风、拼凑。昨天你出了《天亮以后说分手》,今天我就推出《天亮以后不分手》、明天再来一本《天不亮就分手》。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就有200多个版本。全国共568家出版社,出版医学类图书的就有400多家。图书选题重复、混乱不堪,内容平庸、读之无味。

  5。价格高端化

  现在的书价越来越贵,10元以下的图书正在逐步消失,图书的平均价格已接近每本30元,有些书甚至卖到百元一本的。在书市上,一套24卷的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原本定价近1680元,却以200元的价钱卖出,而一套定价6800元共20卷的《中国私家藏书》也能用几百元的价格买下。12册一套的《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定价是1280元,在书市上居然花了不到180元就买到了,即便是1。5折,一本书也合16元,折扣看视很高,其实价格并不便宜。

     在全国各地举办的特价书市上,一些定价昂贵、包装精美并冠之以〃精品〃、〃宝库〃、〃经典〃、〃全书〃之类名目的大砖头书动辄便以一折或二折的低价销售。在一些宾馆饭店、车站的广场也可以找到这类书籍的踪影。

  高定价低折扣图书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在内容上大多以古典名著、史学典籍、百科全书、大型工具书、名人传记、绘画艺术等为主。在形式上多以大书、套书面目出现,少则十几本,多则上百本,有的还加了礼品光盘。这类书籍的发行区域多集中在特价书市、宾馆饭店和图书批发市场,一些集贸市场本不从事图书批发业务,也堂而皇之地批发这类书籍,也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通过网上销售或者上门直销。

  一方面一套书定价上千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价格越订越高。而另一方面,书店、书市、网上书店打折风愈刮愈烈,一折、二折出售的现象屡见不鲜。

  6。粗制滥造化

  为了多出书、快出书,其采取的方法就是东抄西拼,一些书商将同类书籍收齐,再将相关内容复印,一把剪刀加一瓶浆糊就完成一部书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同亿现象。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王同亿自编、主编出版的词典就有25部之多,计一亿七千多万字,平均每年1700万字,每日5万字,其速度之快,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包括2700万字的《语言大典》,670万字的《现代汉语大词典》,420万字的《新现代汉语词典》。

  王同亿现象的特点之一是抄袭剽窃。《新现代汉语词典》抄自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今汉语实用词典》的达65%之多。而《语言大典》中的成语,总共不满5000条,抄自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成语大辞典》的竟有3700条之多,占《语言大典》成语条目的75%以上。

  王同亿现象的特点之二是粗制滥造。王同亿对语言专业一窍不通,甚至连“词”、“词组”和“句”的基本知识也不知道,对哲学社会科学同样是外行。但此人“无知却有胆”,竟敢编出几部汉语语言词典,并能编出类似《辞海》性质的《语言大典》。《语言大典》几乎每页都有错误,胡编乱造、信口雌黄的东西,俯拾皆是。 如对成语“不破不立”的解释,竟然是如果公安机关有把握破案的就立案,没有把握就不立案,让人笑掉大牙。但更让人奇怪的是,这样的东西还能通过出版社审查的三道关口。

  王同亿现象的特点之三是弄虚作假。王同亿编书的过程,充满了虚伪和欺诈。抄袭剽窃、粗制滥造、胡乱宣传都是弄虚作假的具体表现。明明是伪劣产品,却说成“王同亿组织200多位专家,历时四年,编纂了震动中外的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而组织200多位专家,纯属子虚乌有。

  7。宣传虚假化

  为了提高图书的发行量,一些书商采用弄虚作假的手法对面市的图书进行虚假宣传、大肆炒作。其现象之一是对引进版进行虚假宣传,标榜国外作者的知名度和作品在排行榜上的畅销程度,其实这些书在国外未必就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二是国内作者起一个外国名,伪称是国外作者。三是〃拉大旗、作虎皮〃,为了增加图书的可信度,在编委中列出一系列的虚假专家作者名单。如在教辅图书中,经常是利用某名校或名地区的名义,编出考试辅导材料,实际上可能其中只有某名校的一位老师或根本就没有任何名师。

  8。新瓶老酒化

  很多图书,改个封面,换个书名,内容原封不动就重新出版了,让读者误以为是一本新书,相声里所说的将《水浒传》改成《105个男人与3个女人的故事》,人们以为是笑谈,其实在图书出版界确有类似的事。 比如《××精品》的彩绘本系列丛书,只是收入了某名家的几部旧作,但包装形式完全变了,其创意据称是向青少年读者介绍某名家。

  还有一些图书,通篇没有任何新意,把几本老书拼凑而成,真是应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在图书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零零种种的奇怪现象呢?皆都是为了在图书出版中牟取高额利润。在媒体上,我们经常也可以看到,国外某某人由于一本图书的畅销就从贫困潦倒的穷作家一举成为百万富翁,其仅稿费一项就能拿到百万美元甚至上千万美元,而出版公司所赚取的利润就更不计其数,所以,人们又将图书出版称为第二印钞厂。而在国内,最近几年的图书出版并非像国外一样红火,由于种种原因,图书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特征。

  我国的图书出版一直是受政府管制,进入图书出版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即使中国已经WTO了,图书的批发和零售已逐步放开了,但何时放开图书出版却没有一个时间表。所以,在我国,由于政府的管制,书业的竞争比其他产业都来得慢。

  改革开放之始,书业凋零,书荒严重,买书难是主要问题,那时,几乎出什么书都可以赚钱。就是极其难啃的学术著作卖个三五万册一点也不稀奇,有的甚至成为畅销书,而现在一本书的发行量能超过一万已是可遇不可求了。

  如果说过去只要办出版社就可以赚钱,那么现在的出版社出现亏损已是司空见惯。只不过出版社都是国营的,还没有听说有出版社破产。在当今日趋激烈、残酷的书业竞争中,出版社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越做越强,越做越大,有的举步维艰,逐步萎缩。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已由“黄金时代”步入微利时代。

    迄今为止,我国大陆在工商机构登记注册的出版社为568家,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2003年各出版社总共出版各类书籍近20万个品种,销售码洋400多亿元,实现利润不到30亿元,图书出版的销售利润率也就7%,摊到每本书,其中的利润也就1万多元;平均到每一家出版社,一年的利润仅为500余万。所以从获取利润的角度来说,图书出版行业根本谈不上是暴利,它与其他行业一样,仅仅是在维持生存而已。

  当然,要与出版行业的投资相比,图书出版的投入产出比还是比较高的,但这仅仅只是表面现象。一般读者有所不知的是,其实图书出版业是一个库存率最高的行业。截至2003年底,出版行业一共库存积压图书近60亿册,总码洋超过300多亿元,图书库存码洋占到了总销售码洋的四分之三强。而这三百多亿元的库存图书构成了中国最大的一笔不良资产,比海南省的烂尾楼还要多几倍。试想,中国年产汽车400万辆,如果有300万辆库存积压,中国的汽车行业还能生存和发展吗?

  维持这些库存图书每年不但要花费大约2%的管理费用,而最为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库存图书的资产质量还在不断下降。图书是一个时效性极强的产品,它是有生命周期的,有些书是可以流传后世,但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新书的推出,大部分库存书的最终结局却只能是造纸厂的回炉车间。据统计,有百分之九十的库存图书只能是以公斤计价的。

  如果将这300多亿码洋的库存图书平摊到每一个出版社,则每一出版社因此而多出负债5000多万元,就是按图书20%的成本保守估计,每个出版社就要占压资金1000多万元,而这1000多万元资金的回收是基本无望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中国的大部分出版社都是处在潜亏状态,只有不到10%的出版社能在高额利润下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我国整个图书出版行业经营状况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风光,但由于图书出版是一个文化产业,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脑,图书出版是一个风险性很高的行业。所谓风险高,也就是变数大,变数大,其中就蕴藏着机会,有暴利的可能。虽然中国的图书出版目前不再是一个暴利行业,但行业里面却隐藏着暴利。

暴利如何产生

  要弄清图书的暴利如何产生,首先要知道图书的定价与图书成本之间的关系。

  虽然图书出版实行的是政府管制,但图书的定价基本是由出版社自主确定,但按行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每个印张原则上不得高于2元钱。所谓印张就是纸张的单位,对于普通的32开本图书来说,一印张就是32页;对于16开本图书,一印张就是16页。而16开本的页面大小,就是人们平常办公所使用的A4纸大小。

  拿一本10个印张定价20元的图书做例子,其成本构成有稿费、编辑费、办公费、管理费、印刷费、发行费。在这些费用中,印刷费和发行费是变动成本,即随着图书出版发行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时,出版社也以版税的形式支付稿费,费率在8%~12%之间,也就是说,按书的定价以这个固定比例索取稿费,常用于发行量较大的文学书籍。

  10个印张图书的字数应该在25万字以内,按现在每千字50元的标准,一本图书的稿费应该在1。5万元以内,出版社的编辑费、办公费、管理费等摊在每本书上一般也不会超过1。5万元,所以一本书的固定成本应该在3万元以内。

  一本图书的印刷费和发行费是可变成本,可控制在图书定价的20%以内,也就是4元钱,稍宽一些的,25%肯定没问题。另外,图书的流通与其他产品不同。图书是事先定好了最终的零售价,所以在批发时要给图书的销售者留出利润空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折扣。在现在的市场行情下,出版社批发给书店的图书折扣一般是在45%到70%之间。总体说来,一本10个印张图书利润可由以下公式算出:

  图书利润=图书定价×数量×折扣-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如果图书批发的折扣能达到55%,则这本10个印张、定价20元图书的利润为:

  图书利润=数量×20×55%-3-20×20%

  如果要这本书在发行过程中不赔钱即达到盈亏平衡,则发行数量必须到达6340册。

  一般人之所以认为图书是暴利,其仅仅看到的是图书变动成本与定价的关系,图书的印刷发行费只是定价的20%,毛利空间80%。君不知,这80%的空间是由许多环节共享的,其中的固定成本是要由一定的发行数量来抵消的。如果图书的发行达不到盈亏平衡所需要的数量,定价与印刷费的比例再大,那出版社也得赔本。

  如何在图书出版中获取暴利呢?

  1。发行量大的书

  在图书销售中,文艺类书籍排名第一,社科类排名第二,其比例都在25%以上,紧接其后的就是教材和辅导材料和各类专业书籍。所以,

  文艺作品特别是名作家的小说、名人的回忆录等等都容易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效应,其出版量都会在数十万册之间,就是稿费按12%的税率计算,这些书的出版利润都应该在几十万甚至百万以上。类似于前几年大炒特炒的《学习的革命》,发行数量应该在千万册以上,去年极流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其发行数量达200万册,《韦尔奇自传》在100万册、《希拉里回忆录》在30万册以上,这些书应该是赚得盆满钵满。当一本图书的发行量超过万册以上,一本书的出版利润最保守地也能达到定价的18%。用这个简单的比率算一算,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在图书出版中,大家都要追求时尚、追求流行和跟风出版的最大原因。而在图书中,学校的教科书和辅导教材是发行量较大的,更主要的是,教材的需求是刚性的,发行起来毫不费力。

  2。固定成本小的书。

  有些出版社没有能力策划一些流行图书,那就在降低固定成本上下功夫。一是找枪手做书,出一个不冷不热的选题,在大专院校找一帮勤工俭学的学生,在各种出版物中东抄西拼就凑成了书,稿费自然是往低里算,千字给个二三十元的也就不错了。因为图书是按印张定价,另一招就是热衷于〃增肥〃。或东拼西凑,拉拉掺掺;或把字号放大,将版心缩小,上下左右弄上花边装饰,美其名曰为轻松阅读。前不久由北京某出版社出版的谈论人生的书,17个印张,竟只有8。6万字。虽然图书的稿费在总成本里所占比例不大,但能省一点是一点。

  3。盗版书。

  在出版界流行一句话,这就是“一难二怕”。一难就是难得策划出好的选题,没有好的选题,图书就不合大众口味、难以流行。而二怕,就是怕盗版。一旦一本好书得以流行,盗版就会接踵而至。现在街头巷尾经常有流动的小贩在兜售图书,其价格便宜的让人吃惊,一般只有定价的1/3甚至更低,毫无疑问,这些书都是盗版。正版书一是没有这个成本,二也不是这个卖法。

  哪本书流行,哪里就有盗版。有人估计,盗版书与正版书的比例为一比一,可见盗版至猖獗。为什么有盗版,就因为盗版成本低,没有稿费支出,没有出版前的那些费用,没有固定成本,只有变动成本,印刷费和发行费,其开支也就书价的20%。1/5的成本、1/4的批发价、1/3的零售价,这是盗版书最保守的获利空间,一本定价20元的盗版书,盗版者最少要赚1元;虽说每本的利薄,但是盗版的书,没有一本是少于三五万册的。如果盗版书堂而皇之进了批发市场或书店,每本书的盈利能达到4元,二三十万就轻松到手。

    盗版最关键的地方还不是节省了图书出版的前期费用,而是对知识产权的侵害。在我国每年出版的20多万种书籍中,只有大约不到10%成为能赚钱的流行书,其它的90%都充当了分母。而盗版瞄准的都是畅销书,只要印刷出来,没有不赚钱的,且都是黑心钱,绝对的暴利。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且对盗版打击不力,盗版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屡禁不止。就是极其严肃、发行渠道十分严密的教材领域,盗版书也堂而皇之攻了进去。它不但对出版社和著作权人造成了侵害,而且对学校教育也造成不良影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是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的教学用书,国内有近千所高校采用此书。盗版商见有利可图,便起了贼心。去年春季,盗版《大学英语》竟然通过学校教材科进入武汉一所大学。学生们使用此书不到两月,内页即开始纷纷脱落,而且插图、封面及内页字迹模糊,后经学生向媒体投诉,才知是盗版书。

  对盗版虽然年年喊打,但盗版却一年比一年猖獗,原因何在?

  一是非法书商与出版社相互勾结。搞非法活动的不法书商往往和出版社内部的管理人员、包括从业人员相勾结。他们用少量交际费用即可通过出版社的内部工作人员获得书稿的电子文本甚至印刷用的胶片,他们不用付管理费、不用付作者的稿酬,这样就能够形成一种低投入、高产出。

  二是市场管理法规尚不完善。一些出版社的图书遭到盗版,虽然向有关执法部门举报,但在查处中的收效不是很明显。现在打击盗版往往是追源、端窝点,盗版者和执法机构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玩游击战、玩地道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执法部门穷于奔命,没有堵住出口,很难抑制盗版。要根绝盗版,这就要制定法规、条例,不管你是新华书店、国营书店、私人书店、地摊,如果你要销售盗版图书,就要进行严厉的制裁,不但取消经营销售图书的资格,重者还得进监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