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我很生气,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无能,为了要干出点成绩来让那个前辈看看,我就拼命地工作。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前辈的严厉对我来说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在工作上经常给予自己提醒和警告的多是前辈。前辈提醒和警告自己时的说话方式和态度,自己当时可能难以接受。可是,前辈能直接给予提醒已是很难得的了。
如果你想有所作为,成为一个出色的职场丽人,那么一定要记住,不管你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否喜欢与他人分享,在工作中,一定要学会跟〃前辈〃沟通。就算是早一个月,他也是〃前辈〃!你要相信自己的经验不够丰富,切忌想当然地处理问题,应多向他们请教。在〃战略上藐视前辈,在战术上重视前辈〃,把他们的绝活儿全学到自己身上来,你就能够超越前辈!
杜拉拉语录
对于新人而言,使别人愿意教你,是你的责任。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11节:同事是氧气,而不是废气(1)
同事是氧气,而不是废气
镜头回放
杜拉拉刚刚担任行政主管,有很多事情拿不定主意,她想到与其他主管交流。上海办行政主管是个烂忠厚没用(或者假装烂忠厚没用)的主,她只好给北京办行政主管王蔷打电话,假借横向联络,试探她是如何与玫瑰工作的。这王蔷也是个受压迫的,两个人因为有相同感受,所以不免嘀咕了半日。但是拉拉放下电话一总结谈话内容,其实有价值的部分不多。她只搞清楚:玫瑰对王蔷也是那么个风格。
杜拉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跟平级的同事搞好关系。你看她一进DB就跟前台的海伦熟悉了,要是换做别人,谁会注意到这样一个〃花瓶〃呢?我们总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要找〃大树〃不假,可是还有一条重要定律呢:孤树不成林。一个小树的成长除了大树的庇护,还需要同伴的扶持。
同事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跟你交流信息、互通有无的人。这些人帮不上你什么天大的忙,但是不至于让你消息闭塞、孤立无援。如果你懂得如何运用他人的力量,便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霄〃。
研究生小文毕业后去一家大公司应聘高层管理人员。经过重重的笔试面试,她和另外八个人脱颖而出,幸运地进入了最后一轮〃实战测试〃。这一次考试由公司老板亲自把关,如果通过,就能进公司上班。
测试那天,老板对他们九个人说:〃我看了你们的详细资料和之前的考试成绩,你们都很优秀。不过最终能留在公司上班的只有三个人,所以你们还要好好表现,争取在这一次的考试中胜出。这次考试内容主要是这样。你们九个人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的人去调查婴儿用品市场,第二组的人调查妇女用品市场,第三组的人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相关的材料可以到秘书那里领取。三天之后把你们做的市场分析报告交到我这里。〃
三天之后,小文和竞争者们都把自己的市场报告交到了老板手上。老板看完之后,站起身来,与这个研究生小文所在的第三组成员一一握手,然后祝贺道:〃恭喜三位,你们被录取了!〃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12节:同事是氧气,而不是废气(2)
原来,他们每个人从秘书那里拿到的资料都是不同的,分别是对婴儿、妇女和老年人用品市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所以,如果他们想做出详实、完整的调查报告,最重要的是跟本组队友交流信息、互通有无。第一组和第二组的人都没有做到这一点,都是按照自己拿到的资料做报告,各行其是,所以做出的报告很不全面。
小文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写论文的高手,她最擅长到处〃收集资料〃,只要听说谁有自己需要的资料,就会想法设法弄到手。这个习惯她一直保持到求职。测试那天,她拿到资料后,首先就是跟自己小组的成员通了气,三个人很快发现了资料里暗藏的秘密,于是互相借用资料,使自己的报告做得很完整、很到位。他们赢就赢在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小文也由于出色的表现受到了老板的特别嘉奖。
事实告诉我们,同事的帮助就像氧气,存在的时候我们感受不到,可是它不存在的时候你就活不下去!懂得借人之力,跟同事互通有无,是职场生存的基本技巧。要掌握这些技巧,必须搞好同事关系。同事关系是办事最直接最方便利用的关系。如果在办事时,不会利用同事关系,不但有些事办起来费劲,还容易让你没有人缘。在美国曾有人向2000多位雇主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无论是什么地区、何种行业的雇主,2/3的答复都是:因为他们和同事搞不好关系。
一个人充满热情、待人和善、善于交往,同事们也必然乐意与之接触、给予较高评价;相反,如果一个人自私势利,待人虚情假意,处处提防,那么同事们对之也自然冷漠无情起来。这种情况下,人家有了好事也不会想到你。以下几种做法如果平时不注意,很容易把同事间的关系搞僵。
进出不互相告知。你请假不上班,或即使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待。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神秘兮兮的,受到影响的恐怕还是自己。互相告知,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说可以说的私事。有些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性格脾气等;如果你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有关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轻易不求人,这是对的。有时求助别人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关系。比如你身体不好,你同事的爱人是医生,你可以通过同事的介绍去找,以求更好得到解决。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会觉得你不信任人家。你不愿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烦,人家就以为你也很怕麻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当然,求助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13节:同事是氧气,而不是废气(3)
有好事儿不通报。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像没事似的。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有这类好事儿,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
搞好同事关系同样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一个自我分析,从而冲破自我封闭的篱笆,虚怀若谷,去建立一个和谐的同事关系。
杜拉拉语录
多参加集体活动,能增加良性进程。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14节:熟悉公司各项条款,运用它们保护自己(1)
熟悉公司各项条款,运用它们保护自己
镜头回放
杜拉拉辛辛苦苦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只得到了少得可怜的加薪,心里很不爽。即将离职的玫瑰又从中挑唆,让拉拉更加郁闷。想来想去,杜拉拉决定向上司李斯特要求升职,李斯特避重就轻,不予解决。她又找到大老板何好德帮忙,反倒被认为〃越级申诉〃,无奈之下,杜拉拉想出了更〃毒〃的办法,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杜拉拉的新策略就是〃釜底抽薪+秋后算账〃。她给李斯特发了邮件,〃称自己在上海办管理装修项目半年间,体力透支,精神压力过大,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血压也时常偏高。现医生建议休息一段时间。〃如果真的撂挑子去休息,杜拉拉倒显得不高明了。她当了恶人还不露出恶人面孔,对老板说:考虑到目前行政部人手紧缺,自己愿意带病看好广州办。
可能她觉得这还不足以引起李斯特的重视,又来了一番〃秋后算账〃。他在邮件里跟老板说,按照公司的规定,经理级别加班无补休,而主管级别加班不拿加班费,但是可补休。自己半年来每个月加班都达100小时以上,大大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的上限拉拉询问李斯特将会如何处理她这700多小时(折合88个工作日,按每个月21个工作日计算,则相当于超过4个月的工作时间)的加班。
猛料还在后面。拉拉在邮件中附上了六个月加班单的扫描件,每张加班单上都有李斯特的亲笔签名。这封邮件,真的让李斯特〃头大〃了,以至于见到杜拉拉的时候都要绕开走。
读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杜拉拉这头只知道〃傻干〃的〃倔驴〃逐渐开窍了。她不再相信吃亏是福这种愚弄人的职场鬼话,抱定〃属于我的绝不放手〃的原则,对上司穷追猛打。而她的聪明之处,就是娴熟地运用了劳动法以及公司的管理条款做自己的〃后台〃,使得这次〃逼宫〃铿锵有力,志在必得。
现实中,很多姐妹是不关注劳动法和公司条款的。女性朋友们喜欢感性认识的东西,说明书、文件这种条条款款的东西经常让我们头疼。而我们的权益,也恰恰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这不怪别人,怪自己没有牢牢把握。
劳动法姑且不谈,单看公司的劳务合同、管理章程和员工守则吧,相信很少有人会逐字逐句地去研究。这些文件都是公司起草的,主动权当然掌握在他们手里。公司永远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然后再掺进去一些貌似优惠的诱人款项,好让员工乖乖就范。其实,只要你用心看一看,还是能发现破绽,转被动为主动的。从本质上来说,合同、条款都是陷阱套陷阱,也可以说是擦边球、钻空子的高手制定的全套。你 一不小心掉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但是你可以像杜拉拉一样,抓住那些有利于员工的字句做文章。
有一次,某闺密小郭要离职,但是她的领导死活不肯放人。她央求了半天,罗列了一堆〃苦衷〃(其实真实原因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领导还是说她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离开,还拿出了公司条款威胁她。小郭也不是好惹的,她却接过条款,不慌不忙看了起来。看了半天,她却笑了,原来她发现按照条款上说的,自己完全是有理的。反正是要走的人了,她也毫不客气,把条款往老板面前一推,说〃您再仔细看看吧〃。领导用了最后的杀手锏仍然不管用,只好摇着头无可奈何地将她〃放行〃了。
当然,我并不支持她这种辞职就翻脸的做法,但是利用条款保护自己这一点,她还是让我自叹弗如的。
如果公司非常正规,有正式的合同、协议等文件,我们可以利用它为自己争取权益。但是现在职场动荡,非常不稳定,高等学历的人就业都成问题,所以很多公司投机取巧,不跟员工签署正式合同,只是口头达成协议,工资待遇等等只是口头允诺。这种情况下,公司多半会以资金困难为由赖账。遇到了这种流氓老板,我们就得咨询律师,用相应的劳动法条款来保护我们的权益。这一点,可以参考〃事实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内容。
今年由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众多企业包括全球性的跨国公司、行业巨头纷纷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开源节流成为企业界的共同话题。危机之下,裁员和降薪已成为众多用人单位的无奈选择。即便是效益不错,用人单位出于某方面考虑,也可能会裁员。如果你不小心上了这个名单,要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企业如果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依法获得经济补偿。目前多见的有下述几种情况:
1。劳动合同到期,〃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其余情况用人单位都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也就是说,只要是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合同,或者是用人单位在降低原合同约定待遇的情况下,劳动者提出终止合同,这两种情况都要给予劳动者补偿。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15节:熟悉公司各项条款,运用它们保护自己(2)
2。企业出于精简人员,节约成本的考虑,解除与部分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即使与劳动者协商,达成一致,也就是说,即使劳动者同意解除,仍可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3。企业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比如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加班费等),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保等情况,都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工资的支付标准,按照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包括工资、奖金等所有货币性的收入。
另外,还须注意。解除劳动合同,包括变更劳动合同(比如降薪)必须遵循劳动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所以劳动者要留意企业是否履行了必要的程序,比如降薪,是不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劳动者进行沟通,是否经过人事部门、董事会或者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认可与考虑,是否提前通知劳动者本人。如未经过通知程序,相应情况下,劳动者可要求双倍的经济补偿。
总之,我要告诉各位姐妹,有时候并不是甲方永远站主导地位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我们的道理站得住脚,我们就完全可以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这个时候,女人不能柔弱,要像男人一样战斗!
杜拉拉语录
商业行为准则,就是公司用正式的书面形式,告诉员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非做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等,公司通过这套准则让员工明白,这里的企业文化认为,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16节:貌似〃小小草〃,其实很有用(1)
貌似〃小小草〃,其实很有用
镜头回放
杜拉拉进入DB公司之后,认识的第一个人不是大领导,而是前台接待员海伦。海伦叽叽呱呱,开朗活泼又没心没肺,杜拉拉很快就跟她混得N熟了。后来杜拉拉升官之后,立刻提升了海伦。而海伦也没少帮到杜拉拉,经常为她提供重要情报,还适时提醒她疏忽的地方,成为她最得力的〃心腹〃。
一般人都认为,在公司里只要尽心尽力,取得业务实绩,赢得上司的赏识和老板的欢心,加薪提升就指日可待了。而对于那些一般行政人员,则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认为得到他们的协助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平日就对他们指手画脚,急躁起来甚至会对他们颐指气使,拍桌瞪眼,把人际关系学的一套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
事实上,有些员工的职位虽然不高,权力也不怎么大,跟你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工作关系,但是,他们所处的地位都非常重要,他们的影响无处不在。他们的资历比你高,办公室风浪经历的比你多,要在你身上找点毛病、失误,实在是易如反掌。你想想看,偌大的一个公司,那么多人,为什么他就能待在那个位置上?如果他无足轻重,老板为什么要养着他?细想想这都是有原因的。不信你看那些大老板大富豪,对待老管家、企业里的老员工等等〃小人物〃,都是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因为他们知道,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大作用。
吴丽毕业后进了一家外贸公司跑业务。由于工作性质决定她要经常跟后勤打交道,但是她发现主管后勤的王小姐很难相处。王小姐负责派车,每当各部门人员要外出工作,就得向她陪着笑脸。一开始,吴丽很看不惯王小姐的行为,心想:这就是她的本职工作,为什么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但是,目睹了一些和她同样想法的年轻气盛的同事在王小姐面前纷纷〃落马〃,吴丽认识到:改变环境是不可能的,自己只能去主动适应环境。
于是,吴丽向王小姐订车后,并不像其他人那样,立刻放下电话,而是在电话里和她闲聊几句;工作之余,到办公室找王小姐闲话家常,感叹后勤工作的辛苦,说起服装、逛街等,两人更是〃心有戚戚焉〃……慢慢地,吴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