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怠段蘖渴倬芳词侵斜尽痘稀罚驳煤谩!痘暇纺┖笤猜删褪恰甘笤竿酰脊榧帧梗段蘖渴佟肪褪羌郑换痪浠八担痘暇返阶詈蟮脊椤段蘖渴佟罚段蘖渴佟肥恰痘暇返淖芙幔揖徒舱庖环志秃昧恕D钔分饕饩透牧耍幌朐俳擦恕�
以后遇到开心法师,台南般若精舍的开心法师,北京的黄念祖老居士,最后是韩馆长往生的时候,在病院里面,等於说三个人启请,希望把这个经讲一遍,这样子才第二次我们大家有这个缘分在一起学习。学习确实有好处,真的是教学相长。这几年来,境界确实有提升,烦恼轻、智慧长。
这首偈让我们了解,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法,一切法的真相就如菩萨所说,『一中皆无量』,这个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是任一。我们在前面读过,前面经文里面看到过,微尘里面有世界,这是不思议的境界。现在科学家借用科学仪器来观察,现在术语里面称夸克,物质里头最小的,比粒子还要小,那是不是佛家讲的微尘,这是不得而知。佛家讲的微尘,是决定不能够再分析了,再分析就没有了。所以,那个微尘也叫做邻虚尘,虚是虚空,跟虚空做了邻居,决定不能再分析,再分析就没有了,佛用这个话来形容。
但是这个佛经里面是讲微尘,没有说邻虚尘,微尘是不是邻虚尘很难说。微尘还能分,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微尘的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还可以分,再分成七分之一,称为邻虚尘。我们就不讲极微之微,不讲色聚极微,就讲微尘。佛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但是色聚极微,阿罗汉就看不到了。我们假定就是用微尘来说,阿罗汉能见,微尘里头有世界。微尘里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跟我们外面的大世界一模一样,这个不可思议。微尘里头有世界,而且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普贤菩萨能入那个境界。每粒微尘里头都有世界,为什么?法性,法性法尔如是,没有理由的,法性里头没有大小。所以,普贤菩萨入微尘里面的世界,微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普贤菩萨能入。
微尘世界里面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又有世界,给诸位说,世界重重无尽,无尽的诸佛如来,无尽的华藏,无尽的众生,无尽的法界,无尽的刹土。我们没有办法思量,真的是不可思议。这是讲世界,微尘里头有世界。我们这个身有多少微尘,身是微尘集聚的,多少个微尘集聚成为一个细胞,所以一个细胞里头就有很多微尘。我们现在讲分子、原子、电子、粒子,现在讲这些东西。科学家虽然发现了,并没有发现里头有世界,只知道这个东西的性质有四大,佛法里面讲的四大,科学家发现了。
四大是什么?地、水、火、风,这是微尘的性质。说地大,地大就是它是一个物体,虽然很小,确实是物质,地代表的是物质。水代表湿度,火代表温度,它有湿度,它有温度。风代表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它是在运动的。所以,地水火风四大是讲基本的物质,佛法里面讲微尘,它有这四个现象。现在科学里面不是讲地水火风,科学讲是物体,夸克是个物体,最小的物体。它带电,它带阴电,阴电是湿度;它带阳电,阳电是温度;它确实是动的。这就是说,基本物质这四大的特性,现在科学家证明了。
除这个之外,它还有本能,大乘经上讲见闻觉知,这是法性的德能。无论再小的物体都有见闻觉知,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前年,看一本台湾翻译的书,《旷野的声音》,内容介绍澳洲土著。土著懂得,知道人身体每个细胞有见闻觉知。他们的同伴有一次在旅行的时候,不小心跌到山崖下面,二十多公尺摔下去了。腿摔断了,严重的骨折,好不容易把这个人救上来。救上来的土著,让他躺在地上,给他治疗,治疗的时候不是用药物。是用什么?唱歌,安慰他,安慰每个细胞,鼓励他、诱导他回复到自己工作岗位。真有效,他说这样三个小时之后,他那个折骨自动就缩到肉里面去了,到第二天完全恢复正常,跟大家一起旅行,若无其事。
写这本书的是个美国人,她自己本身也是医生,她看到这个非常惊讶。这是什么?我们晓得,每个细胞都有见闻觉知,不但每个细胞,组成细胞的每个原子都有见闻觉知。所以,他们懂得!他说从那么高跌下去,跌伤的这个部分这些细胞受了惊吓,於是安慰他、劝他不要害怕,恢复正常,他就真听话,真有感应。这个道理,日本江本胜博士用水结晶的实验可以解释。每个细胞、每个原子、每个粒子都有见闻觉知;换句话说,它能见、能觉、能知。我们以善意对待它,它知道,它的反应会非常好,所以很快它就恢复正常。我们今天不如土著,什么原因?刚刚从这个经上念过,没有信心,不相信。
前面我们读的这段经文,李长者说得好,在李长者的开示文里头,他讲什么?「凡夫不肯认自心是不动智」,不肯承认,所以没有办法建立信心。又说了,「若不信自心元是不动智佛者,即永劫漂沦,何能利人济物」,这话说得太好了!你不相信。澳洲的土著为什么能显出那样神奇的医术?他相信,他相信每个细胞,他相信组成细胞的每个原子、电子(当然他不懂得什么叫原子、电子)统统有见闻觉知,统统懂得人的意思。这个受伤的人自己要有这个意思,善意,希望他们赶快恢复,旁边又有人帮助,不断在安慰、在提醒、在劝导,安抚他,惊吓恢复正常,然后再叫他们各个回到自己工作岗位。我们一般人: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哪有这种道理!是有这个道理,道理太深了,你没能发现。
这我们讲宇宙的真相,再说宇宙之间任何一法,为什么?它的理体是法性,法性是圆融的。法性何以能圆融?法性无性,自然就圆融。能通一切法,一切法是一个性,一个体性。所以,一法你能够解,一切法都能解。楞严会上世尊说,一根返源,六根就互通了。於是我们修学无论哪一法,法法皆妙,《金刚般若》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就这个道理。一法门通达,一切法门都通。所以古人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一法门入,门门就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一法,佛经里头任何一句、任何一字(这是佛说的),无量劫也讲不完。为什么?它通一切法,一部经通一切经。
前两句是讲现象,后一句给你讲理由,『了彼互生起』,一法不离一切法,一切法不离一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今天怎么样?不了解彼此的关系,了解彼此的关系是诸佛如来,『当成无所畏』,「无所畏」是诸佛如来。所以我们常说,学佛,佛讲的是什么?佛讲的我们总归结起来,不外乎三桩事情,第一个,人与人的关系;第二个,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个,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彼此互相生起,同一个法性,同一个根源。所以我常说,平等和睦是自然的,本来就是这样的,你现在不平等,你现在不和睦,你违背了法性,你违背了自然法则,这个话我说得多了。所以,古圣先贤,诸佛菩萨经教里面,所有的善德统统是本来有的。而是我们迷失了,劳累这些诸佛菩萨、圣贤大慈大悲为我们提醒而已。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0八集) 2003/12/3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08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前面我们讲第一段,总显菩提超情。文殊菩萨十首偈颂,末后一偈说明诸法实相。偈颂只有四句:
【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
实际上只有三句,让我们明了一切诸法彼此互相生起,这句话非常重要,说明宇宙之间的真相。这一段清凉大师在科判里面,「总显菩提超情」,超情就是不落情识,也就是超越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妄想、分别、执著永远达不到。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这桩事情就是《华严经》玄义里面,「义理分齐」所讲的「十玄门」。十玄门第三,「一多相容不同门」,细说这桩事情。第三句,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让我们明了诸法彼此互相生起,这是「十种所由」里面讲的「缘起相由」。玄义,我们给诸位报告过了,全经讲完之后,我们用玄义作总结,所以此地我们就省略了。同学们如果喜欢研究的,可以翻翻看看。
祖师大德从如来教诲里面得到了启示,明了诸法实相,也常常提醒我们,让我们要觉悟大自然里面的众生、万象,森罗万象,一一法与一切法都有密切的关系。就像文殊菩萨偈中说的,『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我们在经文里面常常看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显示出宇宙是个整体的。我们怎样去观察?我常常劝勉同学们从自身观察,因为这是最方便的。我们这个身体,物质这部分是色法,精神这部分是心法,佛经里面常讲五蕴。精神这部分讲得细,有受、想、行、识;物质只讲了一条,只讲了色。色心和合,我们的身相现前了,这个身相的复杂跟外面大宇宙完全相等。所以我们能观察这个身相,你就能够观察到法界、虚空界,大宇宙你就明了了。
我们这个身体里面再小一根汗毛,一根须发(一根胡须,一根头发),它为什么要长出来?这一根与整个身体有没有关系?肯定是有关系的。身体里面所有的器官,少一个都不行,身上每个细胞少一个也不行。少一个怎么样?生态平衡被破坏了。今天我们习惯讲地球,地球的生态平衡。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他为什么会生?为什么会灭?这个生生灭灭,我们讲动物生老病死,植物生住异灭,矿物成住坏空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因果现相,因果是调节生态平衡的自然的法则。我们人身体每个器官、每个部分、每个细胞、每根汗毛有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就跟地球上生态里面的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一个道理,新陈代谢是因果关系。所以我们通常讲整个的宇宙,只讲六个字,性、相、事、理、因、果,就全部都包括了,总不出这六个字。所以,这是因果调节生态均衡。
如果不违背自然的法则,人身体出生这个现象不是人为的,不是人想像的。人为什么只有两个眼睛?为什么不长三个眼睛?为什么只有两个耳朵?为什么不长四个耳朵?这是什么个道理?什么理由?谁安排的、谁造的?一般人、宗教里面说,这是上帝造的,上帝照著他的样子来造人。那上帝又是谁造的?这个大自然环境谁在主宰的?谁在创造的?佛法里面没有讲上帝,没有讲神,佛法里面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了,说宇宙的缘起是一时顿起,没有先后次第的,这个跟佛法讲的相应。我们听钟茂森居士在此地做的近代科学的发现,报告里面有这么一说,一时顿现的。他来跟我说,我反问他一句,我说一时顿现,那一时是哪一时?他说不出来。
给诸位说,一时就是现前一时,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如果说过去一时顿现,现在没有了,你怎么会能看到现在的情形?如果是未来一时顿现的时候,那现在也没有。一时顿现就是现在,就是当下。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再给你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所以《华严经》上说,「十世古今,不离一念」,这一念是现前一念,现前一念顿现,念念是现前一念,念念都是一时顿现,这才是事实真相。刚刚起来立刻就灭了,你看《楞严经》里头佛告诉我们,「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能量变现成物质现象的时间很短,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看的是相续相,看到相续相、连续相。真相?真相你没见到,不能说没有见到,你根本没发现。
就像我们看电视萤光幕、看电影的银幕,你看到显的相,萤光幕上显的相,这个相刹那生灭,这个相根本不存在。现在大家都有这个科学常识,我们电视萤光幕的现相是怎么现的?从点,点连接成线,线连接成面,这个常识大家知道,它速度太快了。这是电磁波的速度,这个速度相当於光速,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我们电视画面排得非常密集,画面虽然不大,如果你要是把它连接起来,那个长度也相当可观,但是比不上光速。所以,它也是万分之一秒把这个讯息传给你,你看到画面以为是真的,这个画面当处出生,当处灭尽。
佛告诉我们,法界、虚空界里所有的现相,它生灭的速度确实是亿万分之一秒。这个我们在前面给诸位做过详细报告,好像是在「世主妙严品」里头,还是在「世界成就品」,我记不得了,很早。我记得这桩事情我大概是讲了七、八个小时,说得很详细。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现相不存在。也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要是真正了解、明白了,你的心是定的。你不会被这些幻相、假相,《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会被虚妄相所迷,你在这里头起心动念,凡夫错就错在这里。不像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在这些现相里头,他不起心、不动念。我们跟佛菩萨差别在哪里?就差别在这一点,除这一点差别之外,毫无差别。
不起心、不动念是真的,起心动念是假的。你以为你真的起心动念?你的心如如不动,这经上我们才念过。你的心是什么?不动智佛,你自性不动智的作用就是文殊师利。本来不动,过去没动,现在还是没动,将来还是不动,这是你的自性,凡夫不相信。不动智佛在哪里?就在你六根门头。文殊菩萨在哪里?文殊菩萨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很可惜的是什么?凡夫不认识,不承认,把不动智佛变成迷惑,把文殊菩萨变成烦恼,变成分别、执著,长劫沉沦!造成的幻相,梦幻泡影,那是什么?六道轮回。造成这种现象,你是冤枉,你在这里头受苦,都是不能够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产生自私自利,产生妄想分别执著,苦不堪言,这是经典上常常讲到的可怜悯者。
你本来是如如佛,你本来具足万德庄严。所以菩萨教我们,首先要肯定、确认自心是不动智如来,不动是自己的法性,智是自己的佛性,佛是自己的法身,是自己的德相。智佛起用,无所不知,那就是文殊妙慧。总的来说,性相、理事,一切因果,森罗万象,总明自有,非是他法。要紧的,像李长者为我们开示的,「一闻晓悟,谦恕仁慈」,你的万德万能都现前了。这时候专求大道,以利众生,落实你本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
所以,要知道无量的缘起,任何一法是无量因缘,这些因缘、缘起都是彼此有关联的。诸佛如来能随顺性德,用现在的话,能随顺大自然。什么叫随顺?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真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是真实智慧,不加一点意思在里头,才是真正利益众生,加一点意思在里面就错了。为什么?他本来没有意思,你怎么能加?《六祖坛经》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本来无一物,你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就是尘埃。「时时勤拂拭」,是永远拭不干净的,为什么?那个勤拂拭就是多余的,那是虚妄,虚妄怎么能除虚妄?虚妄决定障碍自性,决定障碍性德。性德无一物,决定障碍无一物,因为拂拭就是一物。
六祖讲得好,「本来无一物」,哪里会惹尘埃?尘埃也是相有体无,事有理无,会归到自性,确实是本来无一物。这是我们初学的难处,难在哪里?分别、执著放不下。功夫稍稍有得力,分别、执著轻了,一年比一年轻,一月比一月轻。你的德行?德行从你的生活、待人接物处显示出来了。中国人的标准是以孔子为榜样、为模范。《论语》里面,弟子对老师的称赞,夫子之德「温良恭俭让」。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批评,老师有五德,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不是做出来的,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只要你对於世间万事万物不再执著,不再分别,不再起心动念,你这种心情、这种态度自然流露,不是学的。学,那是勉强,那不是真的,我们一般讲做作,人家一看就看出来了。从内心里头流露出来的,世间人称之为修养:某人有修养。修养到存乎自然就是性德流露,我们开始学,当然是要做作,是要修养,功夫!
这个修养从哪里修起,起步?老老实实讲,起步是《弟子规》,世法;智慧、常识是《三字经》,《三字经》可以说是经学、史学的纲领、大纲。学东西先要把大纲抓住,然后慢慢再讲求这里面的内容扩充,扩充它的内涵,先要把纲领抓住。《弟子规》也是纲领,这是大道!《三字经》前面这几句还得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