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怎样在这个环境里面得到安稳,不受这个环境的影响?《华严经》好!这经里头文殊菩萨问的「十随」,我们在下面可以看到财首菩萨的回答,有十首偈,每首里面答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从事上答,有从理上答,事是事相,俗谛,就是我们一般人都能够理解的。深一层,这是教化甚深,深的是从体性上答,那真能解决问题。事相上有善恶,三业善生天,三业恶在三恶道。六道里头有三善道、三恶道,什么样的业因感什么样的果报。甚深那就不一样。所以财首菩萨开头这三首偈,这里头很深的意思,人空法空。从人法二空再推展到整个宇宙,这是真解脱,这是真的解决问题,那才是真正的教化甚深。我们不但超越六道,还超越十法界。
确实诸佛菩萨真的是希望我们效法善财童子一生证得圆满菩提,彻底悟得诸法实相,这才叫做甚深教化。但是甚深还是要从最浅显的下手,像我们读书一样。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读书目的是要拿到最高的学位,成就真正圆满的德行学问。从哪里读起?还得从幼稚园读起,从小学读起。所以小学、中学就像这个经上所讲的事相,大学研究所就好比讲的理性,面面都讲到。虽然面面都讲到,这毕竟是大经,对象是法身菩萨,所以重点在后不在前。那我们学习?我们不是法身菩萨,我们是凡夫,我们学习这个经的重点要在前面不在后面。后面能够悟入当然是好事情,不能悟入,前面的开示我们真的要是明白、觉悟了,依教奉行,能转眼前的业报。现在一般人讲确实能够化解眼前的灾难,可以化解。你要问这是不是迷信?这不是迷信。那有没有什么科学的根据?有,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就是理论的依据,从心想生。
所以大乘经教里佛常说宇宙之间一切法(包括时间、空间),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很难懂,不是我们世间人概念当中所讲的心,我们世间概念当中讲的是什么心?讲的是念头,西方哲学家所谓「我思故我在」,这就比一般人讲得高。能够思惟想像的是我们的心,这不是大乘教所说的,大乘教不是这个意思。那什么是心?用哲学的名词来讲「宇宙万有的本体」,佛家讲的心是宇宙万有本体,能现一切的现象。宇宙所有的现象从哪里来的?从这个心现的。至於所现的这些现象很复杂,千变万化。它为什么会变?这个变就是念头,唯识所变!那就是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从心想生,心想,那个「想」就是识,大乘教里头所说的。
这桩事情在最近被日本江本胜博士他研究水的结晶,水是矿物,也是偶然的一个机缘触动了他(这个工作做了十年,很有成效),发现水是活的不是死的。水能看、能听,它会听音乐,它能看文字。他写个「和平」,写个「爱」,无论写哪一个国家的文字,你把这个文字贴在水瓶上,贴上一、二个小时,然后再把这瓶水放在冷冻库里面,摄氏零下五度它就结成雪花,在显微镜下面你看它的结晶非常之美。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文字,只要写的是爱,意思是爱、是和平,它懂;如果写的是战争,写的是厌恶,讨厌你,恨你,那个结晶就非常难看。发现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人以善意、以爱心来对它,结晶跟它看的、听的时候一样的美,非常美。这就证明佛所讲的,宇宙之间一切法确确实实唯识所变,这个唯识所变就是从心想生。
如果我们大家念头都善,思想善,行为善,这整个山河大地、整个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不善,它怎么会有灾害?绝定不会有地震,不会有海啸,不会有火山爆发,不会有台风,这些灾难统统没有!佛给我们讲的这些灾难是怎么来的?都是人心感召的。水灾、水患,人的贪心变的水灾,火灾是人的瞋恚变出来的,风灾是愚痴变出来的,地震是傲慢、嫉妒、不平变出来的。佛讲这是真因,我们如果能把这个因消除,那就不受这个灾难。纵然这个世间有灾难,你遇不到,即使遇到之后,你能够很平安,你能够度过。如果我们普遍的劝导世人,现在江本胜博士在做,希望全世界能够相信的人,信得过的人,我们在同一个时间来为世界和平祈祷,一个月是一次或二次。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所明白的比他更深,所以我们华藏卫星电视台每个星期有一次,祈请全世界学佛的同修,我们同一个时间念佛,时间不必很长,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足够了。祈求世界和平,化解世界一切的冲突、误会。
祈求世界的安定和平有理论根据,也有科学的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知道这个道理了。诸佛如来怎么成佛的?菩萨罗汉怎么成就的?没有别的,断恶修善而已。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断了就成菩萨。什么叫见思烦恼?我们换句话说大家容易懂,执著,对於一切人事物、一切诸法坚固的执著,这是错误的。我们把执著放下。阿罗汉对於一切人事物执著的念头没有了,我们常常讲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这都属於执著,执著的念头没有了,他出六道!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还要有控制的念头,还有占有的念头,那么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阿罗汉再提升一层,不但是占有、控制没有了,连分别也没有了。分别这个念头没有,他就出十法界,真的成为圣人,那不是假的,《华严经》里面讲的法身菩萨。人到这个境界,他住哪里?他住华藏世界,他住极乐世界,永远离苦!离苦我们就叫做得乐,所有一切世间苦他都不受。这个世间讲十法界,十法界的苦他都不受了。这个理事我们都要明了,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是真的不是假的。
《华严经》要多读、要多听,经是太长,长有长的好处,长时薰修。这个地方讲没听懂没关系,后面还会讲到,反覆的开示。希望这部经从头到尾你听了,听到后面真的觉悟了,这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断恶修善,诸佛菩萨随著众生的心意,众生有意断恶修善,佛菩萨就会很认真的来教导、来帮助你。如果一昧作恶,不肯回头,不相信世间有善,总以为人善被人欺,人不可以作善人,作善人很可怜的。这就是错误观念误导了他,坚固执著,死都不回头,那么将来他有不善的果报。
他堕落在三途,佛菩萨看见了,佛菩萨有没有慈悲心?佛菩萨要不要去救他?佛菩萨真有慈悲,慈悲里头有智慧,他的业没有消掉不行,帮不上忙。这是大乘教里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力量是相等的,众生就是业力。你看看心能现能变,这个力量太大了,佛的力量也很大,可是众生的业力也了不起,他造的善业、恶业。他造的善业必定在三善道享受果报,享受果报就是消他的善业,他在三恶道受苦是消他的恶业。这我们就晓得六道轮回是怎么回事情。六道轮回是你造的善恶业感得的果报,这个果报是替你消业,你一定要知道。
清净心中没有善恶,善恶是从迷惑自性而生起来的,觉悟了之后没有善恶。善恶是相对的,善恶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人我是非都是相对,人我相对,是非相对,迷了才有相对,觉悟了就没有。所以永嘉大师讲「梦里明明有六趣」,作梦是不觉,这个六趣就是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你醒过来了,觉悟了,梦境没有了。我们现在不觉都在做大梦,不知道自己是在作梦,把这个梦以为是真的,所以起妄想分别执著,跟人家竞争斗争,造无量无边的业习,这轮回有得轮、有得报了,这事情可麻烦!
所以佛菩萨观机说法,观机施教。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病根是什么?病根是不知道做人,这个事情麻烦大!不知道做好人。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学佛也好,佛门里面有大乘、有小乘、有显教、有密教、有宗门、有教下,正如同一个大学科系繁多,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再看看其他的,在中国儒教,学儒的我们也没有看到有成就的,中国还有修道的也没有看到成就的;再看看外国的宗教,总看不出真正有成就的大善知识。这是什么原因?我们不能不认真去思惟,不能不认真去观察。观察到最后原因是什么?就是刚才讲的不会做人,不会做好人。
为什么从前的人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修学哪个宗教都有成就,什么原因?他们都有根柢,都懂得做人,都懂得做好人,那叫根!像树一样它有根,那个根是活的,所以它一定会长成,一定会开花结果。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些树根烂掉了,怎么样培植,没多久枯死了,树倒了,根坏掉了!我们是生在这个时代,遇到这么样一个环境。那在今天我们怎样救自己?怎样帮助别人?从根救起。儒家的行,「随其行」是礼,佛家的行是戒。这样一来我们就更清楚、更明白了,学佛的人不能持戒,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这个做不到就是根死了、坏了。无论怎么样努力来修学,救不了,到结果必定堕落,人身都不容易保住。我们今天找到了这个病根,一定要从根本来挽救。这个根本做人,做人的根本一定要懂得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是大根大本!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们修学根本的指导原则是净业三福,我们是依这三条十一句来修行的。头一句话就是孝养父母,第二句是奉事师长,我们这两句没做到,所以后面全都落空。这几年我特别强调根本的教学,我提出了几门功课,《弟子规》,《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三皈五戒,《沙弥律仪》,再加上儒家的《论语》、《大学》、《中庸》;四书这三种最重要。希望我们能在两年当中完成这个课程,我们的根就救活了。你在这些课程里面去学习,你就懂得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
这个话提出来也不少年了,有没有人去做?没看到,难,太难太难了。一直到最近我们才看到有几个人真干。我听说了,我在旁边细心的观察,果然做得不错,我很安慰。我的安慰,古人所说在家世间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世间人最忧虑的家里头没有继承人,你这个家就断掉了,所以要有好的儿女继承。从事教育的人最大的忧患就是传道,你的道有没有人继承,如果能得一、二个人继承,这是很大的安慰,这个道没有在我手上断,后头有继承人出现了。我们这个道统,上面是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传给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传给我,我现在要有几个传人了,那比什么都快乐。只要有传人,我们自己这个身随时随处都可以舍掉,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挂念,心事没有了,有人承传。
早年我在美国的时候,我记得是住在洛杉矶,在那边讲经。洛杉矶有个算命先生翁阳春,也许我们同学有人知道他,算得很好。我讲经他差不多每一堂都来听。他曾经跟我算过,他说法师你的传人很晚很晚才出现,那个时候我才五十多岁。他告诉我最快也要六十五岁以后,很晚。不过出现之后,他学得很快,大概跟你三年就行了,真的是很晚,我都快到八十岁了,无量的欢喜!
今天我们就晓得救自己,救一切众生,救世间所有一切大圣大贤的教诲,都要从《弟子规》下手,都要从《十善业道》入门。《十善业道》依然落实在《弟子规》,没有《弟子规》,《十善业道》会落空。为什么?你们诸位想想,《十善业道经》里面最精采的一段开示,也是《十善业道》的总纲领、总原则。佛告诉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一句话多重要!一切世间是十法界,能离一切世间苦,菩萨这一法,你说这一法多重要!
我学这部经的时候(这部经李老师在台中跟我们讲过),我看到这一句寒毛直竖,希有难逢!特别的用心专注听佛开示这是什么法?佛就说出来了,这一法是什么法?佛说常念、思惟、观察。我们要把这个句子意思说得很具体、很完整,这要加两个字进去,「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行为善」。佛还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一句话非常重要,那菩萨所修的纯净纯善,这个善法到末后佛给我们指示出来,这个善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这一展开,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跟诸位说就是《弟子规》,《弟子规》就是十善落实在生活上,你说多重要。三福里面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上面这三句,孝亲、尊师、慈悲心都是落实在《十善业道》,没有《十善业道》,前面三句都是假的,都落空了,所以我才这么样重视《弟子规》。
去年我有一次讲演,题目是「中国四千五百年前的祖先是怎样教化他们的后裔」,我用这个题目做了个讲演。非常难得,杨淑芬老师、蔡礼旭老师以这一篇讲演的纲领做一个架构,把《弟子规》全文带进去,讲了十几遍,讲得很精采,讲得非常生动、非常活泼,我听了很欢喜。所以我劝勉大家听这个,要好好的把这一门课学一年,然后你再学经教,不一样。你有这个基础,你听我讲《华严经》会开悟,没有这个基础,《华严经》说老实话你听不懂。
我劝很多同学们都学这门功课,如果你真正要想继承释迦牟尼佛的弘法利生的大业,你还要学古文。学《弟子规》跟学古文可以同时,你一个星期背一篇古文,一年五十二个星期,一年你能背五十篇古文,那就从前李老师讲的,你读文言文就没有问题了,文字障碍没有了,你去看《四库全书》,看《大藏经》,钥匙拿到了,一年完成;就是拿文言文的钥匙跟《弟子规》的学习同时,用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我讲经可以听,不用看,不用复习,你把全部精神贯注在功课上,《弟子规》跟背古文上,要专!不专不能成就。我们学院也是定这个规矩,两年当中完成这个功课。两年现在已经过了一年,再一年还是这样空过的时候,我们的学院就不能办了,就解散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文殊菩萨问财首菩萨的「十随」。十随我们学到第四「随其行」,前面说了不少。在我们当前应该特别重视学习的功课,就是《弟子规》跟古文。如果我们肯用一年的时间,真正做到了一门深入,一年的时间薰修,文言文的钥匙拿到了,我们修学的根救活了,往后持戒不难;再学三皈五戒,再学《沙弥律仪》、学儒家的《童蒙养正》,那都很轻松,都不费事。将来再进一步,那是诸位同学自己自修,不必列入课程,但是一定要进修。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就是《五种遗规》,老师没有把它放在课程里面,给我们自修的,是一部非常好的书。在古籍里面,类似这些有不少篇章,像《礼记》里面的「曲礼、少仪、内则」,《管子》里面的「弟子职」,甚至於「礼运大同、儒行」,都是我们必读的。虽不列在课程里面,是一定要读。
四书是儒家的根柢,我把它比喻作佛门的《华严经》,为什么?《华严》里面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四书,我怀疑朱夫子编四书,他的灵感可能是从《华严经》上学到的,为什么?他编得太像了。《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是孔子表演。也就是《大学》、《中庸》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孔老夫子做代表,孟夫子代表贤人。你看圣贤人怎样把这些理论、方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办事,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妙不可言!《华严》就是这么一个架构。
所以从前我刚刚跟方先生学佛的时候,他老人家就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在世界上决定找不到第二本能跟它相比美的。它有究竟圆满的理论,有很细密周详的方法,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表演的分量相当可观,四十卷经文!《普贤行愿品》有四十卷经文,方老师对这本书赞叹备至。所以你以后再深入儒佛都不难。这一年的基础是比什么都重要,决定你以后的成就。我老了,希望你们年轻人成就在我之上,对於这个世间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乃至於消除天灾劫难都能办得到。「随其行」,我们只介绍到此地,再看下面第五句:
【随其解。】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解谓识解差别」。他注得不多,把重要的纲领给我们点出来了。在《钞》里面他说「解二义者,一随有深浅之解,二说诸佛菩萨之解化故」,那这个意思就深了。我们来看这一段。首先就世间法来说,世间法就是俗谛,是第一个意思「随有深浅之解」。初学一定是由浅而深,我们才能够学到东西。解里面最重要的是行,行帮助你真正的理解,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