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事!从这里下手,这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我们看到『随其解』,这个解有二义,第一个是「随有深浅之解」。我讲到此地。第二那是究竟,「说诸佛菩萨之解化故」。这句我们要问,是我们现前同时进行,还是把它分做两个阶段?《华严经》上说得好,「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诸佛菩萨之解,在《华严经》里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就是到末后一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诸佛菩萨之解化,我们要知道。那我们同时再学《弟子规》,同时再学古文,佛菩萨给我们讲的最高原则,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不放弃也没有障碍。怎么个学法?一句佛号老实念,时时刻刻不忘念佛。
  我们修净宗,净宗的五经一论我们选一部。《无量寿经》的分量最长,大概从头到尾诵一遍,经念得很熟的人五十分钟足够了。每天用五十分钟诵一部《无量寿经》,念一万声佛号,这是「诸佛菩萨之解化」,这是讲在现前这一年。一年当中我们的修学就抓到这个纲领,这个不杂。《弟子规》是行经,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到不能违背,那就是属於戒律。持戒念佛!背五十篇文言文,昨天我跟诸位说了,我们可以把古文好好的念熟,念一遍录成录音带。你们现在都有耳机,随时随地也不妨碍工作,你用耳机跟著录音带去念。一天如果能念三、四个小时,一个星期我相信那一篇文章就能背下来,纵然不能背也必定朗朗上口,很熟,一年之后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将来你自己深入经藏,深入,我还是劝导选一部经,一部经、一部论,可以找经论的参考资料,一门深入。你用个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专家,将来在佛学院、佛教大学专教这一门课,在全世界弘扬,给后学做一个好榜样。绝不贪多,不做通家,我们做专家。再看下面第六句:
  【随其言论。】
  『言论』,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国俗教诲」,文字虽然不多,说得好!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资讯、交通发达,常常有机会到其他国家去旅游、参学、弘法。这个地方就要注意到每个国家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个国家地区自古以来他们有他们的圣贤在那边教诲,我们要学习。为什么?这样才不至於发生冲突,才能够和睦相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不能叫别人学我的,要记住,我学他的,对立、误会、矛盾自然就化解了。我随他的,你才能够受到群众的欢迎,才真正能够做到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所以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主动学习,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国家是小国,民族是少数民族,人口不多,他们老祖宗传下来那跟我们不能相比。不能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错了!你在那里制造矛盾,制造对立,安定和平决定不能落实,所以要学大乘教,大乘教是平等的。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同国家的人有佛性!不但一切人有佛性,古德讲(这中国禅宗说的),狗子有没有佛性?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有情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动物有很明显的情执、感受,统统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那就肯定这个众生将来一定会成佛,所以他是未来佛。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肯定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本性本善,他为什么变成不善?不善是迷了自性,迷了本性。为什么会迷?没人教他,没有人提醒他,他被外面环境染污了。特别是我们现代的社会环境,那简直是个大染缸!你每天所接触到的,头一个电视、网路,这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你从小天天就看,习惯成自然,这个不正常的你以为它是正常的,正常的不见了。
  佛家讲的所有的善行,儒家讲的礼,全世界所有宗教、圣贤讲的善心、善念、善行,讲得太多了。那是你自性里的本善,本来有的,本来具足的,现在为什么统统丧失?没人教。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从全世界历史来看,我们不能不佩服中国人的老祖宗。为什么佩服他们?他们懂得教育,他们重视教育。在全世界要讲教育,中国的历史是最长,理论、方法、效果都是非常非常的殊胜。在中国书籍里面记载,有明文记载的可以追溯到尧舜;尧舜距离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你就晓得这个历史是多么的悠久,非常重视教育。
  教什么东西?最简单用两个字就全包括了,「道德」。道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运行,这是道。人生活一定要随顺自然,譬如春夏秋冬,春夏秋冬这是自然的运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种五谷杂粮,我们的种植一定要随顺节气,它东西才能长得好。我们的生活也要随顺节气。现在连中国人也不学了,他不懂。这是从前老师给我们说了一点。譬如外国人喜欢吃冷饮,老师给我们说冷饮在什么时候吃?冬天。冬天外面是冰冻,凉的,里头也要凉,内外一样,身体健康,夏天吃热的。你们仔细看看植物,我们吃的这些蔬菜水果,凡是夏天都是热性的,凡是冬天生长的,凉性。诸位晓得白菜、萝卜这是冬天的,凉性,你在这个季节里头吃这些东西,身体健康。饮食、起居都要随顺大自然,不能够违背自然的运作,健康长寿!
  古人讲求的,你所吃的这些东西一定是当地生产的,为什么?当地生产的养当地人,不是外国生产的养你这个人,不是这样的。现在的人不懂,都要吃进口的,所以花的钱很多、很奢侈,并不健康。中国古籍里面所说的,你所吃的这些东西,五谷杂粮,你能够吸收它全分的营养。这个东西从哪里生产的?在你居住的地方三十里之内。中国里,不是公里。三十里,现在我们算的公里那就是十五公里。十五公里之内的范围所生产的五谷杂粮,你吃这些东西最健康的。现在哪有人懂?没人懂了。现在交通便捷,样样东西都进口,那个地方生产的东西是养那边人的,不是养你们这些人的。读中国古书很有趣味,它都能够说出一番大道理。五谷杂粮对自己的心肝脾胃肾,让你每个器官都能够吸收到它所需要的养分,成就你健康的身体。我们懂得这个意思,所以进入到其他的国家地区,首先要了解他的风俗人情,他的礼仪习惯。一切顺从,决定没有反对的,没有对立的,人家一定非常欢迎你,跟你和睦相处。
  清凉大师说「此六多约未发心前」,就是这六句,从随其时到随其言论,没发菩提心之前。包括一般的世间社会教育,包括小乘佛法,小乘没发菩提心。我们再接著看后面。「后四多约发趣已去」,后面还有四句,那是已经发心;换句话说,那是大乘菩萨。这小注里面,「言论二者,一随何国俗言说,二宜用何等言辞化故」。你看活活泼泼,不是死的,特别是在佛法。这是佛法我们不能够不佩服的。佛常讲「佛无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形相,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众生喜欢什么法,就给他说什么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佛的善巧方便。
  诸佛菩萨智慧德能都是圆满的,这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了解这个意思,尽可能的(用现在的话说)适应环境。早年我住在台湾的时候,一些出家的朋友有缘分移民到外国,给我辞行的时候,我一定劝他,到外国弘法一定要随顺外国的人情世故,建道场不要建中国这种宫殿式的形式。为什么?人家一看,他心里会想著那是外国的文化,自自然然就生起隔阂。所以我就告诉他,佛教到中国,所有的寺院庵堂都用宫殿的形式,这你要知道,宫殿是中国本土化的,帝王、王子他们居住的地方是这种形式。这些帝王大臣对佛教也非常尊敬,所以容许佛教道场建立这种形式,这是尊敬,你一定要懂得。宫殿式的建筑不是印度佛教的,它到中国来在中国就本土化、现代化,讲求现代化跟本土化,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到国外,如果你要是著重宗教教育,应该怎样建筑?建学校,大型、小型都没有关系,教学,这是大家很容易能接受的。如果著重在宗教仪式,我们建教堂,跟外国宗教这种建筑相似,他会很容易接受,他也会很赞叹、会很服你。为什么?你尊重他们的文化。就像佛教当年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建道场建中国宫殿式的,穿的衣服,穿中国的海青,饮食起居跟中国人学习,我们现在讲同化了,不知不觉他就有一家人的观念,展开佛陀的教化方便太多!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应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教化,就用什么样的言辞。这里头的意思很深,一定要看众生的根性。这个根性里头有大乘根性,有小乘根性,要清楚;有显教的根性,有密教的根性,有宗门的根性,有教下的根性,所以教学可以开多门。如果我们一个道场,一个道场有几个班级、有几个讲堂,这个讲堂里面上《华严》,那个讲堂上《法华》,另外讲堂讲三论、讲唯识法相,兴趣在哪里,你就上哪一个讲堂。
  佛教是教学,共同的科目三个。第一个是戒律,无论你是学哪一门,哪一个法门的,你不能不持戒,不能不守规矩。戒律,基本的戒律,《十善业道》,我们今天把它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是真正把《十善业道》落实了,所以戒律共同科目,德行。第二是法相唯识,理论的共同科。第三是净土,最后归宿的共同科。要有善巧方便,要知道怎样安排这些课程,选择什么样的课本、什么样的注解,用什么样方式来翻译,请老师来教学,能收到效果,帮助这个社会。特别是像现代,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能够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自身的幸福快乐。你的福慧年年增长,你的烦恼年年减轻,这要靠教学。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条,第七「心乐者,有所欣求」,这不能不知道。古时候中国的教育,经历代这些圣贤他们全心全力推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人们一生当中欣求的是道德不是功利。古人所谓是「读书志在圣贤」,接受教育终极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自己成为圣人、成为贤人。读书志在圣贤,不在名闻利养。今天这个时代,由於古圣先贤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教育,至少已经有三代、两代疏忽了。我这样的年龄,从小还看见过,这非常幸运。我们家乡是中国学术桐城派的发源地,所以读书的风气很盛,穷乡僻壤都有秀才在那里办私塾,乡村里面这些小朋友都会到私塾里面去读书,所以读书的风气很盛。可是时间不长,我记得好像我八、九岁的时候就改成小学。乡下的私塾改成短期小学,古圣先贤的书不念了,非常可惜!小我五岁的他就没有这个机会,看都没看见过,所以我还有机会看到。时间很短,一、二年就没有了。这一转眼七十多年了,所以有二、三代我们疏忽了,迷失了方向,愈迷愈深。
  现在人他心里面欣求的是什么?无论是中年人、年轻人,甚至於小朋友,你问他:你这一生当中,第一个愿望希求的是什么?他会毫不思索的答覆你:钱。好像生下来,为什么来的?为钱来的。钱怎样能到手?要竞争,这麻烦就大!钱财竞争能够得到吗?如果竞争要真的能得到,我也会参加竞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诸佛菩萨、圣贤人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是你命里有的,你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不叫冤枉?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讲得明白,《了凡四训》。诸位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你就恍然大悟,我相信以后你活得不会那么辛苦,天天跟人家竞争,你就放下了。
  该有的准丢不掉,如果你要懂得这里面的业因果报,那就是今天有人所说的创造财富、有能力。我懂得财富的道理。人家命里头为什么会有财?佛经上讲得清楚,财布施。过去生中你财布施布施得多,所以你命里头的财库非常充实。命里头有财库,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的财源滚滚而来,不用竞争,自然它就来了。来了的时候应该怎么样?除了自己生活上必须要的受用之外,帮助一些苦难的人,要懂得布施。你要是真的会布施,热心的布施,无条件的布施,那你的福报可不得了,你命里头的财富倍倍在增长,你的财就愈发愈多。这是真理,不是用任何手段可以得来的,不是。
  佛说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想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是果报,你为什么不修这三种因?认真、努力、喜欢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看到人家需要,是很正当的,毫无吝啬立刻就施舍。法布施里面,我讲得很多。我们这个世间有不少有才华的作家,写得很好的文章印成书拿在外面卖,后面版权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那这个人聪明智慧会不会增长?跟诸位说,不会增长,因为他没有法布施的心,他的书籍一定是要卖钱,你决定不能够翻印他的。所以他的聪明智慧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他不修了!那我们再看看中国古人的古籍,儒释道里面的善书。从前线装本的我看了很多,后面那一页「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哪有什么版权?这种人是法布施,他的智慧生生世世在增长。
  无畏布施是救苦救难,看到众生有苦难,我们有能力要全心全力去帮助他,果报健康长寿。救苦救难里面,诸位想想,第一个应该是不吃众生肉。你想到众生可怜被杀害,所以想到这种情形你就不忍心吃众生肉。不吃众生肉就不跟众生结冤仇,这好事情,健康长寿。尤其是近代,近代的肉食,我是素食五十四年,我冷眼旁观这肉食很可怕,肯定不健康,肯定带许许多多的病菌。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你的身上奇奇怪怪病从哪里来?饮食。现在不但是动物,因为它生长不正常,喂的饲料是喂化学饲料,让它发育得很快,很短期间它就长成了。那个肉里头有问题,不正常,这种肉吃的时候能好吃吗?对身体能有好处吗?一定要很冷静的去观察,不敢吃了!
  现在不但是肉食,连蔬菜,你看农药、化肥,蔬菜的样子很好看,味道变了。所以我们很幸运能够住在澳洲,我们的院子都很大,我们自己种菜,我们所种的菜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真的是健康食品。所以所求不能求物质享受,要求道德的提升,灵性的提升,那就对了。佛希望我们在这一生提升到极乐世界,提升到华藏世界,我们果然做到了,那就不负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所以我们要懂得众生心之所好,要满足他,确实可以。你说你希望发财,希望聪明,希望健康长寿,佛法里头有道理,只要你依教奉行,这三种果报你一定可以得到,那何乐而不为之?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八句:
  「方便者,随所进趣」,它有两个意思,方便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随何进趣时」,第二「随用何善巧等化故」,这里面范围就非常非常的广大。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最恰当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这就叫方便。「随所进趣」,这个解释得很好,跟我所讲的意思完全相同。
  佛法的教学我们要记住,佛陀在经论上给我们说了一个原则,「佛无有定法可说」,佛的说法是随缘随机,活活泼泼。佛教学的旨趣,无非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而已。迷就是执著,所以破执,众生执著有,佛就讲空,用空来破你有的执著;众生执著空,佛就讲有,佛哪有定法?佛的法破你的执著,无非是叫你一下省悟过来,放下就是,不能再执著了,不要再分别了,破妄想分别执著。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有种种不同,很复杂,所以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法门。这个方法、这个法门没有别的,就是破妄想分别执著而已。破尽了,妄想执著没有了,告诉你佛法也没有,你要执著有佛法又错了。所以《金刚经》上佛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不是真的,所有一切法都叫方便法。
  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以佛法都是方便法。方便法怎么能够执著、怎么能分别?所以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对了,那就是诸佛如来的境界。要有丝毫执著你就迷了,起心动念这是迷得轻的,分别就严重一些,执著是最严重的,迷得最重的是执著,所以果报就有十法界。三种迷惑统统具足,妄想分别执著,六道,六道众生。三种里面断掉一种,不执著了,还有妄想分别,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如果是分别也没有了,还有微细的起心动念,那他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华严经》上讲华藏世界,他生到华藏世界去。《华严经》末后,文殊、普贤又给我们介绍一个极乐世界,也有不少人到极乐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