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样子。这样子还不行,为什么?出不了三界,自己要很清楚、很明白。但是这一生的缘,实在讲太殊胜,我们亲近到善知识,有了很好的修学环境、同参道友、大乘经教,我们都遇到、都不缺乏。现在所缺乏的,那就是佛跟菩萨所讲的「勇猛精进」,我们缺乏这个。我们不够精进,跟那些真正用功修行的人一比,我们就是懈怠懒散,这一生要成就太难太难!
学教,哪一个学教的人不是全心全力都在经教上!我们过去学教,难,在家,在家是你有工作。这一天工作完了下班,利用晚上的时间、早晨的时间,一天顶多三、四个小时。这三、四个小时真正不放弃,算不错了,这算不了勇猛精进。勇猛精进的人,晚上读书读到二、三点钟,很平常,我们现在能行吗?第二天早晨工作还是照办。长时间睡眠的时间不超过四个小时,很多时候睡眠只有二、三个小时,这算是勇猛精进,他的佛法跟他的工作都没有耽误。能够把工作统统放下,专心学佛,那就很难很难。而实在怎么样?环境也很不容易,你真正是这样做法,在一个寺庙道场,人家看到你这样精进、这样努力,别人的嫉妒心生起来,想尽方法要把你赶出庙门。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环境,不容易。
今天我们的道场提供大家修行,我们这个道场没有很多的事情给你做,绝对没有叫你到外面去化缘,生活非常安定。你晚上工作一夜到天亮,人家看到只有欢喜赞叹,不会嫉妒你,不会把你赶走。这样的环境很不容易得到,得到了要知道珍惜。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修,我们继续看宝首菩萨偈颂第二首。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初三颂」,就是第二、第三、第四这三首偈;「喻业报无性,不坏虚相」。后面九首偈它也分四个段落,前面三首这是一段,都是比喻业报无自性,没有自体,但是它有相,就是我们常常读到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如果从体相用来说,也可以讲相有体无。第五首偈是比喻「无造受者」,正是前面讲的「作者无所有」,作者、所作都无所有。第六首是比喻「性一相殊」,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一样,性是一,就像古人所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到做金器这些工厂里面去参观,现在的展览室,展览室一万多将近两万件,它的样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但是你看它什么?性是一,全是黄金,都是金器。这个宇宙也是如此,整个宇宙这些所有的现相是无量无边,性是同一个。这个性是法性,我们佛经讲「真如本性」,是一,变出来的相无量无边。末后有四首偈,从第七到第十,「体无来处」,体无来处就是自性、就是法性。清凉大师先把这个给我们指示出来。
然后我们看这第二首「初中初偈」,这就是第二首,第一段里头第一首偈。「双喻业果皆真心现,虽无实体,而相不同」。清凉大师给我们注解的,简简单单就是这四句,但是他老人家《钞》里面讲得很多。我们先就这些年在大乘教里面所学习的,我们来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提示。这首偈双喻业果皆真心现,偈颂里面是用一面镜子做比喻,镜子里的现相,现相是果,果必有因,因是什么?因是镜子的光,照见这个境界相,佛菩萨用这个做比喻。可是诸位要知道,比喻只能比喻到彷佛,没有办法比到很逼真,这个道理要懂。佛说法常常用比喻,让我们从比喻里面悟入真实,这个教学就成功。中下根性的人,这个方法很有效果,古今中外好的老师善用比喻。
「随其所对质」,质是本质相,「现像各不同」,这个好懂,镜子对著外面境界,这是因;镜子里面现的相,这是果,「双喻业果皆真心现」。《华严经》上给我们说「心现识变」,真心能现,妄心能变。识,识变。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识。识能把心现的相,我们一般讲扭曲、改变,无论它怎么样个扭曲,怎么样变化,佛家讲的十法界或者我们一般讲的六道,六道里面的差别最大,很容易、很明显的你能看得出来,现像各不同。为什么会不一样?业因不一样,这就是好像这个镜子它所对的这个本质相,它现的相就不一样,「胡来现胡,汉来现汉」。
注解里面讲「皆真心现」,这句话非常重要!不管怎么变,没有离开真心,都是真心现的,所以讲现是真心,讲变是妄想。这桩事情我们在此地可以说常常来做相当深入的探讨。难得近代日本江本博士用了十年的时间,用水来做实验,成绩相当可观。我们得到这个讯息,跟他联络,请他到此地来给我们做了几场报告;我们也曾经两度到东京去访问他,参观他们的研究室。我们想深入的明了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佛所讲的「唯识所变」,这个道理非常重要!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身体,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所变现的、所主宰的。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肯定了,我们明白了,现在这个世间是个动乱的时代,有史以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动乱,真正叫大乱之世!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身心都不安,时时觉得有威胁的感觉。这是自古以来,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现象,这是苦!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许许多多志士仁人都在寻求怎样化解冲突,怎样使社会能恢复到安定和平,几乎变成全世界人民的共识,全世界人民第一个愿望。虽然有这个共识,有这个愿望,但是很不容易,一定要知道宇宙的真相。宇宙的真相是什么?心现识变。真正把这一句参透,那就有方法,就不难了。这佛法里面讲的共业、别业,「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识。要知道此地讲真心,真心里头没有想,所以它只现;想,它就变。就好像那个水结晶一样,你的意念传递给它,它就现相。善的念头,这是物质,它就变成很美好的相;恶的念头,它就变很丑陋的相,不管是美或者是丑都是心现。
心现跟识变是同时发生的,同处发生的,它不是两桩事情,它是一桩事情。所以不管怎么变,真心不变,真心所现。真心要变的时候,那所现的就没有了,能现是真心。正因为这么一个事实,所以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他怎么看的?他看心现。世尊在《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如果不知道是心现,这句话就讲不通。知道整个宇宙,一真法界也好,十法界也好,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也好,全是真心所现。真心所现,真心在哪里?真心就在所现上。就好像古人讲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里?金就在器上。器就是金,金就是器,它是一,它不是二。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你要真正明白了,所有一切众生同一个法性、同一个真心,真心才是自己。所以明心见性,明是明白,我们现在是迷惑,不明白真心。
既然所有一切法都是真心、都是自性所变现出来,你怎么会不爱它?慈悲心从哪里生起来?就从这里生起的,大慈大悲。知道什么?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我们现在用一般世间人所讲的「一个生命共同体」。其实说一个生命共同体,已经落在二、三里头。但是不用这个话讲,很难讲,讲真的听不懂,无法接受,说一个生命共同体,比较容易能够接受、能够体会。譬如说地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要依靠地球生存,地球是我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体,我们要不要爱惜地球?能不能任意破坏地球?
科学技术发达,人确确实实破坏了地球,地球的生态失去平衡,这一失去平衡就出现许许多多的灾难,我们称这些灾难为自然灾害。实际上,这个地球上哪有自然灾害?所有一切生物彼此都是相辅相成,维系整体的均衡;破坏一种,一种它就会牵连一身,正如同我们人的身体一样,这是非常奇妙的。你说这身体谁造的?什么人制造的,造得这么微妙?今天有什么人能够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身体里头每个器官少一个都不行。过去我们听说盲肠没有用,这是有害的东西,要把它割掉,细细想想有没有道理?没有道理。它长这个东西它一定有用处,你要把它去掉,它一定妨害别的器官,会影响别的器官,为什么?不平衡。所以我们的身体任何一个器官不可以破坏。
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之后,生病,现在西方的医学很喜欢用外科手术,哪个地方要出毛病把它拿掉,或者给你换一个。拿掉(你这个身体、这整体)破坏了平衡,换掉也破坏了平衡,跟地球一样。我们把身体当作一个地球,地球有自然灾害,如果我们身体内部这五脏六腑要是哪个地方被拿掉一个,我们这个身体里面就有自然灾害发生,你身体不健康。人知道爱惜身体,你要知道爱惜地球,地球是我们大的身体。怎样保护我们身心健康?佛教给我们,我们的生活要顺应自然,你身体就会健康;违背自然,那你就会生病。
中国的学术、中国的伦理道德是从大自然法则运作里面得到的启示,丝毫不违背,完全适应,跟大自然完全配合。中国古书里头所记载的(古人是这么做的),饮食,一定是吃这个季节所生长的,这个地区所生长的。为什么?这个季节、这个地区养活此时此地的生物,养活此时此地的人众,最健康的食物。可是我们今天食物也出了问题,出了严重问题,为什么?我们用农药、用化肥,这农药、化肥不是自然的,自古以来没有过。你要说现在不用这个没有办法提高生产,那是绝大错误。中国在古代没有发明这个东西之前,那些人怎么活过来的?我们在许多文字记载里面,他们生活很快乐、很幸福,不像我们现在活得这么痛苦。细细要去想这个原因,这个与心现识变有大关系。
我们今天是随顺我们的妄想、烦恼、习气在生活;古人不是的,古人是随顺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法则就叫做道德。随顺道德,所以他的生活、生命非常充实,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想想我们现在过的什么日子?现在我们要想化解冲突,化解矛盾,化解对立,促进社会安定和平(这个社会是整个世界),就用心现识变,这才叫随顺自然。不善的心行,就是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造成我们现在的果报,「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如果我们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行为,所以现在我们提倡《弟子规》的教学。你看多少人听到之后,有痛哭流涕的,有跪下来忏悔的,后悔自己听到得太晚了,早三十年听到就不会做很多错事。从这地方我们就体会到人性本善。
中国《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不就把这现象都说清楚了吗?圣人真是了不起,几句话把现在这些现象、前因后果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性是善的。佛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一切众生不单是人,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一切矿物,包括自然现象。什么叫佛性?这里讲真心,真心就是佛性,真心现的。所以你只要一回头,我们中国人讲:你的良心就发现了,明白了,有人教你,有人提醒你了,从今而后回头是岸,我们要有一个善心。
《弟子规》上教我们怎么生活,在生活里面,圣贤人常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道理佛法里头讲得最透彻,为什么?识变。天时里头没有识,地利里头也没有识,人有识,所以天时地利不如人和。人要是觉悟了,都能够随顺道德,随顺道德就是随顺大自然的法则,不再破坏自然生态,自然生态包括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起的不善念头,这不是自然生态。起心动念的自然生态是什么?法身菩萨。法身菩萨起心动念完全跟自然生态相合,所以他们住一真法界,他们住的那个地方叫极乐世界、叫华藏世界。那个世界从哪里来的?心现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心里头没有一个恶念,就是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
佛讲「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一切世间就是讲的十法界,不只是六道三途,一切世间苦都能够远离,叫离苦得乐。我初读《十善业道经》,读到这一句眼睛都放光,这还得了,这一定要学,这太好!到哪里找都找不到。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就遇到苦难,你要学会这一法,问题就解决了。要懂、要学,真管用,一个人学,一个人离苦得乐;一家学,一家离苦得乐;一国学,一国离苦得乐;全世界人都学,我们全世界离苦得乐。你才晓得我们为什么全心全力在推广。这一法是什么法?佛讲得很清楚,这是大乘教里头的根本法,「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纯善,没有恶!原来这样就可以离一切苦。佛这里头还特别教诫,「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心里面不夹杂毫分不善,念头里面不夹杂毫分不善,言语、行为里面不夹杂毫分不善,你是个善人,就是大乘教里面常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
善法标准是什么?佛说出来,不多,十句。我们的身语意永离杀生、偷盗、邪淫,身永远要离,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永离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就是你的念头里头永离贪欲、瞋恚、邪见(邪见就是愚痴)。佛讲的这十句,我们今天学习就落实在《弟子规》。所以我们只要把弟子规落实,真正做到,十善业道也就落实,这是基础。从这个基础慢慢再向上提升。十善业道是什么人修的?初信位菩萨修的。这个要是做不到,大乘的门你进不来,初信位的菩萨。所以你要看,不看别人看自己,自己有没有契入大乘?能不能算大乘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你就从这里看。为什么?大乘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十善做到了,而且还是上品十善。你说这多重要!没有上品十善,没入佛门。
我们净土宗这么多年来,从净宗学会成立,净宗学会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倡的,黄念祖老居士介绍给我的。我在海外弘法,他一再拜托:法师,你在海外弘法,最好劝导同修们成立净宗学会。我非常欢喜,为什么?净宗过去的组织就是莲社、念佛堂,这传了一千多年。现在一般社会听说莲社,看到念佛堂,都认为这是迷信。夏老聪明,把修行的道场把它换个名字叫学会,把研究教理的道场换个名字叫学院,这是跟现代社会就能相应!大家觉得这个名称不迷信,学会、学院。最初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加拿大成立的,第二个是在美国。现在美加地区大概将近有三十个净宗学会,我在美国的时候。现在不晓得还有没有继续在发展。
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写了一个缘起,缘起里面净宗著重於实质,著重於修行。修行依靠什么?我选了五个科目都很简单。五个科目里面第一个「净业三福」,这是我们净宗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接下来就是六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一定要遵守「六和敬」,再就是「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很好记。我在洛杉矶的时候,当地那边的法师,印海法师对我们这五个科目他就很赞叹,简单,容易记,容易落实。行门不可以太复杂。
三福里头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就想到这是佛法的基础,落在哪里?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到了,才真正是孝亲尊师!《弟子规》很好,《弟子规》一开头讲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再有余力则学文。所以《弟子规》就是《十善业道》的落实。我们把这两样东西合起来去观察、去研究、去学习、去落实,这个根就稳了。有这个基础,你才能提升自己,进入第二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二乘福,声闻缘觉。头一条是人天,人都做不好,你还能学佛吗?学佛先要把人做好,十善业道是先把人做好,诸位看《十善业道经》你就明白。这个经我们讲了八十个小时,讲得很详细。经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它是从做人到成佛都不可以离开,十善业道究竟圆满,那就是成佛,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修行人数这么多,时间这么久,我们今天问一问:你修净土,你往生有没有把握?我问过很多人,回答我都是摇头: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基础,像树一样没有根!花瓶里面插的花,死的不是活的,看起来很好看,两三天就谢了。我们的根本产生了问题,所以现在要用《十善业道》、要用《弟子规》来扎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根本都在《弟子规》跟《十善业道》。也许同学们说,这《弟子规》是清朝人编的,一切诸佛如来他怎么也学这个?《弟子规》的文是清朝时编的,里面的理、里面的事是自然的法则,那不是人写的,宇宙之间本来就是这样。
古今中外一切圣贤,他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样,你把它记录下来,这叫《弟子规》。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记录下来,我们称之为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