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敢幻派钊耄な鞭剐蕖梗е荒苎б谎谎欢ㄒな奔淠悴呕岬檬苡谩>凵婕疤嗝挥泻么Γ闼玫降姆鹧СJ叮豢腔郏荒芄辉步猓砸欢ㄒ幻派钊搿R幻派钊耄钊氲揭欢ǖ某潭龋腔劭恕V腔劭耍饨写罂步猓绞恰敢痪ㄒ磺芯ā梗幻磐ǎ琶哦纪耍饩陀惺苡谩U飧鍪焙蛉绻憔醯米约焊共还唬一故且幻派钊耄桓谋洌兰浞ㄒ嗳缡恰�
宋朝的赵普,一部《论语》一生得受用,他每天就是念《论语》,研究《论语》,学习《论语》,一生的功夫。所以他是以半部《论语》辅佐赵匡胤得天下,宋太祖;以后赵匡胤过世了,弟弟继承王位,宋太宗,他还是做宰相,以半部《论语》辅助太宗治国平天下,这门东西念通了,没有别的。可是世出世法都需要根基,我们今天学古人这些办法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人家有根,我们没有根。有根是真的,没有根是假的。
根是什么?根是学著做人,学处世。学做人的根,在古时候这是家教。像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的时候眼不看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就是傲慢的话没有。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她知道会影响胎儿,古人懂这个道理,影响胎儿,所以一定自己要向纯净纯善学习,这小孩将来就是纯净纯善,中国古人懂这个。所以小孩生下来之后,五、六岁很懂事,就生明解。这个时候上学,老师教导他,他都能明了,教他读诵古圣先贤的典籍,他都能熟记。这个时候能不能解不重要,做人重要。做人学什么?学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学这个,这比什么都重要,那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所以说道德教育父母长辈教出来的,从小教出来的,他有根,以后接触圣贤的教诲,像《论语》,那他真有受用。一部书就够了,一部书通了是部部经论统统都通了,你能说这个方法不合科学吗?我说这些方法超科学,方法超越,成就当然超越。
第二「约思」,就思来说,「即决择数息,真智不生」。决择,决是决断,择是选择。换句话说,我们对於所学习的没有能力去选择一门深入,门门都好,门门都喜欢,门门都舍不得放下。你学这一门功课,那一门功课不就放下了吗?不就息了吗?再学另外一门,你这一门功课不就又息了吗?譬如现在这学校上课,一天有个四堂课、五堂课,每堂课学习的都不一样,这就叫决择数息。学了一些常识、皮毛,真智慧不生,现在学校就犯这个毛病。
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抗战胜利之后,我在南京一中念初中,我记得是三个学期,初中二年级下学期、初中三年级,一年半。学校课程排得很多,还好我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很好,理解力很强,所以学东西不要费什么力气。老师上课,我一定是一心听讲,那一遍就够了,应付考试决定及格。听一次讲,书温不温习?不温习,考试之前十分钟的时间翻一翻,我就能考试及格。我也不求多分数,六十分到六十五分可以了,所以我总是第一个缴卷。我一算分数,算到六十五分行了就缴卷,顶多还有错,扣个一、两分,我还是会及格。所以我的老师对我就摇头,觉得我很奇怪,不争分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我喜欢读书,读些什么书?图书馆里面选择我喜欢读的书,我读。所以我在同学当中,常识比人家丰富,我课外的东西变成我主修的东西;学校功课,那是我附带的东西,那个对我来讲不重要。我要学我想学的东西,想学的东西那是一门深入,这是不休息的,真干!
学佛之后,接受老师的指导,知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教学纲领,我们明白了。所以我在老师指导之下,在台中十年只学了五部经,人家这五部经一个学期都学完了,我这五部经要十年学完。为什么?你没有做到,不算!你要把它做到。所以我今天要求同学们《弟子规》,《弟子规》要学多久?要学一年,希望一年当中你能做到,一年当中天天听。现在蔡礼旭居士讲得不错,他在我们这个地方讲了四十个小时,你们都知道。试问问,有几个同学现在每天还听《弟子规》?不听了,不听就是前面所讲的,听习数息,明解不生。闻都没有了,那修跟思当然更谈不上了。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随顺烦恼、随顺习气,自己知道错了也改不掉,这可怜,佛经上讲「可怜悯者」。
这一点你们都不如我,我《弟子规》、《十善业道经》至少每个星期我会把它念一遍,常常温习。如果没有做到,天天要读,天天要听,我要求同学们,希望你们做。现在这个社会提倡的是民主自由开放,谁也不能管谁,父母不能管儿女,老师怎么可以管学生!只有劝导,希望你自己自觉,自己发愤,认真去学习。好处是你自己得,不是我得,尽量要把时间挪出来听经。
《弟子规》的学习,这是根本,世法佛法的大根大本,应当怎么学?每天至少四个小时,早晨听两个小时,晚上听两个小时,听讲。一天听四个小时,十天这一部圆满,一年三百六十天,至少要听三十遍,从头到尾听三十遍。天天听,每天四个小时,这一年下来,明解就生了,它就起作用。你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你都会想到圣人是怎么教的,我应该要怎样做,才能把自己过失改过来,要一年。这一年能够落实,《弟子规》落实了,你就有根了。但是根还不够力量,你可以学《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可以学我的节本。蕅益大师有一个节本,偏重在行门上的,从前人有利益,现在人很不容易,你做不到。我的节本偏重在解门,让你了解,了解之后你自自然然会发心修十善业。
我的节本总共只有五百一十六个字,比《弟子规》还少,只有《弟子规》的一半,《弟子规》是一千零八十个字。你看我这个还不到它一半,五百一十六个字,五百四十个字是《弟子规》的一半。我把这节录下来了,为什么?你容易背诵,你容易学习。你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学十善业,十善业是大乘的根本,你有十善业,然后三皈众戒、大乘经教你才能够受持。你没有弟子规,没有十善业,你学的这个东西都是有口无心,纵然天天诵经诵给佛菩萨听,自己做不到。做不到的时候也知道,每天在佛菩萨面前求忏悔,有什么用?没有用处。
所以真正学,你要不学古德的方法,确实很不容易成就,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很不容易成就。还是得用古大德的方法,一门深入,你在这个经教里面选择一部经,儒家也可以选择一部经,儒家最重要的东西确实就是四书。这部四书,你要是果然真的能学好了,现在这个动乱的社会,你决定有智慧、有能力去应付,你还是会做得非常好。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都是顶尖的人物,你会做到最好。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生真智慧。
下面再讲到修,「约修,即定慧数息,圣道不生」,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慧,转凡成圣,古德常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是中国的圣人,中国人最仰慕的、最尊敬的,人皆可以做到尧舜,为什么做不到?不好学,不认真学。在佛法里面,经论里头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当作佛,你为什么不能作佛?你没有依教奉行;你要肯依教奉行,这一生从凡夫就转成佛菩萨了。
所以修,你看看,清凉大师在此地讲得很好,修什么?修定、修慧。这个慧是真智慧,这个定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不起作用就是定,起作用就是慧。所以定是慧之体,慧也是定之体,这两个是相辅相成,一个是表,一个是里,表里是一不是二。定慧常常中断,数息就是中断,圣道就不生了,定慧不能中断。我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说,我们的修学,无论世法佛法,两门,一个是解,一个是行;解门,读诵听讲,行门就修定修慧、修清净心。我们现在佛法里头提出的是修真诚心,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正觉心,修慈悲心。这里面全是智慧,定慧等运。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我在今年元旦写了副对联,「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慈悲、善意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落实,这八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落实在慈悲里头。「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念念不离,这就转凡成圣,真功夫。
学佛,我们就是转凡心为真心,净业三福第三条第一句「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转凡心为佛心,菩提心是佛心。十善业道达到了纯熟,心善,思想善,行为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没有毫分不善夹杂在里面。人家对我不善,我对人家要善,为什么?他没学佛,他是六道凡夫,这思想不善、心不善、行为不善,正常的,我在没有学佛之前也跟他一样,确实有是非人我,有贪瞋痴慢。佛法薰习了五十四年,才把烦恼习气(这没有断)伏住了,确实不生。受什么样的委屈,受什么样的灾害,心是平静的、是正常的,不怨天,不尤人,还是充满了慈悲善意,特别是对冤亲债主,慈悲善意能把这个怨结化解。
今天这个世间大家讲恐怖分子,恐怖分子到处闹事。我看了出事情的地方,许多政府一些人士用什么方法来对付,这是不能化解。怎样能把这个问题解决,这个冲突真的消弭?唯有真诚心、爱心才能把这个问题化解,化敌为友,化怨为亲,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不是办法,防止是什么?永远在对立,对立,那是防不胜防,你要防到哪一天?可能到几千年,可能到几万年,永远不能化解。所以世仇这个事情麻烦,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多痛苦,双方两面都痛苦。
化解,怎么个化解?化解要从自己内心化解,不要求对方,求对方是化解不了的。每个人都从内心化解,这事情马上解决了,我从我的内心化解,他从他的内心化解,我的内心化解了就能感动他。感动不了,那我们的真诚不够,中国圣哲告诉我们「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所谓是「金石为开」,金是什么?金是矿物不是生物,都受感动。何况是人,哪有不受感动的道理?不受感动是你的诚意不到,诚意不到家,人家对你怀疑,说你是奸诈,你没有诚意,要以真诚。真诚到极处,问题就化解了,这才是化解冲突,落实安定和平之道。除这个法子之外,找不到第二个办法,这是我们要觉悟。
蔡老师很年轻,他出道比我早,我出来讲经的时候是三十三岁,他三十岁就出来了。讲得不错,受广大听众的赞叹,他为什么会讲得好?很简单,真诚心能感动人。也就是你自己要做到,你说出来才感动人;你自己没有做到,你说出来,人家听了是耳边风。虽然听的时候也点点头,出了讲堂就忘掉了,没有余味。从真诚心里讲出来有余味,有余韵,这一遍听了,多少天还忘不掉,那就是效果。所以为什么要天天听?多少天?有人能够维持三天,有人能够维持一个星期,最长大概是半个月,半个月以后就没有了,这根性利的。根性差的顶多三天,三天之后就丢掉了、就没有了。要天天听、天天学,每天不间断听上一年,根扎下去了,永远不会忘记,你一生得受用,道理就在此地。
我们肯不肯把一切放下,用一年的时间好好的把这部《弟子规》,文念熟,意思明解?真正的把这里面的教训都能够落实到日常生活,这你就学会了,世出世法圣贤的根你就扎下去了,你有根了。再用一年的时间学《十善业道》,也是这种方式,一年的时间十善业道的根扎下去了,世出世间圣贤的根你有了。然后你有能力选择经论,选择一门深入,你用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不得了,你的成就在这个世间没有人能跟你相比,你为什么不干?这个没人相比是你的定功、你的清净心、你的慈悲心、你的智慧起作用了。
清凉大师下面的文很好,「圣道如火,能烧惑薪」。圣道就是指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智慧像火一样能烧,惑是迷惑,薪是柴火,用柴火做比喻,能烧烦恼,就是能灭烦恼。大乘佛法的智慧能断烦恼,能断贪、能断瞋恚、能断愚痴。烦恼再多总不出这三类,三类烦恼要是断掉了,你就是究竟圆满的佛陀,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
六道凡夫三类烦恼统统具足,见思烦恼,什么叫见思烦恼?见是讲见解,错误的看法,很多人事物看错了;思是思想的错误,想错了。对於一切人事物、对於宇宙种种现象,看错了、想错了,这叫见思烦恼。第二种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烦恼无量无边,从什么地方生的?从妄想分别里面生的,无量无边的烦恼。第三类叫无明烦恼,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迷惑,所以叫惑。这三大类的烦恼。
如果我们的思想见解正确,完全没有错误,六道就没有了,这时候叫证阿罗汉果。你看圣道,阿罗汉是圣道,小圣,超越六道轮回。你再能把尘沙烦恼断掉,无量无边尘沙烦恼断掉,你就超越十法界,罗汉、辟支佛、菩萨,你超越了,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你看看,见思烦恼没有,尘沙烦恼没有,他只有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还会起心动念,但是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得大自在。无明,大乘教里面讲有四十一品,就是四十一个等级,愈往下面这个起心动念愈严重,愈往上面愈淡薄。最上面的等觉菩萨只剩一品,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太微细、太微细了,我们没法子想像。那个微细的念头断掉,那就是究竟圆满佛果,这要靠圣道。
圣道就是圣教,为什么不讲圣教要讲圣道?圣教里面没有修,圣道里头有修,圣教落实就叫做圣道。所以经典,儒家《四库全书》,佛法的《大藏经》,圣教;我们要依照这个教来学习,那就叫圣道,这要懂,真干!真干,你走的就是圣道,佛的道是戒定慧、是闻思修;儒的道是孝悌忠信,「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我们要真干,要真把它落实,从自己做起,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
古人讲的话非常有道理,「吃亏是福」、「难得糊涂」,话很有道理,很有哲理在里头。看似糊涂,实际上他不糊涂;看到是吃亏,实际上他真的占便宜。凡人看不出来,凡人只看眼前,聪明人有前后眼,他能看几十年之后,能看到来生来世,那你得大福报!眼前吃亏将来得大福报,眼前不肯吃亏,将来这个大福报得不到。大福报是了生死、出三界,人人都向往,但是并没有走这个道。贪瞋痴慢、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你还是放不下,你还是搞这一套,这一套是轮回道。大家都争的,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你要把它放下,眼前好像吃亏了;你再远一点看,占便宜了,原来你超越六道了,你念佛往生净土了,无比的殊胜,诸佛菩萨都赞叹。
再看下面,「暖顶已前,皆名未热」。智慧没开,就好像钻燧取火一样,火没有烧起来,虽然有温度,热了,但是没有烧起来,所以叫未热。热是火燃烧起来才行,暖是有温度,顶是温度已经相当高了,火没出来。这个位次在佛法叫加行位,智慧没开。通常讲,菩萨位次是《楞严经》上讲得更详细,比《华严》讲得还详细,《华严》讲五十五个位次,《楞严》讲六十个位次。还有这位从哪来的?就是四加行。四加行在什么地方?是在十回向跟十地的当中。十回向后面有四加行再登地,登地才开慧,智慧真正开了。这个说法通常都在别教,天台这四教藏通别圆,别教,这我们就很容易理解。
因为开智慧是明心见性,智慧开了之后叫法身菩萨,天台大师讲的分证即佛。没有开智慧,在四加行还是属於相似即佛,像佛不是真佛。就好像取火一样,暖了,火没有燃烧出来,有了火星,没有燃烧,所以都不算是成功,必须火烧起来了。火烧起来了,这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成佛就是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从什么地方看?他的用心就是菩提心,我们今天讲真诚,他决定没有虚伪的心;清净,他决定没有染污的心;平等,决定没有高下的心;正觉,决定没有迷惑的心;慈悲,绝对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这叫真心,这是佛心,是你自己的真心流露。从此之后永远都是用真心,生活是真心,工作是真心,待人接物都是真心。
这菩提心反过来就是轮回心,我们今天是什么心?真诚没有了,虚伪,虚情假意;清净没有,染污,贪瞋痴慢,贪瞋痴、自私自利,清净心没有;平等心没有,总认为我比别人高,人家都不如我,你有高下心,有傲慢;智慧没有,正觉没有,迷惑颠倒;慈悲没有,自私自利,念念都是想著什么?损人利己,所以这是轮回心,六道凡夫是轮回心。轮回心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