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三国文-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迁行军长史兼领军。文帝受禅,进侍中,赐爵关内侯。明帝即位,进封东亭侯,
后以疾为太中大夫,转大鸿胪,复逊位为太中大夫。卒,谥曰景侯。
    ○议追尊宜不过高皇疏
    圣帝孝孙之欲褒崇先祖,诚无量已。然亲疏之数,远近之降,盖有礼纪,所
以割断私情,克成公法,为万世式也。周王所以上祖后稷者,以其佐唐有功,名
在礼典故也。至于汉氏之初,追谥之义,不过其父。上比周室,则大魏发迹自高
皇始,下论汉氏,则追谥之礼不及其祖。此诚往代之成法,当今之明义也。陛下
孝思中发,诚无已已,然君举必书,所以慎于礼制也。晔思以为追尊之义,宜齐
高皇而已。(《魏志·刘晔传》,《通典》七十二)
    ○遗鲁肃书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
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馀,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
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吴志·鲁肃传》)
    ☆满宠
    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少为郡督邮。曹公辟从事,又辟署西曹属,除许令,
迁汝南太守,从平荆州,还行奋威将军,屯当阳;复召为汝南太守,赐爵关内
侯,屯樊城,封安昌亭侯。文帝时拜扬武将军,更拜伏波将军,封南乡侯,迁前
将军。明帝时进封昌邑侯,领豫州刺史,代曹休都督扬州,拜征东将军。景初中
征为太尉,正始三年卒,谥曰景侯。
    ○重请合肥移城表
    《孙子》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以弱,不能,骄之以利,示之
以慑。此为形实不必相应也。又曰:“善动敌者形之。”今贼未至而移城却内,
此所谓形而诱之也。引贼远水,择利而动,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矣。(《魏志
·满宠传》)
    ○请备无强口疏
    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若
人无强口,宜深为之备。(《魏志·满宠传》)
    ○请合肥移兵更立城疏
    合肥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
辈,然後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
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魏志·
满宠传》)
    ○敕诸将
    今夕风甚猛,贼必来烧军,宜为其备。(《魏志·满宠传》)
    ○敕留府长史
    若凌欲往迎,勿与兵也。(《魏志·满宠传》)
    ○为王凌报孙布书(太和五年)
    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
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魏志·满宠
传》)
    ☆郭淮
    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迁丞相兵曹议令史,
从征汉中,留为夏侯渊司马。渊败,复为张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
转镇西长史,行征羌将军。黄初中擢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太和中加建威将军,
转扬武将军。正始中拜前将军,进封都乡侯。嘉平中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
事,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进封阳曲侯。正元二年卒,追赠大将军,谥曰
贞侯。
    ○白司马宣王书
    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若无其母,是无五子;无五子,亦无淮也。今辄迫还,
若于法未通,当受罪于主者,觐展在近。(《魏志·郭淮传》注引《世语》,又
《世说》亦有约文。)
    ☆何夔
    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建安初,曹公辟司空掾,出为城父令,迁长广太守,
徵还参丞相军事,寻拜乐安太守,入为丞相东曹掾。魏国建,拜尚书仆射,迁太
仆。文帝受禅,封成阳亭侯。卒,谥曰靖侯。
    ○制新科下州郡上言
    自丧乱已来,民人失所,今虽小安,然服教日浅。所下新科,皆以明罚敕法,
齐一大化也。所领六县,疆域初定,加以饯馑,若一切齐以科禁,恐或有不从教
者。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则非观民设教随时之意也。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
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
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业,然后齐之以法,
则无所不至矣。(《魏志·何夔传》)
    ○入为丞相东曹掾上言
    自军兴以来,制度草创,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时忘道德。夔闻以
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闾,使长
幼顺叙,无相逾越。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又可
修保举故不以实之令,使有司别受其负。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
责。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以督群下,以率万民,如是,则天下幸
甚。(《魏志·何夔传》。)
    ☆杨阜
    阜字义山,天水冀人。建安初为安定长史,去官。後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以平马超功赐爵关内侯,寻为益州刺史,拜武都太守,在郡十馀年。明帝徵拜城
门校尉,迁将作大匠。
    ○谏治宫室发美女疏
    臣闻明主在上,群下尽辞。尧、舜圣德,求非索谏;太禹勤功,务卑宫室;
成汤遭旱,归咎责己;周文刑于寡妻,以御家邦;汉文躬行节俭,身衣弋绨;此
皆能昭令闻,贻厥孙谋者也。伏惟陛下奉武皇帝开拓之大业,守文皇帝克终之元
绪,诚宜思齐往古圣贤之善冶,总观季世放汤之恶政。所谓善治者,务俭约、重
民力也;所谓恶政者,从心恣欲,触情而发也。惟陛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
及季世所以衰弱,至于泯灭,近览汉末之变,足以动心戒惧矣。曩使桓、灵不废
高祖之法,文、景之恭俭,太祖虽有神武,于何所施其能邪?而陛下何由处斯尊
哉?今吴、蜀未定,军旅在外,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後行,重慎出入,以往鉴
来,言之若轻,成败甚重。顷者天雨,又多卒暴,雷电非常,至杀鸟雀。天地神
明,以王者为子也。政有不当,则见灾谴。克己内讼,圣人所记。惟陛下虑患无
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法汉孝文出惠帝美人,令得自嫁;顷所调送小女,远闻
不令,宜为後图。诸所缮治,务从约节。《书》曰:“九族既睦,协和万国。”
事思厥宜,以从中道,精心计谋,省息费用。吴、蜀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
熙熙。如此以往,祖考心欢,尧、舜其犹病诸。今宜开大信于天下,以安众庶,
以示远人。(《魏志·杨阜传》)
    ○代蜀遇雨上疏(太和四年秋)
    昔文王有赤乌之符,而犹日昃不暇食;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而动得吉
瑞,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陛下宜深有
以专精应答,侧席而坐,思示远以德,绥迩以俭。间者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
稽阂山险,以积日矣。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以多,若有不继,必违本图。
《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使六军困于山谷之间,进
无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还师,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凶民
饥,宜发明诏,损膳减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罢之。昔邵信臣为少府于无事之
世,而奏罢浮食;今者军用不足,益宜节度。(《魏志·杨阜传》)
    ○谏帝送葬平原公主疏
    文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备不虞也。何至孩抱之
赤子而可送葬也哉?(《魏志·杨阜传》)
    ○谏营洛阳宫殿观阁疏
    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其居,禹卑宫室而天下乐其业;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
度以九筵耳。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弊百姓之财力者也。桀作
璇室、象廊,纣为倾宫、尘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秦始皇
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
有不亡者也。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夏桀、殷纣、楚灵、秦
皇为深诫。高高在上,实监后德。慎守天位,以承祖考,巍巍大业,犹恐失之。
不夙夜敬止,允恭恤民,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
《易》曰:“丰其屋,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
之祸,至于家无人也。方今二虏合从,谋危宗庙,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
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陛下不以是为忧,而营作宫室,无有已时。使
国亡而臣可以独存,臣又不言也;君作元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
《孝经》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臣虽驽怯,敢忘争臣
之义?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陛下不察臣言,恐皇祖烈考之祚,将坠于地。
使臣身死,有补万一,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魏
志·杨阜传》)
    ○让封关内侯
    阜君存无难之功,君亡无死节之效,于义当绌,于法当诛;超又不死,无
宜苟荷爵禄。(《魏志·杨阜传》)
    ○应诏议政治不便于民
    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若舍贤而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广开宫
馆,高为台榭,以妨民务,此害农之甚者也。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
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孔子曰:“苛政甚于猛虎。”今守功文俗之吏,为政不
通治体,苟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当今之意,宜去四甚,并诏公卿郡国,举
贤良方政、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一端也。(《魏志·杨阜传》)
    ☆辛毗
    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曹公克邺,表为议郎,后为丞相长史。文帝初迁侍
中,赐爵关内侯。明帝即位,进封颖乡侯,寻为卫尉。青龙中卒,谥曰肃侯。
    ○谏修殿舍疏
    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市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
古之善政,而今者宫室大兴,加连年谷麦不收。诗云:“民亦劳止,迄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唯陛下为社稷计。(《魏志·辛毗传》)
    ○谏平北芒疏
    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加以损费人功,民不堪役。且
若九河盈溢,洪水为害,而丘陵皆夷,将何以御之?(《魏志·辛毗传》)
    ○奏请宣著符命(《艺文类聚》题作《劝进表》)
    侍中辛毗、刘晔、散骑常侍傅巽、卫臻、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
事中博士骑都尉苏林、董巴等奏曰:伏见太史丞许芝上魏国受命之符,令书恳
切,允执谦让,虽舜、禹、汤、文,义无以过。然古先哲王所以受天命而不辞者,
诚急遵皇天之意,副兆民之望,弗得已也。(《艺文类聚》作“诚急于答皇天之
意,副四海之望,不得已也。”)且《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又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效
之。以为天文因人而变,至于河、洛之书,著于《洪范》,则殷、周效而用之矣。
斯言,诚帝王之明符,天道之大要也。是以由德应录者,代兴于前;失道数尽者,
迭废于後。《传》讥苌弘欲支天之所坏,而说蔡墨“雷乘乾”之说,明神器之存
亡,非人力所能建也。今汉室衰替,帝纲堕坠,天子之诏,歇灭无闻。皇天将舍
旧而命新,百姓既去汉而为魏,昭然著明,是可知也。先王拨乱平世,将建洪基,
至于殿下,以至德当历数之运。即位以来,天应人事,粲然大备。神灵图籍,兼
仍往古,休徵嘉兆,跨越前代。是芝所取中黄、运期姓纬之谶,斯文乃著于前世,
与汉并见。由是言之,天命久矣,非殿下所得而拒之也。神明之意,候望享,
兆民,咸注嘉愿。惟殿下览图籍之明文,急天下之公义,辄宣令内外,布告
州郡,使知符命著明,而殿下谦虚之意。(《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辛毗刘晔等奏。又略见《艺文类聚》十三)
    ○奏事
    昔桓阶为尚书令,以崔林非尚书才,迁以为河间太守。(《魏志·崔林传》
注引《魏名臣奏》)
    ○改正朔让
    魏氏遵舜禹之统,应天顺民。至于汤、武,以战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孔子
曰:“行夏之时。”《左氏传》曰:“夏数为得天正。”何必期于相反?(《魏
志·辛毗传》)
    ☆高柔
    柔字文惠,陈留圉人,高干从弟。曹公平河北,以柔为管长,辟丞相仓曹属。
魏国建,为尚书郎,转丞相理曹掾,迁颖川太守,复还为法曹掾。文帝践阼,为
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迁廷尉,明帝即位,封延寿亭侯,齐王时转太常,迁
司空,徙司徒。曹爽诛,进封万岁乡侯。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安国侯,转太尉。
景元四年卒,年九十,谥曰元侯。
    ○除妖谤赏告之法疏
    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
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昔周公作诰,称殷之祖宗,咸不顾小人
之怨。在汉太宗,亦除妖言诽谤之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
物之仁。(《魏志·高柔传》)
    ○三公与朝政上疏
    天地以四时成功,元首以辅弼兴治。成汤杖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
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于上,贤相良辅股
肱于下也。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
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古者刑政
有疑,辄议于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三
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裨起天听,弘益大化。
(《魏志·高柔传》)
    ○请待博士以不次之位疏
    臣闻遵道重学,圣人洪训;褒文崇儒,帝者明义。昔汉末陵迟,礼乐崩坏,
雄战虎争,以战阵为务,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太祖初兴,愍其如此,在
于拨乱之际,并使郡县立教学之官。高祖即位,遂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
于是天下之士,复闻庠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陛下临政,允迪哲,敷弘大猷,
光济先轨,虽夏启之承基,周成之继业,诚无以加也。然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
国清选,而使迁除限不过长,惧非所以崇显儒术、帅励怠堕也。孔子称“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故楚礼申公,学士锐精;汉隆卓茂,缙绅竞慕。臣以为博士者,
道之渊薮,六艺所宗,宜随学行优劣,待以不次之位,敦崇道教,以劝学者,于
化为弘。(《魏志·高柔传》)
    ○谏大兴殿舍广采众女疏
    二虏狡猾,潜自讲肄,谋动干戈,未图束手;宜畜养将士,缮治甲兵,以逸
待之。而顷兴造殿舍,上下劳扰。若使吴、蜀知人虚实,通谋并势,复俱送死,
甚不易也。昔汉文惜十家之资,不营小台之娱,去病虑匈奴之害,不遑治第之事。
况今所损者非惟百金之费,所忧者非徒北狄之患乎?可粗成见所营立,以充朝宴
之仪。讫罢作者,使得就农。二方平定,复可徐兴。昔轩辕以二十五子,传阼弥
远;周室以姬国四十,历年滋多。陛下聪达,穷理尽性,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
罴之祥又未感应。群下之心,莫不悒戚。《周礼》:天子后妃以下百二十人,嫔
嫱之仪,既以盛矣。窃闻後庭之数,或复过之,圣嗣不昌,殆能由此。臣愚以为
可妙简淑媛,以备内宫之数,其余尽遣还家。且以育精养神,专静为宝。如此,
则《螽斯》之征,可庶而致矣。(《魏志·高柔传》)
    ○谏就狱杀公孙晃疏
    《书》称“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此王制之明典也。晃及妻子,叛逆
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
可恕。夫仲尼亮司马牛之忧,祁奚明叔向之过,在昔之美义也。臣以为晃信有言,
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
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魏志·高柔传》)
    ○谏罪杀禁地鹿者疏
    圣王之御世,莫不以广农为务,俭用为资。夫农广则谷积,用俭则财畜,畜
财积谷而有忧患之虞者,未之有也。古者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
之寒。中间已来,百姓供给众役,亲田者既减,加顷复有猎禁,群鹿犯暴,残食
生苗,处处为害,所伤不赀。民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