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恋爱、婚姻,几乎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可是,它们却又像是毒(河蟹)品,令执着之人深受其苦却无法自拔。
记得《围城》里有一句可说是能万世传颂之句,可解读世间人心。
‘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在城里的人却想冲出来’,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怪圈和难题。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人心这个东西,这个问题就永远存在。
庚新同志年近四张,在和多伤雨同志聊天的时候也知道他过了而立之年,看到今天庚新同志的单章也是颇有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有时我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这两位老大哥一样,为自己的未知的还在迷雾中的婚姻唏嘘,为自己不能侍奉家人而顿足垂叹。
人生湣鹕吕淳褪俏巳媚愠惺苷庑硇矶喽嗟谋撕痛煺邸⑸踔辆摹5慵壬诖耍从直匦肴ッ娑裕薹ɑ乇堋:迷谡飧鍪澜绺宋颐前樗孀趴嗄讯牧硪谎楦楔D―快乐和满足,真不知道,如果人类失去了憧憬负面情绪所伴随的正面情绪的希望,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
庚新同志前些总在说自己烦躁,甚至肾阴虚,唉,这都是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所至啊。
庚新同志太感性了,内心深处也许是一个颇为思想传统的人,说好听些是责任感太强,说难听些就是太大男子主义了。
万事都想担当,有时偶尔做了一些在别人那里习以为常的逃避之事的时候,自己就无法原谅自己。
对于女人和朋友来说,这是好事,因为你有了这么一个至性的朋友。
可在自己来说,这就不一定是好事了,尤其是对于自己的身体。
我不是学医的,但我有着同样的病症,肝脾易火,皆因情绪。这样的人,非常容易导致肝火上升,阴气不调。庚新同志你耳鸣、烦躁都是这样引起的啊。
虽然明知,与人容易,但是还是劝告庚新同志,放松心态,脸皮厚一些,神经大条一些,想要女人有时候其实需要付出的不一定是感情,进不进城随缘吧。
城外苦,城内亦苦,尤其是你这样的性格和职业。
当然了,有个女人,体会一些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也是不错的。
和在城外一样,城内的生活既有甜蜜和幸福,也有过了几年之后的各种各样在城内的感叹和唏嘘,甚至埋怨和背叛。
这都是我们身在这世界就必须要去面对和经历的苦难,就看庚新同志你,能不能像你的作品那样,能透过这些去追寻与之相伴的、那珍贵的、时现时没的快乐和幸福了。
但,无论怎样,无论悲伤的或快乐的、痛苦的或幸福的、挫折中或顺畅中、郁闷中还是开怀中,这所有的一些和经历都是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
我很喜欢两句话,送给你。
一、
束缚与自由是相对的,也是相辅的,人生也许就是在这种相互转换中前进的吧。
二、
生活是首歌,你的歌中有音符吗?
生活是幅画,你的画中有笔触吗
卷一 日报7月8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日报7月8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作者:何方神圣_炎
首先得说说‘斗将’。
其实斗将在军阵中比较盛行的是春秋时期,那时候的中国古代争斗,多数并未是为了彻底的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更多的是征服对方。
而征只是手段,让对方臣服自己,取得经济或民生利益才是最终目的。所以,那时候的战争因周礼影响,多数是比较客气的,也是颇有‘君子风度’的‘斗将’,甚至一次斗将可以结束一场战争。
到后来,社会发展进步,科技和生产技术不断增强,致使武器装备丰富而更具实用性和杀伤力。相应的,利用不断进步的武器装备和战争资源,战争的形式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由最初的对阵改变为多样性的狡诈厮杀,甚至是以当时来说不循常规的立体穿插作战。
而随着战争资源的开发,和军事装备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到后来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这个时候,传统的斗将之风就越来越少了,随着战争手段的残酷和政治目的的不可调和,以及政治家的野心。传统的斗将几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电视或者演义小说里看到的以打击对方士气、消灭对方熊猛之士为目的厮杀。
当然了,其实这时候斗将几乎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战阵冲杀中,有意或无意的类似与现代斩首战术的斗将。
其实,看史料的斗将记载,你不难看出与电视剧的不同,电视剧或小说里是用春秋时期的斗将形式来演绎所描写的故事内容。
真实的斗将,如果是有意的话,是为了消灭对方指挥中枢,继而利用本阵的冲杀能力强的部队由‘武艺’高的将官带领,混于战阵中,伺机冲击对方指挥本阵,消灭指挥机关,从而使敌军陷入混乱,从而取胜。
比如我们说的三国中关于斩颜良。
如果是无意的话,那一般情况是己方存活能力强或比较机动的作战队
在混战时偶遇对方存活能力强或比较机动的部队,相互绞杀的结果。
其实,大家看一些史料中的斗将记载,多都是这些中的情况。当然了,也有极少的是双方部队谁都无法确定取得战争主动权,继而以这种打击对方士气的方式来争取主动权。
而,这种情况下,1v1的情况也极少发生,因为双方斗将,决定胜负的因素太多了,并未是谁勇武谁就一定能获胜。
斗将是相当残酷的,往往就是瞬间或者1。2个照面就能解决问题,而并非打来打去从白天打到晚上,那纯属扯淡。所以,一方的一念迟疑或者一个微小的石头,一个马蹄下的小坑都有可能影响结果。
而无法掌握战斗主动权的统帅们是不可能冒这个风险的。
回到主题,说话,今天的章节,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阿福最后的叹息,继而让我想到了这个主题――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阿福穿越了,因为他是曹营的人,就必须为曹营考虑,消灭刘备在萌芽中,是他必须做的。
可没成想,他的主动令关羽也到了袁绍处。实际上,以徐晃的作战指挥能力,一个颜良+张飞,是绝对不可能让他溃败的,庚新同志这里有些演义化了。
但是,关羽的出现似乎给刘备增加了许多战力。抛开夸张的演义个人勇武不谈,就以实际指挥作战能力来说,关羽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战将。
以徐晃只能,似乎刘备一个人无法取得濮阳,但来了个关羽,可用之地就宽裕很多,舀下濮阳也就不无可能了。
以往,阿福与刘备的基情总是在刘备失败或下风中结束,这次,阿福让关羽回到刘备身边,似乎真就是自己砸了自己的脚。这回阿福还给了留给一次激情啊。
另一处,就是贾诩了,果然是开始报复了。
阿福,真就不用怕贾诩,政治就是这样,下官怕上官有时候在政治面前往往会不循旧例。
脑袋聪明,是好事,但在绝对的政治关系中,只能是被利用和弱势的,这就是现实,而不是小孩过家家。
你贾诩再聪明,再能算,面对庞大的利益关系集体,也只能选择沉默,这也就是为什么贾诩在实际操作中选择低调行事,你一旦触怒了利益集团的一角,那你面对的将是整个利益集团。
就算是皇帝,在庞大里利益集团面前,也需要忍耐和妥协,更何况是贾诩这个降臣呢。
再有,今天等还的,就是徐晃了。
相信庚新同志,对徐晃应该很清楚,也不会太过抹杀他的功绩和能力吧。
官渡之战的正面战场,功劳最大的将领可以说就是徐晃了,五子良将中官渡之战最耀眼的也是徐晃。
颜良部、文丑部在历史中也是由徐晃的部队完成消灭的。
而张辽和关羽只是先登死士,说好听些是箭头部队,说不好听些就是去当炮灰的。
当然了,这里张辽和关羽所部可能就是我上面所说的,战斗力比较强机动性比较强的游击小队。而,大部队作战,最终临战指挥的还是徐晃。
灭文丑的时候,虽然曹操是用计了,可是具体执行率领部队作战的,还是徐晃。
诛颜良部,斩文丑部后,徐晃也从裨将军一跃晋升为偏将军。
现在,书中徐晃如此的窝囊,恐怕作为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绝不会就此罢休吧,那五子良将也太不值钱了,张辽神马的也都是浮云了。
因此,还给徐晃本来他应该得到的,迫在眉睫啊。
几个大事说完了,小事突然忘的一干二净了,呵呵,也许这就是不做手稿的弊端。
得嘞,要的就是一时的感叹和想法,太细致了,反而不美。
另外,神圣我也成危人了,而且也订阅全书了,在此,终于可以安心的写日报了,安逸中。
卷一 日报7月9日战官渡白马为先
日报7月9日战官渡白马为先
作者:何方神圣_炎
今天3更的内容庚新交代的很清楚,尤其是官渡之战前期围绕白马展开的一系列战斗。
从敌我内部情况,到各条战线的情况。确实,战争看的并不只是主战场,侧面战场同样对正面战场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比如,此次白马之战,正是由于延津战场的胶着才诱使袁绍军分兵向西,给曹操重新夺取白马创造了机会。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荀攸,庚新同志不厚道啊,官渡之战最出彩的武将是徐晃,此时被庚新同志给悲剧了;而最出彩的谋士荀攸,又让他去侧翼打酱油了。
郭嘉、贾诩虽好可毕竟是搞一些阴谋诡计的,正经在战术和军事行动上给力的,还是荀攸啊,佯攻延津解白马之围、迁徙百姓设计诛杀文丑部、甚至是乌巢之战,可都是荀攸一手策划和参谋的啊。
这时候的郭嘉,可能正在搞孙策的事儿,也算战斗在隐蔽战线的英豪了。
呃,其实还有个事儿,就是赵云。在官渡之战时期,赵云实际上是到‘邺’找到了刘备,并投靠,只是,那时候赵云并不显山露水,毕竟当初和袁绍军干过几仗,这时候赵云正悄悄的帮刘备招募士卒呢。
而这时候曹操军中另一位高谋程昱上演了空城计原型,鄄城之战。
说这么几个人,感觉是挺凌乱的,确实,大战开启,各条战线都有很多惊人之事。
回到正面战场上,关于文章中的白马之战,庚新用了常山之蛇来形容,这白马就是蛇腹,作为官渡之战前期的焦点战役,白马就好像蛇的七寸成为遏制袁绍军势的关键之重。
愚以为,此次文中白马之战颇有围点打援的意思,目的就是消灭意外占领濮阳的刘备。
许平回去后一定是痛斥了刘备,并告知袁绍刘备确有反意,已不可信任,那么,黎阳方面就必须出重兵控制白马,继而从刘备手里夺取濮阳。
(黄河改道了?黎阳和白马离的相当近,很难想象当初黄河是从它俩中间流过。而且延津现在也是在黄河以北,当初来黄河以南?不知道当初濮阳是在黄河北还是黄河南了。?。)
那么,历史似乎终于大致回到了原来的轨迹。
袁绍出兵白马,开启了白马大战。那么颜良到底死于何人之手?
个人认为甘宁的可能性比较大,貌似,甘宁已经升级了。而且,手中持有利器,亲爹为亲儿子做的刀,那品质恐怕比天罡刀更好吧。并且,甘宁有马上三宝。至此,甘宁在马战中最少提升了几个等级。
结合今天章节最后阿福从辎重库里出来,马上要去找军师,我认为他找到的是袁绍军的大批冬衣或者甲胄。
因为,一般的守城器械,阿福没必要那么兴奋的马上叫军师。大家还记得曲阳之战的时候,有过这么一段成功战例,那么,这里是否也可以应用呢?
试想:
甘宁部身着袁绍军服,穿插混迹与袁绍的部队与部队之间,袭击骚扰袁绍军攻城部队的辎重和后方。在白马之战最关键的时刻,携骑军突然冲击指挥中枢,诛杀袁绍部队指挥官颜良。(这也是我昨天日报中所提的关于所谓的斗将之说,而这战术,也算是特种作战了吧。)
而关系到‘非常规’战术需要,这恐怕,才是有必要与军师商议的吧。
至此,诛颜良,甘宁同志获得,关羽张辽哭了。而作战指挥之功成了阿福囊中之物,徐晃同志哭了。
呃,写着写着,又写成预言贴了,我汗,庚新大老爷,千万不要爆我菊啊,就这么地吧,哈哈。
其实,今天直到写完日报,还没想明白题目,最后没办法就内容胡乱搞了个题目。这些天也不知道是状态不好,还是对于金戈铁马已经麻木了,实在没有好的切入点。
回头吐槽,可惜了白马魅影了,活此啦的被迫剖腹产了,悲剧啊!
卷一 日报7月10日诛颜良斩文丑
日报7月10日诛颜良斩文丑
作者:何方神圣_炎
居然是火烧白马,是啊,既然都已经屠城了,而且曹操也要退守官渡,这白马城留下确实没什么意思了。
昨日还有一丝疑虑,认为留下白马城为后来计引文丑做一个伏笔,没想到,庚新同志就这么果断的烧了白马。
烧就烧了吧,颜良也该打完酱油引出文丑了。
作为官渡之战前期战役中最重要的白马之役,围绕白马,袁绍损失了两员极为重要的将领,也是他最为信任的两员部将。曹操可谓赚的钵满盆溢,为后期的焦点战役官渡之战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至此,河北四庭柱已陨落两人,只剩下张?和高览了。但是,相对于颜良和文丑,作为韩馥降臣的张?似乎并不被袁绍完全信任。即便是当初张?被委以拒公孙瓒的任务,恐怕也是当作炮灰消耗这些降臣的实力吧。
可叹,袁绍该亡啊。乌巢之战如听从张?之策举重兵驰援乌巢,恐怕官渡之战战败者就是曹操了。可惜,这出策之人并非颜良文丑这样令袁绍信任的部将,而是一个降臣。
如此看来,白马是一个影响着整个官渡之战战局的重要战役。
其占领地和人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了两个令袁绍视为左膀右臂、足可信赖的人。
而曹操这边,庚新同志用一个刘延的死、徐晃的失败,换出一个曹朋的崛起,似乎也很附和演绎小说的情景。
酱油男一号颜良和酱油男二号文丑,正是阿福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历史上徐晃用此役从裨将军升迁为五品偏将军,那这次以阿福的的功劳,其职称再怎么说也该有个杂号将军或者裨将军了吧。
而后面还有更重要的官渡之战的粮草保卫战中,徐晃同志及乐进同志也不会吝啬把这次的功劳交给阿福吧。
那么阿福到底会出现在故市还是乌巢呢?本着不在一只羊身上拔毛的指导原则,以及主角身处矛盾中心论的原则,这次也该是乌巢的乐进倒霉了吧。要是还在故市,那徐晃可得哭死了。
由此想到的,庚新同志会不会把曹魏的宿卫系统提前搬出来呢?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北军五营似乎不适合曹朋及正在茁壮成长的新人们入驻哦。
如果能成型,那阿福可真是老曹贼手中真正的小曹贼了,在未来北征乌桓的时候,阿福才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卷一 日报7月11日其实先死的是文丑
日报7月11日其实先死的是文丑
作者:何方神圣_炎
没错,题目是如此。
看来,庚新同志有意要在顺应历史事情的情况下略微的改变细节内容喽?
事情是这样的,本来白马之战颜良是由张辽关羽先登突击刺死的,然后曹操迁徒白马的百姓,袁绍部渡河追击占领白马、延津,至延津南。时曹操驻军白马南的南阪,而后用计突击追击的文丑部,在乱军中斩杀文丑。
现在,颜良死于乱军,而以如此接近的重要将领死亡来说,文丑就不该做个糊涂鬼不知道被谁杀死了,那么很可能又是甘宁在突击的时候学张辽和关羽直插文丑处刺死文丑。
那这俩兄弟,可真是反过来喽。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以死法来说,先死的是文丑,后挂的是颜良。
呵呵,开个玩笑。
白马之役终于结束了,要迎来了官渡之战中的曹军大退守,这次阿福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如果文丑,庚新同志还是安排给阿福的话,我估计会有两个可能:
其一
按照历史的走向,延津丢失曹操主动败退官渡,这回虽然没有老百姓做累赘了,但同样需要殿后之人。
那么,会不会是贾诩请缨呢?
毕竟在此次白马之役中,贾诩没有做好作为‘毒士’应有的工作。曹操如此看重曹朋,既然同意贾诩协助阿福了,那么战前必定有所交代,不可能一句话都不说,起码是叮嘱贾诩,无论作为一个年长者还是参司空军事,都要妥善的处理好白马之战。虽然阿福是主将,但在曹操看来,恐怕能令白马完成既定任务的只有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