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粮食危机-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席瓦指出:“有很多方法可以代替药物为人们提供维生素A。动物的肝脏、蛋黄、鸡肉、猪肉、牛奶和黄油都富含维生素A。β胡萝卜素能够产生维生素A,它通过绿叶蔬菜如菠菜及胡萝卜、南瓜、芒果等提供给人类……”

  虽然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新闻通稿中没有提到,但是科学家们都明白大量摄入维生素A会导致维生素过多症或者叫做维生素A中毒,它会导致婴儿永久性的大脑损伤及其他有害影响。

  此外,如果只通过食用大米来摄取维生素A,那么每个人所需要食用的大米的数量巨大无比,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肚皮。有人曾预测一个亚洲人平均每天需要吃掉9公斤大米才能满足人类正常的维生素A最低摄入量。一个亚洲人一般一日三餐食用300克大米,只能提供8%的需要量。

  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高登?康威曾在一篇新闻通稿中怯生生地回应这些批评与质疑:“首先要声明我们并不认为金水稻是维生素A缺乏问题的解决方法。它只是水果、蔬菜和肉类食品以及其他强化食品和维生素营养品的上好补充品。”他补充道:“我同意席瓦博士的观点,金水稻在公共宣传方面太过火了。”

  也许公共宣传方面“太过火了”,但是对于躲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基因革命幕后的那些人来说,宣扬转基因金水稻的运动远未过火。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2000年宣布,他们正把多年来水稻研究的成果奉献给公众。实际上,他们巧妙地把研究成果奉献给了商业化农业生物技术巨头。英国公司阿斯利康2000年5月宣布获得了金水稻商业化的独家许可。阿斯利康后来成为瑞士先正达公司的一部分。

  第58节:技术霸权 粮食就是权力……(7)

  金水稻项目为基因工程生物技术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宣传工具。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宣称:“如果我们每天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多一点富含维生素A的转基因金水稻,那么每天就能拯救4000个由于营养不良而生命垂危的人。”为金水稻申请了专利的先正达和孟山都声称,他们允许这项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免费用于人道主义用途”。

  随着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农业综合企业的游说者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大造舆论,对把日常主食交由基因学博士和农业综合企业巨头控制的批判与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小。著名医学专家、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说:“通过所谓的农业技术手段来解决全球饥饿的问题,纯属一种阴谋。这也许是……新世纪商业中最为恶毒的徒劳无益的行为了。”然而这番话被人们当作了耳旁风。

  与此同时,生物技术界的内部人士、在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从事转基因种子研究、金水稻专利的主要持有人史蒂文?史密斯2003年6月在他去世前宣布:“如果有人告诉你转基因可以养活世界,那么你告诉他们,转基因养不活世界……要养活世界,需要政治和金融的意志——而不是生产和销售的问题。”洛克菲勒基金会声称利用转基因生物可以养活世界,这只不过是一个神话。但是这个神话掌握在强大的神话制造者手中。这场革命仍在继续。

  农业综合企业和基因革命的支持者们通过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国际农业研究咨询小组、国际水稻研究所和洛克菲勒的直接资助,精心制定了传播基因革命种子的全球计划。在这个计划的指导下,他们已经为下一步做好了准备,即加强对人类粮食供应的全球控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组织。它就是世界贸易组织。

  第59节:煽风点火(1)

  第四部分

  肆虐的转基因种子

  第八章

  煽风点火 谷歌搜:中国远程思考控制武器,谷歌搜:大陆的长程思维控制,谷歌搜:吕秀莲小姐,谷歌搜上海木头 live; 谷歌搜解放军早已经登上台湾岛,谷歌搜脑控,搜:woody20000@gmail ; Google搜:wewillfreetibet; 谷歌搜:loose change


  策动世界“粮食生产革命”

  洛克菲勒家族凭借与拉美国家的紧密关系推销其转基因农作物,到2004年,阿根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全国48%的土地被用来种植转基因大豆,其中90%以上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而种植这种种子一定要用孟山都公司提供的农药。由于种子和农药都要从美国公司购买,以及孟山都公司在专利费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仅仅十年时间,在技术进步的名义下,阿根廷的粮食自给能力逐渐丧失,整个国家的农业经济彻底受控于外国权势集团。

  阿根廷成为第一个实验品

  到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由接受过遗传学训练的、虔诚的分子生物学家组成的全球网络已经形成。与此同时,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的一个庞大的转基因项目也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实施地点选中了阿根廷,在那里,戴维?洛克菲勒和洛克菲勒家族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已经与新任的总统卡洛斯?梅内姆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阿根廷的农业用地被确定为转基因作物的第一个大规模实验场,阿根廷的人民也因此成为转基因作物的第一批活体实验品。

  项目的支持者们欢欣鼓舞地声称,将转基因作物引入农业的意义相当于“第二次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规模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一种说法,尤其是指通过采用特殊的杂交小麦和化肥。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幌子下,墨西哥、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曾经大规模地推广过这些技术。

  到2004年,仅仅用了短短的8年时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约40倍,达到1。67亿英亩,(约6760万公顷)。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大约占到世界农业耕地总面积的25%。这表明,在1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转基因作物完全有可能在世界农作物,至少是基本农作物的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中,有超过2/3(1。06亿英亩,约4300万公顷),是在世界上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倡导者美国。转基因作物的支持者们声称,这一事实说明,美国政府、消费者以及农民对转基因作物有信心,相信与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将带来巨大的好处。后来证明,这是一场大骗局。

  到2004年,阿根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3400万英亩(约1375。9万公顷),在种植面积上仅次于美国。其他一些国家如巴西,种植面积虽然小得多但增长速度很快。2005年初,巴西废除了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律,理由是,转基因作物已经广泛蔓延,实际上已经不可能控制其扩散。到这个时候,加拿大、南非和中国也都已经制定了实施转基因作物的庞大计划。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这些苏联的前卫星国不甘落后;正迎头赶上。这些地方的耕地充裕、监管松懈。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和西班牙也有报道说种植了大量转基因作物。根据美国皮尤基金会收集的数据,还有其他许多贫穷的国家,也成了转基因作物、特殊除草剂和杀虫剂化学品公司的推广目标,具体的数字还无法获得。

  根据皮尤基金会的研究报告,引人注目的是,在2004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中,有85%属于“资源贫乏型”,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都在高额外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行的改革双重压力下苦苦挣扎。

  没有哪个国家像阿根廷那样这么早就在农业资产的基本结构方面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革。转基因农业的历史和阿根廷的“大豆革命”,是一个国家在“进步”的名义下全面失去粮食自给能力的典型案例。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在南美洲大地上,阿根廷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令世人羡艳。作为胡安?庇隆时代的一部分,当时阿根廷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多样化的、富饶多产的,由小型家庭农场所主导。70年代一个普通的阿根廷农民,往往会在一小块土地上种一点蔬菜和小麦,养些家禽、奶牛或肉牛,农民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保持几十年不变。70年代,阿根廷牛肉的质量非常高,堪与得克萨斯牛肉比美;都是世界上质量上乘的牛肉。直到80年代,这片富饶的土地和农耕文化,不仅能够实现农产品的自给自足,还能产生大量剩余。重要的是,政府无须对农业进行补贴,农民的债务也微不足道。

  债务危机让阿根廷成了大豆生产大国

  但是好景不长;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发生的债务危机改变了一切。随着7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的暴涨,以洛克菲勒家族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及花旗银行、汉华银行、波士顿银行、巴克莱银行等为首的纽约及其他国际大银行,以初期很有吸引力的条件向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兜售贷款。这些贷款主要是为进口急需的石油提供资金。只要伦敦的利率仍保持在低水平上,这些贷款完全可以通过国家的收入偿还。因此,这些贷款很快显示出巨大的诱惑力。于是,阿根廷的美元债务急剧攀升。

  1979年10月,为防止美元崩溃,美联储突然将其主导利率提高了大约300%,从而对全世界的利率产生了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阿根廷外债的浮动利率。

  到1982年,阿根廷深深地陷入了债务圈套之中,这个圈套与19世纪80年代英国为了从埃及攫取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而使用的圈套如出一辙。以戴维?洛克菲勒为首的纽约银行家似乎对英国人的债务帝国主义手法心领神会。

  打垮阿根廷人的民族意志

  在庇隆时代的早期,阿根廷曾经将强大和组织良好的工会运动,与深度参与经济的中央国家机器相结合。在国家管制的模式下,二者均与少数私营公司开展合作。在战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和平年代,它具有某些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相似的特征。而且,不管庇隆主义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它毕竟在阿根廷人民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1976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阿根廷政权更迭,庇隆时代在喋血中终结。发动政变的借口是为了打击这个国家日益兴起的恐怖主义和共产党暴动,在这样的说辞下,政变显得冠冕堂皇。后来的调查显示,人民革命军和蒙托内罗斯组织(Montoneros,20世纪70年代初曾在阿根廷城市地区活动的一个反政府组织。——译注)将发动游击战的谎言是由阿根廷军方编造出来的。此前,军方的领导人大多数曾在臭名昭著的美国陆军美洲学院接受过美国五角大楼的镇压国内暴乱的技术培训。

  第60节:煽风点火(2)

  然而,事实证明,即使是按照其对人权和正当的法律程序的定义,豪尔赫?魏地拉总统的军事独裁也过于随心所欲了。1976年10月,阿根廷外交部长、海军上将塞萨尔?古塞蒂在华盛顿会晤了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这次会面是为了讨论军政府在阿根廷国内大规模镇压反对者的方案。根据几年后披露的美国国务院解密文件,基辛格和洛克菲勒不仅暗示了自己对这一方案的支持,而且洛克菲勒甚至提出了阿根廷国内应干掉的具体关键人物?。在那场所谓的“肮脏的战争”中,至少有1。5万名知识分子、工会领袖和反对派人士失踪。

  在阿根廷的政权更迭中,洛克菲勒家族绝不只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军政府中的关键人物之一、经济部长马丁内斯?德?胡斯与戴维?洛克菲勒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他与戴维?洛克菲勒私交甚深。马丁内斯?德?胡斯是阿根廷最富有的地主家族的头面人物。他采纳了激进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外国在阿根廷的投资十分有利。事实上,改变经济政策本身正是洛克菲勒秘密支持军政府的首要原因。洛克菲勒的银行提供的大笔现款,私下里为军方夺取政权提供了资金。

  20世纪40年代,美国美洲情报机构的头目是戴维的兄弟纳尔逊?洛克菲勒,他是罗斯福总统任命的美洲情报事务协调员。至少从这个时候开始,洛克菲勒兄弟就将拉丁美洲视为其家族事实上的私人势力范围。洛克菲勒家族的利益从委内瑞拉的石油一直延伸到了巴西的农业。此时此刻,他们认定,70年代阿根廷的债务问题为他们在该国扩张家族的利益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冻结工资的同时,马丁内斯?德?胡斯放开了以前曾由政府控制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包括粮食和燃料价格),导致消费者购买力的大幅下降。进口关税的大幅削减使得进口商品充斥市场。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在名义上维系着这一计划。确实,通过削减开支、提高公共服务部门的价格和增加税收,财政赤字从197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3%下降到1979年的2。7%,通货膨胀率从1975年的335%下降到1980年的87。6%。然而,比索的实际升值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外逃和收支平衡危机导致了该计划的崩溃?。外国投机资本也被引入这个国家,大通曼哈顿银行和花旗银行是第一批进入的外国银行。

  事态的恶化不可避免,生活水平的降低激起了强大的庇隆主义工会运动的抗议,这些抗议像所有其他形式的反对活动一样,受到了军政府的残酷镇压。戴维?洛克菲勒显然对阿根廷新政府的所作所为十分满意;他宣称:“阿根廷终于有了一个理解私人企业制度的政权,这令我印象深刻。”?

  在经历了十多年军事高压统治之后,1989年随着卡洛斯?梅内姆接任总统,对阿根廷国家主权的蚕食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梅内姆出身豪门;是个花花公子,后来被指控腐败贪渎和从事非法武器交易。当时是老布什主政白宫,他至少8次在白宫把梅内姆作为私人客人来接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老布什的儿子尼尔?布什是梅内姆府邸的座上宾。一句话,梅内姆跟北边正打得火热。

  由于阿根廷军方丑闻缠身,民众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纽约的银行家和华盛顿的权力掮客认定是出新牌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对阿根廷进行经济掠夺,才能继续控制阿根廷的企业。梅内姆名义上是庇隆领导的政党的成员。事实上,他强行对阿根廷实施经济休克疗法,这次休克疗法甚至比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实行的自由市场革命还要猛烈。而他的庇隆派成员的身份,使他可以平息党内和工会内部的反对。

  此外,对于实力强大的纽约银行家来说,梅内姆政府中的关键职位是经济部长。新部长是马丁内斯?德?胡斯的信徒多明戈?卡瓦罗,他也是纽约金融界所熟知的人物。卡瓦罗毕业于戴维?洛克菲勒的母校哈佛大学,在那里获得博士学位,曾短期担任过阿根廷国家银行行长。洛克菲勒曾公开对卡瓦罗表示过赞赏?。

  第61节:煽风点火(3)

  卡瓦罗还是戴维?芒福德的密友和商业合伙人。芒福德是老布什政府财政部的高官,负责按布雷迪计划对拉丁美洲债务进行结构调整,后来他担任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的董事。“扬基银行家们”确实对卡瓦罗信任有加。

  梅内姆的经济计划由戴维?洛克菲勒在华盛顿和纽约的朋友们制定。该计划着力推进激进的国家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并且在医疗卫生、教育和工业等各个领域废除了此前精心制定的国家管制。以前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突然向外国进口商品大开门户,开放程度甚至超过了军政府统治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私有化的进程是按华盛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该组织按照华盛顿的旨意行事)的要求制定的,这是提供紧急贷款来“稳定”比索的一个条件。当时,阿根廷正经历类似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那种每月高达200%的超高的通胀率。军政府下台后,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经济和财政,阿根廷外债债台高筑。

  梅内姆利用军政府最后几年造成的高通胀率,强行对这个国家进行经济改革,其采取的措施之激进远胜于军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卡瓦罗“恪尽职守”,强制实施了国外要求他采取的休克疗法,他立即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4亿美元的贷款和高度称赞。随之而来的是一波私有化浪潮,范围从国有电信公司到国营石油垄断企业,甚至包括国家社保基金。一时间,腐败猖獗。通过牺牲纳税人的利益,梅内姆的亲信们成了亿万富翁。

  取代国家产业垄断的是大型外资私人垄断企业,它们从洛克菲勒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或花旗银行的贷款中获得了大部分资金。同样是这些银行,几年后组织阿根廷富人进行资本外逃,把手中的比索换成美元,存入离岸的大通银行或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账户,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而对于阿根廷的普通老百姓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