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其更持续地发挥着次要作用,尽管如此,存款 准备金比率与存款 通货比率一样,在
金融危机发生时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公众试图降低存款 通货比率而表现出对银行的
不信任,银行就会通过增加其准备金数量加以应对。经过短暂的时间,银行就能成功地
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它们成功地降低了存款 准备金比率,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货币存
量的下降压力。
从长期趋势来看,存 款 准 备 金 比 率 也 会 随 着 货 币 安 排 的 变 化 而 变 化。在 绿 钞 时
期,由于国民银行的成熟及非国民银行相对重要性的提高,存款 准备金比率显著上升。
%#&—%(& 年这 %( 年中,存款 准备金比率再次上升,部分原因是由于财政部准备承担
更广泛的中央银行职能。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后,存款 准备金比率再次上升。其原
因在于联邦储备体系既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又增加了商业
银行的信心。然而,%)(—%)) 年发生的货币危机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在此期间,存
款 准备金比率呈下降趋势。短短 %( 年的时间里,存款 准备金比率就从 %+ 年空前的
最高水平,下降到仅略高于 %#’& 年的水平。%)(—%)) 年的经验使银行认识到,依靠
联邦储备体系来解决流动性问题是行不通的;银行用了三年时间来根据自身流动性偏
好方面的相应变化来调整其准备金。%)’—%)& 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提高,使
银行资产流动性的需求再次发生变化,同样地,这次调整也经历了大概三年的时间。从
那时起,存款 准备金比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银行认识到存款保险能够
消除银行的挤兑风险,而且早期经历的影响 也逐渐消失。如果调整是针对法定准备金
要求的变动而作出的,那么这一比率会回到它在 +( 年代后期的水平上。
#%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尽管在影响货币存量的因素方面存在着这些显著的变化,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货
币存量方面的变动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旦确定下来,就很少再发
生变动。影响货币存量的那些外部力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货币存
量的变动对经济其他方面的影响似乎一直是高度稳定的。
!’( ’) 货币方面的变动的独立性
货币存量变化与其他经济变量变化之间的紧密关系本身,既不能说明引发变化的
原因,也无法说明变化影响的方向。货币方面的变动可能随着其他经济变量独立产生
的变化而变化,国民收入和价格也可能随着货币方面独立产生的变化而变化。这二者
可能是相互作用的,且每一方的变化都可能存在一些独立的因素;或者,二者可能都受
到第三种因素变化的影响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分析货币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范围广泛
的定性证据,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因为这样可以对已有统计数据的这些可能性解释加以
辨析。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超出这些数字本身,对引起这种特殊变化的先前情况
加以辨析,而当我们通过计算机处理这些特殊变化的统计数字后,其特殊性将不复存在。
从我们之前的论述来看,可以充分肯定的一点是,货币方面的变动实际上常常是独
立的,因为货币方面的变动通常不是商业情况同期变化的直接或必然结果。
最明显的例子可能要数 %&〃’—%〃%! 年的货币扩 张,这 次 货 币 扩 张 是 世 界 性 的,且
反映了黄金产量的 增 加。黄 金 产 量 的 增 加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前 几 十 年 价 格 水 平 下 降 的 结
果,因此,也可以说其反映了货币变动与经济变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很明显,这次
货币扩张并不是由同期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上升所引起的。因为单纯的国民收入和
价格水平的上升,一般会引起世界范围内黄金产量的下降,并且在金本位制下,国民收
入和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引起黄金从个别国家流出。如果货币和国民收入的共同变动并
非完全一致,那么影响的方向必定是从货币到国民收入。
一战和二战期间,货币存量经历的两次主要增长几乎同样明显。在两次世界大战
的早期阶段,由于参战国用其所有可以迅速调用的资源来购买美国的战争物资,因此黄
金大量流入美国,这一时期货币存量的增长反映了这一事实。由于黄金的流动在 %〃%!
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这一时期黄金的流入不是国内外经济活动同期变动的副产
品,而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结果,是交战国政治当局有计划的政治决策的结果。在两
次世界大战的晚期,美国货币存量的增加反映了美国当局为战争费用开支筹集资金的
政治决策。这些政策包括实现高能货币数量的大扩张,也延续了以黄金流入为开端的
货币存量的增长。这 再 次 说 明,如 果 货 币 存 量、名 义 国 民 收 入 和 价 格 水 平 的 变 动 不 一
致,也不是由某一共同原因造成的,那么影响的方向必定是从货币到国民收入。
铸币支付的恢复以及白银时期反映了货币方面变动巨大的独立性,也反映了货币
变动与商业变动之间相当复杂的作用与相互作用。%〃 世纪 ’# 年代对恢复铸币支付的
各种赞成与反对压力,以及 %〃 世纪 〃# 年代银币的自由铸造压力,是决定事件发展的主
要因素。尽管这两种主要因素并不独立于经济的长期发展进程,但是二者在某种程度
!〃#
第 !〃 章! 总论
〃!#
!!!!!!!!!!!!!!!!!!!!!!!!!!!!!!!!!!!!!!!!!!!!!!!!!!!!!!!!!
上都独立于同期的经济活动进程。这两者也受到了这些事件进程很大的影响:反对恢
复铸币支付的压力以及赞同银币自由铸造的压力,都或者因为商业活动步伐的减慢或
下降,或者因为农产 品 价 格 的 下 降 而 得 到 加 强。更 为 重 要 的 是,国 内 外 的 农 业 收 成 情
况、# 世纪 %& 年代铁路部门的发展,以及 # 世纪 #& 年代伦敦货币市场的发展等此类
同期事件,对那些由政治压力引起货币价值波动的特定时期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这些波
动又反过来作用于商业状况和政治立场。
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为研究货币问题的学者提供了一种为确定影响方向而进行
的控制性实验的替代方法,这种替代方法比社会学家通常可以使用的替代方法更为近
似。有时,联邦储备体系只是其他力量借以发挥作用的一种途径———两次世界大战期
间,以及 ’& 世纪 (& 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联邦储备体系大体上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而且二战以后,联邦储备体系支持政府证券价格的政策,使其几乎失去了发挥独立能动
性的余地。但是,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使一小部分人具有了某种权力,并且这种权力被
他们反复行使,通过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以重大、明确的方式改变事件的进程———这
里所描述的过程与控制性实验的方法相类似。的确,货币当局的行动,会极大地受到它
们行使权力的社会舆论和认知程度的影响。货币当局的态度、它们所进行的实验,以及
它们对实验结果作出的诠释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期事件的发展势态以及对货币
现象的认知程度。对于自然科学家决定进行何种实验以及根据以前的实验和同期的知
识体系对实验结果进行说明而言,这一点同样成立。在这两种情况下,依赖于现有知识
体系并没有改变科学的独立性,即独立于控制性变量变动中的早期或同期的事件进程。
在这两种情况下,上述说法的含义仅仅在于,后来的学者可以根据改变了的知识体系对
这些实验结果重新作出诠释,并得出与最初的实验者不同的结论。
实际上,要确定货币当局的措施所产生的准确影响也总是很困难的,而且通常是不
可能的。货币当局的措施通常是在多种其他因素交错中采取的,所以很难搞清楚观察
到的结果究竟是由货币当局的措施所引起的,还是由某些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对于自
然科学家的实验来说,这一点同样是成立的。没有任何实验是可以被完全控制的,而且
大部分实验对于已经通过检验并得到证实的知识体系更新来说,贡献甚微。恰恰是那
些少有的决定性实验使实验课题豁然开朗———使我们对于那些较为不重要的然而在决
定性实验作出之前又十分必要的实验视而不见。
联邦储备体系建立以来的货币历史记录中,存在着三种与这种决定性实验相对应
的行动。在这三种情况下,联邦储备体系都曾经有计划地采取大规模的政策措施,而这
些政策措施不应被视为是名义收入与价格的同期变动的必然经济结果。同自然科学家
的决定性实验一样,这些措施的结果是如此的一致和明确,以至于其解释不容置疑。这
三次措施实行的日期是:#’& 年 月至 ) 月、#( 年 & 月、#() 年 % 月至 #(% 年 月。
这是联邦储备体系实行具有极强约束力的委员会法令的三个时期( 而且这也是仅有的
三个时期):#’& 年 月,联邦储备体系将贴现率由 〃* %+; 提高到 ); ,#’& 年 ) 月,当
成员银行向联邦储备银行的借款超过它们法定准备金余额的总和时,联邦储备体系又
进一步将贴现率提高到了 %; ;#( 年 & 月,当倒闭的浪潮像前一年一样再次席卷商业
#
美 国 货 币 史(!〃#—!%#&)
! 〃#%&’() *+;() #… &。% /+&%0 1&’&%;
!〃#
!!!!!!!!!!!!!!!!!!!!!!!!!!!!!!!!!!!!!!!!!!!!!!!!!!!!!!!!!
银行,导致商业银行对联邦储备体系的负债不断增加时,仅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联邦
储备体系就将贴现率由 %& ’( 提高到 )& ’( ;%〃)* 年 + 月至 %〃)+ 年 % 月,当财政部实行
黄金对冲时( 这相当于大规模紧缩性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联邦储备体系宣布将法定
准备金要求提高一倍,分三个阶段进行,最后一次于 %〃)+ 年 ’ 月 % 日生效。除了这三个
时期,联邦储备体系的历史上没有任何其他时期曾采取过具有明确紧缩性的及类似规
模的措施———我们甚至无法举出类似的例子。
与这些措施相联系的紧缩性货币变动同样剧烈且显著。%〃#; 年及 %〃)*—%〃)+ 年
所采取的措施,造成了几个月之后货币存量的急剧下降,%〃)% 年所采取的措施随即带来
了联邦储备体系历史上 %# 个月内的三次最急剧的下降,其下降幅度分别为:〃((%〃#;
年)、%!((%〃)% 年)及 )((%〃)+ 年)。而且对于第一次和第三次的下降来说,这些数字
低估了货币反应的严重程度。在 %〃%〃 年及 %〃)* 年,货币存量飞速增长,所以接下来的
下降意味着从一个超乎寻常的增长速度到一个超乎寻常的下降速度的转变。%〃)% 年的
下降———这三次下降中绝对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从下降速度来说却是最温和的一
次;由于前一年的货币存量一直以较低的速度下降,所以从 %〃)% 年 %; 月开始,该年度
下降比率仅增加了大约 %( 。
与这些货币行动相联系的经济变动也同样剧烈且显著。%〃#; 年及 %〃)*—%〃)+ 年
期间,在货币变动发生的几个月以后,随之发生了工业生产的急剧紧缩;而且 %〃)% 年的
货币变动立即带来了工业产值的急剧萎缩。这三次变动在 %# 个月内的下降幅度分别
为:);((%〃#; 年)、#!((%〃)% 年)及 )!((%〃)+ 年)。此外,仅有两次发生了同样严重
的工业产值的下降:一次发生在 %〃#〃—%〃)% 年,我们后面会对该问题 进 行 进 一 步 的 论
述;另一次发生在 %〃!’ 年,这次的急剧下降表明战后的产品构成从军用产品转向其他
产品,而不是像其他四个时期那样体现了经济活动的全面紧缩。其他指标也证实了这
一点。无论从批发物价、货运量、普通股股票价格,还是从百货商店销售额等方面来看,
伴随着这三次货 币 政 策 而 产 生 的 下 降,都 是 联 邦 储 备 体 系 历 史 上 最 严 重 的 大 幅 下 降
(%〃#〃—%〃)% 年的下降除外)。!
或许通过类比,这三次准控制实验所提供证据的有力程度会变得更为清晰。假设
! 除了这三次紧缩性政策,联邦储备体系实行的三次扩张性政策( 联邦储备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实行的
政策除外)都与剧烈的货币和经济的相应变动密切相关。
货币政策 货币存量的相应变化 工业产值的相应变化
%〃#) 年 %# 月—%〃#! 年 %; 月,联邦储备体系买入
’ 亿美元政府债券
%〃#! 年 # 月—%〃#’ 年 # 月,增
加 %〃(
%〃#! 年 + 月—%〃#’ 年 +
月,增加 ##& ’(
%〃)# 年 ! 月—… 月,联邦储备体系买入 %; 亿美元
政府债券
%〃)# 年 ! 月—%〃)) 年 % 月,从 年
下降 %!( 变化到年增长 %& +’(
%〃)# 年 + 月—%% 月,增
加 %!(
%〃’… 年 ) 月—%# 月,联 邦 储 备 体 系 买 入 ); 亿 美
元政府债券,联邦储备体系贷款增加 !* 亿美元
%〃’+ 年 %# 月—%〃’… 年 %# 月,增
加 *& *(
%〃’… 年 ! 月—%〃’〃 年 !
月,增加 #)(
我们认为这些情况并没有书中引用的例子显著,因为这些情况引起的货币和经济的相应的变 动 与 书 中 的 例 子
相比更缺乏代表性,例如,%〃)) 年 * 月—%〃)* 年 * 月期间,在 联 邦 储 备 体 系 没 有 采 取 任 何 行 动 的 情 况 下,货 币 存 量
增加了 !!( ,且工业产值增加了 )%( 。
!〃#
第 !〃 章! 总论
〃!#
!!!!!!!!!!!!!!!!!!!!!!!!!!!!!!!!!!!!!!!!!!!!!!!!!!!!!!!!!
我们有 〃% 对夫妇的医疗记录( 与联邦储备体系 —’( 年 〃% 年的历史相对应,一战
不包括在内,因为一战期间联邦储备体系尚不能有效地控制局面)。假设其中有 个男
子及 〃 个女子患有某种特殊的疾病,且假设这 〃 个女子中有 个被发现是患有同种疾
病的那 个 男 子 的 妻 子。 那 么 这 种 疾 病 具 有 传 染 性 的 推 论 毫 无 疑 问 是 很 有 说 服 力
的———如果第 〃 个女子的丈夫被发现是唯一的患有一种与此种疾病具有生物联系但并
非同种疾病的人,那么这一推论将更具有说服力。同理,前面所描述的三个事件得出了
同样具有较强说服力的推论,即这些经济变动是有计划地采取货币政策的结果,因而,
我们对货币存量与国民收入之间密切的协变关系的发现,反映了从货币到国民收入的
某种影响确实存在。当然,从某方面来说,因为没有考虑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这一类
比使证据的有力程度大打折扣。!
经济变动是货币变动的结果这一推论,由对 %#—& 年的紧缩所作的检验而得
到了强有力的验证。%#—& 年的经济衰退,与联邦储备体系明确的紧缩性政策并
不相关,而且还是 %#— 年严重衰退的开端。这次衰退可能比任何其他经历更能
说明这一观点,即货币根据商业的起伏变化而变化。其原因在于,联邦储备体系事实上
并没能阻止货币存量下降 & ) ———这至少是 &*#—〃 年在周期 性 紧 缩 过 程 中 所 发
生过的最大幅度的下降———也没能阻止经济 活 动 的 相 应 紧 缩。 联 邦 储 备 体 系 声 明 其
无能为力,并明确指出,导致紧 缩 的 非 货 币 力 量 是 如 此 强 大 和 猛 烈,以 至 于 联 邦 储 备
体系无力阻止这一势头;而且还隐含地指出,货 币 存 量 下 降 的 幅 度 取 决 于 商 业 活 动 下
降的幅度,这与我们前面的 例 证 所 表 明 的 情 况 恰 恰 相 反。 其 他 许 多 人 虽 然 对 于 货 币
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各持不 同 的 见 解,然 而 鉴 于 货 币 当 局 的 良 好 愿 望 及 该 体 系 中 许
多人的能力,所以便接受了 联 邦 储 备 体 系 的 托 词。 此 外,具 有 不 同 起 源、认 为 货 币 政
策并非如此重要的一场经济理论革命,提出了 这 样 一 种 理 论 结 构,该 理 论 结 构 既 合 理
地说明了货币政策的这次失 效,同 时 又 在 学 术 上 为 这 一 经 济 崩 溃 提 供 了 令 人 满 意 的
另一种解释。
从某种角度看来( 而且就我们所知,仅存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