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贯指挥十五万宋军攻打辽国的南京,这个时候,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已经逃得不知去向了,金军撒下天罗地网要逮他。留守南京的辽军已经是惊弓之鸟,但一看宋军来打就火了,心想,打不过金军我们认了,可我们好歹也是马背上长大的,连你们都敢欺负我们?于是辽军出动了一万人,把十五万宋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宋军大败亏输,刀枪甲帐堆积如山,退出去几百里。要不是辽不愿意跟宋撕破脸,没有再追下去,宋军可能就真的全军覆没了。
第16节:第三讲 宦官掌兵(4)
童贯大军惨败,回去没法跟皇上交待,于是搜罗残兵败将,又从国内调兵,想再次攻打辽国。辽怕遭到宋金的两线夹攻,就派使臣去见童贯,说咱们别打了,反正你也打不过我们,我们上回已经给足你们面子了。女真原来是我们的臣子,他们现在叛乱,叛乱搁在哪国都是应该镇压的,搁在你们宋朝能不镇压吗?你们怎么能援助叛匪呢?所以最好咱们一块儿打金,要不然你就中立,不要再干这种助纣为虐的事了。童贯不听,把辽国使臣轰了出去。辽国使臣就站在院子里哭,因为他知道,辽是经不住两线夹攻的,一旦遭到夹攻必亡。辽国使臣边哭边指着童贯的帐篷高声叫喊:“宋辽两国,百年和好,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 说童贯顶多能欺国,却不能欺天,所以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当天夜里,七千辽军趁夜劫营,宋军又退出三百里,又给人家留下一堆刀枪甲帐。史籍记载说:“宋军奔走于崖涧,自相践踏,死者数万人。”一听说辽国的军队来了,宋军掉头就跑,留给辽军士兵的永远是后脊梁,光自相践踏就踩死了好几万人。
这样一来,童贯又失败了,最后没辙了,只能去央告金国人。他说,本来我们想自己打下幽云十六州,但是我们皇上有好生之德,不忍杀伤性命,所以就麻烦你们给打一下吧。于是金军出兵了,在攻打辽都南京的时候,辽军都没抵抗就开城投降了。打下来之后,宋朝想把幽云十六州要回来。金国说给钱吧,加上军粮,总共一百万,宋朝同意成交。金人把城郭、房屋留下,金帛、子女尽数载回。所以宋朝收回的只是一座座空城,人口、财物尽被金人掳走。更可怕的是,这么一来,金国人就看明白了,原来所谓的中原大国也就只会练一张嘴罢了,第一次十五万宋军被一万人打得落花流水,第二次被七千人追得落荒而逃,可见宋军的战斗力之低下。
【宋徽宗即位时,北宋正处于经济高度发展、国家富庶繁荣的鼎盛时期。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当时世界的80%,是明朝的十倍之多。而北宋每年用来养兵养官的费用,高达国家收入的70%以上,那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又为什么会如此低下呢?】
童贯是宋军的最高统帅,每一次出兵打仗的时候,都是先从朝廷领军费。可他领到军费就搁自己家了,然后在进军途中,再让沿路的州县给他补齐。这样一来,老百姓能不恨童贯吗?补齐的这些钱,童贯也不会真的用来给士兵发饷,可能还有一部分又进自己腰包了。俗话说“皇帝不差饥饿兵”,连士兵的给养都供应不上,就甭说什么打仗了。如此一来,士兵就开始抢老百姓的粮食,整个是“御敌无方,扰民有术”。这样的军队,百姓怎么会支持,又怎么能有战斗力呢?后来岳飞的军队有战斗力,因为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宁肯冻死,不能拆老百姓的房;宁肯饿死,不能抢老百姓的粮。而童贯的部队则是不饿也去抢,还得把老百 姓轰出去,自己住好房子,所以他们根本得不到百姓的拥护。
第17节:第三讲 宦官掌兵(5)
童贯因为赎回幽云十六州“有功”,被封为广阳郡王。他要装修王府,宴请工头吃饭,就是一顿普通的早点。史书上没有记载上的是什么菜,只说上第一道菜用的是银盘银碗,上第二道菜用的是金盘金碗,上第三道菜就是玉盘玉碗了,而且还一边一个美女伺候着。工头吃完饭告辞后,童贯的家人追上来说,请留步,我们王爷说了,刚才你用过的所有食器和伺候你的那俩美女都送给你了。这个人把这些餐具一卖,立刻富甲一方,成为当地首富。童贯拿这些东西,就跟我们拿个纸杯似的,说不要就不要了,可见他家里有多少财富,他指挥的军队又怎么能够不失败?
【童贯身为主管军政的枢密使,竟然敢明目张胆地贪污军费,克扣军饷,他就不怕被查出来治罪吗?按照北宋时期的制度,三衙是直接指挥军队的,也是枢密使童贯的上级主管单位。那么三衙的统帅是谁呢?他为什么不查办童贯呢?】
至于三衙的统帅,这个人大家都非常熟悉,《水浒传》里也提到过,他就是高俅。高俅是个奸臣,这点不用多说,《水浒传》里把他写得又奸又坏。可这么坏的一个人,在宋朝的“六贼”里还排不上号,可见宋徽宗一朝的坏人有多少。高俅是怎么被皇上看中的呢?是因为他踢得一脚好球。
宋徽宗做端王的时候,与驸马王晋卿关系很好。王晋卿也不是什么好人,是一个浪荡公子,跟端王意气相投。宋徽宗做端王时的种种浪荡行径,有些就是王晋卿诱惑他干的。王晋卿作为神宗皇帝的驸马,娶了公主不算,还一房一房地娶小妾。神宗皇帝也很优容他,要搁在明清皇帝手里,早就掉脑袋了。有一次端王想篦头,没带篦刀,就借用王晋卿的。端王发现王晋卿的篦刀款式、做工都非常精美,就说这东西太好了,能不能送给我?王晋卿说我正好新做了一副,一会儿派人给你送去。王晋卿派谁送的呢?就是高俅。
高俅到了端王府,刚好碰上端王在蹴鞠。鞠就是古代的足球,玩法跟咱们今天踢毽差不多,花样非常多,得用技巧,不是那种体力冲撞的游戏。王爷在踢球,当然不能上去打扰,于是高俅就站在边上看,只要端王一踢到精彩的地方,他就连连叫好。端王一看,这个人是个行家呀,要不怎么知道在哪儿叫好呢?于是就问高俅,你也会蹴鞠吗?高俅回答略知一二。端王说,那你踢给我看看。高俅说不敢献丑。端王说,没事没事,你就踢吧。高俅这一踢,端王就看傻了,这个人不但会,而且踢得非常棒,简直就是巨星级人物。端王马上派人给王晋卿传话,说这人我要了,篦刀和送篦刀的人我都留下了。此外,高俅这个人长得比较帅,是个美貌小生,这点也很得端王喜好。后来端王登基为天子,高俅就做上了节度使,后来官至太尉,是武将的最高一级。看着高俅做了高官,早年跟宋徽宗一起玩的那帮人很不服气,说我们都是从龙的人,他凭什么就能当这么大的官?徽宗皇帝居然说,封你们做官?你们长了那么好使的一双脚吗?所以,高俅就是靠踢得一脚好球而受到皇帝的恩宠,而且二十余年遍历三衙,掌握着宋朝军队的直接指挥权。
第18节:第三讲 宦官掌兵(6)
【高俅本是市井无赖出身,但却依仗着宋徽宗的恩宠,手握国家军事大权长达二十余年,所以在他手下出现像童贯这样克扣军费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北宋军队常打败仗,仅仅是因为上层军官的腐败吗?究竟是什么根本原因导致了北宋军队如此不堪一击呢?】
中国在唐朝以前,严格意义上讲,没有职业军人。士兵就是农民,农民当兵打仗是尽义务。特别是在汉朝、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士兵连军装武器都得自备。我们看《木兰辞》,花木兰替父出军,先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因为那时没有职业军人,什么都得自备。唐朝以后,中国才开始实行正规的募兵制,才开始有职业军人,老百姓可以通过当兵挣工资养家糊口。宋朝虽然也实行募兵制,但宋太祖认为,募兵的目的是为了给老百姓一口饭吃,好让他们不造反,而不是为了抵御外虏。宋朝哪里闹了灾荒,皇上就派人去哪里募兵,所以有句话叫“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那时老百姓当兵的目的是吃上饱饭,并不是为国尽忠。因此宋朝军队人数虽众,但是缺乏战斗力,临阵多败,逃兵很多。因为长官克扣军饷,当了兵还是吃不饱饭。逃跑后被抓的士兵怎么处置呢?逮回来之后在脸上刺字,叫做“黥面”,这是古代对犯人和逃兵的一种刑法。北宋名将狄青,从小兵做起,最后官居枢密副使他的脸上就有当兵时被刺的字。皇上后来给他一种药,让他把字洗掉,狄青不肯,说这样可以激励将士,让他们明白脸上刺字的人都能当枢密副使。但是,真正靠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拼功名的武将,最高也只能到这个位置了。岳飞后来也是枢密副使,枢密使是童贯把持的,一般真正的大将是当不上的。
【宋朝募兵的目的不是为了抵御外侵,而只是为了平定内乱,所以来当兵的人,无非是为了混口饭吃,难怪宋军的战斗力如此低下。而身为宋军最高统帅的高俅,又是怎样利用军队为自己谋私利,更加剧了军队战斗力的减弱的呢?】
高俅本是市井无赖出身,他不光脚好使,脑子也好使。他招兵专招那种有一技之长的人,要么会踢球,要么会做手艺活,实在没有什么一技之长,能卖力气扛大包也行。他跟这些士兵说,你们可以不训练,可以不当差,但是要把你们的一技之长发挥出来,会做鞋的做鞋,会制陶的制陶。高俅把士兵制作的东西卖出去,钱就归自己了。于是整个宋军的军营,八十万禁军就变成了高氏公司的打工仔,而且还不用高太尉支付工资,养兵的钱是国家拨付的。童贯、高俅家用的服务员也全是士兵,有三千多人,他们给枢密使和高太尉从事私人服务,扫厕所、当警卫、采买东西,就干这些事情。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很低,所以一般都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水浒传》里边,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大家会想,堂堂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为什么会被高俅迫害?其实,林冲并不是八十万禁军的武术总教练。八十万禁军有多少个教头?五千多个。林冲只是五千多个教头的其中之一。后来不是还有洪教头吗?柴进庄上不也养了好多教头?五千多个教头中,都指挥使职位是最高的,也刚正五品。都指挥使下面是指挥使, 然后是都虞侯、虞侯、都教头、教头。教头是从八品下,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连排级干部。
在高氏公司里边,想要凭着自己的才能得到晋升是不可能的。要想晋升,只能靠行贿。所有的官爵都明码标价,指挥使一个价,虞侯另一个价。买官的钱花出去了,就要想办法挣回来,从谁身上挣呢?自然是从当兵的身上挣。这些军官,无一例外地会三招生财之道。第一招是虚报人数。部队明明是四千人,却从朝廷领七千人的军饷,那三千空额就搁进自己兜里了。宋朝的军队,一出兵就说有多少万人马,听着挺唬人,其实都是纸面上的数字,是用来领军饷的数字。号称出兵七千,实际上可能就四千,再逃跑两千,最后剩下的就两千人了。第二招就是喝兵血。从朝廷领来的军饷,除了进到军官腰包的,剩下四千人的军饷会实额发给士兵吗?不会,还要按一定比例往下克扣。第三招就是前面说到的,让士兵给统帅进行无偿的劳役,在统帅家里从事各种服务。这样的军队还能否有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童贯敢明目张胆地贪污军费,克扣军饷,正是因为有高俅这样的统帅在上面。那么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宋军的士兵,骑马人坠马,射箭箭坠地。骑兵上了战马,只能抱着马脖子,马一叫,手一松,整个人就掉下来了。射箭先不说射得中射不中,士兵连弓都拉不开,还没射到箭靶跟前,箭就掉下来了。宋军平时不操练,净给太尉做手艺活卖钱了,这样的人马遇上金辽如狼似虎般的军队,不打败仗还有天理吗?这些昏君佞臣们醉生梦死,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自我感觉良好,原来质朴节俭的宋帝国,在这些奸相、奸将、奸宦们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向奢华,乃至走向灭亡。
第19节:第四讲 风流天子(1)
第四讲 风流天子
宋徽宗在蔡京、童贯、王黼等一帮奸臣的包围下,越来越走上了奢华无度的道路。后世的记载中,关于宋徽宗奢华无度的故事有很多,史不绝书。
宋徽宗有一个爱好,就是收集奇石异木。他的这一爱好,引发了一场举国骚然的举动,就是运送花石纲。我们知道,《水浒传》里有“智劫生辰纲”的故事,这个“纲”指什么?宋朝将大宗运输的货物称为“纲”。徽宗时期,将十艘船编为一组,将外地的各种奇石名木大宗运往京师,称为“花石纲”。刚开始时,运送花石纲的举动还没有弄到搅得天下不安的程度,只是从东南地区运石到京师。宋徽宗非常欣赏这些珍奇石木,只要看中哪块石头,就会赏赐给运送石头的人高官厚禄。皇上的这一举动,化成了一道无声的命令。于是,一场祸国殃民的大规模运送花石纲的举动,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
史书上记载,有人在太湖发现一块巨石,长宽高均两丈有余,需要造大船将它从太湖流域运到东京汴梁。巨石抵京之后,由于城门的高度有限,石头进不了城,最后竟拆城门将石头运了进来。后来,又有人在太湖发现了一块更大的石头,这块大石头运进京时,仅运费就花了八千贯,将近两百户中产人家一年的生活费。石头被运来后,徽宗看了非常高兴,竟给这块石头亲笔题名,并钦赐玉带。还有一次,有人在今天上海附近发现了一棵古松树,如九曲盘龙一般,树形非常奇特。古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运输的话要连同土块、假山一起连根刨起,所以体积很大,无法走运河,只能走海运。结果运输船只在海上遇到风暴,全部沉没了,损失不计其数。
第20节:第四讲 风流天子(2)
主持花石纲运送事宜的,正是六贼之一的朱勔。他为了运送一块巨石,现造了两艘大船。石头运抵京城后,徽宗皇帝看了非常喜欢,赏赐参与运输的劳工每人一只金碗,加封朱勔节度使衔。而这块石头,竟被徽宗封为盘固侯。古代的位阶次序,王之下是公、侯、伯、子、男。当初周武王分封子弟功臣,功劳最大的姜子牙的后代才被封为齐国侯爵,而宋徽宗一高兴,竟把一块石头封为了侯爵。这样滥施封赏, 那些在战场上一刀一枪舍命保江山的将士心里会怎么想?难道我们在皇帝眼中还不如一块石头?
【宋徽宗身为一国之君,却不懂得治理国家要赏罚严明的道理,他封官加爵全凭自己的爱好,所以官员们便投其所好,拼命地收集天下的奇石异木。这样一来,会给国家社稷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
运送花石纲前前后后持续了二十多年,这对整个南中国的人民来说,是一种掠夺,是一场真正的灾难。二十多年间,被运到东京汴梁的石头;总计有十多万块。其中,最贵一块石头的运费花了三十万贯,相当于一万户中产阶级家庭一年的收入。而在运输这些石头的过程中,死了多少人,沉了多少船,拆了多少桥,扒了多少城门,却是无法统计的。贪官佞臣们利用皇帝的这一喜好,勒索百姓,大肆征敛。不管是高山深谷还是激流险滩,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谁家的一石一木尚堪玩味,谁家就要遭殃。这些衙役们如狼似虎,冲将进来,黄封条往上面一贴,就成了皇室御用之物,还要主人仔细看管,来取时如有半点损坏,就是大不敬之罪。大不敬的罪过,在古代可以处以凌迟,就是一刀一刀地剐死,而这些只是为了一石一木。所以主人如果不给官吏一点好处,官吏就会在搬运时故意碰掉一角,然后诬陷是主人故意弄坏的,无中生有地扣上 大不敬的罪名。另外,这些运石的官吏还会以房屋墙垣阻碍运输为由,强迫百姓拆墙扒房,丝毫不顾百姓死活。
官府无限度的压榨,引发了百姓的反抗。在花石纲闹得最严重的东南地区,爆发了方腊起义。据记载,方腊起义从者二百万,起义军逮住宋朝的官员,剖腹挖心,熬人油点天灯,那种刑法的残酷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中国人向来不为己甚, 一般不会把事情做得太绝,起义军会这样,足见花石纲给百姓造成的痛苦有多大,老百姓对这件事情的痛恨有多深。所以就连官修史书也不得不承认,方腊造反事出有因,实在是官逼民反。
【宋徽宗的一个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