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而艰苦的政治攀援阶梯后,待人却依然宽厚仁爱。他曾在
南部一个深受基督教卫理公会影响的贫瘠的小城当了多年的
报社编辑,是一位著名的和平主义者和〃禁酒法〃的支持者,
同时还是农业改革的激进派和布赖恩的热烈拥护者,当丹尼
尔斯征询罗斯福对该项任命的意见时,喜出望外的罗斯福说,
这给他的高兴〃超过世界上任何事物……叫我当助理海军部
长比担任其他任何职务都更合我的胃口。〃
的确,进入海军部使他的职业与爱好得到了近乎完美的
统一。但更为重要的是,罗斯福把这一步看成是自己实现下
一个政治目标的契机或阶梯。长期以来,罗斯福在暗地里或
潜意识里把特德叔叔作为自己效法的对象或仕途上的榜样。
其亦步亦趋的雷同和刻意的模仿曾多次让人们认为,他不过
是个幼稚而缺乏创意的马戏团新手,但他总是不以为然。特
德叔叔39岁当上助理海军部长,当时的海军部长约翰·D·
朗因病长期休养,特德叔叔便出任代理部长,他〃主意很多,
精神饱满,干劲十足。使他着魔的似乎只是订购军火和扩大
海军〃。特德叔叔在他那不到两年的助理海军部长任内为自己
赢得了举国瞩目的荣誉,并藉此轻易地当选纽约州州长,随
后又登上总统宝座。这对罗斯福显然是一种启发和鞭策。潜
意识里的活动有时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有一次罗斯福趁
丹尼尔斯不在首都华盛顿,半开玩笑地对记者们说,〃今天又
是一位罗斯福负责……你们还记得上次有位罗斯福担任这一
职务时发生的事吗?〃叔侄二人的仕途如出一辙,罗斯福从不
放过任何标榜这一共同点而又不致招人反感的机会。他将接
任此职的消息告诉了母亲,萨拉立即在回信中叮嘱儿子:〃我
最亲爱的富兰克林,别把签名写得太小了。许多知名人物的
签名都是这样糟糕,让人看不清。〃
31岁的罗斯福坐到了16年前另一个罗斯福用过的桌子
旁,一些海军军官和他们的妻子起初甚至把他当成了新来的
大学毕业生,但是很快这位〃大学生〃就开始向那些比自己
年龄大得多的将军们发号施令了。他所受到的注意和尊重部
分地来自他的职位和姓氏,大部分地来自他本人的工作才能、
领导气质,以及对海军业务的熟练掌握。他脱口而出的是航
海行话和专业术语,对美国海军发展史上的大小人物、事件
甚至掌故、花絮都了然于胸,如数家珍。他机智风趣,平等
地对待每一个军官。他的妻子埃莉诺,在逐步克服着羞怯与
敏感的同时,也开始在军官们的妻子中和华盛顿的社交界应
付裕如,并逐渐赢得了大家的好感。罗斯福一家特意租住在
华盛顿的〃小白宫〃,这幢楼房是特德叔叔当年在等待遇刺总
统麦金利的家人搬出白宫时住过的,故有此名。为了在华盛
顿的上流社会维持门面和声望,罗斯福一家有时得同时雇佣
10个保姆和仆人,开销很大时经济不免拮据,尽管助理海军
部长的年薪有5千美元,加上夫妇俩的财产收入一年共达2
万多美元。这时,母亲萨拉就主动地接济他们。
起初,罗斯福把自己的上司丹尼尔斯看做是一个〃滑稽
可笑的庄稼汉〃,他不时拿着一些非常没有分寸的报告和备忘
录来给他过目,他还在华盛顿上流社会的熟人圈子里滑稽地
模仿和嘲笑丹尼尔斯的言行举止。对此,饱经沧桑的丹尼尔
斯表现出了一位长者的宽厚与大度。至于助理部长那路人皆
知的功名心,他总能将之引导到需要的方向。两人开始了长
达7年的合作共事,对工作过分主动并总想于出成绩的罗斯
福有时僭越了自己的职责权限,分岐、隔阂和不快随时都可
能发生,但开明通达、谦逊其实的丹尼尔斯总能将这些不好
的苗头消弭于无形。随着阅历的增长,罗斯福越来越依恋老
头子。这一对气质和工作风格迥异的搭挡在经历了一段磨合
期后关系日趋密切,随即在两人间形成了一套分工制度:罗
斯福负责几乎所有的技术性事务,其内容庞杂而富于弹性,它
主要包括海军文职官员的人事管理、军备物质的采购和生产、
海军收支预算、军用船厂和仓库的管理、文职人员与军官的
关系协调等方面;丹尼尔斯则统筹全局,负责方向性的决策
工作,此外,他还要用大部分时间去国会山同那些负责海军
拨款的〃权势人物〃作马拉松式的谈判。丹尼尔斯因故不在
华盛顿时,罗斯福就代行部长职务。罗斯福委任路易斯·豪
为自己的助理,豪兢兢业业地工作,在7年间替罗斯福出了
不少好点子。他以精明的政治眼光教导罗斯福如何等待和利
用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并将政治角逐场上那些攻守进退的微
妙之处一一指点出来。
上任伊始,罗斯福就通过发表演说和文章,推动了一场
要求扩展美国海军力量的运动。在此之前,他对美国海军现
状作了一番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在1914年2月28日的
《科学美国人》杂志上,他发表了《我国海军的问题》一文。
他认为美国海军目前效率低下,人员缺额1.8万人,且凭炮
舰根本不是德国和英国的无畏战舰的对手,因此急需提高和
增强美国海军的战斗效能。不过,这时的罗斯福除了重复马
汉上将关于这制海权理论的一些论点和引伸当年特德叔叔的
一些见解外,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有人甚至将此举
归结于他刻意模仿西奥多·罗斯福的一种惯性反应,因为当
年刚刚出任同样职务的西奥多也是这样叫嚷的,不免让人耳
熟。但是这一运动立即博得了美国海军同盟——一个主要由
钢铁业、造船业和金融业的巨头们把持的组织的热烈欢迎。该
组织十分清楚,此举若能兑现,则无疑意味着海军将成为不
断增长的国家订货的最大主顾。罗斯福由此开始同实业界的
一些巨头们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往来。1913年春,美日关系出
现危机。罗斯福立即与一批好战的海军将领联名强烈要求调
动舰只和军队。但理智的威尔逊总统认为,这将是一种过火
的反应,将被世人视为主动挑衅,从而否决了这一请求。1914
年,当威尔逊政府对墨西哥乌埃尔塔的〃违反宪法与公众良
心的〃政府采取不承认政策并因而导致美墨武装冲突升级时,
罗斯福在豪的示意下公开发表声明:“我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
战争。美国迟早一定要到墨西哥去整顿那里的政治混乱。最
好马上就去。〃罗斯福把这种战斗精神和像特德叔叔一样的个
人冒险欲望结合起来,期望自己因此能够一鸣惊人,赢得声
誉,以促进政治前程的实现。他随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
们的国防必须要扩大到整个西半球,必须要远涉万里海洋,必
须包括菲律宾和我们贸易所及的整个海外地区。我们必须建
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仅要保卫我们的海岸和财富,还要能
够在战时保卫我们的商船队,不论它们驶向何方。〃
罗斯福的这些主张和活动,不仅同当时的国务卿布赖恩
和丹尼尔斯部长所一贯奉行的和平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而且与当时威尔逊总统温和持重、委婉克制的态度大有出入。
关于这一点,雷克斯福特·特格韦尔推测,可能是老谋深算、
含而不露的威尔逊总统有意识地放手让血平方刚的罗斯福如
此大肆渲扬强烈的扩军备战观点。当时欧洲局势严峻,世界
大战一触即发,总统借他人之手施放探测气球,以试探有着
浓厚孤立主义传统的美国的舆论反应。从罗斯福这些言论所
要表达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倾向看,它们的确没有飘离或超越
威尔逊的思想体系,它们也没有达到威尔逊3年后向国会发
表的那个著名的演讲中所表达的那种基于其国际主义新理念
的微妙匠心。另外,罗斯福此时发表的这些主张同他青少年
时代所受的薰陶有关,并且现在又成为他在华盛顿结识的那
些社会名流们的共同看法,即除非美国安于做一个在世界的
伟大事务中无足轻重的国家,或在商业及发展和平的文明事
业方面无所事事,否则美国就不能失去对海洋的控制。
透过战火的瑰丽大梦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对此早
有心理准备。他风风火火地赶回到华盛顿海军部时,发现这
里仍然处于平静如水的夏季休假时期。他在给埃莉诺的信中
不满地写道:〃我一来到海军部感到吃惊的是,对于欧洲发生
的危机,似乎谁也无动于衷——丹尼尔斯先生在他对于人类
本性、文明和近乎理想主义谬论的信仰遭到可怕打击时,主
要是表示非常伤感而已。所以我开始单枪骑马地做好准备工
作,并为海军一旦瓦解时应该怎么办拟定方案……威廉··J
布赖恩和丹尼尔斯这些可爱的好人就欧洲全面战争的意义在
心目中所抱的概念,竟处于埃利奥特①对高等数学那样的认
识水平。〃随即,罗斯福声称他将不惜公开同威尔逊政府的现
行政策展开辩论。他扬言将要向新闻界披露美国海军的诸多
弱点,〃即使这样做会给我带来麻烦,我也不会放弃。这个国
家需要的是关于海军实力的真实情况,而不是那些政治家们
对容易受骗的公众发表的关于持久和平的美妙动听的废话。〃
他甚至表示自己〃在未达到令人震惊地抛其中立的目标之前
决不罢休〃。1915年夏,他要求成立一个国防委员会以监督工
业动员,并公然宣称自己是华盛顿政府内部〃唯一能够从国
家和政治的角度看清这个一定程度地完成持久建设的大好时
机的人物〃。他以似乎是得理不让人的姿态强烈要求建立比政
府所赞许的还要强大得多的海军。罗斯福的这些举动确实有
些拿自己的前途冒险。当他在豪的启发下意识到这一点后,他
就开始小心谨慎地调整措辞,向新闻界提供的〃真实情况〃也
是经过反复酌斟和挑选而又能说明、补正他的论点的一些内
容。1916年秋季,威尔逊竞选连任。罗斯福也识大体,让自
己的言论服从于民主党当前的首要任务,着眼于民主党需要
加强团结、统一思想和言论的大局。他明白,威尔逊竞选连
任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决定或影响自己的政治命
运,最起码也将影响到自己预设的仕途进度表。此后,他在
①这里指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刚满4岁的儿子。
不放弃标榜自己的上述主张的前提下,尽量把自己的言论克
制在一定限度之内。1916年秋,他利用一次与总统会面的机
会,当场敦促威尔逊设立国防委员会。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了
门罗总统1814年的备忘录手稿复印件,向总统证明其中已经
包含着后来被反复阐发了的美国必须参加欧洲战争的真谛。
虽然威尔逊在大选获胜后的1917年初倾向于作出美国
参战的决策,但罗斯福认为这是不够迅速果断和彻底的。在
威尔逊请求国会采取行动以前,《斯克里布纳》杂志在显要位
置刊登了罗斯福的一篇题为《我们的责任》的文章,文章要
求把美国海军人数增加4倍,并警告说,谁也不能认为我们
美国就不存在战争危险。罗斯福还会见了当时对政府持批评
意见的主要人物,其中有西奥多·罗斯福、伦纳德·伍德、享
利·C·洛奇、J·P·摩根等。罗斯福同他们讨论关于推动政
府建立更完备的国防体系以保护中立权利和扩军的方法,他
还抱怨说美国人每年花在口香糖上的钱比用在海军上的还要
多。罗斯福的这些作为就总体而言,并没有超越助理海军部
长的职责权限,但打打擦边球或轻微的越俎代疱还是时有发
生,只不过他清楚地意识到不能走得太远而已。罗斯福个人
的知名度主要地由于他的上述表现而大增。历史学家弗兰克
·弗雷德尔在1952年出版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学徒生
活》一文中,将这段时期罗斯福的表现评价为〃赤裸裸的机
会主义,即当他在为稍微遥远和不可预见的将来投机钻营时,
他希望尽可能地提高他的政治声誉。〃事实上,即使没有罗斯
福的这些活动,或者他当时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美国也
会在1917年4月如期参战的。此后,罗斯福同他的各级行政
上司们的分歧已不再是政策性质上的,而是方法程度上的了。
罗斯福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战时紧张而又庞杂的行政管理工
作。海军部的工作量剧增:海军人员编制迅速成倍扩大,到
战争结束时已达49.7万人;战略物质采购量扩大了几十倍;
海军的整个基础设施和后勤建设也须迅速加强;海军的防御
措施和作战计划须周密详细地制定;同商船队进行合作,同
英法就舰艇的调度进行磋商等等。〃虽说有约瑟夫斯,但实际
工作归我管。〃然而很快地,罗斯福就对这些技术性的事务工
作感到不满足了。同特德叔叔相比,他敏锐地意识到他的政
治生涯中还缺乏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军事荣誉曾经几乎是
直接地把特德叔叔推上了州长——总统的宝座。他此刻越发
相信,战后飞黄腾达的政治仕途需要一定的军事履历作为陪
衬或支撑。作为海军文职官员的罗斯福急切地要求穿上军装
上前线服役。但现任岗位离不开他,他终于没能像特德叔叔
那样如愿以偿。
使罗斯福最接近于弥补这一缺憾的,是他于1918年夏季
奋力争取到的欧洲之行。此行的使命不太明确和集中,大致
包括巡视海军基地、察看部队医院,以及与协约国就海军协
调行动进行磋商等方面。7月9日,助理海军部长乘着刚投入
服役的驱逐舰〃戴尔号〃开始了为期21天的横渡大西洋航程。
旅途是相对安全的,但渴望战斗的罗斯福始终亢奋地参与戒
备潜艇袭击的行动,虽然得到的警报都是不真实的,而〃戴
尔号〃也只是受到了几次虚惊。似乎只有一次情况有些危急,
当〃戴尔号〃驶往亚速尔群岛时,它被几十海里开外的德国
潜艇追踪了一阵子。这场虚惊为以后的故事提供了素材,根
据罗斯福后来的说法,距那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愈远,敌人的
潜艇距〃戴尔号〃的距离就愈近。一些新闻媒体甚至把这件
事渲染成是助理海军部长的战斗洗礼。罗斯福请画家把当时
的情景绘成一幅画,题款为:〃助理海军部长的旗舰,美国驱
逐舰'戴尔号'在佩达尔加达港,1918年7月于亚速尔群岛。〃
该画挂在海德公园家中最显眼的地方,以资纪念这个具有历
史意义的日子。
罗斯福在英国会唔了首相劳合·乔治、鲍尔弗勋爵、军
需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以及许多著名的海军和陆军将领。他
与丘吉尔的会面是在一次午宴上,因彼此没有给对方留下什
么印象,以至于23年后的大西洋会议上,丘吉尔把重逢当成
了初识。7月31日,罗斯福终于到了法国前线,目睹了战争
的破坏,亲身经历了激烈的炮战。一位试图带着他走安全地
带的军官受到了他的严厉斥责,并差一点儿被赶出海军。到
了10月份,罗斯福该办的差事已经办完了,他再也没有什么
借口继续赖在前线了,于是这才乘〃海兽号〃回国。这时他
不幸感染上了战争中的流行病细菌,先是重感冒,继而发展
成双叶肺炎。船到纽约港时,他被人用担架抬了下来。
1922年6月,罗斯福给一位正在负责树立一块格罗顿校
友参加世界大战纪念碑的人写信说:“我认为我的名字应该列
入第一批服兵役的人员表中。这首先是因为我曾在大洋彼岸
考察了人们服兵役的情况,而且险些被鱼雷或炮弹击中。而
且我在欧洲时,实际上领导了那里的海军作战工作。〃罗斯福
后来还申请加入美国退伍军人协会。
在美国参战前,罗斯福就在酝酿着一个极富想象力的计
划:为什么非要在行无踪迹的汪洋大海中与德国的〃机械鲨
鱼〃(即潜艇)游斗不可呢?难道就不能将它们阻挡在窠穴里
吗?这个计划要求在从苏格兰到挪威的北海咽喉处布设一道
规模巨大的水雷壁障,以阻断德国潜艇通向大西洋的出口。这
需要50万颗水雷和相应的技术保障。该项提议因困难重重而
直到1918年6月才开始付诸实施,到11月份共布下了7万
颗水雷。它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大战就结束了。但此举
有力地打击了德国海军的士气。多年以后,罗斯福进而认为,
它〃对瓦解德国海军,而后对德国军队的暴动,最终对结束
世界大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当时,威廉·西姆斯海军少将
关于建立护航舰队的提议已迅速得到了采纳,而听音器(用
以察觉潜艇的螺旋浆声)、探测仪和深水炸弹的试用与改进,
已表明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