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无名之将和兵卒的地位也差不多,君不见高唐州知府高廉随便就能带出三十个统制官来,结果死了于直、温文宝、薛元辉以后,剩下那一大批因为作者懒得拟名字,都不知所终。大名府号称战将无数,因为没有名字,都和杂兵无异。在田虎的盖州和方腊的杭州,作者拟了二三十个名字出来,于是就打得天昏地暗。所以方杰虽然带的战将数三千是当时宋军的百倍,但能打的只有他和副先锋杜微,反而落了个寡不敌众。
在清溪县,方腊督战,方杰初阵。他和梁山五虎将第三的秦明斗了三十回合,正在分际(就是快分出胜负,从后文看方杰肯定比秦明强,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好像把小方的排名设低了,算了不改了),杜微丢了一把飞刀出来,秦明分心一躲的时候,被方杰戳死,水泊英雄各个失色。
之后宋军攻破清溪,方腊以下除了方杰,死了个精光,退到帮源洞。柴进装的驸马柯引适时地出场救驾,在方杰的注视下连胜宋营四将。这就得说方杰年纪小,经验不丰富,没看出两边是假打,毕竟柴进武艺不是很高,有眼光的行家应该能看出来的。
次日柴进又要出马之时,方杰忽然感到自己的状态很好,提出自己这个轻量级的先去斩将立威,给驸马爷的重量级比赛垫个场。谁知宋军阵上派上了关胜,方杰再勇,也占不到便宜。宋江为求速决,派上花荣助战。关胜老哥要是好样的就该下来,打打车轮战就够欺负人的了。亏他还是是关王爷后人,好意思夹攻晚辈,关羽也只不过有一次并力夹攻,是和张飞斗一个也用方天戟的。好个方杰年轻气盛,非但不退,反而抖擞精神,和关、花二将斗个不分胜负!虽然只能招架无法递招,好歹撑了个不败。宋江再差李应、朱仝出阵,方杰才拨马而回。不料柴进露出本来面目,一枪戳中方杰,燕青赶上一刀砍了。
方杰虽是自幼习武,也不过学了十年出头的光景,假以时日,使得再精熟些,战阵经验再丰富些,当可天下无敌。可惜方腊气数已尽,他小小年纪就注定要陪葬了。
武艺排名之第二十三:董平
梁山的马军五虎将中,董平入伙最晚,上山前没有太多功劳,也没有什么煊赫家世,所以座次和那四个就隔了几位。荡寇志里说,座次石碣是宋江在打东平东昌府前不久,预先让萧让金大坚做好,后来董平占的空位置原来打算填孙立的。
董平用的兵器是很罕见的双枪,也以兵器为绰号。双枪将的名头,宋朝以前就有了,此人就是五代时后梁的王彦章。不过这位人死留名的王铁枪,是用一杆枪,另带一杆枪备用的。自从水浒传塑造了这位使双枪交锋的董平,后来的历史演义、公案侠义小说里陆续出现了很多双枪将,如说岳的陆文龙、说唐的定彦平、小五义的武万峰等等。马上的都是一流的猛将,步下的因为双枪属于奇门兵器,运转又不灵活,都只是些二流高手。
关于双枪的形制,有些连环画和扑克牌上画成和常见的单枪一样长,每条枪两段各一个枪尖,其实这是误导。
自古以来正史记载的双手用长兵器的战将不多,但都勇力过人。汉末董卓带双鞬左右驰射,西晋的陈安“七尺长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如果用很长的双兵器,一则单手用长杆兵器捉不稳,双脱手骑马不太能借上力,招架的时候拼力量毫无益处;二则刺劈时因为单手握把无法固定,杆越长越影响准确度;三则杆长难做双兵器配合的动作。如果在乱军中冲突,双手长兵器左右逢源放长击远,还有点便利,单打独斗就显得华而不实了。
单枪两端施枪尖在万马军中冲锋陷阵同样有其便利,汉末的公孙瓒就善使二刃矟。双头枪用于单打独斗也有出其不意的枪招,只是需要小心伤到自己。单手各一杆双头枪更加容易自伤了,好处是可以反手运枪戳刺,但这好像太不实用。双枪都两段露尖是戏台上的创意,为了耍下场的时候平衡枪杆重量的方便。整部水浒传都没有提到董平的双枪是两头露尖的。央视水浒传里面把董平和花荣合一,让花荣用五尺长的单头双枪,还可以组装成双头单枪。这种双枪用于步斗还可以,在马上尺寸就偏小了。我估计董平用的双枪,应该是单刃,七尺长。
董平是河东上党人氏。后来打田虎的时候,他按说应该像关胜那样出来指指路,走走老朋友关系才对,结果一点没有这方面的动静,看来他在家乡没有什么影响。董平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号为“风流双枪将、英雄万户侯”。出场时候是东平府兵马都监,虽说比梁山大半的朝廷旧将官要大,但离万户侯还差的远,看来这三字纯粹是为了凑平仄顺口的。东平董平,倒也有趣。太守程万里的女儿生得美丽,董平累次求婚,太守不从,估计是嫌董平为人太过“风流”的原因吧。
董平的性格有两面性。通常这一类的风流人物,都心思细巧,待人体贴,凡事瞻前顾后,三思而行。董平却终归是不脱武夫之气,英雄气短,有仇必报,凡事争先。临敌惯冲头阵,又号“一直撞”。
宋江为和卢俊义定座次,领近三十个头领、一万人马攻打东平府,命郁保四、王定六先去下书,太守程万里知道众寡不敌,对于是否抵抗犹豫不定。董平是从不服输的人,当即责打了郁王二人,决定大战一场。
宋江又派史进进城准备做内应,住到妓女李睡兰处,结果被李出首,打入死牢。我想董平生性风流,小小东平府能有多少妓院,他肯定是睡遍了,所以妓女老鸨们听说是来对付董都监的,马上就把史进给卖了。
宋江只好正兵交锋。董平毫不示弱,虽然城中只有他一员孤将,还是奋然出城对阵。
“宋江遣韩滔出马迎敌。董平那对铁枪,神出鬼没,人不可当。”韩滔是身经百战的“百胜将”,和秦明斗了二十回合才力怯的,和董平才一交锋就“不可当”了。
“宋江再叫金枪手徐宁仗镰枪前去替回韩滔。徐宁飞马便出,接住董平厮杀。两个在战场上战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交战良久,宋江恐怕徐宁有失,便教鸣金收军。徐宁勒马回来,董平手举双枪,直追杀入阵来。”徐宁是御林军金枪班的教师,大宋朝有数的枪法达人,又仗着护体宝铠有恃无恐,也占不到已经斗过一阵的董平半点便宜。而董平居然敢孤身追入梁山大阵去,胆量之大令人乍舌。
“宋江勒马上高阜处看望,只见董平围在阵内。他若投东,宋江便把号旗望东指,军马向东来围他;他若投西,号旗便望西指,军马便向西来围他。董平在阵中横冲直撞,两枝枪,直杀到申牌巳後,冲开条路,杀出去了。”董平出城是四更天,杀到申牌,就是从早上四点杀到下午三点以后,五个半时辰以上在阵中左冲右突,虽然不是和高手相持,但乱军也不好对付。这个体力真是太惊人了。这还是全凭双腿御马做到的,当然他的坐骑耐力过马,和主人配合无间也值得夸奖。
梁山连夜攻打得紧,程太守催请董平出战。这太守真是白痴,城中全倚仗董平一人,怎么可以随便派出去野战,这宋朝文官压武官的制度真是害人不轻。董平也是性如烈火,出战就出战,不料宋江已经定计要拿他了。
宋江派了林冲花荣诱敌。二将齐出,双战董平,诈败下去。虽属诈败,也显得董平不简单。如果林冲花荣联手大占上风,也不必诱敌了。宋江看穿了董平的性格好斗,派弱将勾不起他的战意,所以用了猛将去诱。董平果然中计,深入重地,中了张青、王英两对夫妻的绊马索被捉,降了梁山。
董平一降,马上诈开城门,领梁山大军打破了东平府,杀了程太守,夺了她的女儿。
看得出董平早有强盗的潜质,难怪和宋江一拍即合。
打东昌府,董平和张清会了一阵,因为两府互为唇齿,两位都监以前互相就有了解,所以董平没有吃石头的亏,躲过一石,拨过一石(用枪杆,这个有难度),与那帮被打的衰人们相比算是露了个小脸。后来得意忘形,差点中第三下,于是见好就收,没有死缠烂打下去了。
排座次以后董平的战斗:
童贯来犯,董平轻松刺死了唐州兵马都监韩天麟。同是兵马都监,董平、张清比童贯的那一帮厉害多了。
高俅来犯,董平和王文德三十回合不分胜负。隔日中项元镇一箭,休养了一段时间,招安前没能上阵。
征辽国,董平五十回合刺死了皇侄耶律国珍。
征方腊,在宣州十合上两枪刺死伪统制韩明。打到独松关,被火炮炮风擦伤了左臂。
当晚和张清两个步行去报仇。对方也光明正大,元帅厉天闰和副将张韬徒步来迎。
董平和厉天闰单挑。本来董平的枪是马上用的,考虑了马腹以下的长度,步下用就运转不灵。再说董平左臂有伤,厉天闰又是猛将,居高临下的迎过来交锋,董平只好且战且退。张清去夹攻时,枪戳到树上,被厉天闰扎死。董平见伙伴倒下,微一分神,背后张韬赶来,拦腰一刀砍死。梁山战死江南的头领中,董平是武艺最高的一个。
董平的骑术、力量、耐力、技巧都十分高明,但是制约他成为更厉害的高手的,就是他“一直撞”的莽性。被梁山擒住,被项元镇箭射,带伤步斗报仇战死,都是缘于这个臭脾气。如果他有燕青的心思,就没有弱点可寻了。
武艺排名之第二十四:杨志
杨志是山后杨令公的后人。杨家将系列的演义非常多,从杨衮、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一条线,绵延了百多年。如果把各个版本杨家的故事连接起来的话,杨志应该是杨怀玉的儿孙辈,而说岳里面的杨再兴和他基本是同辈。
在宋朝的历史演义评书里,呼杨高三家开国元勋是世代良将。水浒传里有了呼延赞的后人呼延灼、杨继业的后人杨志,但没有高怀德的后人。说岳里面终于有了高宠,勇则勇矣,却是一现昙花。
看水浒传里面杨志的段落,“辱没祖宗”四个字出现频率很高。杨志认为自己没当上高级武将是辱没祖宗,其实他生下来就已经辱没了。杨家从来都是白净面皮的帅哥,怎么会生出他这种“青面兽”来。
宋徽宗的时代,杨家在朝中没有什么重大影响了,无论佘太君还是穆太君都没了。(以前倒是看过一本今人写的后水浒,有点反荡寇志意思的书,里面穆桂英还活着。)家道中落,杨志自小流落到关西。
虽然有祖上的荫功可以夸耀,但朝中无人,长相又不招人喜欢,杨志只好凭真本事出头,应武举,做到了殿前制使。谁知他不光是面相衰,命相也同样衰。到太湖搬运花石纲,一般十个制使,唯独他在黄河里遇大风翻船,惧罪逃走。好不容易买通门路,得到了复官的机会,却被高俅一笔勾销。穷途卖刀,杀了泼皮牛二,刺配到大名府,幸遇梁中书赏识,做了个提辖。不料前次花石纲上遭了天算,这次生辰纲上又遭了人算,只好去落草。
杨志多年行走江湖,朴刀使得很有一手。甫一出场,和林冲对朴刀斗了四十多回合。
如果他弃朴刀而改用砍铜剁铁不卷刃的祖传宝刀,林冲可能会败的。生辰纲抢劫组的八人应该打听过杨志的来头,恐怕来硬的己方会有损伤,因此定计智取。其后杨志三下两下打得林冲的徒弟曹正完全无法还手,曹正称杨志的手段和林冲一般。而鲁智深虽然兵器重占了不少便宜,五十回合也战不败杨志。
步斗是雕虫小技,驰马交锋才是他杨门的显学。他的祖先们能使的兵器多种多样:杨衮善用刀锤、杨延昭善用枪锏、杨延德善用棍斧。但要说最有代表性的两种兵器,应该是杨继业、穆桂英的刀和杨延昭、杨延嗣的枪。杨志自幼学成十八般兵器,阵上惯用是刀。
在桃花山下和呼延灼五十合打平,以及加入梁山后的战斗,都提刀出马。
杨志刺配到大名府的时候,梁中书为了抬举他,专为他召开了大名府第X届比武大会,先让他和周谨比试。李成因刀枪无眼,建议用去尖包毡的长枪比试,比赛时长五十回合,搞得像现在的戴拳套拳击,计算点数获胜相似。比拳击高明的地方在于:长枪蘸上白石灰,比武者穿皂衣,点数很“明白”,不会有裁判因素在里面。这种方法虽然文明,但是只能适用于枪,无法想象把刀斧去刃裹条棉被蘸石灰,因此比武者若不善用枪就吃亏了。
杨志虽然第一惯用的是刀,枪法上也深得家传秘奥,而周谨是使大斧的索超的徒弟,也是个莽夫,他的称手兵器可能和枪的风格差不少。
对枪比武杨志占了惊人的上风,四五十合就戳中了周谨三五十处,基本上每次交马都有收获。他自己只有左肩胛下挨了一下,也是个紧要部位,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挨的。但如果是不去枪尖的实战交锋,周谨还是有2%的机率在杨志戳中他之前就先戳到杨志的,那之后他那三五十下也许可以不挨了。拿拳击比,你有实力赢对方三十点以上,但上来不小心被击倒了,就得饮恨。又好比一场足球赛,你实力够灌人家三十个球,比赛却是突然死亡规则,对方的一球开场就进,你再强也只好出局。所以杨志虽然是狂胜,终究还不是完胜。但不管怎么说,这番比试证明了杨志和周谨比枪法,就像巴西队和瑙鲁队踢足球。
着再比驰马射箭,规则不厚道,让两人对射。杨志看破了周谨的手段,让他先射,这有点托大,你怎么能光因为枪法差就料定人家的弓箭也不行,拿自己性命开玩笑?
周谨的弓箭还算工整,三次都瞄准了目标,但可能是因为前者被杨志戳得浑身酸痛吧,射出来无力,箭速不够,被杨志一避二拨三接,逐一化解。
杨志还射,用了和清河桥上养由基射斗越椒、长沙城下黄忠射关羽相似的方法,先虚拽弓弦让对方心生懈怠,同时判断他的躲闪习惯,然后一箭命中。周谨见杨志先头一下没有射出箭来,以为他不会,打算等二次虚拽的时候喝破他,“就算我赢了”,真是幼稚:
杨志应过武举,考试内容是文场默武经七书,武场弓(开硬弓)刀(耍大刀)石(举石锁)、马步箭(分别在马上步下射箭垛),怎么可能不会?
周谨一败,索超挑战。李成看出周谨因为用枪受限制太大,所以让索超杨志实战比拼。酣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考虑到杨志仍然用的是第二兵器枪,先前又和周谨折腾了半天,我认为整体的武艺他还是比索超略高一点。
上梁山以后的杨志直到全书结束,基本都是在一批名字里夹杂着出现,个人战才两场:被张清闪过刀后一石打在头盔上不敢恋战回阵,劈死许州兵马都监李明,功劳少得可怜。如此受冷落,原因可能和孙立排名不高的道理一样:宋江忌他曾是人数不少的二龙山的领袖,所以特意压制。鲁智深、武松虽然同为二龙山领袖,毕竟是出家人,也不如杨志韬晦深。反正杨志在梁山上和出身相似的呼延灼比起来要郁闷得多了。看看八卦阵里面分配给杨志的两个小彪将副手:一个是常年走江湖,马都没怎么骑过,除了出场以外几乎不露面的杨林;一个是在呼延灼鞭下撑不过五合的周通。
下江南时征进到丹徒县,杨志一病不起,竟至丧命。这个在江湖上走南闯北几十年的汉子,水土不服起来比谁都快,真让人意外。
杨志的各种画像,多是取他在天汉州桥插标卖刀的一节。他那把宝刀当时被没入开封府,招安以后不知道有没有讨回来。如果他征方腊平安归来后拜将,归高俅管,会不会有一天来人请他去太尉府比刀呢?
武艺排名之第二十五:王文德
王文德是京兆弘农节度使,随高俅征讨梁山。他先到济州,和董平斗了三十合不分胜败,又被张清一石子打来,急躲时打中盔顶。
张清的石头是检验对方武功的一把好标尺,王文德中盔惊走,和杨志相同,再加上和董平打平手,武艺排在这个位置是合适的。
后来梁山凿漏了海鳅船,王文德落水被李俊、张横擒住,非战之罪。
武艺排名之第二十六:厉天闰
方腊杭州城中四大元帅中,排名仅次于石宝排第三的,是护国元帅厉天闰。他和梁山的交锋,发生在独松关。
梁山攻打独松关的阵容是,卢俊义亲自带队,共二十三将,内中厉害的有林冲、董平、张清。独松关本有三员弱将,不堪一击,厉天闰另带四员偏将驰援。到了关上第一仗弟弟厉天佑就被吕方刺死。
厉天闰这个当哥哥的实力要远甚于弟弟。次日欧鹏、邓飞、李忠、周通上山探路,厉天闰从关上冲下,只一刀砍了周通,又砍伤了李忠,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