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交际与口才全集-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搞的,你们整天就在这噪声中生活?”由于所借有的事物或非语言因素,往往与原来的话题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所以,采用“顺手牵羊式”时,务必注意三点:

    ①要迅速吸引对方的注意,以淡化其对原话题的兴趣;

    ②要以语调、神情、手势、辅助说话,以隐蔽转移话题的动机;

    ③要尽可能表达对对方的关心,以消除强使对方改换话题时可能产生的不快。

    3。另起炉灶

    这种方式简洁明快,直截了当地以一个新话题取代旧话题。上面的两种方式,一般都要施放“烟幕”,让话题在对方并不察觉(或不明显察觉)的情况下悄悄地转换。而另起炉灶式却不然,它往往用明白的语言刹住对方的谈锋,迫使话题转换。

    另起炉灶式虽然直接,也要顾全对方的面子,特别是在对方谈兴正浓的时候你可以对只顾自己口若悬河的人说:“这件事咱们有机会再谈吧,我先告诉你一件事……”;也可以在听到不愿听下去的话题时说:“我们不谈这个,谈谈……好吗?”既注意到了礼貌,又达到了转换话题的目的。

    转换话题还有一种情况,在两人的交谈中涉及第三人的名誉或利益,这时更要当机立断,改变话题。如当有人在会话中损害了某个人的名誉时,你就要以坚定的语气说:“对×××,我的印象很好,还是让我们谈谈其他事吧。”或者,当有人诽谤一位双方都很熟悉的朋友时,你可以用吃惊的语气说:“奇怪,他常常讲你非常好。”这种明显的转换话题一般会立即制止闲言碎语。

交际与口才全集 第三部分 应对提问,分析前提

    通常,一个擅长应变的人能在接到对方的提问后,迅速思考并选择一个最佳的回答方法。回答对方提问需要头脑冷静,不能被提问者牵着鼻子走。对于提问,能答即答,不能回答的可以回避。

    答话的技巧主要是在提问的前提里。在回答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对方问话。如果不加分析,随口即答,就可能被对方所控制,掉进“语言陷阱”。所以,在回答对方提问之前,分析前提是成功地回答的关键。在掌握好前提以后,可以选择如下几种回答的方法。

    1.设定条件法

    对方提问的内容,有时可能很模糊,有时很荒诞,甚至很愚蠢,以致使人们很难回答。这时,我们在分析清楚的前提下,可以用设定条件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国王指着一条河问阿凡提:“阿凡提,这条河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答:“如果桶有河那么大,那只有一桶水;如果这个桶有河的一半大,那么就有两桶水……”阿凡提回答十分巧妙。因为这个问题很怪,国王故意想难倒阿凡提,他无法直接回答。只能先设一个条件,后说结果。条件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

    问:“今天有一只黑猫跟着我,这是不是凶兆?”

    答:“那要看你是人还是鼠。”

    前者的问话很无知,回答时无法给他详细的解释。设定一个条件,其结果不言而喻,而且极幽默地讽刺了问话者的愚昧。

    2.答非所问法

    答非所问,是回答提问的一种回避战术。对方提出题问,希望我们做出明确的回答,我们却不愿意回答他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巧妙地转移话题,答非所问,让对方无法得到想要得到的答案。

    日本影星中野良子来到上海,有人问她:“你准备什么时候结婚?”中野良子笑着说:“如果我结婚,就到中国度蜜月。”中野良子的婚期是个人隐私,中野良子自然不愿吐露。她虽然没有告诉婚期,却说结婚到中国度蜜月,既遮掩过去,又表现了她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对一些是非问句的回答,还可以采用反答法。本应答“是”、“有”,却从“不是”、“没有”方面回答;本应答“不是”、“没有”,却从“有”、“是”方面回答。如:

    问:“你和妻子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答:“我俩都是同一天结婚。”

    旅行家:“请问,从前有什么大人物出生在这座城市吗?”

    导游:“没有。只有婴儿。”

    第一个例子本应答“没有”,却从“有”的方面寻找一个话题。后者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也是一种答非所问的战术。

    3.巧借前提法

    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问话,在回答时也能收到良好效果。其中仿照和借用问话中的情态和词语,演变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应答,是应付问话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1972年5月,在维也纳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克兰尔向基辛格提出美苏会谈的程序问题:“届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协定呢?”基辛格停了一会儿,一字一板地答道:“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会场顿时哄堂大笑。

    基辛格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问话,仿照问话的词句和情态,用幽默风趣的话语与记者周旋。这种方法,很值得借鉴。

    4.言此意彼法

    言此意彼,也就是所谓的“双关”。众所周知,利用双关的修辞方法回答,具有含蓄、幽默与讽刺的功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纪晓岚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辩才,曾当过朝廷的侍郎。大臣和歉黾槌迹惫惺椋约拖暗牟拍苁旨刀省S幸惶欤拖昂秃瞳|一起到公园散步。这时,有条狗从他俩身边跑过。和缸殴肺始拖埃骸笆抢牵ㄊ汤桑┦枪罚俊彼肜眯骋羲芈罴拖啊<拖笆只簦砩匣卮穑骸按刮彩抢牵鲜ㄉ惺椋┦枪贰!迸煤瞳|“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却被纪晓岚也用谐音双关语戏弄一番。

    还有一个故事,其回答的方法也是运用谐音双关。

    古时候西域献来狮子,蓄于御苑,每日供羊肉一十五斤。有个员外郎叫石中立,随同僚一同前往观看。有个同僚问:“这个野畜还给这么多羊肉。吾辈当官的,每日才不过几斤,难道吾辈不如牲畜吗?”石中立说:“你难道连这都分不开?那是苑中狮,吾辈是园外狼(员外郎的谐音),怎么可相提并论?”同样是发牢骚,石中立运用谐音双关,其回答幽默含蓄,要比他同僚发的牢骚高明得多。

    5.否定前提法

    对于对方的问话,有时我们不赞成。特别是当对方带有一种不友好的态度问话时,我们需要做出否定的回答。否定回答主要否定对方问话的前提,其中包括观点、态度和倾向。

    黑格尔《哲学演讲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诡辩家问梅尔德谟:“你是否停止打你父亲了?”这位诡辩家想使他陷入困境,不管他答“是”,还是“否”,都会掉进“语言的陷阱”。如果答“是”那就说明他曾打过他父亲;如果答“没”,那就是他还在打父亲。梅尔德谟很聪明,他答道:“我从来没有打过他。”

    这个回答完全否定了问话中前提的含义,致使诡辩家嘲笑梅尔德谟的阴谋未能得逞。

    6.颠倒语序法

    在回答对方发问时,如果将对方的语序略微颠倒一下,就能够成为一个与原来问句的意义截然相反的回答句式。

    曾有一个神父问两个牧师:“你们做祷告时抽烟吗?”其中一个答道:“我做祷告时抽烟。”结果遭到一顿痛斥。另一个答道:“不,我抽烟时做祷告。”结果得到了神父的赞赏。

    其实,两个人的答语是一个意思,但是答法不同。前者做祷告时抽烟,表现他对上帝的不虔诚。而后者抽烟时做祷告,表现了他能抓紧时间,做祷告比较勤奋,说明他对上帝的忠诚。后者答话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颠倒语序,表达出与前者答话截然相反的意义。

    巧答是一个智慧的综合外化,是令人憧憬的高层次口才艺术境界。要想答得妙,必须注意生活感受的积累,加强对语言的修养。妙答,将使你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优秀人物。

交际与口才全集 第三部分 话不投机,打破冷场

    交谈过程中,由于话不投机或不善表达,也常出现冷场的情况,冷场无论对于交谈、聚会,还是议事、谈判,都是令人窘迫的局面。在人际关系中,它无疑是一种“冰块”。打破冷场的技巧,就是转移注意力,另换话题。

    冷场一般出现在双方对谈话缺乏内在动力、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在交际活动中,如果当事人一时没有什么需求的欲望,那么,会话在这个时候就成了多余的事,冷场便不可避免。

    另外一些易引起冷场的原因还有:在交际场上,当人际吸引力不强或存在沟通的心理障碍时,当心境影响人际认知与情感交流时,当情境因素发生作用(如环境使人产生共同的压抑感或沉默情境感染旁人等)时,等等。

    有人作了分析,认为聚会者之间存在以下十种情况时,最容易因“话不投机”而出现冷场:

    ①彼此不大相识;

    ②年龄、职业、身份、地位差异大;

    ③心境差异大;

    ④兴趣、爱好差异大;

    ⑤性格、素质差异大;

    ⑥平时意见不合、感情不和;

    ⑦互相之间有利害冲突;

    ⑧异性相处(尤其在单独相处时);

    ⑨因长期不交往而比较疏远;

    ⑩均为性格内向者。

    冷场是交谈即将失败的一个征兆,所以,谈话双方对可能出现的冷场,要有一定的预见,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比如,举行座谈会,可精心挑选出席对象,既要考虑与会者的代表性,也要考虑与会者的可能发言率,以免坐而不谈。有时,甚至还可预先排定座次,尽量不要让最可能出现冷场的几种人坐在一起,使说话少一点拘束。同时,还要将健谈者与寡言者适当地相互搭配。这样就可借助组织手段,尽量避免出现冷场。

    避免冷场是谈话双方共同追求的,但万一出现冷场时,还是要有些准备作为主人或会议主持者,作为会话的一方,你可以用下面的做法打破冷场:

    第一,立刻向对方介绍一个人、一件事或一样东西,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激发他们重新开口的兴致;

    第二,提出一个人人(至少是多数人)都感兴趣并有可能参与意见、发表看法的问题,重引话题;

    第三,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再巧妙地转入正题;

    第四,用聊天的方式,同一两个人谈谈家常,问问情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引出众人关注的话题;

    第五,故意挑起一场有益的争论;

    第六,就地取材,对环境、陈设等发表看法,引起议论。

    谈话的话题是否有趣有益和冷场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曲高和寡”,会导致冷场:“淡而无味”,同样会引起冷场。不希望出现冷场的交谈者(或主人,主持者),应当事先作些准备,使自己有一点“库存话题”,以备不时之需。

    有人列出以下十条话题,可供冷场时“救急”之用:

    ①对方的孩子;

    ②对方个人爱好;

    ③对方事业上的成就;

    ④对方的健康;

    ⑤体育运动;

    ⑥影视戏剧;

    ⑦新闻趣事;

    ⑧日常生活中的“热点”;

    ⑨某地的风情、特产;

    ⑩旅游、采购。

    年龄大的人喜欢回忆往事,同他们聊聊本地市政的沿革、民情的变迁、风俗的演化等。由于掌故颇丰,他们往往会油然而生浓郁的谈兴。或者,如果没有别的话题,那么不妨向他们询问一下其子孙儿女的近况,一般都能撬开老年人的话匣子。年轻人性格活泼,爱好广泛,音乐、电视、美容、旅游等都可激起他们的谈兴。

    同女士谈话,可选择一些家庭趣事,但同男宾讲相同的内容必会被视为婆婆妈妈;企业家不喜欢在休息时多谈生产,作家不讨厌对自己作品兴致勃勃的议论;卓有成就者愿意畅谈奋斗的历程,事业失败者懒于提起不走运的往事……总之,打破冷场的话题,“聚焦点”要准,“参与值”要高,即话题应是共同关心、能引起注意、人人可参与意见的话题。另外要注意如果话题可能使在场者(哪怕只有一位)窘迫或不快,即使可立即引起众人议论,也不宜作为打破冷场的话题。比如,某人近期丧子,一般就不要当着他的面大谈儿女之事,以免勾起他的伤感。否则,“一人向隅,举座不欢。”

    关心、体谅、坦率、热情,是打破冷场的最有力“武器”。只要以这样的态度去努力,“坚冰”可以融化,僵局不难打破。希望你在会话遇到冷场时,能够以这种态度,去运用上面介绍的技巧,作一次成功的“破冰”尝试。

    从根本上讲,打破冷场最有力的武器是谈话对方的内在动力,是双方的热情、坦率。

交际与口才全集 第三部分 窘境难免,妙语得脱(1)

    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难免遇到一些令人难堪的窘境和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时候,该怎样说话?在说话上该注意哪些问题?总的原则是明辨理,说话得体;该直言不讳的,就直言不讳;该巧妙回答的,就巧妙答;该含糊的含糊;该超脱的就超脱;……总之,从实际出发,看情况定,碰上什么锁就要用相应的钥匙开启。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当有人存心刁难或羞辱你并使你的感情受到伤害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只顾气愤,怒发火,不要硬着头皮去硬顶,那样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闹得不可开交,两败俱伤。你也不能张口结舌,或满脸羞红,那样会使对*得你软弱可欺,他很可能会变本加厉地嘲弄你。唯一的办法是:头脑冷静,控制情绪,运用语言的艺术特别是以急中生智的幽默感去对付。当然,对方使你感到为难和窘迫并非一定是出于恶意;许多正常的交往也会使人面临难题和威胁。不论是哪种情况,牢记总的原则是恰当得体,因地制宜。

    1.说话要恰当

    在某电视台的一部电视片《谈宝钢》中,有这样一段回答:

    问: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我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怀有极大的仇恨,现在我们建设宝钢,引进了日本的机器、设备和技术。有的观众有这样的疑虑:这样做会不会伤害我们的民族感情?

    答: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使我国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灾难,这个账应该算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头上,同日本的老百姓和商人无关,当然不能说完全无关,但只有间接关系,没有直接关系。现在我们建设宝钢,是同日本商人做生意……

    回答语言含糊而顾此失彼。这段答话,只要说明了“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就清楚了,但怎么能扯进来“不能说完全无关”,还有“间接关系”呢?若有人问,这个“间接关系”就不算关系吗?这就无法自圆其说,必定陷入窘境。走到这一步,那就只有认错更正,汲取教训了,任何技巧都无济于事。所以,说话要把握主旨和逻辑,要恰到好处,以免言谈有失,授人以柄,甚至作茧自缚。这是避免错误,摆脱窘境的最根本的方法。

    2.直言不讳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有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音乐会。可是,音乐会的节目演出不久,他就厌烦地用双手捂着耳朵,打起瞌睡来。女主人见他这样感到奇怪,推了他一下,问:

    “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

    他摇了摇头:“这种低级*的音乐有什么好听的?”

    “啊?”女主人惊叫起来,“你说什么?这里演奏的都是流行乐曲呀!”

    “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

    女主人反问:“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笑道:“那么,流行*冒也是高尚的吗?”

    赫尔岑的反驳简洁有力,言之有据,因为他主旨明确,又使用了归谬法这个逻辑武器,为了明辨事理,有些问题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地一语道破,不要含糊,也不必回避。

    假如朋友或同事在公开场合责备你,而情况又不属实,一定使人难堪。你可以心平气和地直言:“我们是否私下谈谈这个问题?我要求你把情况搞清楚了再说话。如果你不注意尊重事实,那我以后很难再信赖你。”倘若是你的亲友无故责怪你,你就明确地说:“你已经让我难堪了,但你总该告诉我这都是为了什么缘故吧?我什么地方把你得罪了?”当然,假若做错了什么事,哪怕不是有意的,也要诚恳道歉。这也是明辨事理,直言不讳。这也是摆脱窘境经常用到的方法。

    3.含蓄委婉

    电视剧《四世同堂》中,祁家老二瑞丰成天闲逛鬼混,还经常向操持家务的大嫂韵梅伸手要钱。但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