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较量-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军仪仗队通过校阅台。持枪高呼:“蒋总司令万岁!”
    蒋介石和宋美龄绕场半周,向市民摇着鲜花,市民们高呼万岁!
    飞机场至市内,市民们夹道肩摩踵接,手中摆动小国旗,欢声雷动。
    市区内家家门前挂国旗,十字路口搭着松枝彩牌楼,上边镶着蒋介石和宋美龄像,
马路上洒了清水,商店门口插着旗,扯着无数条横标,写满欢迎词、赞美诗,长长车队
没有在市内停留呼啸而过,一直扑奔委员长新官邸。
    这座宫邸是汪精卫在南京成立汪伪政府之后,几乎同时动工的。可谓楼内中西大全,
楼外古今合壁。建筑在通往花园的角路,不宽不窄,有的地方可两人并行。路两旁栽的
花、草、树的颜色十分协调,和矮墙,水桥,旱桥相映成趣。花园有许多角型、棱型亭
榭,夹着高矮不等的、颜色不等的石雕和假山石。据说,汪精卫特别试验过,在他散步
时,如发生意外,他一抽身就可躲起来,两面夹击开枪,都不会打中。他的带有办公、
卧室、保健多功能的楼里,春温、夏凉、秋爽、冬适。同时还没有装隔音板、防弹板、
防火板的装璜。室内装有中西名流的美术作品。从外表看并不起眼,从内部看令人钦佩,
世上竟有如此之宫殿。
    开始,蒋介石还有些忌讳,怕把他拉进汉奸的圈里去。宋美龄一见喜欢上了。蒋说:
“住此不便把?”宋美龄说:“你不住谁能住呢?况且这宅刚修耷完并没有人住,我们
住下谁有何话可说?别像往日让春风(戴笠)那小子给咱安排不是洞就是穴了,我想以
后你要在大面上露头了。”这使蒋介石心里格登一下明白了,不久就要选中华民国大总
统了,于是点头走下这新官邸了。
    这所委员长官邸富丽堂皇。蒋介石和宋美龄住进去后,他们先举行了乔迁便宴,在
官邸花园里,举行鸡尾酒会,大家尽情的吃喝,尽情的跳舞,无尽无休的交谈,大有久
别重逢的味道。深夜,南京市中心放起了焰火,空中起雾,焰火在朦胧中显得更好看。
官邸花园还在奏着轻音乐。
    蒋介石找到身前身后忙了一天的毛人凤,他此时穿件长衫,白绸子衬衫袖头儿翻卷
的露出手腕,戴顶礼帽,看着是位潇洒的绅士。此刻来美龄和美国大使馆一些要人谈会
话儿,又陪着刚刚坐飞机从牯岭赶回来的马歇尔夫妇。凯瑟琳对这热闹场面不感兴趣,
她恼人地说:“南京太热了,你们又没有降温设备,这样生活真不可思议。”她对宋美
龄说,她要很快回牯岭。宋美龄像哄小姑娘似地说,她带夫人要去苏杭别墅,说那里更
有美妙的天地。她送走了马歇尔夫妇,换件薄纱衫,系个白绸纱巾,穿双白凉鞋,她看
着天空的雾气,问毛人凤:“齐吾,你来南京到灵谷寺看过春风(戴笠)吗?”她把系
在脖上的白纱巾扯动一下,好像这是为戴笠而系的。
    蒋介石乍一听还有点不自然,这么个大喜庆日子提起死人。戴笠是三月中旬从青岛
往南京飞,不料飞到南京上空时,大雾茫茫,无法降落。改飞上海虹桥机场时,正值大
雨滂沱,也无法降落。于是又返回南京,由于云低,又有雷雨,飞机迷航撞在江苏江宁
板桥镇不到二百公尺高的戴山山腰上摔死了。在重庆开的追悼会,是蒋介石亲自主祭的。
今天他听夫人看着夜雾想起这位忠臣,而且又叫着戴笠的小名儿,他立刻说:“齐吾,
我们太忙了,过些天我们去看他,你在他灵堂说几句,我们还都南京了。唉,他连张使
我称心的照片也没留下。”他把手拂一下,好像天上雾落下来了。
    毛人凤乍一听,心里格登一下子,主人突然提起戴笠,好像有对他的工作不满意之
感。 但他听出是主人怀念故人的情分, 于是装成很受感动,低声细气地说:“插过香
了。今朝回南京对我来说,祖宗不插香,也忘不了戴公。”
    “那就好,我们会为春风选块好墓地的。”宋美龄挽着蒋介石往轿车儿跟前走。
    蒋介石和宋美龄坐着轿车巡视了南京主要大街,还在通中山陵的大道上飞驶而过,
前边保持一定距离的车队是毛人凤亲自督导着,真是万无一失。
    蒋介石好像无意地要车子开到冈村宁次的住处,他把车门窗纱掠开往这所小楼看着,
那里警卫森严。他摆手让车子快速离开。车子开出市内主大街,车速放慢了,路旁灯光
渐渐淡下去。蒋介石心情好像轻松了一下,他离开了灿花似锦的人寰,而下到了九层的
地狱。他见路两旁和十字路口处,烧着一堆堆火,旁边围着穿孝下跪的男女老幼,从很
远的地方还传来呜咽的小喇叭声。他问宋美龄道:“这是什么日子?”宋美龄顺口说:
“我们还都的日子。”蒋介石鼻子哼了一声,他让轿车停下来。毛人凤从另一辆车跑过
来。蒋介石问:“毛人凤,这是什么日子?”毛人凤立刻明白说;“老百姓借委员长还
都,他们在烧纸和家人团聚。”蒋介石很败兴地说:“我们回去吧!”他拉上窗帘,那
一堆堆火还在他脑海里燃烧,好像战刀下滚动着的一颗颗人头。……
    车子回到官邸, 参加宴会的人们散去了。 蒋介石钻出车子,他问、毛人凤:“齐
吾,冈村宁次住处保护得很好吧!”
    “报告委员长,很好。”’
    “我看灯光暗些,怎么,他休息时闭灯了吗?!”
    “报告委员长,冈村都是过午夜后才能休息,今天我去那里了,他知道委员长您回
南京了,特别要匹黄缎子,把他住宅窗户全遮挡上了。”
    “噢,这是为什么?”
    “冈村说,黄色是日本军人之光,也是胜利之光,为了委员长还都南京,他用这金
黄色的光芒,为委员长祝福。”
    “嗯!好吧。五日还都庆典和谒陵大典,有外国人参加,是一点纰漏也不准有的。”
    “是!一切都周密布置了。”
    “梅园十七号呢?”
    “布置下了,周恩来还没有到。’‘
    蒋介石挎着宋美龄胳膊走向官邸楼门。蒋介石这人心热起来如滚烧的开水,要说冷
下来又是冰上加霜。
    ●三哭中山陵
    今天是还都庆典,从早晨五点钟就忙碌开了。由军、警、宪、特包围了主会场,然
后把参加庆典的人群,赶进了指定区域。南京主要大街都粉刷一新,高楼的顶上飘着民
国旗、国民党旗,机关和住户门口都交叉地插着这两面旗,马路上被洒水车冲洒过了,
大街两旁的梧桐树上扯满彩旗。市内主要广场上高悬着国父孙中山肖像。在广场和临街
显眼的墙壁上都新安装了玻璃窗的宣传橱窗和宣传板。在橱窗里贴着蒋介石和宋美龄的
标准像。在宣传橱窗里,陈列着民国前二年蒋介石在日本高野炮兵联队的入伍像、参加
辛亥革命时蒋介石二十五岁像、孙中山任命蒋中正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像和任命状
以及民国十五年七月九日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骑在大洋马上举手敬礼检阅
北伐军像、民国十六年十二月一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喜照、民国十八年北伐胜
利周年在南京各界庆祝大会上致词像、在江西南昌蒋介石和宋美龄发起新生活运动照、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十七日在庐山宣布对日抗战照;蒋介石就任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时
和夫人宋美龄合影、蒋介石伉俪在印度和甘地及尼赫鲁会谈照、在印度视察盟军美军部
队照、民国三十二年就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大元帅戎装照、在开罗会议中拜会罗
斯福、邱吉尔照、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抗战胜利蒋介石向全国同胞发表广播演说照
等等。
    在会场前的最大彩牌楼的横幅上,缀着“庆祝还都”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两边配
着 V 字; 一面国旗在主会场的旗杆上高高飘扬。十点整,还都仪式在轰轰炮声中开始
了。
    蒋介石身穿大元帅礼服,宋美龄身穿天蓝色花长衫,大花披肩,长简丝袜高跟鞋,
挽着蒋介石登上主席台。他们站在中间位置上,从桌上拿起大束鲜花,向人山人海的台
下挥舞着,然后就主座。各界要人陆续就座之后,宣布开会,在掌声和欢呼声中,蒋介
石嘶哑着嗓子讲了还都的伟大意义,以及他今后为民主、和平而奋斗的誓言。然后各界
代表发言,都是大吹蒋委员长的干秋功绩。
    庆祝返都大会完毕,紧接着蒋介石亲率文武百官举行谒陵大典,在时间上有机的衔
接成一天,这才说明还都大会、谒陵大典都同等重要。
    参加谒陵大典的只有国民政府的文武百官,其气势也是恢弘的。
    谒陵气氛像股极强的热浪,卷向南京市东郊巍峨的紫金山麓第二茅山南峰。中山陵
是遵照先生生前的愿望,由山东青年建筑师吕直彦设计建筑的。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五日
破土,陵墓座北朝南,可谓傍山而筑,由南往北逐级升高。陵墓大道前为广场。从广场
登花岗石阶三百九十二级,有壮观的大石坊一座,由石坊而入,经三百七十米长的过道
到达陵门,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字。进门有碑亭,中立八公尺高
的丰碑,再往上过八台石阶,就是祭堂和墓室。墓室海拔一百五十八米,从墓道入口至
墓室距离七百米。祭堂仿古宫殿式。祭堂中为孙中山石雕坐像,坐像四周有孙中山革命
事迹浮雕,祭堂四壁刻有孙中山的遗著《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后面是墓室,墓室为圆
球状拱形木锋式结构。墓室直径为十六米,高十米,圆顶为穹窿状。地面中部为大理石
扩,正中筑长方形墓穴,是灵榇奉安处,四周围有大理石栏杆,以备瞻仰。室外砌有环
形围墙,外铺草地,种植玉兰、梅等花木。墓门外是祭堂,宽二十七米,深二十二米,
高二十六米,是单檐歇山式。堂内立有十二根黑色花岗石圆柱,象征十二天干地支,和
国民党徽十二个齿相同。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在石上刻着中山的《告诫党员演说词》
全文。堂中间置有中山先生白色大理石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祭堂外是大平台,宽
一百三十五米,深三十米,台两端并筑华表二座,擎柱上刻有古式花纹。平台尽处是宽
大石阶。碑亭内在龟趺上立八米高石牌,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
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灵柩安放在灵堂内五米深地穴中,原先设计由升降机提上放下,以供人瞻仰孙中山
遗容。因奉系军阀张宗昌在碧云寺见到孙中山遗体装在水晶棺中,破口大骂:“不是你
孙文搞革命,我张宗昌就不致有今日之败!我生前木能和你打过仗,你死了,我今日要
毁灭你的尸体,以泄我之愤恨。”他下令火烧孙中山灵柩,后被张学良得知派骑兵赶来
制止,临近老乡也来救护。棺虽保住了,但水晶棺玻璃盖四周已经损坏,因空气浸入,
遗体变色,无法保存,变为钢筋混凝土封固。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大理石卧像,是孙中
山生前的日本友人著名雕刻家高桥雕刻。陵墓入门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碑坊,悬挂着中山
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陵园外观具有我国古代建筑传统格式,色调淳朴,装饰简
洁,气势壮观,规模宏伟,别创新格。陵园南面有孙中山铜像,在瞻视着南京城。陵园
东邻灵谷寺,西毗明孝陵。中山先生之陵有着不朽和浩然正气,先生之功绩与日月同辉,
和宇宙共存。
    中山陵先后施工六载,在蒙耻的年月里,全国人民和南京市民日夜在思念;在血雨
腥风的日子里,人民在奋斗,终于争取了雪耻这一天的到来。
    从南京市区到陵前,路两旁植有苍松翠柏、杉树、梧桐等,简直是一条绿色长廊直
接陵前巍峨的云天。
    一大串轿车开进陵前停车场,一排排车停下来,文武百官都按指定地点站好,中间
留出个大圆场。蒋介石和宋美龄轿车停到圆场中心,在场值勤的宪兵少将值星官,发出
立正的口令。人们都自动地立正,接着又把身子往后退。刷刷只有鞋跟蹭洋发地声,连
声咳嗽也没有。
    蒋介石现在身着特级上将军服,胸前佩戴一排勋章,腰上是软布带子,西服军裤笔
直的裤线,黑尖头皮鞋闪闪发光,右手拄根标直的龙头手杖。宋美龄换下了鲜艳的大花
衫,穿件过膝盖夹料绿色大衣,里边罩着深蓝地雪白的素花袍子,矮帮黑皮鞋,高耸的
头发往下篷松着。她左手挎在蒋介石胳膊里,两个人步子走得很齐。
    整个中山陵已修耷一新,陵寝正门交叉插着国旗和国民党党旗。
    蒋介石迈着沉重的步子,手中的手杖杵在石阶上也发出沉重的声音。跟在地平后的
市武官员,齐齐整整地走进陵寝正门。当走进正厅时,轰轰轰响起礼炮声,不知是为蒋
介石大元帅祝贺,还是为震醒陵寝中的孙中山先生。
    这时蒋介石和宋美龄同时跨步站在停棺的汉白玉棺床跟前,紧跟在他身后的副官接
过手杖,他摘下大檐军帽,被副官接过去。他双手贴在大腿上,慢慢地把头低下去,宋
美龄往蒋介石身边稍稍靠近些,双手低垂着。
    礼宾司主祭官被委员长默默低下头的行动所感,发出向国父默哀的口令,已经晚委
员长大半拍了。
    蒋介石鼻子一酸,浑身抖了一下,两肩耸动着哭起来了。总理迁入中山陵时他大哭
一场,南京被日军占领迁都重庆时大哭一场,这次由重庆迁都南京是第三次大哭了。
    宋美龄被感染得发出细微的哭声,她把头深深地往下低,尽量不把脸庞露太多了,
可她的哭泣声是有力量的,在她身边的蒋介石听得最清。
    顿时周围一片唏嘘哭声,好像从半山腰冲下一股溪水,要淹没这中山陵。可谁又能
不哭呢?在场的高官显贵都在八年半以前逃离开中山陵,这块风水宝地,这座国人敬仰
的大陵,却眼巴巴被日军夺去了。不少人曾经绝望过,就是还能回来,又得何年何月呢?
是否这座大陵还存在?后来汪精卫叛变了,他在南京建立起伪政权,好像中山陵也成为
他继承的祖宗了。每年都搞一次大祭陵,不用说南京老百姓不服从,不相信他的诚意,
连他自己也心中有愧。每次到大祭陵时,总是传说,那里有人带枪等着对他行刺,又说
放水淹,放火烧,真是闹得他毛骨发疹。何况后几年日军不拨给他费用,中山陵像秋风
扫落叶一样凋零了。汪精卫后来忘了祭陵,把搞到手头的钱,除了揣进腰包,就是大兴
土木修造官邸了。
    蒋介石此刻是有满把辛酸泪水的呀。当年迁都时,他来谒陵只是带夫人、儿子等一
些亲信。气氛不是严肃,而是颓丧,大有亡国之感。他匆匆扑到停放中山总理的停陵正
厅,他的心是何等的悲哀。这片偌大的陵园,在勘探建园之初,他亲自爬山越岭,寻找
水源,认为宝地无河便没有活力。他还几次坐飞机升空鸟瞰这块陵园圣地,一切都满意
了才破土动工。他曾亲自厂命令,陵园修成时他要第一个登陵摆祭。他感到作为中山总
理晚生后辈要这样尽孝道。
    当年北平公祭这位伟大的孙中山,在天安门举行孙中山送榇大会,灵柩由碧云寺向
前门外车站启运,军乐队、护灵团骑兵、护灵步兵皆臂戴黑纱,沿途送殡群众达三十万
人。在城外用车运灵,到西直门灵柩放在绣花大棺罩和纵横交错的抬杠之间,近百名身
穿绿色号农的杠夫,在梆子声中轮班换抬。殡仪队伍经西直门、新街口、西四、西单向
前门缓缓而行。北平护陵官商震,身着黄色上将军服,骑黑色骏马,手持指挥刀。下午
三时到前门车站,三时十五分由迎枢护灵人员将灵榇扶入铁路局特制灵车。下午五时灵
车启动。鸣礼炮一百零八响。灵车前后各有一列铁甲车护卫,孙中山家属乘车随行。二
十七日到蚌埠,奉安委员会主任蒋介石偕宋美龄还有宋太夫人。由南京来迎接棺榇。二
十八日上午十时四十分,灵车到浦口取.在长江的海军鸣礼炮一百零一响,各国军舰也
鸣炮致敬。国民政府官员均到浦口迎榇。灵柩运往南京时沿途参谒者达十万多人。下午
三时。灵榇厝于国民党中央党部祭堂。到南京谒陵的有孙中山生前战友和国外友好人士
等数十人。十七国公使也由北平乘专车到南京参加奉安典礼。二十九日至三十日,南京
各界机关、学校、团体、市民数十万人举行公祭。三十一日,家属、亲友、外国友人、
各国公使及驻华新闻代表分别致祭后,即举行封相典礼。六月一日凌晨四时起灵,由宋
庆龄亲自护灵到紫金山墓地,沿途民众肃立瞻谒者数个万人。正午十二时,奉安典礼落
成。同日全国各地均举行公祭,并停止工作与交通三分钟,以示哀悼。
    中山大陵随着南京被日军侵占污辱八年之久,在国人痛斥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