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风雨情-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身边人掩护下,弯腰用手拼命刨土。片刻间,他刨出两只长刀,递给旁人,继续再刨。更多的义军开始刨土,河滩泥土被层层刨开,现出一片埋藏着兵器。这些义军人手一把兵器,在刘宗敏示意下,开始朝官军靠近。
  刘宗敏突然大喝一声:“弟兄们,杀……”所有执兵器的义军都朝官军扑去,与之拼命恶战!河滩地顿时一片混乱,许多官军倒地死去。剩下的则大呼小叫地抵挡着……峡口中涌出更多的义军――统统手执兵器!他们在高迎祥、张献忠率领下冲上前来,追杀正在退却的官军。官军大乱……
  山上,气急败坏的陈奇瑜正在怒叫:放号炮,放号炮!一个军士手执一根烧红的铁棍,凑近炮尾导火索……李自成眼看号炮就要被引燃,他拼力挣开了按在他脖子上的刀锋,扑上前,扑倒了那燃炮的军士,同时用双足将那尊号炮踹翻。号炮打着滚翻下山去……陈奇瑜气得大叫:“杀了他!快杀了他!”两个军士挥刀猛斩李自成。李自成躲开,军士跟上再砍。这时,军士身后中枪――原来是刘宗敏领着几个义军扑上来了。刘宗敏与山头上的官军血战……那几个官军很快被义军砍杀倒地。
  刘宗敏扑到李自成面前:“大哥,你怎么样?”李自成脖子已有深深刀口,血流不止。他道:“我没事。你们当心,外围有官军埋伏。”刘宗敏说:“知道。高大哥已经带人冲过去了。”这时,刘宗敏看见陈奇瑜正在山道上奔跑,他怒喝:“兔崽子,我砍了他……拔腿欲追。”李自成说:“算了!让他跑吧,他已经没用了。”
  陈奇瑜连滚带爬地在山腰处逃命。陈奇瑜爬上一处岩石,气喘吁吁朝下面喊:“吴总兵,快、快杀贼呵……”下面毫无动静。陈奇瑜探首一看,只见下面横七竖八地布满官军的尸体,他们已经被突围的义军消灭了。陈奇瑜痛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地上。过会儿,他挣扎着爬起来,朝北叩首,喃喃地道:“皇上,臣一时大意,中了贼的奸计,有负皇恩……话音未落,一把短刀已插进自己腹中,他引罪自尽了。”
  巡抚衙门。义军首领齐聚大堂,喜气洋洋,有坐有立,有说有笑……高迎祥从案后大椅上站起身来,笑道:“各位首领,从现在起,我们可是蛟龙入海、猛虎上山,官军再也奈何不得我们了!”众首领纷纷道:“是啊……是啊!好日子在后头呢……”高迎祥转向李自成,说:“这回啊,首功应该归于自成兄弟。”众首领一片声地说:“全亏了自成大哥!”
  高迎祥待众人静了下来,说:“各路义军首领都在这了,请大伙商量商量,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众首领一时难言。李自成站起来说:“闯王,各位首领。义军虽然突围成功了,但损失也很大,急需扩充实力,补充粮饷。在下建议,全军统一行动,直插江南,杀入大明腹地。”高迎祥点头不语,看看大伙,目光落到张献忠身上。张献忠起身道:“自成大哥的想法虽好,但江南是朝廷的粮仓,崇祯肯定会派大军追剿。兄弟的意思是,既然要图发展,就应该分开行动。在下还是想率领本部弟兄,杀往河南老家去,在那儿大干一场。”李自成与高迎祥互视一眼,各显忧色。
  刘宗敏叫道:“张大哥,你的部下占整个义军一多半。你要把他们全带走了,义军还怎么统一行动?”张献忠笑道:“说白喽,我不敢赞同统一行动。窝在一块,力量虽然大了,目标也大。车厢峡被困,就是统一行动的后果!”一首领道:“我看张大哥的意见有道理。在下也想率领本部单独行动。”另一首领也道:“弟兄们起义造反,本来就是有分有合嘛。合久了就分一分,各自发展。分久了再合一合,打个洛阳、开封之类的大城市。”高迎祥见众说纷纭,道:“各位首领的话都有道理。今日大伙累了,匆忙决定不好,还是改天再议吧。各位还得赶紧安顿各自的部下,让大伙好好吃一顿,休整几天。”众首领纷纷起身,向高迎祥拱手告辞……
  大堂内就剩下李自成与高迎祥两人。高迎祥严肃地说:“自成,看见了吧。一旦取胜了,就会分道扬镖。”李自成愤愤地说:“草头王,得志便猖狂!”高迎祥说:“我看,人各有志,就让他们走吧。走到哪儿都是义军。”李自成说:“那我们只有不到两万人了,怎么行动?”高迎祥坚定地说:“计划不变。我们还是乘官军不备,进入安徽,直奔大明王朝的发祥之地――凤阳!”李自成笑着说:“也好,杀到朱元璋老家去!”
  紫禁城。城墙上一片激战前的恐怖气氛,只见锦衣卫与御林军纷纷来往穿梭,大呼小叫。到处是刀光剑影,一尊尊红衣大炮朝向远方。扬嗣昌愁眉不展地注视着面前的临战状态……片刻之后,他匆匆离去。

  第十三章 李自成诈降成功(四)

  宫道上。王承恩手提弯刀,厉声么喝着:“快,快!五十岁以下的,统统上城协防。五十岁以上的,跟王小巧去运粮弹!”大小太监立刻分流,一部分老太监被王小巧领走了。扬嗣昌步来笑道:“王公公,你怎么也拿起这东西了?”王承恩扬扬手中刀,笑:“有人就唬人呗,没人还可以当拐杖用。……说着,他真用刀尖柱地,支撑身体。”
  “王公公,在下又有难处了。”扬嗣昌为难地说,“好多青壮不愿意上城助防――他
  们要银子!”“该要!人家是拿命换。”王承恩沉呤说:“明白了,您是想让皇上拿出皇银来。”扬嗣昌说:“国库空虚,根本没银子……为此,想请王公公与在下共同见驾,求皇上恩典。”王承恩为难地说:“扬大人,您不是不知道,皇上特恨老奴干政,差点把老奴打死。瞧,腿伤还没好俐索哪。”扬嗣昌笑了笑,说:“你老人家还是指个道吧,谁不知皇上喜欢您干政。您要是老不干政,皇上反而着急!”
  “这么着吧,老奴给您出个馊主意……”王承恩作无奈状,“您到承乾宫去,见一见周皇后,跟她说说您的苦恼。有皇后挑头儿跟皇上说话,你们什么事都好办!”扬嗣昌大喜,揖道:“谢过王公公!”
  承乾宫。周后抚弄着一把扬琴,有意无意地拨弹几下。旁边,扬嗣昌恭敬地说着:“……京城人都知道,皇后娘娘最体贴民情了。每家只要出一个青壮,每个青壮只要给十两银子,他们就会拼了命保卫京城。”周后停止抚琴,正色问:“总共能有多少青壮?”“二十万青壮。”周后皱皱眉,说:“那得需要二百万两银子。”忽听一声笑声:“二百万两算什么,父皇有的是银子……”原来是乐安公主过来了。周后斥道:“国家大事,乐安,别胡说!”乐安公主笑道:“我没有胡说。父皇银子最多,也最小气。”周后喝住她:“住口。二百万可是个大事!”扬嗣昌俯到周后耳边:“请皇后娘娘想想,京城的太平值多少?皇上的安危值多少?”周后迟疑着……扬嗣昌再压低声音说:“银子花出去了还可以挣回来,大明王朝要有个三长两短,那就什么都完了。”
  周后笑道:“你甭吓唬我。我得看看有多少青壮上了城,再决定跟不跟皇上说这事!”扬嗣昌奉承地说:“当然,只要皇后娘娘上城望一眼,就知道民情了。”“我也真的好久没上城楼了。”周后说,“扬嗣昌,前面领路吧。”乐安公主说:“我也要跟母后上城。”周后说:“那就一道去吧。”扬嗣昌转身朝外叫着:“皇后娘娘口谕,摆驾午门。”
  午门城楼上忽然响起惊天动地的战鼓与铜号。鼓号声中,锦衣卫雷霆般大吼:皇上驾到!顿时,万众寂静,人人举首眺望午门。崇祯身披黄金甲胄,执一柄长剑登上高高的午门城楼。他一直走到凭栏处,气宇不凡地举目看看天,再看看地,最后看看下面的人山人海……突然,崇祯用尽最大气力、气贯长虹般地高喝:“军民人等听旨。朕,不迁都,不撤退!朕,誓与子民们同生死,誓与紫禁城共存亡!”
  万众顿时欢呼不绝。“万岁”之声,此起彼伏,如同阵阵巨浪。
  乐安挽着周后进入午门,母女俩敬佩不已地望着英姿飒爽的崇祯。
  崇祯仍然兴致勃勃地高喝:“大明王朝乃受命于天。天不灭,大明也不灭。(欢呼声……)皇太极之类,不过是化外蛮夷,与朕相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蚍蜉撼树!(欢呼声……)朕将亲持天子剑,护国卫道,保境安民,与天下军民一起,剿灭满清蛮夷!”城下欢呼声大作。崇祯不由的“嘿嘿嘿”地笑。
  乐安高兴地鼓起掌来:“父皇,您说得太棒了!”周皇后上前扶崇祯:“皇上,快进来歇歇吧。”城楼内,周后扶崇祯坐下,王承恩与扬嗣昌齐上,替崇祯解甲。那副沉重的黄金甲早已使崇祯不堪重负了。待解下甲来一看,只见崇祯的肩膀已被压得红肿。周后心疼地说:“皇上,您太辛苦了!瞧,肩膀都肿了。”乐安早已替崇祯端来热茶,笑道:“父皇请用。”在亲人与臣工侍候下,崇祯显得越发得意,他啜口茶道:“乐安,你看见了吧?朕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只要朝城头上一站,朕就有八面威风,朕就是天子,朕就是太阳!”“女儿看见了!女儿佩服死了!”崇祯依旧兴奋不已:“你们都看见城下军民了么?朕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哪!嗨……他们在朕的光照之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万众一心,气冲霄汉哪!”
  乐安笑道:“女儿看见了!我们都看见了,我们高兴死了!”扬嗣昌直朝周皇后示意。周后劝崇祯道:“皇上,这么青壮上城助防,皇上可得拿出点皇银来犒赏他们才是啊……”崇祯一愣神,扬嗣昌立刻接口道:“上有皇上,下有银两,军心民心齐奋起,臣保证战无不胜!”
  崇祯怔了一下,问道:“得多少银子?”周后说:“二十万青壮,每人十两就够了。”“二百万?”崇祯有点吃惊。周皇后赶紧道:“京城太平值多少?皇上的安危值多少?大明江山值多少?”崇祯终于吐出一个字:准。众人顿时喜笑颜开。扬嗣昌折腰:“臣等谢恩。”乐安摇着崇祯肩膀撒娇地说:“父皇啊,照女儿看,退敌后还应该大赦天下,免京城百姓三年税赋。”崇祯心痛道:“三年可是三百万两呀!――”这时一阵凉风从外袭来,崇祯猛然打个喷嚏――“咔嚏!”
  乐安赶紧掉头对扬嗣昌道:“听见了吗,父皇说‘可以’,你还不快去传旨!”扬嗣昌立刻道:“是。”王承恩赶紧将衣裳披到崇祯身上,而扬嗣昌已经快步出了城楼。扬嗣昌站在午门正中,大声朝百姓们喝道:“皇上恩旨。凡上城助防的青壮,每人赏皇银十两!退敌之后,皇上还要大赦天下,免京城百姓三年税赋……”
  军民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久久不绝。周后笑着对崇祯说:“皇上您听啊,这么久了,外头欢呼声还停不下来。”崇祯有些尴尬地:“是呵……是呵。”王承恩上前道:“皇上,请入宫休息吧。”崇祯略一沉呤,正声道:“不!朕,退敌前不下城,就在这午门城楼里食宿。”王承恩惊讶地叫了一声:“皇上?!”崇祯笑道:“朕瞧出来了,只要朕在这,军民人等有靠山。朕一个人就顶十万雄兵!”王承恩激动得深深折腰:“皇上说得太对了,老奴佩服得五体投地。”崇祯又对周后说:“爱妃,宫里事交给你了,可要好好照管皇子们。”周皇后说:“皇上请放心,臣妾早安排好了。王承恩,你可得把皇上侍候好。”
  王承恩道:“遵旨。”

  第十三章 李自成诈降成功(五)

  皇宫内外,空空荡荡,万籁俱寂。吱呀一声,眠月阁的门儿开了。陈圆圆执琵琶出来,沿着宫道走去。陈圆圆一路走一路看,惊讶地看见宫道上遗弃着许多衣甲刀鞘之类的杂物,整座皇宫仿佛空无一人。她不禁有些害怕,步子也慢下来。突然传来一阵“呷呷呷”之声,陈圆圆停步一看:不知从哪儿钻出来一群毛绒绒小鸭雏,正在宫道上乱叫乱跑……陈圆圆欣喜地迎上去,撵着小鸭雏们朝前走。
  陈圆圆与鸭雏们一同来到承乾宫前,一个胖宫女正偎在玉阶上打瞌睡。陈圆圆上前轻叫:“大姐,大姐!”胖宫女醒来,迷迷怔怔揉着眼睛。“请问大姐,今儿怎么了?”陈圆圆问,“宫里怎么没人?锦衣卫哪去了,太监们哪去了?都放假了吗?”胖宫女懒洋洋打呵欠,说:“什么怎么了?哦,皇上在城楼上,锦衣卫当然跟上城了,连太监们也上城了。宫女和丫头们没了主子,自个给自个放假了……”
  陈圆圆怔了半天,终于松了口气。之后,她高兴朝那群小鸭雏跺脚欢叫:嗨,放假喽!鸭雏们惊慌四散,其中有几只歪歪斜斜地跑进了御花园。陈圆圆嘻笑着,继续撵那些四散的鸭雏儿。
  御花园。几个宫女蹲在水池边,以树叶做为小舟,正在戏水。一片嘻嘻哈哈欢笑。凉亭内搁着一只小摇床,床上躺着两岁的小皇子朱慈良。摇床旁边没有宫女,而小皇子已经醒来了,吱吱哇哇,手舞足蹈。小鸭雏“呷呷”叫着,竟然跑到凉亭附近。
  摇床内的朱慈良听见鸭叫声,爬起身看,顿时满面欣喜。接着,他挣扎着爬出摇床,滚到地上,再爬起身,蹒跚地追赶小鸭雏。小鸭们朝月亮门奔去。小太子跟在后面,便摇摇晃晃地追赶它们……
  水池边,宫女儿们仍然在嘻嘻哈哈地戏水,没有注意到小太子的的去向。
  月亮门下,陈圆圆终于捧起一只小鸭雏,欣喜地托在掌中。忽听见前面又一阵鸭雏叫声,她抬头一看,见一个小男孩正摇摇晃晃跟在鸭雏后面撵……小男孩一跤摔倒了,哇哇哭。
  陈圆圆赶紧上前,扶抱起他来,“噢噢”地哄着,见四顾无人,便大声叫着:“这是谁家的孩子啊?是谁家的孩子?!……”半响无人回答。陈圆圆嘟囔着:“也不知在疯什么哪,连孩子都不要了!”陈圆圆抱起小男孩,哄道:“跟姐玩去……咱们走哇。”陈圆圆抱着小太子离去。
  周皇后与乐安步入御花园,看见宫女们正疯疯颠颠的打闹。周后驻足不悦。乐安赶紧斥道:“疯什么哪,还知道规矩么?!”众宫女立刻整容排立,向周后折腰:“皇后娘娘。”周后看一眼凉亭,只见那只小摇床纹丝不动。周后是感觉到不祥,快步奔去。乐安紧随其后。周后奔入凉亭内一看,摇床里空荡无人,她厉声问宫女们:“皇子哪?”宫女们怔住了:“咦?刚才还睡在这呢,睡得好好的……”
  乐安大叫:“还不快找!”宫女们吓得四散奔开,乱纷纷寻找小皇子。她们东张西望、翻盆拽门的,几乎连地上的每片树叶都翻过来看一遍,就是找不着小皇子。周后满面忧色,急得说不出话。只有乐安指这指那的:那边……还有那边……再找啊!宫女们几乎将花园翻了个底朝天,仍然不见小皇子。这时,她们也晓得大祸临头了,吓得跪地哭泣。周后瘫坐在宫椅上,含泪自问:“到哪去了?到哪去了呢?……”
  这时,一阵“呷呷”之声传来,乐安看见几只小鸭雏在水池中游荡,她仿佛明白了什么,恐惧地指给周皇后看:“母后……”周皇后跳起身,指着水面惊叫:“快快……”一句未了,再也不支,倒地昏了过去。
  眠月阁中,一只黄澄澄的、无比可爱的小鸭雏站在桌案上,正在吃小碟中的食物。那小男孩则抱在陈圆圆怀里,他笑嘻嘻地盯着桌上毛绒绒的小鸭雏。陈圆圆用一只小勺,把自己碗中的粥喂给小男孩吃。小鸭吃一口碟中食,小男孩也吃一口碗中粥……
  陈圆圆用小勺指着鸭雏,教小男孩说话:“这是鸭鸭。说啊,鸭鸭!”小男孩含着粥,含糊不清地:“鸭鸭……”陈圆圆又用小勺指着自己:“这是姐姐。叫一声,姐姐!”小男孩咽下粥:“姐姐……”陈圆圆高兴地:“对了。来,咱们再吃一口。”小男孩又吃了一口粥,竟然主动叫个不休:姐姐,姐姐,姐姐……
  陈圆圆开心地笑了,亲着小男孩:真乖!屋内一片宁静而幸福的气息。

  第十四章 范仁宽的遗书(一)

  阵阵炮声。天摇地动。城楼内,王承恩匆匆为皇上披挂黄金甲胄。杨嗣昌、洪承畴神情紧张侍立于旁。杨嗣昌秉道:“皇上,清军已经兵临城下。京城北、东、西,三面均以接敌。”附近一声巨响。崇祯循声望去,问:“皇太极开始攻城了吗?”杨嗣昌回答:“看来是快了。”崇祯不悦,斥道:“什么看来?——”洪承畴道:“臣认为,清军频频发炮,是在施展先声夺人之术,以使京城人心惶惶。至于攻打京城,最少要在几天之后,清军需要布阵与准备。”崇祯满意地点点头,此时他也披挂已定,在臣子陪伴下,小心异异步出城楼;凭高
  望远。王承恩在旁边不断叮嘱:“皇上,当心啊!……”只见,远处旌旗如云,杀气连天,浓烟与火光升腾闪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