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川又好气又好笑捏小象的鼻子:“刚才想抛下我自己走,现在人家不要你了,你倒是想起来找我哭鼻子啦?”
壮牛道:“我们把小象养得好好的,它为什么要走呢?”
家养和野生的在它们站到一起的时候就很容易分辨出来了。小象虽然也是棕色长毛,但它的长毛干净有层次。长期充足的食物,让它的体型颇为丰腴。安定的充足的睡眠,让它的眼睛看起来水灵黑亮。跟那些象站在一起,它就像一个公主站在贫民窟的人群里一般。
好吧,虽然它是公的,不过给王川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刚才见到小象舍弃了他要加入象群,王川万分不舍。这一年来,一人一象朝夕相处,大家都在陌生的环境里成长,可以说王川对它的感情,不比对部落的人少。好在它没有走,要不然王川还得心疼一阵子呢。
听到壮牛发问,王川道:“这是动物寻找群体的本能。”
壮牛道:“那为什么象群又不要它?”
王川道:“小象太小了,没有自保的本事,连寻找食物都不会。它加入象群之后,会增加象群的负担,那些母象担心小象的加入影响自己孩子的地位,所以不让它加入。”
王川掏出盐来,倒进装水的竹筒里,然后一点点倒出来喂小象。这货现在伤心得不行,又跟孩子似的,不哄实在是不行了。手里没有其他东西,用盐水先将就着吧。回去看看梅子酒酿的怎么样了,回头再用梅子酒哄一哄,应该就差不多了。
从这个事情,王川倒是看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小象也许终归有一天会离开他,和其他象一起,踏上迁徙的征途。他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二是,部落这些人真是没脑子透了。狩猎勐犸象也不知道找到稍微离部落远一点的地方。这一段稀林通道离部落的直线距离最近,而且正好把路开在旁边了。万一惹恼了象群,引起它们的敌意,它们全速从路上冲过去,只怕部落连个预警的时间都没有。
要知道勐犸象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五十公里每小时。这里到部落不过十几公里,真的就二十分钟的事情。
去年小象的瘸腿母亲一只象就差点灭了豚部落,要是真惹恼了像刚才那样的象群,二三十只一同进攻,河部落说不定就得重头再来。(未完待续。。)
第218章 秋收
王川带着人回到部落的时候,天色将。一路上小象心情不好,王川净顾着安抚它了,所以走得慢些。
回去先把逃奴关了起来,留着改日再处理。然后王川找阿母复命。
阿母怒气冲冲,就要让人砍杀了这两个逃奴。对阿母来说,王川才征战回来,到家都没有休息,就被这点事情弄得出去又出去跑了两天,还差点连小象都弄丢了,这两个逃奴罪不可赦。其他人也是一点用都没有的,事事都要让王川亲力亲为,有责任的人也该责罚。要不然要这些光辉吃饭不做事的人有什么用?
听到王川说不现在砍杀了那两个逃奴,阿母忍着怒气问:“你要怎么对待他们?”
王川帮阿母捶着肩膀道:“杀肯定是要杀的,但就这么杀了显示不出我们规矩的厉害。等过几天大家都回来了,我们再弄一个审判大会,当着大家的面杀。我要让所有人都记住,死不算什么,河部落的刑罚比死还可怕。”
阿母问:“还有什么刑罚比死可怕?”
凌迟,点天灯,剥皮充草等等,阿母自然是没有听闻过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方法王川从史书上知道的太多了。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腥史,想必于后人,史前的这些人实在是天真单纯太多了。
王川不想现在告诉阿母,只说等人回齐了再说。
阿母知道这个孩子从没有让人失望过,于是拍拍王川的手,表示听他的。
部落从几十人眨眼变成了千人规模。阿母前期还能跟得上部落的发展的步伐。现在她也渐渐觉得吃力了。千人部落什么的,她别说见了,她之前连想都没有想过。面对千人的部落,不说如何管理,只是想到要喂饱这么多人的肚子,阿母就完全无计可施。
她也曾担心过人越来越多,吃的不够了怎么办。为了这个问题,她也曾失眠白发,忧心忡忡。
但她发现这些对王川来说完全不算什么问题,围猎山林,部落有山神打鼓。赶猎兽讯,王川弄出了牛鼻环,和蓄养的本事。不但从远处把牛牵回部落不怎么费力,连保管肉食也不用怎么担心了。他还弄出了大船,通往浩荡的太江打渔,也可以几日来回……有了这些手段,吃的还算什么?
她知道,只要有王川在,这些他都会处理好,完全不用她担心什么。不管做什么,她只要听王川的就好。
她现在每天做的就是,在她的老伙伴荆和几个半大孩子的陪同下,四处去看部落人劳作的情况。如同兽王巡视自己的领地一般。看看有没有人偷懒,看看有没有人违反规矩,有没有人不听王川的话。其他事情她并不多过问。
在王川看来,阿母这些做法非常聪明。王川也乐得她这样做。在部落里,唯一一个完全信服王川的人应该只有阿母一人。她这样做,几乎就等于是王川眼睛和耳朵的延伸,很多他看不到,他听不到的东西,阿母会帮她监督到位。
而阿母掌握了部落的监督和执法大权,也等于把部落稳稳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这也让她在部落的威望越发隆重。
现在部落的人四下外出了,人并不齐,审判大会什么的,自然还是等人齐回来再说。
秋日如画,秋收并不等人。王川回来之后,把两个逃奴关起来,让人每天送饭便不管了。自己带着人忙起秋收来。
稻谷,菰米,桐子,野菜,黄麻,竹笋甚至是干草,都是收割的对象。
部落大概剩下三百来人,几个作坊的人不调动,值守的人不调动,王川还可以调动二百人。
发生了逃奴的事情,外出猎象就不用奴隶去了。骑鹿带着三十人负责猎象,王川让他在稀林通道和大河交汇的地方设伏。在那里猎了象之后,用船把象运回来。这样可以减少不少人力,也能减少象群对部落的威胁。
奴隶不外出,则在烈和望等人的带领下,开始部落寨子西面的一公里外,平整土地,建立第二个寨子。王川把大概的构想和当工头的嘭卜啦说了一下便放手不管了。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嘭卜啦参与了部落寨子的建设整个过程,对建筑更有心得。从选址,到寨子的规划,道路的规划等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寨子在他的带领下建起来,不一定比王川参与建设的差。
如此一来,秋收的工作主要交给孩子和女人。
部落只有几十人的时候,生活在这片森林里,几乎与一群野兽无异,对环境的改造少得可怜。部落发展到几百人之后,加上铁器的使用,几乎把部落周围都改造了一遍。
现在大河两岸几公里范围里,孩子们就敢拿着弩箭,划着独木舟去割草和收割菰米。
近几个月来大规模的砍树,早把附近的野兽惊走了。去年的菰米大家只弄了一点尝了尝,今年孩子们把河的两岸上下几公里的全都收割了回来,足足有上千斤。这让王川很是满意。这东西普通人想吃都不分给他们吃。正好给部落的老人孩子孕妇补身体用,或者用来犒赏功臣。
王川自己就是孩子,对部落也还算有功,这些东西自然留着慢慢吃了。
路知道长满梧桐树的小山谷,王川给了他二十个人,让他带人去采摘梧桐子。王川对他的要求很简单,有多少弄多少回来。每天有船过去运载梧桐子,等把那个山谷的梧桐子都采摘完了,他就可以回来了。
这其实是对路的惩罚或者说保护。他在管理奴隶的时候发生了逃奴的事情,王川虽然在阿母面前把事情压下来了,但他要是天天在阿母面前转,万一阿母怒火再起,从其他地方挑他的错处怎么办。阿母要处罚他无所谓,把阿母气着了可不好了。
野菜和竹笋基本是冬天唯一的维生素来源了。这些东西也是要准备好的。
野菜和竹笋弄回来后弄腌制的腌制,腌制不下的就晒干。冬天的肉汤里放一点这些,滋味更好不说,光是提振食欲就很有帮助。
黄麻一捆捆砍回来,这些就交给女人处理了。王川之前还想部落没有熟练的织女,准备入秋后去火神部落换些女人来负责纺织的。但后来发现从鱼人氏等换来的人中,就有不少女人据说是会纺织的。这么一来,只要把这些女人挑出来就行。火神部落之行,还是等大家回来后再说吧。
所有的收割当中,王川最关心的是稻谷的收割。这是他带着人亲自做的。收割的时候,把稻杆几乎齐跟割了下来。还没有脱谷机,大家就在粗树枝上把谷粒拍打下来。
谷子晾晒的时候,让孩子们在边上看着防止被鸟啄食是免不了的。稻草也就地晒干,然后在竹丛下的小院子里单独垒成一个草塔。这些是为小象准备的零食,除了小犀牛能偶尔吃一点,其他牛羊只能吃其他孩子割回来的野草。
其他孩子割回来的野草里连芒草都有,其他的各种毒草想来也多少掺杂了些。芒草晒干后极为割口,可不能把小象的嘴巴割伤了。至于毒草,那肯定是不能让小象碰的。其他牛羊吃倒是无所谓,它们毒死了大不了宰了吃肉,没什么问题的。(未完待续。。)
第219章 阶级
稻草让小象比较满意,王川对稻谷也比较满意。
精耕细作种出来的稻谷颗粒饱满,产量也算不错。一亩多地,王川粗略估计收成了三百斤左右的谷子。
这些是野稻产的,自然没法和后世杂交的千斤亩产的相比。有了这些谷子和在舟人部落收获的那些,加在一起,明年种植三五百亩地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要是明年的亩产能达到两百斤左右,那部落基本就可以从地里刨食了。能养活更多人的农耕时代就此出现。
进入农耕时代之前,试吃一下农产品还是非常必要的。
从舟人部落弄回来的谷子已经是晒干了的。之前在开始耕种的时候,王川便让石锤打制了石磨和石舂,这些东西在煮盐的时候本就一直在用。在机械出现之前,吃米都是舂出来的。现在用这些东西舂米刚刚好。
在舂粮之前,王川觉得还应该弄一个风车出来。一来方便除去谷壳,二来也方便清理秕谷。王川估计风车做好的时候,树皮他们应该也回来了。
大肚的手摇风车制作并不算复杂。基本用木板钉出来就成。不过嘭卜啦去指挥建立寨子之后,木工房里的几人不管是悟性还是动手能力都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王川弄出来的风车图样他们看了半天也和狗看星星一般。不得已之下,王川只好指挥着他们用木头钉出架子来,然后自己动手用兽皮黏贴的方法弄了一个兽皮风车出来。这风车倒是很有史前的风味。
风车做出来后,一大帮人围在风车边看个不停。很多人好奇的站在风口,不顾秋天天凉,傻呵呵的吹着。孩子们更是费劲力气,看谁摇得风大。
见到孩子们摇得起劲,王川赶紧让人把谷子搬出来,倒到倒斗里,让孩子们除秕谷。
这个过程更不了得,更多人趴在风口往风车里看,任秕谷灰尘吹他们一身一脸,一个个傻得不行。这个时候,他们的智商还没有小象高。小象还知道秕谷沾在毛里不好清洁退开了。那些人却想把这风车研究个究竟。
王川不管他们,安排人把谷子全都除一遍秕谷。自己抱着一筐谷子和壮牛去舂米。
舂米是个力气活,不过王川在石舂边按了一个跷跷板之类的舂锄后,舂米就变得简单了。只要踩着跷跷板这一头的木棍,翘起舂锄,往臼里倒三分之一的谷子,然后一人不停踩舂锄,另一人不停搅拌臼里的谷子,等把谷子舂得差不多了,就掏出来,用风车吹去谷壳就行。
踩舂锄的过程,小象都能干的好。这让王川觉得小象也并非一无是处。
试吃米饭什么的,就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的了。
王川把米舂出来,用风车吹干净了谷壳。淘洗干净之后,躲进了竹丛下的小院子,准备单独开伙。
小院里本就有个小厨房。王川到食堂里,把阿母等人的饭碗找来,一个碗里放半碗米大半碗水,然后全部上蒸笼。
葫芦还有些是嫩的。王川在葫芦棚里找了一圈,摘了七八个葫芦回来。削皮后切片,然后在院子里点起火堆架起石板来,肥瘦相间的肉再弄来一些,先放到石板上煎到出油,然后把葫芦片倒上去勐炒。
米饭没多少,葫芦就炒了两大盆。葫芦炒好,饭也蒸熟了。
请人什么的完全没有必要。米饭和炒菜的香气飘起来的时候,部落有头有脸的人就拿着筷子钻进小院来了。
和壮牛合力把蒸笼抬下来,他们便很自觉在里面找自己的碗。还好敢进这个院子的人的碗基本蒸笼里,要不然王川觉得自己那份得分出去。
野蛮人的特征再次在小院里出现。第一个表现就是不怕烫。蒸笼里的碗天知道有多烫,这些人捧起自己的碗后,嗷的叫一声,然后左手换右手的抛着,连抛十几次碗都没摔到,身手着实了得。就是不知道先放在旁边凉一下,看着没什么脑子。
王川用一块湿布把大家的碗都捧了出来,最后找到阿母的碗,在碗里放了一勺葫芦炒肉,顺手在自己碗里也放了一勺,再把阿母的碗递到阿母手里。
阿母接过碗,好奇得看了看里面的白米饭,吃了一口,变得眉开眼笑,小院里再次响起了各种抢食的鬼哭狼嚎。
大家现在都变得极为有规矩了。别人碗里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抢的。但葫芦炒肉可还是没有分的。鲜嫩的葫芦炒肉,火候掌握的又好,没吃便香气扑鼻,入口便是汁水丰富,嚼起来鲜嫩可口,再配上喷香的米饭,这滋味……不抢多两勺那就是真傻了。
荆看惯了河部落的人规规矩矩的时候,一时间倒是没有想到河部落居然有争食的一天。一愣神的功夫,便见到两个陶盆已经空得和水洗过一般了。不得已,她只好捧着自己装米饭的碗,一颗颗尝这种晶莹剔透的米饭。
阿母把自己的菜拨了一点给自己的老伙伴,解释道:“我火伢子往日常煮食,煮出来的东西都说不出的好吃。现在部落人多了,倒是煮得少了。有时这么煮一次,除了老婆子我的,他们都这般抢着吃。你下回和我吃一份便好。要不然还受他们欺负。”
荆的年纪和阿母相当,经也差不了多少,两人十分聊得来。阿母难得有人陪伴,两人便老姐妹一般,感情极好,两人同吃一份也不算什么。
王川捧着饭碗正在一边吃得悠闲。见阿母把菜分出去了,忙把自己碗里的菜拨到阿母碗里。回头自己从壮牛冒尖的碗里扒拉过来一些。
壮牛开抢之前便准备了一个大勺子,因此抢了不少。连着他老婆雕笛的碗都是满的。这让一边的骑鹿看得暗恨不已:娶了媳妇忘了爹啊。
小院里争抢热烈,小院外偷窥的也不再少数。阶级什么的,从物资开始出现剩余就产生了。从现在部落的情况看来,敢进小院的人无疑比小院外的人要高上一级,小院外的人又比其他不敢靠近的人高级些。
当然,在小院里的并不完全是部落的高层。王川就看到蒸笼便还有两三个碗没有人动。这是碗的主人没有进来。不过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地位,看着应该是还在工地没有忙完的。
王川闷头向院子外喊了一声:“大黑!”
“川长老,你找我?”大黑风一般的从院子外面闪了进来,满下巴的口水让人食欲都少了三分。
王川道:“把你爹的碗给送过去,还有嘭卜啦师父的。我可告诉你,要是你爹没有吃到碗里的饭,回头我就让你跟鱼尾学空手抓鳄鱼。”
“诶,行!”大黑眼睛顿时就亮了。王川的话说得明白,碗里的饭不是不给他吃,而是他不能吃完,他爹乌背也要有得吃才行。当然嘭卜啦师父是饭是不能动的。要不然那个大师傅就会拿石斧揍人。
大黑脱下自己的麻衣包着两个大碗就要出去,走到一半却又停住问道:“川长老,等我师父和比虎首领回来,还有这种米饭吃不?”
王川抬起头道:“等你学会了徒手抓鳄鱼,我单独煮一顿给你吃。”
大黑撒腿就跑:“那我不吃了……”
九月进入中旬,秋风变得潇杀。外出猎兽讯的树皮还没有回来,象群几乎已经绝迹的时候,让人意外的徙人突然出现在到了河部落。(未完待续。。)
第220章 不走了
徙人是从北面的山林里钻出来的。之所以说是突然出现,是因为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来,也没有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