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必须要给其差不多的房屋,差不多的待偶。想要用更低代价使用仆役,只有一途,到巴蜀招纳旁户,那些旁户都过不下去了。能有一个温饱,即能满足。丈人,你当时也在场,我说他不听,果然不听。于是河北又发生许多事务。”
真相不是这样的,宋九布了一局很大的棋。
快到决出胜负的时候。
但表面上是如此。甚至真相揭开时,也不会让人产生更多联想。
“然而人心没有满足的时候,赵普连连对二大王施出重手,二大王让他打得无还手之力,已非是以前局面。因此诸多官吏主动刁难河洲,玉苹不得不交出酸技术。但琉璃作坊几名大匠让赵承宗软硬兼逼,强行挖走,镜子技术又得到了。但还不满足,河洲一年产生的财富太过惊人,于是蛊惑河洲衙内与他合伙经营新琉璃作坊,逼迫百姓交出他们持有的河洲契股。一旦到了所有衙内都与他交叉持股,河洲基本就能落在他手中。”
潘美低低地叹息。
不管怎么样,他多少还是感谢赵普的。
“丈人,不用叹气,你也只是赵相公的一枚棋子,用你与曹彬将军来打压老一辈功臣。不但赵承宗想吞并河洲,也逼得他要吞并,无他,河洲诸产业利润高,发的薪酬也高,一河之隔,河北若发出这么高的薪酬,盈利不会厚,若发得低,继续象从前那样,仆役怨怼之下,产生诸多矛盾。正是因为河洲,让赵普两难。河北让赵承宗拉拢了许多衙内,赵普很看重的。可是河北诸多纠纷,多少伤害了他父子的名声。若是我不出这么多的薪酬呢?再者,石汉卿与他走得近,我与石汉卿有矛盾。”
“石汉卿?”
“恩,我以前认为他是二大王的人,非是,那天我在军营抽了石汉卿的手下,赵普找了我麻烦,让皇上阻止了。不过丈人,你确实要感谢他,这些老人不下去,你如何上位?”
“去,说正经的,”田氏道。
“还有,二大王笞打了我,赵普那时应当很高兴,可是我没有投靠他,这又让他失望了。总之,各种原因,让赵普对我不满。因此才有了这道诏书。但丈人,你认为我就是有错,能不能贬得一无所有?”
潘美摇头。
“实际贬与升还不在于陛下嘴中一句话,将我贬得一无所有,陛下有意为之,察看赵普心迹。若是赵普阻止,赵普这个宰相还能坐稳了。若不阻止,赵普宰相危矣。赵普不下去,早晚我会落得姚恕那样的下场。”
“可你现在是平民了。”田氏担心地说。
“无妨,南方有蔗糖,我回去后还要彻底改造钢监,另外冶铜技术与织机也要提上议程。四样研究在手,皇上能不能容忍赵普对我动手?是喜事,非是忧事。”(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四章 反击(上)
“这样也好,这些年你东奔西走,就当休息一段时间。”潘美道。
“丈人,你也不要失落,我是文臣问题不大,你是武将,若是太满未必是好事。自古以来功高者只能有三个下场,一是刘裕,休说陛下英明神武,以丈人的性情,也不会做之。二是李靖与郭子仪,名为贵,实际闭门谢客,以求避祸,丈人多半也不想落得那种天光。那么只能第三种结果,范蠡,韩信!”
“小子,还是管好你自己吧。”潘美乐道。
宋九准备回去,之前返回惠州,去了试验室,天工开物他未看过,也不是什么复杂的生产工艺,就是压出蔗汁,加石灰与亚硫酸澄清脱色,清汁蒸发,脱去水分,加热糖浆,得到结晶,然后助晶,分蜜干燥。前世一个家庭工厂都可以生产。但在这时代却变得无比的复杂。经过两年研究,才勉强从试验室得到白色蔗糖。
想要真正能推广,可能还要等两三年。
这个不急,有试验室产品做证明就行了。宋九也准备了充足的钱帛继续研究,但要走了,不得不嘱托学子研究方向。让他们不用急,并且拿出一万缗钱帛留作以后成功的奖励。这才写一封奏折,用快马递到京城。赵普暂时未倒,明年广南就会有开花结果,宋九害怕赵普派人过来摘果子。因此写了奏折,又用瓷瓶装了蔗糖,递向京城。说明它的意义,也给赵匡胤看。试验作坊就设在惠州,不管谁来广州与惠州担任官员。请朝廷勒令他们配合。一旦研究成功,能推广起来。一年会为朝廷增加无数收入,甚至能顶上半个茶榷所得。
这才秘密将潘怜儿送到广州,宋九也想急着回去,玉苹在家支持不下来了,但回去的时间不巧,怜儿有了身孕在身,好在离临盆还早,再晚三四个月,怜儿都没有办法回去。
雇了船。让怜儿乘船回去。
怕出事,船上准备了几个大气囊,放在怜儿身边,船出事了,将气囊抱紧了,那怕在长江里都能平安上岸。潘美看着这几个气囊啼笑皆非。
宋九则迅速骑马秘密直奔韶州,从韶州再到连州,进入湖南。走得很快,惠州百姓一起蒙在谷里。路上宋九看到许多宋候围,宋候道,宋候堰,宋候坝。宋候堤……
虽抹去所有官职,多少让他不开心,看到这些。宋九心中还是有些小得意的,过一回父母官瘾了。
直到他到了连州惠州百姓才知道此事。一个个眼望着北方放声痛哭。
宋九几乎将惠州吏政做到了巅峰,但问他做了什么。也没有做什么,只是督促下面官员,然后偶尔带一些头,或者到百姓家中察看,问寒问暖。至于传说中的包青天,他没有一条与之相像。生活也不是太朴素,真正能说得上来的,那就是不受贿,至于受贿吗,或者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但闻听宋九离开岭南,大部分地区百姓如丧考妣,哀痛得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吓得诸位广南官员都不敢将宋九罢官的真相说出。
但这一切对宋九来说,皆不重要了。
要么牵挂的还有那个试验,以及数年后诸学子与农民陆续地撤离。
京城在望。
大年初三,宋九返回家。
回来的正是时候,宋家也乱了。陈从信说各州县,果然是各州县。灾区面积广大,几乎十几个州皆受到轻重不等的水灾,并且这十几州都是重要的州,人口密度高。但总体来说整个宋朝仍然是地广人稀,经过十几年休养生息,有的脑子活,以蚕桑业与棉花业为主,损失不大,大不了就是粮食贵,让他们叫苦不迭。真正重灾百姓不会超过二十万户。除非象应天府与澶州去年淹了又淹,今年复淹,百姓才真正一无所有。
然后是粮食,非是无粮,有粮,江淮荆湖都有粮食,特别是荆湖,多得时常用它来救济南唐百姓。江淮粮食也不少,若是中书强行下令,让各州县协助三司征粮征船,露布四方,鼓励私商调粮去北方,那么整个北方粮食危机会缓解。
三司其失不小,征民夫要用粮草,这个无奈,但不能从国库里出,当时就应当从南方调粮过去。后来补救,中书直接默视,再看各州县动态,原来李崇矩倒下去,不是所有知州知县看出来的,他们只看到一件事,宋九那么大的功劳,后方赵普的孩子在撬河洲后腿,这还不满足,说弄下来就弄下来了,直接削籍为民。他们会怎么想?
直接抱赵普大腿吧,主意是二大王的主意,运作是三司在运作。
两人皆是赵普的政敌,何必成人之美,招赵普不快。
因此策略对了,却没有执行好,除了秋税,可那是计算于其中的,不能算数,然后通过公私船从南方调来十来万石粮米,加上部分商人运过来的私粮,京城危机暂时缓解了。有这个粮食,能熬到明年四五月,可是春暖花开了,粮食还能向京城调,再往后去夏税就上来了。
但只是京城。
还是有粮,北方现在人均耕地多,粮食多在各大地主家,于是囤积居奇。再加上各州县缄默与不配合,无粮过去。
是岁,大饥!
问题还是回到农民收入上,平时说什么四等户五等户,他们收入并不高,一年净收入只有几贯几十贯钱,为什么能过下去,因为一切多是自产自给,从粮到织,甚至盖房屋也花不了多少钱。因此有几贯几十贯钱盈余,生活能过下去。但一切靠买,岂不要了他们的命。并且因为各粮商与地主囤积居奇,各地粮价暴涨,本来手中钱就少。买一月粮能买得起第二月粮?
赵匡胤在宫中隐隐察觉出来,便对赵普说了一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皆贪浊。”
各州县官员很不给力!
赵普推荐了辛仲甫。
赵匡胤想了想,最终没有说什么。
宋九想不明白,不满意赵普拿下就是,还能翻得了天,或者不满意赵匡义拿下就是,赵匡义当真能领兵谋反?他想得简单,赵匡胤想得复杂。拿下普通大臣不要紧,可拿下重臣会发生什么?赵匡胤在军事上极推崇李存勖。因此对李存勖的历史十分熟悉。李存勖成功干掉郭崇韬,然后再来对付李嗣源。李嗣源不服气了,在将士簇拥下,起兵谋反,攻入洛阳,李存勖被活活烧死。
这时的赵普与后来的赵匡义有了类似李嗣源的实力。
他们有罪,可更有大功,杀之不得,若不谋划得当。有可能会发生不好的事,马上宋朝就会四分五裂。
后来接到宋九奏折,看了那一瓶子雪白的蔗糖,这才是真正的糖霜。那么地干净,似是粒粒白玉,粉雪。不用吃,就是看着也那么地养眼。得卖多少钱一斤?难怪让他小妾借钱送到南方研究。这是为了国,为他的国!
赵匡胤心中颇是后悔。
还好。自己当时忍了怒气,不然一旦下诏弃市,上哪儿找这个忠臣?
再加上闻听外面饥荒严重,他心中更加不满。然而赵普势力已经养成,那么多官员与地方官员附和,动一发而牵千钧,并且他也没有想好,是彻底罢相,还是打压。关健二弟怂了……
主要没有粮,朝廷救济处于摇摆状态。
百姓开始逃荒,
河洲工程停下了,五环桥修好后宋九没有计划下来,下半年休息。但也幸好下半年休息了,否则会被人利用,说役户们一起在修河洲工程,耽搁了卸货。
但诸多作坊的扩建,以及一百多家商铺开业,将原来的迁户一起征用了。役户也动了,他们家中的妇人陆续皆找到工做。这才是正常的河洲,有忙有闲。河洲也不在建设,也渐渐规范起来。因此看到灾民逃荒,玉苹于河南那些空地上搭建了灾棚,救济百姓。只是可惜河洲没有建设,不能以工代赈。然后买来高价米,每天向灾民发放。
不是所有大户人家皆为富不仁。
也有许多大户做玉苹类似的做法,与商贾无关,地主还不是照样囤积居奇?这些富户当中有商贾,有地主。
这也正常,各州县都有。
但这时涌来许多亲戚,亲戚多在大名府,宋德活着的时候,也偶尔回大名府老家看看。宋德夫妻死了,宋家渐渐没落,也就断绝了往来。实际是缺少真正的至亲。
宋家发达后,这些亲戚们又来相认。对此宋九反而看得开,人之常情,无所谓。这些年有的亲戚贫困,还派人赈济过。包括有几人走投无路,将他们调到河洲来务工。
权当做好事的,又隔了一代,中间曾很长时间断绝往来,即便有些亲戚关系,或者宗族上的联系,基本是以救济为主,不算是往来。大名府地势低洼,今年同样是重灾区。
有的人家生活过好了,大不了就买高价粮,日子能熬得下去,并没有烦宋家。任何地区都一样,有好人有坏人,有不好不坏的人,后者最多,前者少,第二者也少。
但还有一些亲戚宗族熬不下去,便来到京城,找到玉苹。宋九今年用的财帛不算多,玉苹手头不紧,因此来了,皆给一些钱帛,让他们回家。甚至有的亲戚连十八辈关系都叙不起来,只要来了,多少意思一下。这些人也感谢零涕,然后开心地回去。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领这个情,于是便产生三个宝贝蛋子。
找到宋家,宋九未回来,但官罢掉了,门戟拿走,何必之,当初宋九在辞,派中使恫吓,不让宋九辞,现在又要拿走,所以宋九在私下里与潘怜儿说到一件物事,免死金牌,戏文里也时常唱,但这玩意儿可不好,得不到它死的可能性很小,真得到它或者类似的东西,没有一半人能有好死!
拿掉了宋九反而开心。
但这三个宝贝蛋子不知道,一个是宋德舅舅姨夫的小孙子,宋九也要称喟表姨夫,在大名府老家算是比较亲的亲戚,尽管离得还是远。一个更疏远一点,但也是长辈,宋九要称呼姥夫。还有一个是宋姓中的长辈,辈份高得怕人,宋九要称呼太爷。可是三人岁数并不大,皆二十几岁,来到京城,性子顽劣,以为宋家真的没落。玉苹又未想起来,是长辈来了,让五姐将他们带到新客栈住下,大姐七姐又轮流招待两天,然后给他们钱帛,你们好回家了。然而三人赖在客栈不走了,然后吃喝玩乐,甚至还狎妓,大姐泼辣,便骂。他们又来到宋九家,找玉苹闹。认为她是一个小妾,其中的姥夫十分好色,差一点动手调戏玉苹。
问题是他们确实是长辈,玉苹怕出意外,因此强忍着怒火,反正丈夫就要回来了,让五姐她们忍着气,继续让他们留在京城耍无赖儿。再加上河洲的各种不好消息,玉苹快要崩溃掉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反击(下)
宋九放开宋宝与玉苹,耐心听完。然后对郭大说道:“你将三个姐姐与那三个长辈喊来,顺便让三个姐姐将他们用费计算一下,我有用场。”
“喏。”
宋九又对郭二说道:“你去将胡老大喊来,再将役户与民户两个团头喊来议事。”
“喏。”
宋九对翠儿说道:“你去腾几间房,我有用途,顺便带小枕子下去休息。”
宋九一回来,一家人安心了,翠儿问道:“你就是砍伤九郎的那个家伙?”
“翠儿,不要为难他,他在岭南帮助了我很多。”
先是三个姐姐与三个长辈到来,宋九让他们坐下,也不说话,宋九是无官在身了,但非是玉苹孤儿寡母,又是一个小妾。三个长辈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他们根本想不到宋九这么快会回来。
一会儿两团行行头与胡大带来。
三个长辈的事暂时放在后面,宋九又对坐在边上的青衣说道:“你写一道书状,通知两河百姓,以及其他契股,就说他们虽购了契股,有分红权,却没有任何自由买卖的权利。若交易,必须经我同意方能生效。对于以前他们交易的契股,我概不承认,依然照以前入契股时的比例分红。他们卖出的契股若出的麻烦,我一概不管。”
“是极,”青衣嘻嘻乐道。实际这是对两河百姓的一种保护。
什么麻烦,谁这时候愿意卖契股?就是卖掉的,价格也很不公平。
然后赵承宗等着派人追回契股钱吧。这不是一户两户,这大半年来最少近千户百姓契股让他派人吞并。到时候两河会很热闹。
宋九又说道:“你再写一份书状。签于某些人欲壑难填,恩将仇报。自此以后,凡是河北所有没有契约在身的仆役皆可以来河洲做工,此外,为替陛下分忧,为执行赵普相公齐民之策,我愿出高价聘请十名讼师,专门替一些过份驭使的仆役匠人打官司,包括行强签长约,延长契约。无故克扣薪酬,欺凌虐待仆役匠人,垂涎其妻女姿色,无薪延长仆役工作时间等等。这个讼师会有些危险,不过我会出年薪五百缗的高价请他们。”
青衣举笔不敢写。
宋九徐徐道:“我南方在研究蔗糖,它一旦成功,一年会为国家带来上百万缗钱的收入,我回来还要研究冶铜,织机。改进钢监,但我什么官职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青衣会意,哈哈一乐。
最妙的是用彼之矛对彼之盾。齐民政策是赵普喊出来的,现在却用它来对付赵承宗。
宋九这才看着胡大与两个团头道:“你们都是行头,河洲荣。你们团行百姓才荣,河洲辱。你们团行百姓也会受罪。这段时间我不在,也不能怪你们。但我回来了。一切必须重新上正轨,你们组织一支巡逻队,特别是那几百户大匠主客住宅区,一定要巡逻森严。若无正当理由,或者官府命令,发现可疑人等,那怕是赵承宗,也给我抓起来送到官府,以防有人勒索恫吓他们家属,将他们挖走。这句话一字不漏地传下去,也请各位乡亲协助你们,大家联起手防贼防火防盗防小人。”
“好。”三人对视一眼,大声答道。法不责众,从两河到役户到民户,现在多达一万多户,难道赵承宗将这一万多户百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