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家……”不知多少辽兵几乎在热泪滚滚而下,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太震憾了。

    “从这里到易水还有一百来里,若是走得快,明天上午就会到达拒马河之北。过了拒马河,让他们带上狼烟,点燃狼烟,你们看是不是如此。相信你们大约距离能目测出来吧。”

    李继隆说完,押着战俘下去。

    辽军扎营所在,还有几个小土丘,虽不高,但足以抬远人类的视线距离。辽军还在上面建了几个小塔楼,观看宋军动静,连土山上的树木同样也砍伐下来。做了栅栏。

    果然第二天上午时分,易州方向传出大团浓烟。

    若走路是得要走一百多里。沿途有一些树林,一些湖泊。不过拉成直线了,这里离拒马河也不过六七十里路,看人是看不到了,但看狼烟还是没问题的。不然古代也不会花大钱去建烽火台。

    不可能因为这个,辽军就会全军投降。李继隆也没有刻意去劝降,大家拖着吧,马上陛下就到达了。

    而且萧挞凛又造谣,说是几千降俘实际早被宋军屠杀,那烽火是宋军烧的。

    可是无论他怎么说。军心进一分离散。

    此次南下,辽军兵力多,宋朝提前为了减少百姓伤害,坚壁清野,非是所有辽兵都杀害宋朝百姓,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未给他们机会,至少这次他们不是百姓的刽子手。而且占的比例不少,这部分兵士渐渐动摇了。

    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妻儿,也想家,也想回家……

    李继隆没有管他们信不信,离开了军营。前去迎驾了。

    第十五天,除夕前两天,赵恒带着大部队来到军营。

    此刻。河北前线最少聚集着三十万大军,仅是这一地区兵力就快接近了二十万人。

    后面还有。他们配合着民夫,押着大量物资也在向前线靠近。

    今年黄河水势不小。毕士安花了很多钱帛,终于将王明的治河工程竣工,起到了部分作用,至少去年没有河决,然而内涝是避免不的了。

    因此于辽军发起进攻前,打着平稳粮价的口号,运了许多粮草,调向河北各州县,但是河北路南部地区,与北部无关,也包括大名府与澶州,贝州,博州、德州等地。

    当时寇准还竭力反对,与宋九闹了小矛盾,救灾欢迎,可运的粮食太多了,这也救得过火了吧。莫要忘了,虽救了河北灾民,这些粮草还是从百姓身上敛出来的。

    这话儿说得有些不对,今年虽黄河水势不小,这两年全国粮食总的来说都是大丰收年。特别是东南,在宋九带动下,又开垦出许多圩田围田,这些高产田的增收,造成全国粮价低廉。

    因此夏天的大肆购粮,也是调节粮价,实际是节费了国家费用。若是此时全国征粮,看看粮价会涨到什么地步!

    不能怪寇准,当时寇准同样蒙在谷里。

    于是现在发挥了作用。

    尽管钱用得三司官员感到心寒,可这时候不用钱,那么钱用来干嘛?封禅,拜神仙!

    当天赵恒休息。

    而且军队渐渐到齐了,目标不再是眼下这两三万辽军了,而是燕云,甚至更北方。因此要重新编制,以及制订详细的计划。

    可怜的。

    即便是宋九,当时制订的计划也不过是借着萧燕燕的心态,顺势而为,让辽军深入到澶州腹心地区,然后围歼。至于后面怎么办,宋九也不敢想啊。

    这个必须现在就制订好。

    第二天,赵恒亲自来到前线,秦翰到辽军大营前面喊话:“贵国皇帝听好了,我们陛下要与你见上一见。”

    说着退后,人不多,仅是宋九、张齐贤几个宰相,以及荆嗣等几名勇将随身保护。

    这次几乎所有大臣一起反对,不过宋九反问了一句:“萧燕燕与辽国皇帝多次亲自侵犯我朝,为何陛下在军前与他们皇帝见上一面,都不敢?”

    情况不妙,立即撤回来就是。

    其意义不是赵恒是否见面,也不是为了表示一点儿小尊重,能利于逼降耶律隆绪,而是让赵恒心态变得更积极,思想变得更进取。

    如此宋朝政策也会随之变得不那么保守。

    大家只看到澶渊之盟带来的城下耻辱,至于那点钱帛真的不能计较。或者看到澶渊之盟,带给宋朝的喘息时间与百姓的安居乐业。

    却没有看到中国自此以后变得如何内敛,甚至满清都受到这种思想的侵害。

    可能因为获得一次超级大大捷,燕云收复在望,超过了两个先帝的功绩,赵恒居然选择了宋九的意见,同意下来。他同意了,宋朝大臣也没办法了,况且若谈得好,马上第一步战役就结束了。然后好安心兵临幽州。

    宋朝皇帝都敢这样做,耶律隆绪无奈,带着相同的人员,来到两军前空地上。

    不过两军所有人都睁大眼睛,准备随时去“救”各自的皇帝。

    宋九努了一下嘴,秦翰从后面搬来两个椅子。

    两个皇帝坐下。

    赵恒从容说道:“朕听闻你博学多才,也应当知道契丹族的历史,你们之所以存在,是倚居各个大国才得以存在并且壮大的。”

    契丹族发源于鲜卑宇文氏与库莫奚,但是他们的一支,北魏时,东胡各部入贡北魏文成帝,契丹部只能位于东胡各族末席。由是发恨知辱,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后来高句丽与柔然想瓜分契丹,契丹向北魏请求内附,北魏将他们安排在白狼水,那时举族不过一万余人。后来中原诸国再乱,契丹乘机吞并诸部族,然后入侵中原,以至高洋亲自出征,虏获十万余口,都没有将契丹族灭掉。

    唐朝时突厥强大,契丹向李世民请降,换取了李世民的庇护。可是武则天时李尽忠与孙万荣再叛,有人批评武则天的民族政策,那是错误的,为什么有非我族内,其心必异,无论草原那一个部族壮大后,都会对中原发起进攻。不是契丹一族这样干,无论中原王朝对他们加了多少恩。

    唐武宗时回鹘壮大,契丹再次向唐武宗请降,换取唐朝支持。然后一直到五代,到阿保机……

    “你国太祖太宗之所以成功,乃是中国内乱,一旦中原统一,你翻翻史册,那一个北方游牧部族能将中国灭亡?即便是唐朝,有突厥与吐蕃之大敌,你们契丹仍然败多胜少,更不用说兵指中国王都了。况且我朝西北安定,没有大害,仅凭你们契丹,就想灭掉中国吗?古今往来,有那一个游牧民族能实现这一目标,即便东晋龟缩于江南,都无法歼灭中国。哦,朕想起来了,隋朝统一江南,然而隋文帝是胡人吗?他的军队多数是胡人吗?”

    耶律隆绪不语。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开条件吧。

    “朕再说一件事,你看这快报。”

    赵恒递了快奏给耶律隆绪,昨天晚上刚刚送达的。耶律隆庆闻听大哥有危险了,不但不发兵来救,反而在中京做了皇帝。

    这就是宋九说的那句话,权利是毒药,救个头啊,大哥早死早投胎吧。

    “朕以德治天下,故派使多次向你们议和,可你们每每开发让人无法承受的条件进行阻拦,又兵临黄河,意欲歼灭我大宋。你们不义在先,就不能怪朕不仁在后。相信大草原上有许多部族想取而代之吧。若是朕率几十万大宋精兵北上,开出若干条件,你们契丹会不会就此全部灭族。不要以为朕不敢这么做,朕北上时刻意绕道德清军城看了一下,当时朕的心情都想让三军下令学习薛仁贵,尽屠你们契丹所有兵民!”

    “朕派李重诲向你下旨,让你归降我朝,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你们整个契丹部族。只有你归顺我朝了,我朝才会在大军北上时,留你们契丹一族。那时你听不下去,但现在你听不听得下去?”

    “朕等你好消息,这些兵士逃到这里,相信都是对你忠心耿耿的手下,朕想你不会想他们全部陪你陪葬吧。现在你归顺,那个条件朕还会答应。并且对你的部下,除了作恶多端,屠杀了许多百姓者,朕一律不计较,全部释放回去。即便那些刽子手,朕也不过让他们挖几年矿,以示警戒,惩戒几年后,还会承诺让他们回去。”

    “明天就是除夕,后天就是元旦,希望新年到来之时,给你部下一线生机,给你们契丹全族一线生机。”(未完待续。。)

第五百十九章 景德

    除夕即将到来。

    耶律隆绪没有办法,他不是傻子,赵恒说什么部下,什么全族命运的什么,都未必能当真,但这是给他台阶下的。

    然而不降,自己等死啊。

    相信一旦暮色到来时,宋军必然四面八方发起总攻,以图新年大吉。自己这点兵马,早就三军夺气,上下沮丧,怎么打,况且就是打回去,也被弟弟给做掉了。

    于是派萧挞凛到宋军大营里请降。

    九成将士仍恨辽国,包括宋九在内。可得顾全大局,治理之道,恩威并用,威足够了,若非宋朝有意释放,可能能逃回去的辽国兵士不会超过五千人。三十万人一下子全没了。

    因此也要顾全着恩。

    为什么李世民收养着颉利两个可汗,不仅是掣肘李靖等功臣,有他们在,多少能安抚北方突厥百姓的心。于是赐耶律隆绪辽国太保兼开府仪同三司同平章事,再赐上朝不拜。好歹是一个大国的皇帝嘛。

    面子给足了。

    而且亲自询问耶律隆绪的意思,萧燕燕死了,遗体宋朝妥当保管好的,是送到辽国皇陵下葬,还是在巩县下葬。

    耶律隆绪想了半天,最后愁肠百结地说:“送到上京吧。”

    但估计上京这个名字也要改了。

    开始受降。

    整编辽军降兵后,又封赏了辽国一些重将与官员闲职,官职很高,但非是差职。可能以后会用。但眼下不会用他们。但是斩杀了此入侵的罪盔祸首萧挞凛,此人不仅在望都之战中做了许多孽。也是此次入侵的主要蛊惑者。

    然后三军欢呼,于此欢度除夕。

    当然不及开封除夕热闹。然而消息传开,整个宋朝几乎快乐得要发疯。

    据说正月初二消息送到京城后,整个京城陷入欢呼的海洋,那一天不知多少人高兴地吃醉了酒。

    然而大军不能耽搁。

    随着粮草渐渐抵达,宋军兵分几路,正式打响收复燕云的战役。

    口号很大,然而战斗规模却很小。

    若是萧燕燕还在,若是没有这次惨败,辽国还能聚集三十万兵马。

    然而萧燕燕不在了。又败得这么惨。其中大半属于辽国直系军队,上哪儿召那么多军队。能召到,可是非嫡系,从其他部族强行召来,干弱枝壮,会不会发生更坏的事?

    当然必须要征召军队,但必须以契丹、奚族人为主,但能招多少,是一个问号。花多长时间是一个问号。因此耶律隆庆迅速即位后,立即下诏,将燕云的军队撤回来,尽量将百姓与财富。以及官吏也撤回来。留下一部分官兵抵抗,为大撤退赢得时间。

    非是耶律隆庆听到了萧观音奴的建议,而是形势所逼。不仅是三十万兵马。山后还损失了许多人马。辽国掉到坑里了,而宋军又迅速北上推移。很快就兵临城下。

    辽国没有足够的兵力与之抗衡了。即便耶律休哥在世,也挽回不了这个局面。

    只有将军队撤出燕云。好集中兵力与宋朝即将到来的大军抗衡。

    不过耶律隆庆才能就那么一回事,是让出了燕云十四州,幽州是北京,顺州是北京顺义,儒州是北京延庆,檀州是北京密云,蓟州是天津蓟县,涿州就是涿州,瀛州是河北河间,莫州是河北任丘,新州是河北涿鹿,妫州是河北怀来,武州是河北宣化,蔚州是蔚县,应州是应县,寰州朔州东,朔州,云州即大同。如今有一些州名改了,有一些州兼并了。它们基本上都在长城以内。

    然而长城以内还有,蓟州与檀州东面还有广大的一片区域,也就是后来的秦皇岛南部地区与唐山地区。唐朝叫平州,但在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四州之前,辽国已经在几年前得到了平州,以及蓟州北部的遵化县,后来辽国将遵化县改名为景州,平州一切为三,命名为平州,营州与滦州,与那次割让无关,但也是在石敬塘手中失手的。

    因此耶律隆庆抱着侥幸的想法,等于默契地让出了燕云十四州,然而未让出景州,平州,营州与滦州。你们宋朝不是争燕云十四州嘛,我给你们,还想要怎么着?

    辽国有意让,宋朝大踏步地收,不过到了景州宋军自动停下。然而宋朝做了一件让耶律隆庆十分担心的事,宋朝除了将燕云十四州收下来,还有意接管了云内州、丰州中部与南部、德州与东胜州这长城外的广大地区,宋朝皇帝又下诏将德州改为宣德州,云州改成九原,丰州改成云中。

    这使他想到了秦朝的古地图。

    古长城的古干线就是如今燕云十四州的北界线,另外还有一些内长城,如朔州一带的古长城,太行山一带的古长城,有的在战国时修建的,有的是秦朝扩建的,然而自战国起,还有一道被人遗忘掉了的古长城。那就是北赵长城与燕长城,北赵长城覆盖了整个阴山地区,修在阴山以北,将所有阴山一起笼罩,还在云朔之北的这些地区取了几个好听的名字,最西是西安阳,往东是九原、原阳、云中、原阳、武泉等等。也就是宋朝如今拿下的这些云中地区。

    另一条长城更恶心了,那就是燕长城,它连接着北赵长城,一直向东北蜿蜒,覆盖了整个滦河流域,辽河中下游地区,一直穿过鸭绿江,接近高丽平壤才停下来,包括整个辽国中京地区,以及辽东的东京、沈州与辽东半岛,最北边到当初乌玄明占领的通州。

    这道长城秦朝又重新修葺,并且设了九原郡、云中郡、辽西郡与辽东郡。然后刘邦受辱于匈奴,这道古长城才渐渐被匈奴催毁,以后就没有再重建了。

    难道宋朝胃口那么大。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不算,还要恢复秦朝时的北界疆域?

    宋朝胃口大不大。耶律隆庆判断不出来。

    这个悲催鬼在史上很悲催,但在这时候他恐怕还会悲催。

    宋军暂时停下脚步。

    先是建设天津港。设市舶司。

    就在拒马河入海处,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此时河北水土也渐渐恶化,因此入海口有许多淤沙,导致大的海船航行会极度不便。但也有利的地方,在此建港,可以自各条河流与河北地区相连,上面通过桑干河等河流可以沟通幽州许多地区。若是财政可以,重新将隋朝永渠竣修一遍。那么幽州就可以重新与江南相连。

    有海港,有的市舶司,很快这里的经济就会繁荣起来。

    但这个提议仍然遭到许多大臣反对,这里离胡人太近了,况且幽州百姓还念念不忘不辽国的好处呢。

    宋九冷笑一声:“难道你们还想让辽国存在吗?”

    “如此大捷,你们还懦弱吗?”

    一个懦弱的大帽子往下一扣,鸦雀无声。

    随着春暖花开,大量物资自海船从各地运来。宋朝开始重建幽州城了。

    赵恒在忙着会见各个长老,安慰百姓。

    做秀嘛。况且是皇帝亲自做秀。同时明确了宋朝的税务政策,相比于辽国的税务,就看怎么看了,税务差不多重。甚至宋朝更重一点。但宋朝的税务分摊得比较均匀,辽国仍受唐朝影响,贵族豪强税务很低。甚至没税,平民最悲惨。

    耶律隆庆撤出许多达官贵人。反而给宋朝重建带来了便利。

    而且燕云地区仍是唐朝的部曲制,随着这些豪强逃走。顺势免除了部曲制度。

    又废除了一些岐视法令,推广教育,甚至发出诏书,整个燕云地区将免三年两税,酌情落实相关的榷法,尽量以惠民为先,然后再诏书废除所有徭役,若是官府用工,必须雇佣,而且规订了雇佣的钱帛数量,以及天数。还是防止官员发生不好的事,因此限制了天数。三年两税全免后再三年只纳一半两税。

    以便让百姓得以休生养息,只有商税没有免,然而辽国也在征商税,并且税率比宋朝更高。不交商税的是那些豪强,与这些没有逃走的中小商人无关的。

    云中那边政策又是不同。

    这里以胡人为主,多是党项人,羌人,吐谷浑人,吐蕃人,有少量契丹人撤走了。还有一部分汉人。

    想在这里征两税不切实际,于是还是南河套的税务政策,朝廷以半羁縻为主,设官员,驻官兵,不过只征商税,民族事务由他们内部处理,官员尽量调解,尽量地不干涉他们内部事务。

    不过又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封赏与划分地盘。

    有都督,有刺史,有县令,都是不要钱的虚官,一下子封了四百多个出去,甚至一个一百来户的小部族长也能混一个县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