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边拉开大会战了。

    最成功的还是后来的淮海战役,解放军始终在砀山到固县以及徐州这一带穿插,运动,包抄,保持着优势兵力,或是围点打援。或是逼降策反,或是以优势兵力合击。这乃是大兵力会战最典型成功的战例。

    失败的例子就如宋朝的雍熙北伐。

    当然,它也未必能适应所有战役,如大非川之战时薛仁贵与郭待封也分了兵。而且离得不远。然而两将不和,最终必是失败。

    不过常遇春与徐达北上,两军离得又很远。然而他们各自负责战区,相互配合要求也不那么紧张。所以虽分得远,最终大胜。所以说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不过总的来说,这个距离无比的关健。

    所以宋九发起数次战役都注意了这个距离。南来风战役中虽离得远,不过那是分时间段分别发起的战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的,对相互配合要求并不严密。

    然而这次有一支军队分兵却是很危险。

    那就是石普的两万宋军。

    看到宋军大规模行动,辽国七嘴八舌,有的人便建议不如出动重兵,两个方向夹击石普的孤军。

    战后宋九感到十分庆幸。

    若是辽军那样做,也未必能将石普的军队全歼,可是石普的军队必然会损失惨重。相反的辽军就会打出士气与信似。若是损失到一定地步,将后产生无法想像的后果。

    首先现在六月份了,这在这季节里与辽军会战,对宋军更有利一点,然而离深秋的时间也变得很短了。

    其次不能将辽军与辽东隔绝,两路联成一线,辽军能得到更多的援兵,活动的范围更大,未必胜,但必然拖长其反抗时间,那就到了深秋!

    当伤亡到一定地步,记住了,宋朝已得到了关内所有地盘,包括未来的山海关,在宋朝内敛的制度下容易产生知足感,那么必有更多的人要求撤军。在他们带动下,包括三军也不想打了。到时候只有撤,一旦撤退,可能就永远撤退了。

    不过还好,耶律隆庆这个悲催鬼哪里有那么长远的眼光。

    宋朝还做了一件让他激怒的事,赵恒下诏以耶律隆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兼幽州路行军大总管。

    别当真,这就是活着的辽国皇帝价值,但他是不可能进入军事权的,拥有的仅是一个虚名罢了,就象他的辽王一样。

    这不要紧,要命的是宋朝又从耶律隆绪手中得到辽国的玉玺,又让耶律隆绪亲写诏书,诏宣诸州以及辽**民投降宋朝。虽然这不可能得到辽国人的承认,甚至有人唾弃,不过还会有一部分人因此产生动摇。

    正好马知节孤军深入,于是耶律隆庆不顾许多人反对,出兵锦州。

    这也中了宋军的计策。

    这支孤军前进不是想迅速得功,宋九用兵稳得让李继隆等将有些心寒了,哪里会布置如此轻进的计划?然而辽国不知道啊。

    然后就是山。为何昆仑山被中国一再神话,那就是昆仑山的重要,它重要不在青海,没有喜马拉雅山高大,更不及天山瑰丽,可看它往下延伸的区域,秦岭,伏牛山,大别山,将中国一分为南北,然后再往上看,陇山(六盘山},黄土高原,吕梁山,太行山燕山,努鲁儿虎山,大兴安岭。

    燕山过去便是大海,然而它继续向上走,努鲁儿虎山,黑山,松岭,闾山,大兴安岭。

    现在燕山还叫燕山,松岭还叫松岭,不过燕山下面却重新命名为卢龙山,大兴安岭叫金山,至于努鲁儿虎山与黑山两大山脉细划成许多山脉名字。如马盂山,都山。闾山之上又分出青山等等。

    除了海边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出了迁州后。往西去就是丘陵区与大山区域。

    马知节看似的孤军深入,然而在此之前,却将几个孤城外所有辽国的哨所一起扫荡,辽国人在此失去了耳目,至少不能得到细致的情报。

    随后宋军派高琼为主将,潜入到五指山一带的山区。

    辽军拼命追赶,毕竟才过隰州,离宋军大营还有一段距离,为何不扩大战果。事实这次为了达到战略目标,被辽军击杀了数千骑兵。

    这一追,即便李靖在世,也让会军队产生脱节,况且是现在的辽军。

    高琼带着宋军杀出。

    正好这里有一条河流叫六州河。

    前期战事很惨,看到有伏兵杀过来,辽军调转头,想两路夹击,将这股宋军吃掉。高琼命人迅速将六州河的桥梁毁掉。然后奋不顾身地守住这条防线。

    宋军四面八方杀过来,有火炮,而且现在的火炮数量达到了两千门,除了石普带走一部分外。余下全部用上。

    另外还在地下埋了许多土制地雷,以及火药包,然后海面上腾起无数船只。在船上宋军用投石机将猛火油砸到岸上,然后借助东南风。发射火箭。

    况且军中还有无数射程远,射力大的伏虏弩。

    看着近半大军在河对岸苦苦挣扎。耶律隆庆心如刀绞,下令让三军疯狂地搭浮桥,冲向对岸。

    然而不顾他如何做,南岸的辽军迅速地一大口一大口被宋军吃下。

    此役,一共击毙辽军达到了四万余人,活捉了三万多名战俘。

    可是宋军并没有渡过六州河,而是派了曹利用做为使者前来辽军大营,提出宋朝的条件。

    “陛下亲临幽州,灭你辽国只是旦夕之间,你国派使议和,陛下顾全两国百姓幸福,于是也欲与你国议和,并且将太后灵柩归还你国。然你们还以为我中国乃是五代分裂之时,欲壑难填,不想诚服,不想归还我关内之地。”

    “那就战,这就是战争的结果,一战几乎灭你十万兵马。不知你国还能抽出多少兵力,与我军奋战。”

    “我做为使者,多次进入你国大营,在大名府,在澶州,与你们太后议和,那时候我朝兵力四面八方涌来,你们太后不但不归还燕云,相反的不顾死活,继续勒索我关南十县,飞狐关与紫荆关。”

    “没想到,你们不惩大败之戒,继续不知死活。还给你们一个机会,我朝想和平友好,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我们也不欲求你们辽国疆域,至少也要将疆域恢复到曹魏之时。”

    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与曹魏相比,确实也不过份。可曹魏时北方的疆域在哪儿?不包括云中,当然,即便不包括,辽国也无法索要回去了。这是指东北疆域,昌黎郡(辽国兴平府,朝阳市),玄菟郡(沈阳,辽国沈州),辽东郡(辽阳,辽国东京),乐浪郡(平壤),带方郡(朝鲜大同江南岸地区)。

    道理是讲出来了,然而曹利用说得磨棱两可,前面又再次提了宋朝只想得到关内。

    因此这给了辽国君臣希望,议和嘛,那是最好不过。

    这个情形与史上北宋末期十分相似,金国一会战一会和一会勒索,让北宋君臣主意不定,甚至拿出五百万黄金,五千万两白银送给金国。那时一两黄金上下浮动到三四十缗钱,一两银子上下浮动到三缗钱,也就是一下子勒索了三四亿缗现钱!如果将这些钱奖赏兵士,巩固城防,制办武器,会产生什么结果?

    历史上相似的例子太多了,如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赔偿倭国两亿两白银。如果用这些白银来备战,又会产生什么样的良性效果?

    不要说历史,一个末落的王朝是看不到历史的。

    所以历史到了这里,又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三章 第三十七计(下)

    “晦叔,孝先,用晦,复古,坦夫,你们心去写,勿要避讳,撰史就是给后人借鉴的,若是避讳,就失去了撰史的价值。”宋九柔声说道。

    王曙、王曾、张知白、李迪与吕夷简五人陆续来到军中。

    然而赵恒没有授其官职,正好朝廷意欲恢复燕云教育,从京城运来许多书籍誊抄本,当然,幽州也有许多书籍也是朝廷所没有的,两者互补。

    在宋九提议下,由五人带着幽州的一些汉人文士撰写历朝兴衰录。

    不写上古,而是自秦朝开始写,包括两汉,三国,东西晋,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北周与东齐,以及隋唐,五代十国。

    所择写的就是一兴一衰,如秦二世胡亥与汉高祖刘邦,然后写整个西汉如何休生养息,给了汉光武用兵的财富,汉光武又如何盲目的用兵,汉宣帝执政再度兴盛汉朝时又留下那些弊端。

    以议为主,记史为辅,就是找出每一朝代强大的原因所在,衰败的原因所在。

    甚至要求他们如实记录赵匡胤如何取代柴荣成功的,那就是兵权在握,实际这也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正原因,不是防范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而是防范另一个赵匡胤崛起。

    修史主要就是这五个文官,配合整理乃是幽州原来的辽国文臣与文人,这些人也是燕云的精英,让他们参与,能迅速将他们拉拢到宋朝集团中。至少能在舆论上替宋朝鼓吹,那么一两年后燕云必然归心了。

    然后宋九、寇准与王钦若、毕士安等人时常抽空看稿子。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忠实地记录到每一卷的卷后。做为卷后语。

    这本书史实参考性比较差,但它的用意却十分清晰,就是给每一个皇帝看的,给每一个上层士大夫看的,以史为鉴,参考它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带到治理国家中。

    就连赵恒也时常参与进议论。

    而且在宋九带领下,许多意见十分中肯。例如赵匡胤更替后周,那是五代,不倚靠能打的武将是不行的。一个名将当抵十万大军。

    到了宋朝大一统,宋朝在百姓心中威望高,成为天下的正朔,即便武将威信高,也无法象五代十国那样,轻易取代更替国家了。

    这个结论结果便会使武将地位能稍稍抬高。

    不过五人前来北方,主要任务不是修史。而是将做为文官,治理北方各地,他们将会分别担任幽州五个州府的首任文官,再让一些武将留下做为兵马部署。一文一武,几年后,幽州道各处就可以安定了。至少大部分地区能正式归朝廷治理。

    因此又将他们带到军中,继续在修史。

    对军旅陌生。是无法呆在东北的,特别是开始数年的东北。

    几人心中受宠若惊。这就是载培啊。

    自己的前途可能象太阳一个光明……

    别以为呆在军中,以后就会有作为了,司马光也在府州呆过一段时间,庞籍同样亲自教导他,然而庞籍无论怎么保守,会不会做出将好不容易拿下来的重要砦堡重新无偿还给西夏人的事?况且庞籍号称小吕夷简,也是坚定的改革派,不过是微调式的改革派,不能算是保守派,这才得罪了大家伙,不久下台。

    然后国家让文彦博、韩琦与欧阳修等人搞得乌烟瘴气,逼迫宋神宗与王安石不得不大步改革。

    这个修史过程实际也是培养他们价值观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培养。

    一部修史史,就是替宋朝培养五个名相史。不过这几人还不敢想得那么远。

    几个人大着胆子开始撰写柴荣的后周历史得失。

    宋九微微一笑。

    张齐贤、向敏中、毕士安、王旦与王钦若等人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但能勉强担任宰相吧。

    然后几个放大版的吕夷简、李迪、张知白、王曾与王曙,那么国家在这四十年间就不会出现重大失误。

    四十年,足以将宋朝带入梦幻王朝。

    曹利用回来了。

    他有意地带着磨棱两可的两种意见,虽然语气变得强硬起来,却又给辽国君臣造成了迷惑。

    于是辽国提出自己意见,两国议好,辽国默认宋朝占领关内,包括迁州地区,包括云中地区。两国疆域西达居延海,阴山,东达燕山与迁州关口,往北是辽国的地盘,往南就是宋朝的地盘。

    两国永不侵犯,勒石为碑,立于边界,两国通商,互设互市,互补有无。

    两国以兄弟相称,耶律降庆遵赵恒为长兄。

    辽国愿每年市五万匹马给宋朝,同时扩大羊毛商路,不过宋朝不得挑唆阻卜鞑靼与东北女真渤海反抗辽国,同时孙全照与石普撤军。

    这个条给给了宋朝面子底子,也给了辽国自己台阶下。

    若是两个月前,他们就提出了,说不定马上就让宋朝几个重臣产生分裂。

    然而这时提出来,终是晚了。冯拯嘴张了张,再想一想各军行军路线,终究没有说话。

    曹利用再度去了辽营。

    这次他的态度又变得更加强硬,其他几个条件宋朝都会同意,然而对疆域仍不赞同,朝廷必须得到曹魏时的昌黎郡、玄菟郡与辽东郡。

    辽国再次答复,若那样,高丽若同意将他们原来的乐浪郡与带方郡交给宋朝,辽国就将三个曹魏故郡还给宋朝。这是不可能的,此时高丽首都乃在开京(后来的开城),平壤地位仍然不减,乃是高丽的西京地区,若是两个故郡还给宋朝,高丽就失去了西京,甚至宋朝疆域临近开京城下。尽管开京曾经被辽军攻破过。但它终是高丽的都城。

    当然辽国也不可能答应,辽国开发最早的关外地区便是辽河下域地区与渤海湾沿海一带。将这里再交给宋朝,失去了这里的农业基地。辽国那真重新变成了游牧国家。

    对于开始享福的辽国贵族来说,那无疑将是一场恶梦到来。

    然而这个说法仅是拖一拖时间。

    闻听宋军出动,辽国辽东也开始集结兵力。

    不管是不是一群散兵游勇吧,但兵力数量几乎达到了近五万。

    然后大军西上,在辽河与石普大战,被石普击败,不过石普手中乃是一群步兵,无法扩大战果,击毙了七千多名辽军后。两军于辽河东西两岸僵持着。

    这导致耶律隆庆终于将视线关注于这支军队。

    一边与宋朝谈判,一边暗派一万多骑兵潜行,奔赴辽河。

    都有各自的小算盘,但谁打得好,马上就看到分晓。

    ……

    “快,扎营休息,荆嗣,你带五千兵士立即牵马牧食,再割一些牧草准备带上。”

    曹玮下着一道道命令。

    这是一次充满着想像力的战斗。

    按照原先的计划。宋九打算让曹玮率领咸平军从燕山中部出发,兵临辽国泽州。

    不过随着战局的改变,李继隆与曹玮又从斥候手中得到大量地图,于是提出重新修改这个计划。

    那就是从更西正在修建的古北口出发。绕一个圈子,然后从柳川兵向辽国中京。缺点那就是宋九所担心的脱节,离中路大军太过遥远。优点就是虽兜了一些弯路。实际许多道路变得平坦,沿途有许多草甸子。河谷牧场,可以轻装前进。山路又比较少,那么反而以更快速度达到中京城下。

    而且离得远,这里人烟也变得空旷,可以当作奇兵。

    宋朝与辽国互派使者,玩着心眼的时候,曹玮出兵古北口,这可是一次真正的轻装前进,就象辽国那样。

    从缴获的辽国战马中选出一万五千匹战马做驮马,驮着简单的行李,以及简易攻城器械,甚至粮食都是腌制的咸肉,加上又天热了,而且天热了,行李也相应变得简单起来,况且过了古北口,蚊虫又不象南方那么多,这给轻装行军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仅是两天,宋军就趟过了潮里河与滦河上游地区,来到柳河的中上游,再次趟过柳河,于此扎营休息。

    “曹将军,这里与河北果然不同啊。”

    魏能说道。

    “那是。”曹玮道,到了这里,虽是热天,不过天气变得高爽起来,但与西北又不同,哪里气候十分干燥,不及这里凉爽宜人。

    休息一夜后,两万多咸平军扭转方向,径直向东而非是向北,冲向马盂山北麓,再往东渡过三肤河就是辽国中京城了。

    这时辽国才派斥候前去六州河告急。

    从柳河到辽国中京不足四百里路,若拉成直线仅有两百余里。而且沿途很少有高大的山区,对于一支轻装骑兵来说,不过一天半的行程。

    如果不是兵力还有点多,甚至一天就可以赶到中京。

    就在辽国中京接到消息,耶律隆庆接到消息时,宋军已抵达到三肤河。

    耶律隆庆疯掉了,辽国中京留守大臣疯掉了。

    他们匆匆忙忙下令中京急备,没有办法分兵援救了,来不及了,来得及也不行,只要分兵,相信河对岸无数宋军就会渡过六州河,向他们发起猛烈的进攻,那个后果更糟糕。

    第二天中午,就在辽国上下乱成一团时,曹玮兵临中京城下。

    没有扎营,马上就发起进攻。

    时间就是生命,这时候辽国中京兵力抽之一空,正是最虚弱的时候。一旦拖晚了,辽国派出大军来援,不怕他们来援,而是害怕他们保下中京城后,再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