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教父-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芽谥刑倒坪醴⒘舜蟛疲杂壤谌险娴目垂苏夥菁苹橹螅髦氐目悸牵阉桓诵涣紊场�

    谢廖沙很痛快地答应见一见古辛斯基,最近谢廖沙刚刚拿下了萨莫特洛尔油田。正好有时间关注一下《共青团真理报》那边的改革进展,虽然《共青团真理报》改变了不少,但是和谢廖沙的设想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当谢廖沙看到了古辛斯基的创业计划书之后,立刻感到这个家伙说的就是自己想要的,谢廖沙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见这个不务正业的导演。

第一百八十三章 《共青团真理报》的二次改革

    古辛斯基压根就没想到谢廖沙会亲自见他,他感到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要来了。这几年里凡是谢廖沙看上的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飞黄腾达了。像是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家伙不但发了大财还得到了官场上晋升的机会,似乎只要和共青团以及外经贸部扯上关系,就意味着大好的前途在等着你。

    为了能够给谢廖沙留下一个好印象,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开始,古辛斯基就开始疯狂的研究起了西方的传媒行业,他认为现在《共青团真理报》利用娱乐消息来引起读者关注的行为虽然短期看来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长期来看,却让《共青团真理报》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大打折扣。《共青团真理报》应该坚持自己应有的定位,而把这些拥有过多娱乐性的新闻办成若干份独立的刊物,这样既赚到了钱,又不会坏了自己的好名声。

    古辛斯基的建议确实是让谢廖沙看到了心里去,他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疏漏之处,谢廖沙原本打算让《共青团真理报》成为耶利钦传播自己思想,提高自己知名度的良好平台,可是如果过度娱乐的话,这个平台的公信力就会降低。不过《共青团真理报》必须得自己养活自己才行,因为只有这样,当《共青团真理报》的报道受到苏联政府的要挟时,《共青团真理报》才能够有能力说不。

    当古辛斯基满怀期待的在谢廖沙的办公室里畅谈他对媒体行业的见解的时候,谢廖沙一直都在耐心地听着,同时思考着古辛斯基方案的可行性。

    “部长同志,我建议将《共青团真理报》娱乐版块分拆出来,创立一份日报和一份周刊我连名字都想好了。日报就叫《今日报》以介绍最新的国外娱乐咨询,体育咨询,音乐,时尚等年轻人感兴趣的内容为主,而周刊我们就叫做《七日》我在国外也有点关系,可以和外国的新闻机构联系一下由他们将稿件定时的投递到莫斯科来,确保我们的新闻永远是最佳的,这样做还有另外的一个好处,那就是我们的娱乐专刊可以接纳更多的广告,赚取更多的利润。现在很多外国的商品都进入了苏联市场,当然有很多都是以各种方式进来的,我们的很多广告都可以为这些产品找到更好的销路,这样当这些品牌真正进入苏联市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省去了提升自己知名度的阶段……”古辛斯基侃侃而谈的说道。

    “不错,我对你的计划很感兴趣,但是我对仅仅成立两份娱乐报纸现在已经不再满足了!古辛斯基同志,我觉得你的胆子还可以再大一点,我们干嘛不再分得细一点,将娱乐新闻,体育咨询,时尚等内容都飞别做成一份日报和周刊,同时我还希望《共青团真理报》能够成立一份《财经周刊》以及一份政治评论方面的周刊,我希望能够在苏联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能够看到我们的报纸,现在是市场空白期,如果不借助这个机会抢夺市场空白,我们就会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谢廖沙的思路已经被古辛斯基给打开了,他的胆子比古辛斯基更大,他要在苏联建立一个听命于自己的新闻集团,将利加乔夫的所有动作都放大在显微镜下让苏联老百姓们观察,只要这样舆论就会彻底捆住利加乔夫的手脚,像是上次诬陷索布恰克肇事逃逸的事情以后将会彻底的杜绝。

    于是在谢廖沙的办公室里,一份宏大的传媒计划开始制定了出来,古辛斯基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三十多份刊物的名字,同时还记录下了这些刊物面对的读者,发行的方式,市场的定位,以及主要授予来源等内容,随后谢廖沙让尤利娅联系上《共青团真理报》的管理层到自己这里讨论具体的细节。这份计划远比古辛斯基设想的要庞大得多,他本来只是希望找一家挂靠的机构,用自己的钱来做成这件事,不过现在看来,他只能是在这家还停留在纸面上的媒体公司的主要参与者,因为这份计划所需要的资金肯定超过上亿卢布,古辛斯基的全副身家满打满算也就几百万卢布。

    谢廖沙自然看得出来古辛斯基的想法,他觉得古辛斯基是个人才,但是传媒的事情谢廖沙不可能放手交给别人,所以用钱控制住这家企业才是最为稳妥的,现在有一个这么庞大的机会摆在古辛斯基面前,是成为一家大型传媒公司的掌门人,还是继续回去做自己金融公司的小老板,几乎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于是接下来,等到《共青团真理报》的同志们赶到之后,谢廖沙花费了真个下午的时间和他们讨论新的改革计划,《共青团真理报》的上级主管单位是共青团,为了尽最大可能和雅科夫列夫做出切割,谢廖沙已经决定提前把《共青团真理报》改造成一家企业性质的单位,尽量做到不依赖政府的拨款生存下来。而古辛斯基的传媒公司可以作为《共青团真理报》的下属公司来独立运作,借助《共青团真理报》的发行平台,为《共青团真理报》贡献例如,而《共青团真理报》也将继续保持自己一贯的严肃媒体水准。作为共青团系统的一把手,谢廖沙完全可以自己就搞定这件事,因为雅科夫列夫绝对不会拒绝这个改革的,雅科夫列夫就是想要苏联的媒体发展成为西方那样,不受政府的控制。但是雅科夫列夫忘了一点,西方的媒体其实使企业,在金钱面前该低头还是会低头的。

    当古辛斯基志得意满的离开谢廖沙的办公室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仿佛做梦一样。几个小时之前,古辛斯基只是莫斯科众多金融公司之中的一个中等公司的所有者,而现在他却成为了《共青团真理报》最大的合作伙伴,还拥有了一家价值一亿卢布的新闻公司。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共青团真理报》改制

    清晨,伴随着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莫斯科市又迎来了一天的喧闹。在工人新城,许多居住在此的普通市民都在等候着公交车或者单位的通勤车辆将他们带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很多人一手拎着自己的午餐袋子聚集在报刊亭的周围,然后随手在报刊亭买上一份报纸用于打发时间。

    “售货员同志,请给我来一份《共青团真理报》”一位在莫斯科电子研究所上班的年轻工程师从口袋里摸出了五十戈比放在报刊亭的柜台上、他就住在附近是这里的老顾客了,每天早上一份报纸拿到单位打发时间是他的习惯。虽然单位里也订阅了《共青团真理报》,但是现在的《共青团真理报》简直是太有用了,它的上面有莫斯科唯一的一所麦当劳餐厅的优惠券,除此之外《共青团真理报》还经常刊登一些体育方面的资讯,这对于很多有收集剪报习惯的体育迷来说都是珍贵的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手资料。

    “嘿!小伙子,你不打算看看新来的这几份报纸还有杂志吗?你看《今日体育报》,《今日足球报》,《七日电影周刊》……这些可都是《共青团真理报》的报社新创立的,专门介绍那些你们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报刊亭的售货员热情的介绍道。

    “啊……”工程师压根就没想道今天居然会有这么多的选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近一段时间《共青团真理报》上多了一些关于国外的体育和娱乐新闻,这在苏联简直石破天荒的头一回,很多苏联人还是从《共青团真理报》第一次听说了披头士,ac/dc等外国的乐队,知道了铁幕另一边五彩缤纷的生活。不过《共青团真理报》受到版面的限制,每一次报道这些内容总是点到为止,让很多读者都感到有些不过瘾。可是大家万万没想到,《共青团真理报》居然会专门来发行一系列这样的刊物来让大家过瘾。

    几乎一夜之间,苏联所有城市的报刊亭都开始发行起了《共青团真理报》旗下的这些新的报刊和杂志,几乎与此同时,在每一间书报亭外都挤满了前来选购的客人。托这几年走私猖獗的福,很多外国的文化制品也流入了苏联的国内。这就无形之间为这些报刊培养了一定的用户群体。所以古辛斯基的这些报纸和杂志并不缺少销路,并且很快就被销售一空。

    初战告捷,古辛斯基心里的一颗大石头算是落了地,《共青团真理报》虽然放弃了那些年轻人喜欢的内容,但是却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它开始向苏联的青年们学习,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学习他们的思维习惯,按照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创作新闻。这种改变虽然不是非常的明显,但是他却让《共青团真理报》从本质上和其他的三家报纸拉开了距离。

    而耶利钦在《共青团真理报》的专栏也重新经过了精心设计,供稿人不再是耶利钦和他的秘书团队,而是一支由《共青团真理报》编辑们所组成的创作团队,每一周耶利钦都会把他希望在这报纸上发表的提纲罗列出来,然后由《共青团真理报》的创作团队来填充内容,文风上更接近古辛斯基掌管的今日系媒体。谢廖沙希望这样能够拉进耶利钦和青年读者的距离,让耶利钦的政治观点更加容易让年轻人们接受。

    《共青团真理报》改版的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不过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谢廖沙亲自关照一下。那就是将《共青团真理报》改制成一家传媒公司的事情。谢廖沙还没有找到好的理由去说服雅科夫列夫,雅科夫列夫对于《共青团真理报》的改制虽然是支持的,但是他觉得谢廖沙这一步买的有点太大了,现在苏联国内的企业普遍不景气,雅科夫列夫觉得这并不是《共青团真理报》转制的良好时机、

    不过谢廖沙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共青团真理报》不能够像企业一样自己养活自己的话,就会受到很多的限制,谢廖沙特意地指出了苏共中央书记处直接打电话找到《共青团真理报》的主编,要求撤换某一篇报道的事情。这种事情发生了不只是一次两次了,尤其是前一段时间《共青团真理报》发表了一些有关利加乔夫的调查组蛮横插手地方政府工作的事情。结果利加乔夫的秘书亲自把电话打到了《共青团真理报》来,指责《共青团真理报》是在歪曲事实,有诽谤中央之嫌。这让《共青团真理报》的同志们感到非常的气愤。

    “戈尔巴乔夫书记和您三番五次的强调要尊重新闻工作者的自由,不要用政治力量来压制新闻工作者的报道!可是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带头违反中央的大政方针,这让我们下面的同志还怎么工作。我们到底要听政治局里那一位书记的?”谢廖沙向雅科夫列夫抱怨道。

    “谢廖沙,我对你的提议是赞同的,可是现在那么多生产行业的企业还在亏损呢,你们一家报社如果没有了中央的财政支持,还怎么能够活下来,如果活都活不下来,还怎么谈得上新闻自由呢?”雅科夫列夫语重心长的说道。

    “雅科夫列夫书记,您是在西方长期生活过的,《纽约时报》怎么活下来的。我们也一样可以活下来,况且我们整个共青团系统还有点家底,愿意拿出来支持自家的报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不从中央拿钱,那么我们就可以向某些领导的不合理要求说不。我们《共青团真理报》是为苏联人民,尤其是年轻人服务的,不是某些领导圈养的金丝雀!”谢廖沙毫不客气的说道。

    ……

    经过一番畅谈之后,谢廖沙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共青团真理报》以后绝对不会成为某些领导的金丝雀了,因为他是谢廖沙的金丝雀。

第一百八十五章 孟山都式的推销

    此时正值盛夏,在南达科他州的农田里,到处都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穿过农业区的高速公路似乎很少经过,毕竟这里是乡下的大农场,周围的居民都很少。平日里如果想见到一个外人简直太难了。

    不过如果有人仔细的注意一下这片农田的话,就会发现这片农田里似乎没有一根杂草,只有整齐的玉米密密麻麻的生长在田野里。没错,这一户正是孟山都分子生物公司的客户之一,他们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几乎已经占领了南达科他州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也就是说有七成的农田里使用的是孟山都生产的玉米种子。

    为什么孟山都可以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就能够占领这么大的市场呢?首先,孟山都的第一批客户根本就离不开他们,他们的土地已经喷洒了太多的农达除草剂,除了孟山都的转基因作物,这片土地连狗尾巴草都长不出来。所以第一批孟山都的客户们根本就没得选,不但没得选,而且他们就连种植的作物种类都需要孟山都来决定,因为孟山都的玉米,大豆等作物都是抗农达的。但是如果南达科他州种植玉米太多的话就会影响玉米的价格。所以当某个农场主成为了孟山都的客户的话,那么他想在地里种什么就都得听从孟山都公司的。

    南达科他州的农业体系已经基本上被卡莉姆给控制住了,现在全美最大的粮食收购商就是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威特发农业综合公司,而威特发公司则是嘉能可集团的分管农业的子公司。威特发可以通过孟山都销售的种子来控制南达科他州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

    如果仅仅只有这点手段,卡莉姆想要拿下百分之七十的市场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卡莉姆还有另外的一个手段来帮助孟山都称霸南达科他州的种子市场。那就是孟山都无所不在的知识产权调查部门。

    早在一年之前,孟山都刚刚到南达科他州来开拓市场的时候。卡莉姆就开始着手建立这样一个部门了。卡莉姆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有着自己的考虑。早在孟山都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正式推向市场不久,谢廖沙即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农场主们不愿意使用孟山都的产品怎么办,农达虽然可以绑定的孟山都的老用户,但是无法强迫没有使用过孟山都产品的用户来使用转基因种子。对于一种未知的产品,很多农场主都不愿意尝试。而美国人天性喜欢自由,农场主们更是不愿意别人对自家的土地指手画脚。如果仅仅依靠孟山都转基因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来争夺市场,就算专利到期了都不可能垄断整个美国的农业,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美国的农场主按照孟山都的要求来种植自家的农作物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美国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强迫这些人成为孟山都的客户。

    于是就在第一批客户发展起来之后,农场周围就会出现很多孟山都公司派去的调查员。尤其是在花粉传播的季节更是如此。不过这些人并不仅仅是帮助孟山都的客户们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们还有一项特殊的使命。那就是用种植了转基因作物的农田里作物的花粉去沾染那些没有成为孟山都客户的邻居家的同种农作物。除此之外,那些随风飘散的花粉也会让邻居家的农作物带有孟山都的特征。授粉这种千百年来植物繁衍后代的方式,也就成为了孟山都控制美国农业的方式。

    孟山都的转基因农作物是在美国专利局挂过号的,任何人未经授权就是用孟山都转基因产品都是违反美国专利法的行为。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被花粉沾染了的邻居家的农田。正当农场主们望着绿油油的农田喜笑颜开的时候,孟山都的知识产权调查员就会开着汽车来到这里,向这里的农户们提供一份自家农田的玉米或者大豆包含了孟山都编辑的基因片段的证据。而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封律师信。等待农户们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上法庭和孟山都就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诉讼,要么就接受孟山都的和解协议,在今后的几年里只能种植孟山都的农作物。在孟山都以诉讼为威胁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选则和解的方式,而有少部分财雄势大的农场主会拒绝这份和解协议,而等待他们的则是美国最豪华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的回击。

    在这种半胁迫的推销方式下,孟山都在南达科他州的推广效果成果喜人,而且正在向北达科他州蔓延。而那些已经陷入了孟山都阴谋的农户们根本就无法摆脱孟山都的控制,除非他们不种植粮食,否则的话,农田里只能播种孟山都的产品。

    卡莉姆在商场上打拼多年,现在考虑问题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利益,在卡莉姆看来,美国法律对专利的保护虽然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