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夺取苍梧郡时,士燮也率一万军在一旁虎视眈眈,他也乘虚而入,但还是晚了一步,苍梧郡治广信县被我们抢先占领,诸葛军师命张将军劫了士燮后勤粮草,与此同时,诸葛军师则坚壁清野,守城不战,士燮难以支撑,只得撤军回交趾了。”
刘璟点了点头,“既然占领了郁林和苍梧两郡,粮草应该充足才对,怎么还要向我借粮?”
孙乾叹息一声道:“主要是赖恭和吴巨连年交战,严重影响了农民耕作,今年的春耕就耽误了,我们只得补种豆类粮食,今年肯定会出现饥荒,所以刘皇叔恳请州牧能借我们十万石粮食,渡过今年的饥荒。”
“借粮没有问题,只是你们怎么还我?这一点我希望能先明确下来。”刘璟淡淡笑道。
孙乾胀满脸通红,他没有想到刘璟会问这个问题,让他一时难以回答,旁边徐庶也有点尴尬,诸侯之间借粮是常事,但绝不会当面提出还粮的事情,就连普通人家借米,也不会这么直截了当问人何时还?这样会伤感情。
不过徐庶也知道,刘璟这样问必有深意,他也在一旁保持沉默,并不出面打圆场。
半晌,孙乾叹了口气道:“坦率地说,我们确实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粮食还给荆州,因为我们还不了解粮食出产情况,但我们可以保证,一定会把粮食还给荆州。”
刘璟摇摇头,“二十年后偿还也是信守承诺,这样可不行,倒不是我为难你们,而是我觉得应该双方商议一下,签订一个协议,把一些事情明确下来,比如一年后偿还怎么样?若一年不行,三年后还又怎么样,如果实在还不了,又用什么来抵偿?毕竟是十万石粮食,不是小数目,公祐觉得呢?”
孙乾呆了一下,他忽然明白过来了,不是刘璟要逼他们还粮,而是刘璟不想白白借粮给他们,需要有条件,只是他不肯明说,要自己主动提出来。
孙乾心中苦笑一声,对刘璟欠身道:“是我想得太简单了,确实需要签一个协议,就不知州牧在借粮给我们的同时,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担保呢?”
刘璟笑了起来,这个孙乾很聪明,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他想了想便笑咪咪道:“其实我不需要什么物资担保,十万石粮食我可以提供,但我需要刘皇叔给我一份书面承诺,在这十万石粮食偿还之前,我不准他的军队有一兵一卒踏进荆州境内。”
孙权默默点头,他明白刘璟的意思,荆南必然不会驻扎多少荆州军,但刘璟又担心皇叔的军队会趁机杀回荆南,所以他要用这十万石粮食作为一个约束,要皇叔做出承诺,但这又只是单方面的承诺。
好处当然也有,就是刘璟不再催债了,五年还粮、十年还粮都可以,这里面有利也有弊,但不是他孙乾能做主。
想到这,孙乾说道:“既然如此,我必须回去请示皇叔,或者州牧派人与我一同回去,这样就不用反复奔跑了。”
“可以!”
刘璟欣然答应,“作为表达诚意,我会派船走灵渠先送二万石粮食到苍梧郡,其余八万粮食在刘皇叔拿出书面承诺后,我会一次姓将粮食全部送去。”
孙乾点头答应了,他沉默又问道:“州牧真的相信一份协议约束吗?”
刘璟摇了摇头,“坦率地说,我其实并不相信,但总是要做点什么,双方面子上也有一个交代。”
“我明白了!”
孙乾笑了笑又问道:“不知州牧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回答?”
刘璟想了想,笑问道:“还有就是我很想知道,你们准备怎样对付交趾士燮?”
按理这种军事策略问题不能轻易泄露,尤其刘璟若告诉了士燮,后果会很严重,不过孙乾也知道,以刘璟的身份,不会做这种两面三刀之事,他便坦然相告了。
“我们下一步是夺取合浦、高凉和朱涯三郡,截断南海郡和西面交趾郡的联系,皇叔的意图是先攻下南海郡,以番禹为州治,然后与士燮和谈,稳定一两年后,再向西进攻士燮,最终统一交州。”
“不错,这个策略非常好,稳步发展,我唯一的建议就是士燮在交趾经营已久,民心归附,皇叔若要攻打他,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先取得军事优势,比如要选对季节,再比如可走海路先攻占交趾南面的曰南郡,南北夹击,以最快的速度击溃士燮,一但战争拖延下去,就对皇叔不利了。”
“多谢州牧的金玉良言,我会转告皇叔,若没有其他事,孙乾告辞了。”
刘璟点点头,“今天再休息一天,明天我让廖立与你一同前往交州,你们可以跟随粮船前往苍梧,这样旅途就不会劳累了。”
孙乾告辞退下了,刘璟又命人去请廖立,这时,徐庶笑道:“我感觉州牧对刘备似乎有点矛盾,一方面希望他能统一交州,另一方面又想限制他的发展,这是为何?”
刘璟叹了口气说:“从荆州的战略来说,我是希望刘备和士燮对立,在交州保持两个敌对的势力,这样刘备就无暇北顾,但从一个中央帝国的长远利益来看,我又希望刘备能尽快统一交州,在交州推广汉文化,使交州能尽快像荆州一样发展起来,为中央帝国能够长久统治交州打下基础,所以我心里颇为矛盾,其实这也是我放刘备去交州的主要目的。”
徐庶点了点头,由衷地叹息道:“州牧不愧是雄才伟略之人,这等眼光和心胸,确实是常人难及啊!”
这时,廖立的声音从外屋传来,“启禀州牧,微臣来了。”
“请进!”
廖立也是刘璟的谋士,出任参军之职,他属于二级谋士,略逊于贾诩、司马懿等人,象董允、马良、尹黙、刘敏、伊籍、李孚、李严、周不疑、蒋琬,以及巴蜀的彭羕、李异、邓芝等等,这些人都属于二级谋士。
二级谋士不能参与重大的军国决策,但他们会负责一些小规模的战役,或者负责一些具体事务,如屯田、巡查、监军、矿监、钱监、粮监等等。
象廖立就是负责铸钱和造船监查,在铸钱所和造船所巡视,刘璟之所以让廖立出使交州,主要因为他本人是荆南人,其次廖立为人老辣,心细如发,观察力很强,让他去交州,是最适合的人选。
廖立走了进来,深施一礼,“参见州牧!”
“廖参军请坐!”
廖立坐下,刘璟笑问道:“铸钱近况如何?”
“启禀州牧,我们已经开设了三十座铸钱炉,最大的问题就是铜料不足,但十天前,从巴蜀运来了百万斤铜料,这样就彻底缓解了铜料不足的问题,另外一两的金锭和银锭已经开始铸造了,仓库里已有成品,只是还没有公开发行。”
刘璟点点头,又对徐庶道:“下面的重要事情就是要把荆州、益州和汉中的钱币统一,我已经下令将益州及汉中官府的钱币全部运回襄阳,将它们熔解后重新铸钱,两地市面上流通的钱币也要慢慢收回,换成楚钱,这件事要抓紧。”
徐庶欠身道:“微臣记住了。”
刘璟这才对廖立淡淡一笑道:“我打算让你为我的使者,出使交州,替我了解一下刘备的情况。”
第二卷江夏 第541章 曹植出使
下午时分,刘璟在十几名亲兵的护卫下,来到了襄阳对岸的樊城,和几个月前相比,樊城的变化也颇为明显,人口逐渐回流,已战争结束时的三万人口迅速增加到了十万人口,虽然很难再恢复到鼎盛时的二十万人口,但和当初的凋敝冷清相比,已大不一样。
樊城的定位是襄阳的附城,集中了襄阳城的九成商业,它是荆州对中原贸易的窗口,大量的物资南来北往,商业繁华,又渐渐恢复了从前的繁盛气象。
刘璟今天来樊城并不是为了视察,他坐在一辆马车内,并不抛头露面,很低调地进了樊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刘璟来樊城是拜祭陶烈,老家主陶烈在两个月前去世,使陶家这段时间陷入低潮之中,陶家两个月来一直在忙碌丧事,最近才渐渐恢复正常,包括陶湛也已经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这也是古今的不同之处,或许是人的寿命不长,孩童也容易夭折的缘故,古人对生老病死看得比较淡,长辈去世后不会太久沉浸在悲痛中,古人更重祭礼,每年数次的祭祀就是他们对另一个世界亲人的怀念。
樊城的陶氏商行同时也是陶家在荆州的中心,陶家自然是跟着权力中心走,从柴桑迁到武昌,又从武昌迁到襄阳,尽管刘璟并不希望陶家过于强势,但目前陶家依旧是南方乃至天下最大的商人。
只是陶家现在很低调,严格约束陶家子弟在外张扬,生意也分散到各地,不再是单纯的买卖货物,赚钱差价,开始大量投资酒馆、店铺、旅舍、青楼,而且陶家放弃了布匹、牲畜、日用杂货等等大量普通生意,只做粮食、盐铁和货运生意,这样一来。就感觉不到陶家的规模,陶家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而与此同时,陶政升为蕲春太守,陶湛的另一个叔父陶蕴出任柴桑县令,还有五名陶氏子弟在荆州书院读书,这便使陶家渐渐开始从商到从政的转变。
刘璟的马车在陶氏商行门前停下,这时陶利早已等候在大门前,他连忙上前施礼笑道:“听说昨晚有军队过来,我便想是不是州牧回来,没想到今天州牧就来陶家,陶家真是荣幸万分蓬荜生辉。”
“好了!好了!二叔就不用这么客气了。”
刘璟下了马车笑道:“都是自家人,有什么荣幸万分,我是以私人身份前来,和公事无关,所以不要想得太多。”
陶利也笑了笑,他为人随和,和刘璟的关系很好,他又看了一眼马车,有些奇怪道:“湛儿没有一起来吗?”
“我没有告诉她要来陶府,是我临时决定,今天是特地来拜祭祖父,另外还有一些事和二叔商量一下。”
刘璟知道他的岳父陶胜在武昌操办祖父丧事,还没有回来,陶家子弟基本上都去了武昌,樊城这边只有二叔一人留守,他跟着陶利来到外院的祭棚,换了孝服,走进了棚子。
祭棚里有陶烈的灵位,主要是为了方便襄阳的亲友祭灵,两个月来,来祭祀之人一直络绎不绝,直到这几天才渐渐安静下来,刘璟献了三柱香,便在陶烈的灵位前跪下,想起陶烈从前对自己的恩情,心中也颇为伤感。
“愿祖父在天之灵安息,刘璟会护佑陶家,一如既往。”
他重重磕了三个头,又烧了几串纸钱,这才站了起来,陶利上前道:“请跟我来吧!”
刘璟点点头,出棚脱了孝服,跟着陶利去了内堂。
两人在内堂坐下,陶利黯然道:“父亲在睡梦中去世,走得很平静,而且他已经安排好了后世,也没有什么遗憾和牵挂,我大哥在父亲的授意下,也做出很多重大决定。”
“我知道!”
刘璟微微笑道:“陶家每年支持荆州书院五千万钱,还同时出资五千万钱支持荆州办官学,很有远见啊!”
陶利也叹息一声,“州牧号召荆州崇尚简朴,陶家也积极响应,对家族子弟约束极为严格,不准奢侈浪费,不准狎妓斗富,更不准张扬显贵,一旦触犯,将严惩不贷,陶家也要从商家向世家转变,钱财不过是一种转变的手段。”
“二叔说得很好,我对商人并没有成见,商贾可以富国,可以改善民生,陶家只要记住‘低调谦虚’四个字,就不会招人嫉恨,也就不会有什么杀身之祸。”
陶利默默点头,“我记住了。”
这时,刘璟话题一转,笑道:“我今天来陶家,除了拜祭祖父外,还有一件事,我想请陶家帮忙。”
“州牧但说无妨,陶家一定会全力而为。”
刘璟沉吟一下道:“我希望陶家用一个隐匿身份在交州各郡开设酒馆,替我长期收集交州的情报,不需要什么机密,就只要普通的情报,比如交州办学、汉化、垦荒、屯田等等,简而言之,我想了解刘备在交州的治理情况,二叔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知道!”
陶利笑道:“州牧并不为了攻打交州,而是想了解交州在各方面的变化,陶家商行里有几个管事就是交州人,我可以让他们回交州扎根,等会儿我就写信去武昌,让大哥安排这件事。”
刘璟点点头,有这么一个门路广的亲戚替自己办事,很多事情都好办得多
刘璟事情繁多,在陶氏商行只呆了半个时辰,便离开樊城返回襄阳,他的马车刚抵达樊城码头,却发现码头上有不少军人,其中既有曹军士兵,也有荆州士兵,这让刘璟微微一怔,这是怎么回事?
他立刻让一名亲兵前去打听情况,不多时,亲兵带着一名官员匆匆赶来,竟然是马良,马良现任荆州从事,兼任荆北屯田校尉,汉水以北的军屯皆由他负责。
刘璟拉开车帘笑道:“季常,发生了什么事?”
马良上前躬身道:“启禀州牧,是邺都的使者来了。”
“是什么人?”刘璟又问道,邺都使者到来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夺取了益州和汉中,曹操那边没有动静才怪。
“来了两人,一人是宣旨宦官,另一人则是曹操之子曹植。”
原来是曹植来了,刘璟顿时有了兴趣,虽然说曹植也参与了赤壁之战,但他却从未见过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安才子,刘璟便笑道:“请他们来见我!”
不多时,一名宦官匆匆赶来,长得又白又胖,容颜俊美,刘璟立刻认出了他,这不是年初时来过襄阳的米宦官吗?
刘璟笑眯眯道:“米公公,我们又见面了。”
米宦官名叫米应,长得又白又胖,所以在宫中又有一个绰号叫‘米虫’,是皇帝刘协最宠爱的宦官,年初时,他奉旨督导荆州祭祀,实际上却是替刘协传递消息。
米应满脸谄笑,上前恭恭敬敬施礼道:“老奴奉圣上之命特来册封州牧为楚公,恭喜州牧了。”
刘璟点点头,“米公公一路辛苦了。”
册封在他的意料之中,爵位升一级,由楚侯升为楚公,却不知他的职位是否增加了益州牧,这才是刘璟最关心的问题,他并不急着问此事,目光投向了米应身后的年轻公子,那就是曹植了。
曹植年约二十岁,身材高大,容颜俊秀,穿一身锦绣白袍,腰束玉带,头戴金冠,显得气质卓然,让人见而忘俗,他是曹操最心爱的儿子,传闻曹操甚至想把衣钵传给他,而非长子曹丕。
曹植不慌不忙走上前施一礼道:“曹子建参见州牧!”
刘璟点点头,问道:“请问植公子,令尊可安好?”
“多谢州牧关心,家父身体康健,他也很关心州牧,我特奉家父之命,给州牧送一封亲笔信。”
说完,他从怀中取出曹操的亲笔信,双生呈给刘璟,刘璟接过信笑道:“先回襄阳吧!你们二位先休息,然后我们再慢慢谈正事。”
他吩咐马良,“季常可送他们去贵宾馆,让馆丞好生伺候。”
“州牧放心,微臣会安排好。”
刘璟一直目送他们远去,这才放下车帘,拾起曹操的信件,拆开细细看了起来,信中的语调很客气,就是问候他和家人的健康,恭喜他又得千金,又说自己年事渐老,身体和精力大不如前,不能亲自来祝贺他晋升国公,特遣儿子植代他前来祝贺刘璟。
笔调和语气都很诚恳,就仿佛两个老友之间在叙别来之情,但实际上的东西却一句不提,刘璟沉吟片刻,吩咐车外亲兵道:“去贾军师府邸!”
贾诩这两天有点感恙,今天便没有来州衙,贾诩也已年过花甲,特别注重保养身体,由于天气炎热,他也尽量呆在屋里看书,这时,他的次子贾访匆匆走进院子,在院中禀报道:“父亲,刘州牧来了。”
贾诩有两个儿子,原本都在外地为官,刘璟将贾诩家人接来荆州后,又派人通知他的两个儿子,两人都弃官逃进了江夏,长子贾穆现任桂阳郡丞,次子贾访被贾诩送进荆州书院读书深造,今天他正好也在家。
贾诩听说刘璟来了,放下书笑道:“你替为父将州牧请到我书房来?”
贾访匆匆去了,贾诩也戴上帽子,来到院门前迎接刘璟,老远便看见刘璟快步走来,贾诩深施一礼,“老臣参见主公!”
刘璟回礼笑道:“听说军师感恙,特来探望,顺便也有一件事要和军师商量一下。”
贾诩点点头,摆手道:“州牧请屋里细谈!”
第二卷江夏 第542章 什么条件
房间里,刘璟将曹操的亲笔信交给贾诩,“军师先看看,然后我们再谈。”
贾诩一眼认出信封上是曹操的笔迹,他顿时精神一振,坐直身体,打开信仔细地看了一遍,他的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但看到是派三子曹植到来时,他似乎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