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吃油炸粉辣,时间不算长,是在丽泽桥往南西不远处,七里庄,那里有一个大江峡渔港,以前我以为是一个海鲜城一类的去处,结果庄稼人老兄把我扯去,却是京山办事处,地道的湖北菜!老天,我在那里天天喊吃不上好味道,不知道边上竟有湖北菜馆,着实冤枉得厉害。然后,我就吃上油炸辣粉了。再后来,就会点它一盘,悉心细品,也好把心情悠悠地寄走。
第四部分 一辣天下红第67节 我们为什么要吃辣椒
《一辣天下红》写罢24节以后,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我总是有这样的奇怪想法,包括我在郊外看见一只蝴蝶落在牛角尖上,我们为什么要吃辣椒?辣椒,为什么可以占据我生活的重要位置?有一些日子,我真的想流浪到南美洲,我脑子里装满了南美洲的河马和蜥蜴,还有可可豆。现在,有辣椒。
我的确在今天晚上设想,假如我不是因为报纸限制,必须将论述辣椒的文章写成这么一小段一小段,我希望在生命中能写一部如同红指天椒般张扬的文章,也可能现在不是张扬的时候。现在还得好好地干活呢。我是说,人生来舌头上能够接受甜、酸、苦、辣四个基本味道。事实上,我们这个星球有几亿种味道,可是,基于我们舌头上的味蕾,只能够接受到这四种主要味道,地球上无以穷尽的不能接受,像色盲看不见颜色,真是可惜。所以,人类的食谱就在甜、酸、苦、辣这四个基味之间转来转去。噢,我的辣椒,它是从美洲来寻找我们的味蕾,涉越千山万水,辗转荒原绿洲,终于来到了我们面前。
辣椒的版图不断在扩展,辣椒是一种性情中植物,有时候我会感觉自己跟辣椒一样,生活在广阔乡野,我喜欢初夏充满了木槿花香的黄昏,我也喜欢老牛哞哞月上柳梢的时光,或者蛙鸣浮升暖风流萤的时刻,我有时候是一个渴望战斗的辣椒。
那天我将《本草纲目》从头翻到尾,没有翻到辣椒,心里很失落,我知道辣椒注定是一个漂泊者,一个跋山涉水的人,我想在这样的日子里,也许辣椒是唯一知音,在这个星球上,我为什么还要别人来理解?或者关怀?我有辣椒时刻相伴,挚爱永新!我记得以往,在过去的时光,在地质队那遥远的山冈上,我喜欢用一个有漏洞的瓷碗,装土种上一棵辣椒,以后,我总是留一个花盆种几棵辣椒,在大部分流浪京都的日子,我仍用花盆种植了辣椒……但是,这两年我没有种辣椒了,我感觉自己老了,我没有种苦瓜和西瓜了。过去在我的阳台,我种有许多的瓜,在那一捧绿色下面,我坐在靠椅上读书,品味绿茶,优雅如同生活乡野。
不!事实上我是久久不愿撕开心灵一角,那样它会流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只爱祖母给我种植的辣椒,可是……我早早地告别祖母流浪远方,我的生命总是在流浪在流浪……我不知道会流浪到何方,我曾经是一个攀登悬崖的汉子,我在追寻苦难,我真正知道辣椒,它是生命中的一种味道!我爱祖母,我十岁时离开她,尔后很少相见……直至永别!啊,辣椒,我真的再不能抑制,清明节过去了,那却是我生日,它是唯有祖母知道,唯有我在想起祖母时,那辣椒才如此亲情浓郁味道永新。
我想人的生命中,总有一样味道会永远铭记,也许这不是最能够品尝,如同我并不是最善吃辣椒。但是,我生命中只有这样一种味道,辣椒……它是祖母留给我的,除此以外,我平淡如水,如初夏的小风吹拂。我的灵魂将永远如此流浪,在我生命中,怎么会有一种味道胜过辣椒?所以我说我永远忆念乡土,我在一切的日子里,本能地悄悄呵护心灵,我并不愿深入去讨论辣椒。于是,我在写了24小节辣椒之后,我终于抑制不住,感情闸门猛烈地打开,我真正愿意是一个辣椒之子,我本不情愿要像一个文人那样优雅地阔论辣椒的吃法,我觉得那是十分可耻。
我以为只有历尽沧桑的人可以谈论辣椒,只有历尽沧桑的人能够懂得辣椒。然而,辣椒毕竟是平常物,它是一种激情,一种燃烧欲望,一个凝固火种,在可能或不可能的时间中,辣椒,都是平常众生与英雄之间的想像。在辣椒下,在月光的辣椒下,土地有青青的芬芳。
第四部分 一辣天下红第68节 白辣椒
白辣椒是一种乡愁。
前天去谈一部稿子,李国林开车把我们拉到燕莎旁的水鱼馆,意即要喝点什么,姜琳点了一道白辣椒蒸腊肉,她那天好像不怎么想吃,所以点了白辣椒来调一下胃口,这道菜一上桌就让我感觉到悠远南方和那已经远逝的岁月。
白辣椒,它是有着深刻乡情的菜肴呢。
白辣椒并非白的辣椒,它是用一种南方的薄皮灯笼辣椒在青色时晒制而成。依稀记得,晒制白辣椒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将青辣椒切开,放在圆形的竹簸箕里,在屋檐下架起凳子搁在上面晒;第二种是掐了辣椒蒂,拿完好的青辣椒用开水烫熟,也是搁簸箕里晒;第三种是将青辣椒切开,用盐水蘸一下,再裹上湿米粉浆,在铁锅上架起竹蒸笼,铺上纱布,把裹好米粉的青辣椒搁在纱布上,盖上锅盖蒸。蒸熟了,再拿去晒。上述晒干的辣椒,都白,故称白辣椒。
我喜欢吃第二种和第三种白辣椒,第二种白辣椒,用它来烧鹅肉,炒鱼杂,炖鸭子都很好,它仍有一股绿辣椒的青气,而且也不像红辣椒那么咄咄逼人,它温和,隐含夏季青郁以及阳光的明媚,是火热中的一种阴凉感。记得在地质队,我曾在午后热烈的阳光和“知了”鼓噪声里,从老乡的簸箕里悄悄地拿取过一些白辣椒,这个时候连老乡的狗都懒懒地睡着了。有白辣椒,买一些猪头肉,将猪头肉与白辣椒放水在铁锅里焖烂,盛起来,洗净铁锅,再放油,猪头肉连同白辣椒一起红烧了,喝纯谷酒和吃白米饭,都很香。
第三种裹米粉的白辣椒,晒成了干,用它来炒腊鸭。这种炒是干炒,把腊鸭切成丁,油烧热,简直就是炸腊鸭,待腊鸭油亮亮的,弥漫着腊鸭独有芬芳时,将白辣椒投放下去,白辣椒渐渐被炒枯,米粉膨胀,辣椒皮卷曲或舒展,有浓烈的辣气腾起,再略炒几下,起锅,腊鸭香,白辣椒疏松,脆香,吃起来香酥辣,一种浓缩的乡情热辣辣袭上心头。
白辣椒蒸腊肉,白辣椒绵软了,汲入一些北方酱味,其味也浓,足以撩起心底隐喻般的南方,白太阳下面的热辣辣土地,它升腾蚂蚱展翅哒哒飞翔的意念,我离去了已有时,南方,我又想到何时,怎么样自己亲自去挖一块土地,种一亩辣椒,青绿时把它晒起来(也是可以红红的把它晒起来),把一个个普通的世俗日子晒得白旧白旧,然后,再慢慢品尝。
第五部分 从美食原则看法治的核心价值观第69节 从美食原则看法治的核心价值观
昨天下午(03年8月10日)去什刹海花园酒吧参加了天涯网关天茶舍网友的聚会,主题是请刘军宁博士主讲《从法治国到法治》,并进行了提问式讨论,个人因为没有受过法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平日对此亦未探究,所以只带了耳朵,口则留在了后面的聚餐与饮酒,舍弃了它的话语功能。
实际上这个话题是一个遵法与治法的哲学命题,那就是法的基于“人类核心价值观”的合法存在依据,即法在社会组织过程中的满足与维护基本人性的需求,像这样宏大的设问对于法学与哲学的门外汉当然是渊不可及。但是,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正好刘军宁博士就此问题也作了解答,这倒是一个好的话题。
美食的多样性与社会话语的多样性是相同的,基于味觉活动而产生的味觉需求,它有两大基本功能,第一是由味觉识别功能判定食品的安全性,比如霉腐馊酸臭的食品,证明已经变质,经过味觉判定,人便即时吐掉,即使强咽,也会在味觉刺激后启动预警系统发出呕吐指令呕吐掉,从而使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获得保障;第二是审查食品的美味度,美味度的判断标准较为复杂,以辣为美和以甜为美,均设置了个性化的美味前提,嗜辣者与拒辣者对于辣是持有美与丑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人类在饮食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的第一味觉功能是相通的,第二味觉功能则不完全相通。那么,在此两个功能之外,它还有超越味觉的饮食核心原则,它就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营养,营养在于饮食是一个基本核心原则,这可能与人类的核心价值观相通。营养是存在的,如果不存在,人类这个生物便不存在。人类发现与摄入营养的过程,是生存的基本过程。
但是,现代人与茹毛饮血的远古人发生了区别,烹饪技术的发明与改造将人类推进现代文明社会,生产食品原料(粮食蔬菜)与制造食品加工器具(铁锅瓷碗)使人类劳动产生了分工合作,基于这个分工,人类劳动日益复杂化。再回到治大国与烹小鲜这个哲学命题,以鲜为美,也是美食原则的一般标准,所以烹小鲜即煎一条好吃的有味道的鱼,它是一个表征,色香味形,或是治国的一个美善度问题,核心原则是它的营养,一个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根本前提,或曰法。这样,美食原则可以提供两个思维向度,它的营养核心原则与审味之色香味形,前者可以作为人类通用判断工具,我们完全可以将没有营养的美食或破坏了营养的美食判断为非美食,即非法,因为它背离了营养核心原则,后者则是美食的审味个性化选择,它更多的认同个性化标准,因此无论嗜辣与拒辣,如未向营养核心原则提出挑战,颠覆营养核心原则存在之根本大法,皆属对味觉第二功能的尊重,因此在哲学意义上构成了美食的共和与民主。
今夏酷暑,故多煲冬瓜汤以作调剂。冬瓜味甘,微寒,止渴消烦闷,去热解毒(《本草纲目》李时珍)。所以切片,著水煲之,佐海米及生姜两片,适时,切里脊肉为薄片,抓芡,投冬瓜汤中微搅,熟即起锅。这是一道清淡型的复合味道的汤,肉鲜嫩,冬瓜绵甜,汤内荡漾海米的醇色的海味,饮食过程的酣畅淋漓与其对营养核心原则的尊重相得益彰。它调度了海洋与陆地两样生物和地上地下葫芦科及根茎类两样蔬菜植物,还有水与火,食界称其为《金勾冬瓜》。
从美食原则来检验,哈耶克关于法之天成的立场则是能够成立的,无论生存在地球上的哪一个径度与纬度人群,营养皆是一个普世价值,此便是法。烹饪方式的选择,是基于法之原则下的性情化的追求,或曰权宜之策也,因为它不仅有审味目标,亦有四时演变,大法不变,小法不乱。故老子之道,乃大道。基于上述判断,我认为老子已经提供了法治原则,并且它是一个普世准则,至于为什么中国这块土地上没有诞生现代法,我想它可能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治法问题。因此,刘军宁博士讲的哈耶克与费孝通先生的两个立论我均认同,前者指出的是营养的存在性,后者讲的是烹饪术,所以刘军宁博士与费孝通先生法治与治法,实则是一个因果关系,似无对立。此是基于美食原则对刘军宁博士与关天茶舍网友10日对话交流的一般判断。
第五部分 从美食原则看法治的核心价值观第70节 中国比萨:香河肉饼
香河之名据说是朱元璋四太子朱棣所取,朱棣为燕王,平定元兵之后,遂回京东欲建新都,派刘伯温寻地,就寻到香河淑阳镇,时值初夏,淑阳镇四面环河,乳雾缭绕,荷花盛开,杨柳依依,鹤飞蝉鸣,朱棣到此一看,惊叹一声:此处真乃香河也。于是,照北京城原样十分之一比例建都。并且从明到清,香河直属朝廷,多大的官到来,香河知县可以免迎送之礼。
香河县是一个辽阔的平原,现有两城一饼闻名京东:天下第一城、家具城和香河肉饼。天下第一城为中信国安投资20亿建设,名景包括复制的圆明园。香河家具城之大,北京无出其右者。香河肉饼,则堪称中国比萨,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饼,也是一个味道鲜美的饼,很特别,很有诱惑力。香河肉饼在旧时叫做京东肉饼,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年前的突厥饼,突厥游牧民族放牧牛羊,不事农耕,牛羊肉多而少面食,所以做饼待客时,也是肉馅多皮儿薄,此法传至回鹘及回回地区。明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批回人迁入京东,香河肉饼也就扎根了。但是商业化推广香河肉饼,还是一个姓哈的人家,哈家店经百年经营,将香河肉饼传遍京津地区。乾隆皇帝有诗一首:香河有奇饼,老妪技艺新,此店一餐毕,忘却天下珍。
香河毕竟是小县,进京卖肉饼,师出无名是难卖的,为壮大声势,取它一个京东肉饼,人一听以为北京东城的肉饼,不是乡下一个小县的肉饼,确切地说,是北京东边大厂、三河和香河三县的肉饼。这三个县夹在北京和天津两城中间,河北一块飞地,看上去河北人没有把它开发好,京东肉饼在烤鸭与涮羊肉一统天下的味觉地带,缺少霸气,却又让三河县将“京东肉饼”注册商标了。老天,三河县这不是贪天下之饼么?香河人索性取名叫香河肉饼,香河肉饼这个名字取得实在是妙,香河的肉饼,京东算得了什么?恰好中国足协在香河建有基地,2004年这个中国足球的多事之秋,“革命派”俱乐部在香河与中国足协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拉锯战,最终以中国足协成功镇压了“革命派”俱乐部,中国足协掌门人阎世铎悲惨下台为结局。足球不幸肉饼幸,当全国数十家媒体的记者从天南地北前来香河报道足球时,香河肉饼给了足球记者们芬芳的慰藉。关于饼类,该年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哈恩被孙继海之父指认为“饼才”,饼才在大连话中应属蠢才之意吧,饼饼相映,我以为中国足协全是一帮饼才,可以改名中国饼协,香河肉饼,自此闻名天下了。
香河肉饼,一张大饼用面一斤、肉二斤、大葱一斤,饼直径二尺,肉分牛肉、羊肉和猪肉。我感觉羊肉的鲜,猪肉的嫩,牛肉味浓。香河肉饼,由两层纸样薄的面皮夹一层厚实的肉馅。面皮薄有弹性,肉馅如泥,加入大葱、茴香等等,用香油搅拌。包好肉馅以后,整张肉饼在平底锅上翻转,面皮渐焦黄,鼓起气如圆球,完整无漏,再刷上油,面皮呈半透明,那肉馅是历历在目呀。外韧内绵,内鲜外香,这肉饼吃起来不得了,真正的中国饼王!中国比萨!我是秋天去香河吃的肉饼,隐约能见有人在香河钓鱼和撒网,香河县本是北京的蔬菜副食基地,天高气爽时,香河的韭菜棚那是一绿到天呢。现在,香河县人也将香河肉饼注了册,香河县有200家肉饼店,我还吃过驴肉的香河肉饼。不过,外人来香河开的肉饼店,却不能用香河肉饼了,他们卖京东肉饼,老牌号在香河卖成了杂牌号。真个是一饼知秋,世事本难料。
第五部分 从美食原则看法治的核心价值观第71节 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我原来一直想,马路边上若不栽那种往下掉毛的法国梧桐,也不栽每年春天飘雪般飞舞杨花的杨树,栽上能够开花结果的苹果、梨、柿子或者核桃树该有多好?那样街道又多美丽与芬芳?美景不能独美乡村。在广大乡村,院子里及门前屋后都种有若干果树,客人来时远远望见就悦目与芬芳了,多好?
到了北京忽然发现,北京的办公院子种有许多果树,而且真的都结果子!我的长篇小说《追杀索罗斯》交给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时候,我有半个月都到该出版社去看校样,因此就要经过院子,这个院子长满了柿子树,树上的柿子多得把枝丫都给压弯下来。我非常想摘一个柿子,我问责任编辑沈悦苓可否?她说不可,我就没有摘。待树上的叶子都落了时,我再去,想到我连一个柿子都没有摘,那失落心情无以言喻。
在有果树的院子上班太好了,满院子都芬芳,工作或休息,都在林间,仿佛那看林人,绿了春天,红了秋天,确也不一定要真吃果子。想来北京院落的果子不论有多么多,也还是没有我这次考察黄河(博库网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组织)路上所见到多。我从甘南返回兰州途中,路上遇到野杏子、柿子和桃子树,恰又有一两次车停下,去摘了来吃,味道非常美妙,也不曾有侵犯主权问题,因为树是野的。当然,它们离公路还有个20来米远,故不是所有过路者能够窥见;在内蒙古河套,摘了葵花,那里有无边无际的葵花,从磴口到呼和浩特,再到集宁,一路葵花,葵花就是大地与生命;到了山西、陕西、河南……高原上遍山苹果、枣、石榴和柿子,它们装点了黄土高原,装点了我所有行走的日子。坦白地说,我没有放过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