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马懿大传 作者:马敏学1-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中童子掀开门帘,冲司马懿道:“司马公子请进。”

  司马懿闻听,急整冠趋前,恰与喜气洋洋迈出门槛的年轻人交臂而过。

  不知何故,二人竟同时互视一眼,仅仅是一刹那问,司马懿看到对方眼中掠过一道闪光,而自己也瞬间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已经走过去了,他不禁又回头看去,那后生恰也蓦然扭过身来。四目相对,似乎又,问电光石火般的一击。二人都不好意思的互相点了点头。

  司马懿强按住一颗膨膨狂跳的心,走向前去,向许名士深施一礼。

  一许助手持胡须,朗声发问:“是河内司马懿吗?”

  司马懿忙答:“学生正是河内司马懿。”

  许劭见他神情紧张,长揖不起,笑道:。‘不必拘礼。坐下说话。”

  他待司马懿谦恭地跪坐下后,问:“年庚几何?”

  司马懿:“虚度二十春秋。学生久慕先生大名……”望云霓。今日敬上仙庄,得瞻尊颜,三生有幸。”他不知怎么搞的,回答了先生问话后,竟情不自禁地又冒出一段钦敬之词。

  许助听了,立刻变了脸色,道:“小小年纪,怎学得如此俗语套话,令人听了肉麻。老朽忠耿秉直,推荐榆扬,评人论事,决不虚言诳语,也不喜欢别人戴高帽。”

  司马懿惶惑万分,忙辩解道:“先生教诲,如醍醐灌顶。

  方才所言,实是学生心中激动,脱口而出。”

  “好了。”许劲摆摆手。“你家祖上世代为官,崔大人、杨大人信上俱已写明。但凡官宦子弟,有三种情况:一是纨绔于弟,一是昏愚不可教,一是济世贤才。看来你不会是前两种。对于前两种,老朽会嗤之以鼻,赠他一句学会做人再来’。现在老朽问你话,你要从实讲来。”

  “恳请恩师教诲。”

  许劭微闭双目,问:“你平日读的什么书?最爱读什么书?”

  “学生熟读四书五经,略精左氏春秋。最爱读的是武略之书,尤以《孙子兵法》为最,每日必诵一遍。”

  许劲猛地睁开眼,问:“嗅,你也爱读《孙子兵法》广司马懿见先生感兴趣,便滔滔不绝他说:“学生不才,窃以为《孙子兵法》不仅讲的是用兵韬略,也是大丈夫生身处世的要旨,经国济世的妙方。读之,可不滞不板,不蠢不傻,不愚不昧。否则,当今朝廷陵替,纲纪崩摧,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不懂兵法战略,怎能成就报国为民之大业?”

  许助目露精光,有些喜欢这个敢言直说的年轻人。他要司马懿谈谈春秋战国的王霸大略。司马懿谈讲品评,切中要旨,且引古评今,颇有宏论。直听得许劭连连点头。

  “你可认得方才离去的青年?”

  司马懿如实回答:“学生不曾认得。不过,却有一见如故之感。”

  许劲奇怪地:“当真不认!这就奇了。方才的青年,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南阳人氏。和你这河内学子回答的一模一样。你说奇不奇?”

  司马懿半信半疑。我与那后生素昧平生,相隔千里,怎么会谈吐相同?天下竟有如此奇事。

  许劲不无惋惜他说:“可惜。老夫对特别喜爱的门生,往往要依其人品才学赠送一雅号。我已经送诸葛亮南阳一卧龙之赞语。前日又有新野庞统为凤雏。如今你来晚一步,该评说你个什么好呢?”许劭颇费踌躇地拧眉思索。

  司马懿一旁心中如揣个兔子。他急切地等着恩师的评说。他自信不比卧龙后生逊色。他惋惜自己来晚一步,又庆幸哥哥的安排,使自己能够拜谒结交当今以识人善断著称的许名士;同时也使自己大开了眼界,一时间,学到了三年五年学不到的见识。眼下,许名士就要对自己下评语了,这评语将会对自己今后的仕进和事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呀!半晌,许劭眉头舒展,道:“‘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从你的喜好和志向看,你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具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你这一辈子将在战马上度过。你会在战马上成就大业。我就送你个雅号“神骏”吧。”

  司马懿闻听大喜,忙道:“谢先生厚爱。学生不才,谨记教诲,不懈进取。”许劭郑重他说:“你聪明大略,博学多闻,实为当今奇才。老朽还有一言相赠,请谨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若以此道修身养性,则能逢凶化吉,前程无量。”

  司马懿一字一句听着,记着,刻骨铭心。

  旁听的学生中有人喷喷惊叹:“今日开了眼界,大汉出了两位奇才。”

  两位奇才!话音传到司马懿耳中,他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受到许名士的好评。不安的是另一位奇才诸葛亮,他竟捷足先登,摘走了卧龙之雅号。自己家乡有个清风岭,本来自己应该是清风岭上一卧龙的,可如今晚来一步。神骏稍逊卧龙一筹,岂不可惜可叹!

  他怎知,世事沧桑,皆有定数。命运安排他俩在这儿碰面,使他们文成为各报其主的生死对手,在三国纷争的战火烽烟中演绎出一段段神奇的故事。此是后话了。










司马懿大传五 卧龙岗忡达会诸葛 楚汉界天马胜卧龙






五 卧龙岗忡达会诸葛 楚汉界天马胜卧龙

  卧龙岗仲达会孔明;酒足饭饱,奕棋助兴;卧龙咄咄逼人,神骏步步为营,出神入化的盘旋跃马,直逼九宫;卧龙长叹:“此莫非天意乎?!”

  司马懿从许府出来,神情亢奋。望天,觉得天格外高,格外蓝;望地,觉得地格外宽,格外绿。他想,今天拜谒许名士的情形应该马上回禀杨太守,还不知他怎样牵挂呢。

  想到这儿,他径奔太守府。府门卫士已经认识他了,无须禀报,由他迸出。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后堂。

  “哈哈,二弟定有喜事相报。”杨太守早已在等他。此刻见他步履轻捷,满面春风,心中已知晓,此番拜谒定获益非浅。

  司马懿喜不自禁地向杨太守言讲了品评情形。杨俊听了大喜,说:“怎么样?我早已说过二弟是个人才,将来定在愚兄之上,这下信了吧!今日有了许名士的品评,你大展宏图的时日不远了。”

  当下,杨俊吩咐摆家宴庆贺。

  席间,司马懿想起卧龙诸葛亮,便问杨太守:“许名士对本郡诸葛亮评价甚高,不知兄长可认识此人吗?”

  杨俊道:“此人虽乡野村夫,实是隐居的官宦之后,博学多才。你应该去结交一下,发现他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司马懿也想见见这个后生,一则交个朋友,二则探探他的才学见识,切磋学问。便向杨太守打问诸葛亮的住处,决计明日登门拜访。

  次日,司马懿带家人司马忠骑马出城,径往隆中卧龙岗而来。一路上但见高岗枕流水,鸟呜伴松风,疏林掩茅庐,柴门半自开,真个是松篁交翠清静界,竹篱野花香自来,令人心旷神恰。司马懿一路观赏,赞赏不已,好个清丽世界,比之河内牛角川,豪壮不减,秀气有余。隐居在此,修身养性,实是人生一大快事。

  正遐想间,已来到庄前。司马懿轻扣柴门,谁知柴门乃是虚掩,一推即开。

  司马懿正思虑是否进去,忽一斑斓猛虎迎面扑来,不觉大骇。急拔剑在手,意欲与猛虎相搏。司马忠惊骇地大喊:

  “二公子小心!”危急间,却见一童子打舍里跑出来,向那虎头上一拍,那虎随即定在那里。

  童子拱手打问道:“先生是何人,来此有何贵于?”

  司马懿惊魂未定,侧眼盯着猛虎,手中剑依然提防着,口道:“在下河内司马懿。意欲拜会诸葛孔明先生。”

  童子道:“先生请跟我来。”

  司马忠心有余悸地指指猛虎:“那虎……”

  童子笑道:“勿怕。这是看家护院的木虎。只能唬人,不能咬人。”

  司马懿疑惑地问:“木虎?”

  童子说:“这是先生自家做的,不信你来看。”

  司马懿将信将疑地趋上前去以手触摸,果是木料制的。

  不禁赞叹:“神奇神奇!”

  童子说:“司马先生稍候,我家先生正与朋友谈话。我去禀报一下。”径自进了房中。稍顷,便听房中有人高声大嗓地喊着:“是仲达贤兄来了,快请快请。”

  随着话音,一个清瘦的年青人疾步迎出,来到司马懿面前,口中迭迭不休他说着:“哪个是仲达贤兄?哦,你便是仲达贤兄吧?我是你的族弟司马徽呀!”

  司马懿一听,喜出望外地:“哎呀,早听父亲说过,我有个族弟博学多才。不想,今日在这儿见面。幸会幸会。”

  司马微不待他说完,便拉过身后一个手摇羽扇、鹤擎纶中的青年人介绍道:…决来见过。这才是博学多才的大才子,诸葛孔明。这是我的族兄司马仲达。”

  诸葛孔明话语朗朗地拱手道:“我们见过面的。仲达贤兄远道而来,卧龙村夫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司马懿抱拳还礼道:“懿久闻先生大名,如雷灌耳。今日一见,果仙人也。”

  诸葛亮淡然一笑道:“愧赧愧赧。蒙贤兄屈驾寒舍,请进去叙谈。”

  司马徽一旁道:“看你二人酸溜溜地客套个啥?自家弟兄,一切俗礼皆免。走,屋里去。”

  三人携手来到客厅,分宾主坐下。童子上了香茶。

  司马懿眼观四壁,便被正面墙壁上的一幅太极八卦图和两边的对联所吸引。

  对联是笔墨酣畅的长卷:

  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孙武策,鲁班巧,庄子游,管子谋,屈子离骚,古今绝艺;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蠢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宇宙奇观。

  司马懿细细吟罢,精神为之一振,赞道:“好个古今绝艺,壮哉宇宙奇观。此联囊古通今,气势恢宏,非有广博的学识、宏丽的视野、壮阔的抱负,而不可为。想必是卧龙贤弟的手笔啦。”

  司马徽道:“自然。卧龙老弟隐居山野,心存汉阙。”

  诸葛亮:“闲云野鹤,不足挂齿。”

  司马懿:“贤弟胸怀太极,甚是了得。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极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总天地万物之理,博大而精深呀!”

  诸葛亮笑道:“见笑见笑。小弟不过爱读易经,爱运用太极八卦之理,读书辨析做事罢了。贤兄已举为孝廉,前程似锦,自比俺不名村夫强上十倍。”

  司马懿说:“贤弟过谦。方才你那木虎可着实厉害。可以说是一迸门来个碰头彩!”

  诸葛亮摆摆手道:“雕虫小技,雕虫小技。”

  司马徽插话道:“族兄不知。孔明贤弟极善于机巧制作。

  他制的水车,浇水灌田,不用人力,给周围的农夫很大便利哩。”

  司马懿:“那日不知怎地,一见贤弟,竟有似曾相识之感。”诸葛亮也感慨他说:“是呵是呵,小弟也有同感。你我真可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呀!”

  司马徽也兴致勃勃地:“对,有缘千里来相会。要不,我们同族兄弟还不知何时能够见上一面哩。”

  三人谈笑风生,不觉腹中饥肠漉漉。诸葛亮忙命童子摆上酒菜。红烧兔肉、香菇炖野鸡。山韭菜炒鸡蛋等,香味扑鼻。

  三人推杯换盏,吃喝谈笑,议论风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琴棋书画,修身养性,经史子集,文韬武略,天下大势,人间豪杰,无所不谈,越谈越投机。

  谈到用兵布阵,司马懿心中暗暗佩服诸葛亮竟能将阴阳八卦运用到阵法中,变化莫测,玄妙高深。想到许名士对他的赞赏,心头不免掠过一道阴影。

  三人酒足饭饱,余兴未减。司马徽建议二人弈棋助兴。

  楚河汉界。诸葛亮与司马懿昏天黑地杀将起来。

  诸葛亮酒喝八成,加之年幼两岁,血气方刚,气势正盛,执红先行。采用“三步虎”阵式,迅速出动炮马车,抢先进攻,咄咄逼人,棋势十分凛厉。

  司马懿酒喝五成,恰到好处,端坐如钟,不急不躁,以屏风马严密布防,步步为营。

  杀至中局,二人势均力敌。一个双炮逞威,一个马走连环。

  司马懿看透局势,弃炮不顾,盘马储势。诸葛亮求胜心切,贪吃一炮,占了优势。自觉的将对方逼人危谷,脸上微露得意之色。

  司马徽一旁暗暗叫苦,向司马懿急使眼色。

  司马懿似乎浑然不觉,一意孤行。

  司马徽眼见棋盘上,司马懿只剩下孤马单兵,而请葛亮尚有一车一炮,认为大局已定,便向执迷不悟的族兄递过去一杯茶,一只手轻轻点点他的帅子,口中语意双关他说:

  “凉啦,凉啦!”

  “凉吗?良马!”司马懿听出了他的话中含义,并不理会,口中喃喃着,只顾跳马拱卒,盘旋进逼,竟至妙着迭现。及至诸葛亮棋占优势而不能得手,眼见对方的马直逼九宫,不禁称奇时,已再无回天之术,只好俯首签订城下之盟。

  诸葛亮口服心不服地感叹:“想不到贤兄能脱出困境,以劣势反败为胜。佩服佩服。”

  司马懿心中说,我有圣僧秘传,你岂能胜我?口中却说:

  承让承让。贤弟年少聪慧,出手不凡。愚兄侥幸取胜,羞赧汗颜。”

  诸葛亮:“哪里哪里,愚弟看贤兄以浩然之气,处变不惊,跃马如龙,履险若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个中神技,倒要讨教。”

  司马懿有些陶醉,说:“愚兄性但且倔,不喜车炮咄咄逼人,直来直去,偏爱走马。马有八面威风,但在开局时多受羁绊,难以施展神威。至中、残局方显它行走八方、进退自如之优势。马兵配合,后发制人,常常能收意想不到之成效。”

  司马徽不信地:“咦,说你胖,你就喘。我看不出个中奥妙,纯粹是侥幸。不信,你二人再来两盘,以定输赢。”

  诸葛亮脑中还在咀嚼司马懿的经验之谈,听司马徽一撺掇,便道:“来来来,愚弟再讨教两盘。”

  司马懿不好谦让,又连下两盘。结果,诸葛亮两负一平。

  两负皆败在司马懿的神马蹄下。心中不免叹道:“想不到,我诸葛亮一败再败在司马懿的马下。”

  司马徽一旁看得眼花镣乱,心服口服,直说:“哎呀呀,贤兄神马定乾坤,端得厉害。想司马祖上皆马上英雄,莫非是祖宗庇佑,神仙帮助?”

  诸葛亮犹为不服,遂留司马懿一宿。次日又战。他呕心沥血,融八卦,汇玄机,百法用尽,终不能胜司马懿一局,总是让司马懿危急时,凭神马腾跃,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诸葛亮唱然长叹:“此莫非天意乎?!”

  司马懿也想不到自己棋运如此之好,愈下愈精妙。每遇危机,恍有神助,妙着迭出。有时自己也不住惊叹,一匹马怎跳得如此出神人化。

  诸葛亮见破不了司马懿的驭马神棋,只得认输,但嘴里仍硬道:“端得厉害,来年再战!”










司马懿大传一 巧理家伸达显干练 齐分忧慈母得慰欣






一 巧理家伸达显干练 齐分忧慈母得慰欣

  司马朗出外做官,司马懿挑起理家重担;诸弟分工,各司其职,偌大个家业,一派井然。

  献帝初年元年八月,司马朗受好友南阳太守杨俊的邀请,到南阳郡任主簿。动身前,来家中与母亲和弟弟们话别。

  亲兄八人给母亲请了安,不免为世事纷乱,一别经年而啼嘘感叹。

  这时,负责田庄事务的家人司马老六一路小跑嗟叹着进来:“这可如何是好,这可……”

  老夫人正心中难受着,见他跌跌撞撞的样子,不悦地问:“老六,何事如此慌慌张张,半百的人啦,成何体统?”

  司马老六急火火他说:“老夫人,不好啦!村东的玉米:

  昨夜被人偷了好几亩,瓜地也被人攉搅的不成样子。”

  ;

  老夫人听了,叹道:“哎呀,老爷这一去,连强人也欺负咱呀!这可叫人怎么过呀!”

  司马朗也连连叹气道:“眼下战乱频频,百姓流离失所,;

  沿路偷抢的事难免发生。我要去的南阳,那儿才乱哩。”

  四弟司马旭掳起袖子瞪圆眼,喊:“翻天了不成?今夜起,我带几个家丁巡守庄稼,看哪个敢来偷抢!”五弟司马恂也拍胸打肚道:“还有我!咱们分头巡守。”司马懿摆摆手说:“好啦,你们别嚷嚷啦。依我说,爹爹不在啦,大哥又要远离家门去做官,咱们在家的七个兄弟,也该好好合计一下该如何撑起门户过日子啦。”老夫人听了直点头:“嗯,老二说的对。咱司马家族虽是望族,但是你爹爹毕竟不在啦,我也年老体衰。你们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