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理人笔记本-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批注的历史战例 

     继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之后,赵匡腻建立了北宋王朝,是为宋太祖。北 

宋初朝,宋太祖发动了一连串的战争,来实现他统一全中国的愿望。及至他 

的弟弟宋太宗赵灵即位时,与宋对立的只剩下契丹与西夏。太宗继承其兄的 

统一事业,亲自统率军队讨伐契丹。 《宋史·太宗本纪》记载,宋太宗沿途 

所到之东易州、涿州、幽州、蓟州等地刺史、节度使等纷纷来降。毛泽东在 

这段文字的天头上批注:“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 

     接着,在“帝督诸军与契丹大战于高梁河,败绩。甲午,班师”这一段 

的天头上,毛泽东批注:“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 

宋人总不省”。 

     高梁河一战,是在宋军平定北汉之后,军队没有得到适当休息,虽然连 

着打败过几次契丹军,但幽州久攻不下,部队由于连续作战,过于疲劳。宋 

太宗不了解敌情,指挥部署不当,陷于契丹的两军夹击包围之中,因而导致 

失败。所以毛泽东批评宋太宗:“此人不知兵”。 

     宋太宗雍熙三年 (公元986年),由于契丹不断南侵的威胁,宋再一次 

发动讨伐。太平军节度使曹彬从东线直克涿州,一路胜利。忠武军节度使潘 

美在西线也节节得胜。潘美的副将观察使杨业攻占了寰州,形势很好。但曹 

彬连胜契丹攻克涿州后,因无粮草供给,孤军深入,契丹看准这一情况,屯 

兵幽州,坚守不战,曹彬只得还师雄州。宋太宗却严令斥责曹彬,命其急进。 

曹彬再次到了涿州,粮草又尽。这时,契丹沿途设下伏兵,两路钳住宋军, 

曹彬大败于歧沟关。不久,契丹集中10万兵力攻寰州,杨业也由于孤军深入 

敌境,粮草供应不济,苦战力尽而败北。杨业被擒,“守节而死”。潘美也 

由于同样的原因而战败。毛泽东在这段记载的天头上批注:“契丹善用诱敌 

深入战,让敌人多占地方,然后待机灭敌”。 

     在杨业“守节而死”的天头上,毛泽东写下:“杨业战死”四字。 

     毛泽东在批注中,两次称赞契丹善于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 

批评宋太宗“总不省”,“不知兵”,不是契丹的“敌手”。 

      《宋史·太宗本纪》篇后,作者写了一段赞语说:“帝沉谋英断,慨然 

有削平天下之志”。 

     毛泽东不以为然地在旁批注:“但无能”。 

     赞中又说:帝“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帝有五兵 

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耄耋之叟愿率子弟沿道,请登禅者,接踵而 

至”。 

     毛泽东表示异议地批注:“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赞中又说:“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二二”。 

     毛泽东批注:“幽州之败”。 

     毛泽东的上述读史批注,从军事观点上,对契丹的“诱敌深入,聚而歼 

之”的战略战术,是颇为重视和赞赏的;面对旧史学家所溢美称颂的宋太宗, 

毛泽东却有许多不敢苟同,乃至相反的评价。 

     从毛泽东读史时对战例的圈划批注看,他是联系自己在长期革命战争中 

的实战体会,审视、研究和总结我国古代战争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汲取其 

中有益的营养,探讨具有普遍的战争规律与特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 页面 61…

主义军事理论宝库的。 

      (选自1991年1O月19日《光明日报》) 

     3。摘要笔记 

     文体定义 

     摘要笔记,又叫“提要笔记”或“内容提要”,就是在对原作全文或全 

书系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要点予以扼要概括的说明, 

缩写内容,组织成文。 

     文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摘要笔记无固定格式,不过,写摘要笔记大致要注意几点: 

     1。对原作的要点应尽可能重述原文的语言。 

     2。对原作的内容缩写、概括要准确,省略要得当。 

     3。在写出原作要点的基础上,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 

己的意见。 

     4。对有关保持原作的语言的要点,其前面可用加语式。比如加上“据文 

章介绍”、“文章谈到”、“文章强调”、“文章最后指出”等。有时为了 

上下文的连贯和语势流畅,还可以适当地加些连词与代词。 

     范文示例 

     例文1 

      《歇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 

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不哉!称“贱生于 

无所用,中汉失舟,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辞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 

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 

     例文2 

      [原文]过去的革命,结局通常都是由一个剥削集团代替另一个剥削集 

团执掌政权。剥削者更换了,剥削仍然存在。奴隶解放运动时期的情形如此。 

农奴起义时期的情形是如此。英、法、德三国有名的“大”革命时期的情形 

也是如此。我不提巴黎公社,因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 

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 

      [提要]过去的革命,结局通常都是由一个剥削集团代替另一个剥削集 

团执掌政权。剥削者更换了,剥削仍然存在。奴隶革命、农奴革命、工商业 

资产阶段革命时期的情形都是如此。 

     4。提纲笔记 

     文体定义 

     提纲笔记是指经过分析和综合,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内容要点或主要论据 

等用自己的语言提纲挚领地记叙出来。 

     文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提纲笔记由两部分组成: 

     1。开头。用简短的词句说明记叙的是某作品的提纲笔记。如“读鲁迅小 

说《孔乙己》提钢”。开头在第一行空两格写,占一行。 

     2。正文。记叙原文的内容要点或主要论据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文。注 

意分清层次,按层次分行排列,并以序码标明。这样看起来才能一目了然。 

文字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 

     范文示例 

     例文1 


… 页面 62…

     读鲁迅小说《孔乙己》提钢 

     一、写主要人物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一至三段)。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展示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 (第一段)。 

     2。写“我”还记得孔乙己的原因(二至三段)。 

     二、写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四至八段)。 

     1。写孔乙己特殊的社会地位,初步介绍他的特点(第四段)。 

     2。写孔乙己的历史和在酒店的品行(第五段)。 

     3。进一步写人们对孔乙己的冷漠态度 (第六段)。 

     4。写孔乙己孤独和寂寞的心情(七至八段)。 

     三、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第九段至全文结束)。 

     1。写孔乙己在社会上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供人们嘲弄(第九段)。 

     2。写孔乙己被打断腿的原因,揭露封建统治阶段的凶残面目(第十段)。 

     3。集中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十一段)。 

     4;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十二段至十三段)。 

     例文2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表解 

     I序幕:莺莺诉衷肠,恼人秋色离人愁 

     O 

     O老夫人——中第耀祖 

     O开端:张生——拾芥粪土 

     O 

     O     I 

            酒后相见——意痴心醉减腰围 

     O     O 

      展开 小姐敬酒——相爱胜中举不做薄情郎恨别 

     O     ì 

     O     O红娘敬酒——共食无言忆波折 

     O     ó 

     ì 

     O高潮:红娘劝饭——挑开拆高祸根“虚名微利” 

     O        I 

     O        互诉衷肠——得官不得官疾早归 

              O 

     O下降: 互表决心——中举决不弃妻厌旧 

             ì 

     O        O 

     O        饮酒寄语——关怀备至难诉离情 

              ó 

     O 

     O别前嘱咐——别爱野花再娶妻 

     O尾声:听马嘶懒上车,载不动许多愁 

     ó 

     □读后感 

     文体定义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因有感触,受到启迪和教育 

而写的心得体会。 

     文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读后感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是分三个步骤写作: 

     一是先提出自己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总的认识、看法。 

     二是接着紧扣原文的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个人的感受,有重点地加以 

阐述。 

     三是最后进行总结性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自己的深切体会和 

感想。 

     写读后感,行文时一定要介绍文章或书的名称,适当引用原文。叙述和 

议论要适当的结合。 


… 页面 63…

     读后感用于公开发表就必须写出标题。 

     范文示例 

     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 

     任以沛同志是我的远亲,他是“一二·九”沉重运动的参加者。在革命 

事业中,是我的先辈。在他生前,我们没有多少来往。最近,他去世了。我 

去探望他的家属的时候,他爱人拿出几张纸,说:“一切都是按他遗嘱办的”。 

这是几张从练习本上撕下的纸,纸上用颤抖潦草的笔迹这样写着: 

      “遗嘱 

     我因患肺癌,身体极虚弱,特立遗嘱如下: 

     一、遗体交北京医院或北京医学院作科研或教育应用。其中脏器如眼睛 

等如可移交其他病人,乐于奉送。骨灰由接受遗体者自行随便仍掉,不给家 

属,不送八宝山等。 

     二、病情大恶化时,切勿作紧急抢救和打强心针之类,使死者、生者、 

医护人员少受损失。国家也省点钱。 

     三、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不设治丧委员会或治丧小 

组。也不发贴子,可由家属和××或他指定的一位同志商定对我很熟的亲友 

发一死亡通知信,一句话即行。油印,限发五十或一百张,绝不能超过此数, 

以节约纸张。 

     四、尸体不必打扮了,卷上送该去的地方,家属不要管了。旧衣服也可 

脱下来洗洗送水灾灾民。切忌尸体穿上新衣服火葬,浪费国币。 

     以上,总的意思是反封建。不把封建残余势力和习惯去掉,社会主义现 

代化是搞不成的。另外,国家空,一切虚礼须从简。 

     五、我自入党以来,做了点工作,缺点错误不少。自问元愧于党员称号。 

希望家里有更多人入党。 

     任以沛1981年11” 

     读完了遗嘱,仿佛看到一颗真诚的共产党员的心还在跳动。我仿佛看到, 

四十多年前,在当时地下斗争艰险的年代里,他如何举手宣誓入党:“愿意 

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当然,如何办丧事,并不是衡量一位同志的唯一标准。但是,任以沛同 

志的遗嘱,却表达了数十年来无数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死者如此,生者又当如何呢?我违反他的遗言,公布这篇遗嘱,只是为 

了希望和更多的同志共同学习他的精神,但是,我尽力尊重他的遗愿,不去 

歌颂他生前的工作,甚至不公布他的工作单位和职务。 

     他无愧于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称号。我们的党无愧于一个伟大、光荣、正 

确的党。 

      (原载1982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随笔 

     文体定义 

     随笔,或称随笔体心得笔记,即是通过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其中 

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甚至一字一词一句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想,随笔记叙出 

来。一日一记,多日一记,一日多记均可,记录在身边或案头的记事本或纸 

张上,具有明显的随意随时写的特质。 

     文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随笔也没有什么固定格式,写作要求有几点必须注意: 


… 页面 64…

     1。篇幅上要短小精悍。 

     2。表现手法上要夹叙夹议。 

     3。内容形式上要显得生动、活泼而有情趣。 

     4。具有一定的记事性。 

     范文示例 

     例文1 

     诗学琐言 

     贲立人 

     我的思想之中, 

     那些从未被文字俘获的, 

     栖息在我的歌与舞上。 

     泰戈尔《流萤集》 

     这首短诗,意在表明:最新鲜的“艺术感觉”不可落入日常语言的窠臼。 

新鲜的感觉,一旦受日常语言的限制、束缚,就不可能有效地、充分地表达 

出来。 

      “栖息”一词用得妙,妙就妙在把新鲜的感觉当作“飞鸟”。这种“飞 

鸟”喜欢“栖息”在诗人新创造的“歌与舞”上,生怕误入“语言的鸟笼”。 

这种“飞鸟”,一旦关进“语言的鸟笼”,则失去活力。 

     富于灵感的诗人,具有敏锐丰富的艺术感受力,常规的日常语言往往跟 

不上这种感受力。因此,诗人有时要用独特鲜活的语言来表达独特鲜活的艺 

术感觉。正如著名学者钱钟书所说:“诗人对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经验的感 

受,有更深细的体会,因此也需要推敲出一些新奇的字法。”(转引自《诗 

刊》85。2) 

     □札记 

     文体定义 

     专题札记,顾名思义,就是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作的有一定系统性,有 

一定理论深度的心得笔记。它是读书笔记的高级形式。每天每时随感而发, 

随感而记事,有一定的针对性。 

     文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专题札记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但必须注意几点: 

     1。要围绕某一专门问题来写,重在“专”上,“专”而不“杂”。 

     2。要对原著内容融会贯通,在分析、理解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写得具体、 

深刻。 

     3。要结合原著,实事求是,才能做到有理有据,系统而周密。 

     范文示例 

     谈人物之间的情感照应 

    ——读 《故乡》札记 

     瑞荣 

     写好人物之间的情感照应,是小说写作技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无 

论从事创作或是阅读欣赏作品,对此都不能忽视。把握好情感照应这一环节, 

可以使我们更细微深切地展示或理解人物形象的内蕴;反之,则会造成对人 

物性格的误解和歪曲。这里,我们以鲁讯的《故乡》为例,简析人物之间的 

情感照应问题。 

      《故乡》是具有浓厚人情味的小说,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感应, 


… 页面 65…

写得特别充分,特别感人。 

     小说开头,结合景物描绘,写了第一人称“我”对故乡的眷念。接着出 

现了母亲。通过几个细节写母亲的可亲可敬:“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 

许多凄凉的神情”;当谈到搬家卖屋的事,母亲说:“你休息一两天,去拜 

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那么重大繁难的事情,母亲一手妥善 

料理了。这样,一个坚韧、操劳、慈祥而又深爱儿子的母亲,便突现在眼前。 

     沿着怀乡思乡的感情之流,抒发了母子之情,既是为显示故乡之可爱, 

也是为“我”所思念的另一人物农民闰土作铺垫。闰土是“我”少年时的朋 

友,20多年未见,当母亲提到他,“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这图画的主角就是闰土。从这图画在“我”脑中的构成和留存,可看出“我” 

对闰土怀念的深切。而闰土呢,据母亲说,“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 

想见你一回面。”待知道“我”回来了,又“实在喜欢的了不得”。可见闰 

土对“我”的感情,仍是那样真挚。但在情节的高潮处,写闰土与“我”见 

面,他的一声“老爷!”使“我”打了一个寒噤,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 

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是最令人“气闷”和“悲哀”的。然而必须看到,这 

 “隔膜”之表现得悲哀痛切,正是由于充分地写出了人物之间友情的交流感 

应为前提。可是以往的分析只强调闰土是“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