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帝国时代-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总有一刻,他们防线会被彻底的冲溃,而他们也会死在乱兵的践踏之中。

    于是,不由自主的看向那名清兵将领,其中一人蠕动了下嘴唇,对着石国柱说道,“副都统大人,撤,没救了,那些溃兵现在只想逃命,就算我们证明自己不是叛变的投诚兵,他们也会拔刀砍过来。”

    一旦有人第一个开口,其他的人立刻就跟了来,无论是石国柱手下亲信将领还是他的亲卫都纷纷说道。

    “是啊,那些家伙全都疯了,我们就算投再多的人进去,也挡不住他们,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溃兵前来冲击,总有一刻,我们会挡不住的。”

    “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让我们缓过气来,今天的仇,我们一定会报。”

    那些部下们苦苦哀求,把他们能够想到的理由全都说了出来,可说得是丝丝入理,极为的打动人心。

    但是,面对最为亲信的人这般哀求,石国柱依然一动不动,双目赤红的瞪着混乱一片的战场,冰冷着脸,说道,“撤,往那撤,只要我们一撤,明军就会驱赶着这些溃兵杀过来。难道咱们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些从辽东一起过来的老弟兄在乱兵之中死无葬身之地吗”

    听到他的话,大部分的亲卫顿时闭了嘴去,他们都是关宁系的一员,自然应当以维护他们这个团体的利益为至高原则。

    不过,总会有不甘心的人,其中一名将领说道,“大人,我们的前路同样也乱了,就算我们能堵得住明军,也避免不了他们自相践踏啊!”

    石国柱把手按在刀柄,对着那名说话的将领狠狠一瞪,顿时吓得他缩了回去。

    不过,石国柱知道,像他一般想法的人肯定还有不少,于是对着部下们说道,“你以为我不知道前路已经乱了吗,但只要没有明军驱赶,那些兵马再乱,至少会有个限度,至少还能有不少人逃出生天。再说了,王爷就在前路兵马之中,这个时候肯定会找机会稳住阵脚,收拾败兵,我们在这里多挡住一会明军,王爷就会多一点时间,我们就能多保存一份实力。”

    听到他的话,那些清兵低下头去,再无话语,他们知道,石国柱是豁出了性命的要挡住明军的攻势,给予吴三桂逃命和收容军队的机会。既然主将面对死亡尚且毫无畏惧,那么他们这些当下属的性命难道比副都统还要值钱吗,紧紧跟着便是了。

    看到部下的情绪被自己稳住,石国柱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各位弟兄,咱们这些从辽东杀过来的老弟兄是一个整体,只要王爷还活着,只要我们的实力尚在,我们的家眷便不会遭受欺辱。一旦撤退,使得我们的军队荡然无存,那些满人还会把我们当人看,还不是想怎么折辱便怎么折辱,到时候就算活得一条性命,恐怕也是生不如死。”

    这些部下想想,倒也确实是这个理,直望吴三桂能够振军重来,到时候想必会看顾一下自己的家眷,让他们好过一点。

    于是,众人对着石国柱说道,“大人请放心,我们誓死坚守,绝不放明军过去。”

    正在他们说话的当口,突然听见一人冷冷的说道,“我的副都统大人,你说不放谁过去啊!”

    这人说话的声音极冷,即使身处于极端喧闹的战场,仍旧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然后回头看去,但见那人不正是应该蹲在山脚下挨枪子的李如碧么。

    众人再定睛看去,只见他已满脸是血,身还插着几根箭矢,分明身受重伤,但偏偏屹立不倒,紧紧的握着半截折断的腰刀,如果有人能够细细看去,他便会发现,就算是折断成只剩半截的腰刀,刀刃竟也有无数卷曲的缺口,不知道他究竟砍死了多少人,才把一柄刀折腾成这种样子。

    跟在他身边的是几个清兵模样的人,一根大辫子留在脑门后面,如果不是左臂时隐时现的白色丝带,没有人能分清他们跟真正的清兵有什么分别。只见他们神色坚毅的跟在李如碧的身边,同样浑身是血,显然是在这乱兵之中杀人无数。

    看着他们的神色,听着他们语气,再联想到他们本来的使命,石国柱身边的将领已经猜想得到,肯定是李如碧叛变,引明军来攻,这才引发了这么一场大崩溃。

    如今,他们又仗着清兵难以区分他们,在军中四处挑拨,更悄悄的潜伏到石国柱等人的身边来了。

    果然,还未等石国柱来得及说什么,就听得李如碧带着嘲弄的语气说道,“我的副都统大人,你们从山海关投奔鞑子的时候,可有没有想到今天这样结局。”

    这等话说出来,石国柱身边的将领就算是个傻子也能知道,李如碧已经叛变,仗着自己这边的人多,李如碧潜伏过来的人少,当即便要杀去。

    这时,却见石国柱摆摆手,很是轻蔑的对着他说道,“我说什么时候刘之复的投诚兵杀到我军营后了,我说马惟兴、塔新策、刘偁这些家伙怎么可能这么快就从昆明杀回这里,说到底,原来全是你胡诌的鬼话。可是,你把我们害这么惨,你又能有什么好处,明军招降,你不听,还跟我们一起给姓孙的下了个套,你认为明军还会放过你吗?”

    听到他的话,李如碧的几名部下脸色微微一滞,想起明军同意他们投降的条件,就是李如碧必须死,于是脸色变得异常黯然。

    石国柱从那些投诚兵的脸色中,就能看到,李如碧即使投降了明军,依然没有获得什么好下场,顿时胸中气闷之情尽消,猖狂大笑,大声说道,“李如碧,李总兵,伯,如今你到底是那个身份呢,像你这等小人,原就不该活在这个世,把你当作炮灰还是看得起你了。你现在投诚明军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一个字,死,哈哈,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朝地下吐了口唾沫。

    同时,石国柱的部下也是一阵大笑,虽然遭受明军偷袭的事情已经没法改变,但是能够折辱李如碧一番,至少也能让他们有所发泄。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能够想象得到积压在李如碧的胸中的怒火,他们就期待着他发作出来呢。

    可是,他们期待了许久,却只听见李如碧“噗哧”一声,极度嘲弄的笑声,他不仅没有发火,反而满脸蔑视与同情,然后听得他缓缓的说道,“说得好啊,我李如碧是做过蠢事,竟然愚蠢到给鞑子做事。但是,无论我曾经做过多少的错事,我在死的那一刻,都是为杀贼而死,而你们将身负汉奸之名,像狗一样死去。如此,虽死,足矣!”

第一百二十二章 败走曲靖(完)

    一句话,跟在李如碧身边的几名士兵顿时心神激荡,过去的种种浮现心头,那些同清兵交战的场景如同一幅幅画面,不停在自己的眼前闪现,曾几何时,他们也曾经在战场奋勇杀贼。

    如此,是否也算此生足矣。

    看着眼前这些投诚兵的神色,石国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一缕不愿回想的记忆袭心头。

    当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之时,并不是所有的关宁军都甘愿听从命令,其中不惜以性命相抗者不乏其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写了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悲歌。

    可是,投敌之后,一路挣扎到今天,曾经镇守边关的关宁军已经逐步蜕变成清廷的忠实走狗,满心里都是他们这个团体的利益,满手沾染的都是大明子民的鲜血,屠山西、屠四川,一路杀、杀、杀。

    想到这里,他不知为何,竟然打了一个寒颤,他更不知,自己为何会在这个时刻,想起这些不该想起的记忆。

    他再抬起头来,看向李如碧所在的地方,竟然没来由的感到一丝颤栗,仿佛他会死在这个男人手一样。

    尽管这人已经浑身是血,满身是伤。

    当下,他似乎再也不能容忍这个男人还站在眼前,歇斯底里的喊道,“杀了他,快杀了他!”

    石国柱身边的亲卫和将领们听令,拔刀而出,气势汹汹的扑了去。看着占据绝对优势的亲卫,石国柱心下大安,只要眼前的那个人死了,他的心就能够得到平静。

    看着那些亲卫,李如碧身边的部下相视而笑,脸露出决然的神色,然后义无反顾的杀了去,只见他们突然拿出几个黑球,猛然朝前扔了过去,其中一颗更是直直的对准一名清兵的脑袋。

    黑球飞行的速度不快,那名清兵轻松闪过,但当他看清楚这颗黑球的时候,撕心裂肺的喊道,“散啊,是万人敌!”

    万人敌,古代版的手榴弹,他所爆发出来的威力可以想见。不过,此物极为笨重,不是军中力士,没法扔得出去。此刻,眼前的几位李如碧部下显然不是什么军中的力士,而且经历血战之后,能够使出来的力气也不大,那些万人敌根本就是在扔在双方的脚边,一旦爆炸便是同归于尽的下场。

    石国柱顿时手足冰凉,他终于明白李如碧手下的决然之色,究竟代表着什么,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如碧明明居于劣势,他还会忍不住的害怕。

    他身边的亲卫虽然忠诚,但面对死亡,依然会颤栗,依然会恐慌,依然会四散奔逃。

    不过,就算是在最危机的时刻,他的身边还是有着足够忠诚的亲卫,一名士兵将他扑倒在地,然后“嗤嗤”燃烧的引线也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轰”的一声,铁蒺藜、碎石、碎铁飞溅而出,仿若漫天的星辰,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

    那些四散奔逃的亲卫纵然跑得再快,他们能够跑得过爆炸的铁蒺藜吗?

    但见爆炸过后,那些四散奔逃的清兵死伤无数,那名将石国柱扑倒的亲卫,更是满背都是入肉三分的铁蒺藜、碎石、碎铁等物,眼瞅着,便不能活了。

    李如碧的部下同样伤亡惨重,尽管是他们点燃的万人敌,但是爆炸出来的铁蒺藜、碎石、碎铁等物依然毫不留情的朝着他们扑面飞来,其中两人直接便扑倒在这种攻击之中。

    可是,纵然同样承受着惨重的伤亡,那些李如碧的部下却在爆炸刚刚停止的那一刻,就毫不犹豫的冲杀来,乘着清兵还没有回过神的当口,抽刀乱砍乱杀,鲜血迸流,无论是清兵的,还是他们自己的,都不停的溅落在他们身,把整个儿浇成一个血人,仿佛是从地狱之中的血池刚刚爬起来一样。

    石国柱认为自己是不怕死的,但他的心却在颤栗,他从来没有感到如此恐惧过,不停的呼喝着身边的亲卫冲去,寄希望凭借着人数的优势彻底的把对方压倒。

    一名李如碧的部下倒在地,他不记得自己砍死了几个人,只知道自己刀已经缺了。此刻,他的生命在一丝丝的从身体里抽离,渐渐的向空中飘荡,可在即将完全离开的那一刻,他的脸却露出一抹笑容,因为谁都没有注意到,他的手滚落下一颗铁球,分明就是刚刚吓得众人四散奔逃的万人敌。

    引线在“嗤嗤”的燃烧,然后“轰”的一声爆炸,整个世界都仿佛清静下来,没有人能料到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人点燃万人敌,自然也就没有人能够躲脱,他们与漫天的铁蒺藜一起,画下他们生命中最后的篇章。

    石国柱口中喷吐着鲜血,刚刚想要站起来,胸口传来一阵钻心的剧痛,摇摆着他不再灵活的手,在面抹了抹,抹出一块猩红的鲜血,以及铁蒺藜所带来的刺痛。

    就在此刻,他在栽倒一片的人堆里,看见某个人在蠕动,只见他推开了挡在面的一具尸体,然后慢慢的爬到了他的面前,满脸的鲜血,几乎让人认不出他的模样。

    可是,石国柱还是认了出来,此人就是害得他陷入此等下场的李如碧,只见他一边爬着,一边露出嘲弄的脸色,慢慢的爬到他的身边,从背后鼓鼓囊囊的小包里又掏出一个黑色的铁球,点燃引信,然后憨笑着放在石国柱的脑袋旁边,同时还在一边喷着鲜血,一边说道,“副都统大人,这是我替那些死在昆明城下的弟兄送给你的,我李如碧自从降了清兵以后,做了很多对不起他们的事,今天总算有机会还一还了。”

    此刻,在他们说话的当口,一些在前线厮杀的清兵也发现了不对,尽管兵力极度紧张,但还是抽调出了十几名士兵杀回来看看。

    可是,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傻笑的清兵,还有石国柱被折弯的旗帜,紧接着,又是一声惊天巨响,增援而来的十几名扑倒一片,而石国柱和那名清兵模样的人,已经炸得血肉横飞,再也找不到一个完整的人形。

    当幸存的清兵从人堆中爬出来的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很快传到前线,“副都统大人死了!”

    急促传来的消息,一下子就把前线厮杀的清兵震得差点晕过去,面对源源不断的溃兵冲击,他们已经是在勉力支撑,随时都有可能沦为溃兵的一员,副都统阵亡的消息传来,更是直接把他们的主心骨抽干,再也没有半点的斗志,当下也不战斗,同样朝着撤退的路疯狂的逃跑。

    顿时,溃兵蜂拥而入,清兵最后一支有组织抵抗的队伍,也彻底的陷落在自己人的手中。

    看见溃兵急速的撤退,孙永金、贺九义等人加紧攻势,逼迫着清兵更加疯狂的逃跑,一路追杀,不肯停息,直到天亮的时刻,才让步卒停止进攻,收拾战场。不过,骑兵依然不停,挥舞着他们的战刀继续进攻,虽然只有区区几百人,但是清兵已经是草木皆兵,根本提不起丝毫战意,刚刚组织起来的军队,仅仅因为看见骑兵的到来,就再度陷入崩溃之中。

    如此,清兵又是死伤无算。

    当太阳总算从山尖冒出一个头来时,一抹暖色的光辉照进山路,厮杀了一夜,那些慌乱的清兵总算能够看清楚,他们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但见哀鸿遍野,一夜之间,浩浩荡荡的数万大军在几千明军的打击下全盘崩溃,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因为相互退攘,落入悬崖,山沟,陡坡之中的清兵更是可以用海量来形容,这些人或是脑袋着地,把脑浆涂了一地,或是摔断骨骼,在那里止不住的哀嚎。在这条山路之,夺路而逃的清兵也是留下的一地的尸首,有的地方,他们甚至于就是踩着尸体走过去的。无主的马匹,摔死的马匹比比皆是,丢弃的大炮像废铁一样扔在荒山野岭之中。

    这数万清兵都是进攻云南的主力,当年他们一路意气风发之日,想必怎么都没想到,他们会有这样的一天。

    此刻,就算是逃脱的清兵,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犹如惊弓之鸟,一路奔逃,半点不敢停歇,吴三桂更是一鼓作气,跑到罗次城中,紧接着便是蜂拥而入的溃兵。他正待收拾兵马,稍作整备,哨探来报,明军杀到,顿时,心中大惊,也不去清点来犯之敌的数目,率五十骑再奔。

    罗次清兵眼见主帅逃跑,大恐,刚刚安定下来的的心再度慌乱起来,于是疯狂溃逃,被区区几百骑撵得狼奔豕突,再也不复精锐模样。

    这支溃兵一路向东,连过数城,都是刚刚安定下来,便遭到明军突击,然后慌不择路的溃城而逃,直到逃入云南边境,碰到率先离去的巴思汉八旗兵还算真正的镇定下来。

    两军合营一处,然后来到曲靖府城。

    这个时候,巴思汉已经没有嘲笑吴三桂的心思,只想为清兵守好他们留在云南最后的据点。

    当卓罗的噩耗传来之时,他的心中已经满是悲伤,更对西南一役充满犹疑,在此役中,赵布泰轻敌,五千健儿填于沟壑;然后多尼再败,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紧接着罗托与他惨败于昆明城下,一名宗室固山额真竟然生死不知;再然后,卓罗阵亡于清兵大营,收编的数万投诚兵尽反。

    此刻,进入云南的满清八旗中,仅仅只剩下他巴思汉的军队还在苟延残喘,其余的军队,可说得是凋零殆尽。

    原来他还指望着吴三桂能带回一点部队,可没想到,他撤退之时,居然谋事不密,遭到明军突袭,数万大军,一夜崩溃,赫赫有名的平西王仅以身免。

    至此,满清主力损失殆尽,而巴思汉和吴三桂唯一的希望就是朝廷派遣的内大臣一等公爱星阿的援兵。

    又或者是明军来不及发动攻势,让他能够收容战败的溃卒,这样好歹还能再聚集起一点力量。

    可惜,援兵迟迟不至,而明军已经是大军云集。

    原来孙永金击溃吴三桂的主力大军后,立刻与李定国等人汇合,以孙新守昆明,其余的军队全师而来,浩浩荡荡的朝着曲靖杀奔过去。

    但见旌旗如云,大军逶迤而行,一眼望不到尽头,长枪如林,火枪成堆,披甲之士密密麻麻,一百五十位红衣大炮在马匹的拉动下缓缓前行,虎蹲炮、佛朗机炮更是应有尽有,英姿飒爽的骑兵纵马飞驰,哨探纵横,将前方的军报一份一份的传回大军之中。

    转眼的时间,孙永金与李定国率领大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逼近曲靖府城,紧接着,战鼓如雷,大军次第而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