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妹面前表现我的英雄主义,于是我们在一个中午,四人相约去爬防空洞。园青鸿本来也要跟着我们一起来的,但半路走掉了……
当年爬防空洞的四人,连义山死于前年,死因为皮肤病发作,离奇暴病身亡;柯朝雄在前几年茶阳发洪水时不慎触电身亡,据他母亲讲,洪水上涨的时候,家里已经先把电闸给关了;而朱子平一早就发了疯,昨晚上我还见到了他……
四人中,就只剩下我还好好活着,我是当年爬防空洞的主事人……
我不信鬼神,从不信,但这将会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心痛!但,张三白怎么会知道?
“人要活多久才能忘记恩怨?当你知道该放下的时候,这辈子已经过去了!我活了近百岁,一辈子都活了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老了,明白了,晚了……活着,求个什么?问心无愧!……跟我来吧!”
我迷迷糊糊地跟在张三白后面,摸着黑走向更黑的地方……
第一部分到此结束!
日期:20091017 15:59:00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序:
我决定写下这篇故事的时候,我让自己尽量不带着个人感情偏向去写!如果可以把张三白老人的原话一字不漏地写下来,我更愿意做这种“照抄”的工作!但我在听故事的时候,我一直都是呆在黑暗中,无法做笔录,也没有录音笔录下张三白的故事。我只能听他说每一段故事,记在脑中,回家后再进行整理。我所整理的故事或多或少跟第一次听到的有点出入,但大家对我不能苛求完美,我能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这已是一种成功!至于故事是否真实,我无法回答也不想回答。我无心关注故事是否真实,因为我还有更大的麻烦没有解决。
我不是个有神论者,但我是个宿命论者!在我看来,这是不矛盾的!
笔录人罗博 于2006年8月2日晚。
日期:20091017 16:00:00
故事,要从三百多年前讲起……
11、
明末清初,清兵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全国各地的抗清义军被清军各个击破,陷入各自为战的苦境。由于缺乏统一指挥调度,抗清义军终究抵挡不住清兵势大,被清兵击溃后只能一路南退。
广州,南国最后一道防线。等到广州城破,抗清义军已被逼至绝路。其时,摆在各路义军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是漂洋过海下南洋,另谋生路。宁漂泊海外,流落他乡,也绝不不做清廷下一狗。二是转道往东,奔粤东潮汕嘉应,或走海路投奔台湾郑成功,或乘船沿韩江溯流而上,北上福建,然后乘船东渡台湾。
大部分义军见世事如此,自觉反清复明无望,纷纷登上了南渡海船下南洋,远走他乡。只有一小部分义军走了第二条路,希望投奔郑成功继续抗清。
奔粤东的义军大部分已经被清兵打散了编制,这些抗清义兵三三两两联合起来,三五成群散散乱乱地奔赴潮汕、嘉应两地。其中,有一路义军显得尤为特别。这一路义军只有十三人,男女间杂,昼伏夜行。这一行人不似义军,反而像逃难的一家老小!这十三人正是福建武夷山火秋道士的十三个徒弟。
十三师兄弟妹奉火秋道人之命下山抗清,起初跟随江西崇义王驻守赣州。赣州大战后,赣州城破,清兵屠城,崇义王手下部队溃不成军一路跟随逃难的民众南下。十三兄弟也跟着南下,协防广州,顺治四年(1647),广州知府陆元机降清,广州沦落,十三兄弟悲愤不已,无奈只能奔向粤东潮州。
当时潮州战乱频繁,清军李成栋部其时占据潮州。当时的各方势力都不肯放弃这粤东的最后一个要道,天地会,土匪,山贼,海盗在此混战,潮州城几经易手,混乱不堪。十三兄弟听得大仇李成栋进驻潮州,遂一路赶赴潮州欲刺杀李成栋!
(李成栋的历史简述一下:李成栋早年加入李自成部队,其后归顺明朝,再后归顺满清,最后又反清归明。这人一生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称之为“三姓家奴”亦不为过。
他投靠清廷之后,手上沾满了汉人鲜血。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中,“嘉定三屠”就是这位汉人大将亲手所为!清兵南下之后,他射死隆武帝,生擒绍武帝;几乎以一己之力平定广东!这便是他灭明的三大功绩!
其后,他又反清归明,最后溺水而亡。此人极为复杂,一生乱世浮沉,人生起伏比之吴三桂毫不逊色,不能简单地以“汉奸”、“小人”视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百度一下。)
这一日,师兄弟妹十三人来到潮州。由于连日奔袭人马俱疲,十三兄弟将马匹寄存于潮州城外农家,乔装一番后便赶着农家牛车进了潮州城。
日期:20091017 16:02:00
潮州,粤东名城,历史悠久,人才辈出,风物极盛。但此时的潮州城内却是一片混乱破败,乱世乱象。城内房屋楼宇坍塌损毁,舞殿歌台无不残破不堪,城内时不时官兵列队巡逻穿街过巷,惹得四处鸡飞狗跳,喧嚣不已。城内百姓,面瘦肌黄,鹑衣百结,走在街上行人,人人自危,只敢沿着道旁墙根一溜儿疾走,生怕走得慢了便惹得祸事上身。每逢有人敲门,只敢将门打开一小掩儿,急急将人打发便又急急关门。
十三兄弟在潮州城内四处转悠,只想找到李成栋行辕所在当晚就刺杀李成栋这个大汉奸!但偌大潮州城找个人却并不容易,他们转了半天都没有找到。
李成栋虽是个大人物,但他生性机警,无人得知他寝处;而十三师兄弟妹因操着外地口音,不通当地潮汕方言,也不敢多嘴询问,只怕他人疑心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十三人转了一大圈,没有任何线索,又回到了广济桥头的陈记老友茶铺。
陈记老友茶铺处于桥头路口,正当交通要道,这里人来车往,热闹嘈杂。但来往人虽多,进茶铺喝茶的人却极少。在这乱世,没人有这闲情逸致坐在茶铺里品茶阔论。这茶铺也不过是每天开门维持个门面而已,生意极为清淡。
茶铺的跑堂伙计是个圆脸光额头的小胖子,笑嘻嘻跑上跑下勤快利索,而且见多识广,讲得一口流利的官话。伙计一看到有生意来,急急忙忙便将十三人迎了进去。十三师兄弟装作互不相识的模样,安顿好牛车,分为三组先后进了茶铺,上三楼雅座了要了三个隔间。
这茶铺沿着韩江大堤而建,高三层。第二、第三层楼的面江一溜房间俱设为雅座,正是特地为三五好友聚会品茶而设。每个雅座提供一整套功夫茶茶具,客人点茶后可以自行冲泡,也可要伙计治器沏茶,还可以要两个姑娘来唱个小曲儿。听着小曲,看着韩江沿江风景,吹着凉爽的江风,与老友高谈阔论,品评功夫茶,这是何等惬意之事?只不过,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莫说请姑娘唱小曲,连人都不大来了。
三拨人马都胡乱点了些乌龙、凤凰单从,要了几个茶点后,他们早早便把伙计给打发了下去,十三人又聚在了大师兄的房间里,低声商量着。
大师兄坐在小木墩上,两手据着膝盖,瞪着韩江一声不吭,心中正在思虑怎么找到李成栋这个大汉奸!他身材高大,坐在小矮墩上还是比别人高出一头,满脸豪须,头顶直发,威猛过人。在十三兄弟中他排第一,十三人中就数他进入师门最早,武功也最高。
火秋道人晚年收了这十三个徒弟,他年事渐高便不再亲自给徒弟传授武功,大师兄便担起了传授师弟妹们的武功的任务,对十二个师弟师妹来说,他即是大师兄也算是半个师傅。
大师兄右手是大师姐,师门排行第二,也是大师兄未过门的妻子!乱世中为着反清大业,两人一直东西奔走,征战不休,两人虽然已成夫妻,但年过三十依然是以兄妹相称,无暇成婚。大师姐继承了火秋道人全部的道术,聪敏过人,心机细密,师弟师妹们生活琐事不分巨细,都由她亲手一一操劳,把师弟师妹们当做自己的弟弟妹妹看待,最受师弟师妹们的爱戴!
大师姐身边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子。男的是十三弟。十三弟今年正好十二岁,年纪虽小,但一手偷盗功夫极为了得,虽然还不能上战场杀敌,但刺探军情,后方扰敌是他的拿手好戏,随从师哥们南征北战,协从办事颇有功劳。女的是十二妹,十二妹年长十三弟两岁,是个福建妹子,长得非常清秀娇俏,更精通吹拉弹唱,精明机灵,擅长师门使毒用药的法门。十二妹和十三弟是最好的搭档。
大师兄左手是五师弟。五师弟身材中等,样貌清瘦,苍白微须,此时日过中午,五弟双颊略显潮红,有先天气喘之疾。五师弟乍看似一文弱先生,但举手抬足间从容不迫,眼神充足,也是个修炼武功的高手。五师弟幼时随父母逃难到福建,父母于道上不幸死于清兵之手,五师弟亲手埋葬了父母,雪夜上武夷山拜火秋道人为师。火秋道人见他天生体质软弱,武功无法大成便教他兵法设阵之道。下山后,他跟随着大师兄这几年领兵抗清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是大师兄身边最踏实的军师。
其余九兄弟也各有专长,散散乱乱地,或坐在矮墩上,或坐在地上,或半躺着闭目养神,或随意吃着茶点。
十三人中最矮壮结实如同木桩的是三师弟,他是爆破手,最精于火药;四师弟跟三师弟是同胞兄弟,同样壮实,一身横练功夫刀枪不入;六师弟是落第秀才,半路拜火秋道人为师,众多师兄弟中他道法武功最差,但好在他博学甚杂,有点迂腐却极为严谨,师兄弟妹十三人中由他来执家法帮规;七师弟精通马术,八师弟精通暗器,九师弟精通水术,十师弟精通装置机关,十一弟是使毒高手。
十三人各有专长,在抗清义军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日期:20091017 16:06:00
“这般找下去,得找到什么时候?”大师姐手中还在给十弟纳鞋底,见众人都不开口说话,轻声问道。谁都知道这句话问的是大师兄,但大师兄却没有接口!
“纵然找到李成栋那奸贼行辕,只怕我们也无法靠近他!”五师弟敲敲手中盘龙紫砂杯。
“我们十三兄弟怕了谁来?”老七喝了口酒,憨声憨气地说道!
“老七,别喝酒了!”六弟脸一沉,七弟摆了个鬼脸,笑嘻嘻地将软木塞子塞入酒葫芦。
“我们自然不怕任何人,只是李成栋身边高手众多,纵然我们杀得了李成栋,咱们又怎么全身而退呢?”五弟还是把玩着盘龙紫砂杯,口中不紧不慢地说道。
“五哥,都还没开打呢?你怎么就娘了?”十弟大口吃着春饼,嘴巴塞得满满的。
“谁娘们了?……”
“按我说,咱们还是别杀那李成栋了,赶紧回武夷山见师傅是正经!”十一弟仔细擦拭着淬毒匕首,小心翼翼地收回腰间皮囊中。
“老十一,你脑壳坏掉啦?咱们下山这么几年,未建尺寸之功,见了师傅怎么交代?要是杀了李成栋那奸贼,可是大功一件……”六师弟喝住十一弟。
“咱们无头苍蝇般乱闯,怎么才找得到李成栋?即使能找到李成栋,怎么靠近他?杀了他之后又怎么撤退?”五师弟沉声说道。
“我支持五哥!”老十一举起手,表示支持!
六师弟又待发火,大师姐却摇摇手,止住了他。“老五,你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五师弟看看大师姐,又看看大师兄,沉吟着却不开口。
“五哥,你就爽爽快快说啦!”八弟不耐烦地跺跺脚。
五师弟看着众师兄弟妹都看着自己,又转头看看大师兄,开口道:“大哥,我有些话不知当不当讲!”
“自家兄弟,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五师弟叹口气轻声说道:“咱们师兄弟妹下山八年,做成了什么事?”
五师弟这句话问得突兀,但众人听了却心头一沉,想一想啊,这八年确实是无一事做成。虽然在追随崇义王期间打了不少胜仗,但是,抗清大业却是步步败退,到现在山穷水尽,几乎可说是一事无成!
“三年前,咱们带着三千义兵死守鱼肠峡,血战清兵八千,拖住了清兵主力,延缓了清兵攻打赣州城的时间。咱们拼死血战本以为给崇义王赢得时间备战守城,谁知道……”五师弟惨然一笑,“崇义王自己先跑了,手下文官梁克诚献城投降,清兵反抄了咱们的退路,堵住了鱼肠峡的出路,把咱们引入前后受敌的险境!咱们师兄弟妹强突敌阵,冲出条血路,三千人马居然才回来五十二人。天见可怜的,咱们师兄弟妹居然毫发无伤,安然无恙!这事,大伙儿忘不了吧?”
鱼肠峡一战是师兄弟妹们八年抗清血战以来最惨烈的一仗,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想起当年在鱼肠峡的血战,众兄弟依然惊悚。当时大师兄带领的军队将清兵拖入鱼肠峡的狭长地形,遏制了清兵骑兵的优势。双方在鱼肠峡血战到最后,明兵箭矢射光,刀剑卷边,赤手空拳跟清兵肉搏,抓头发,抠眼珠,咬咽喉,极其惨烈。这一战死人无数,双方都没有一人投降,个个死战到底。十三兄弟是从血池肉堆里爬出来的。十三人在这次大战中居然毫发无伤,除了因为他们武功高强之外只能说是老天眷顾了。大师姐当时看到众师弟妹居然都活着回来还高兴得抱着兄弟们大哭了一场。
“咱们在赣州城外截住崇义王,强迫他召集兵马重整旗鼓夺回赣州城,几千残兵败将乘着清兵在城内未站稳脚跟,一番厮杀后最终把赣州城给夺了回来,老六在这一战中还丢了一条手臂……可后来呢?崇义王不肯杀梁克诚,梁克诚反而劝说崇义王降清。咱们辛辛苦苦夺下的城池,转眼就被那些狗官给卖掉了……大哥一怒之下,单枪匹马硬闯清兵大营,擒杀梁克诚,杀满清第一勇士贝玺。大哥名扬天下了,但咱们却败了,不是败在清兵手下,而是败在了那些狗官手下……”
众兄弟听到这里无不心中沉重,愤恨不已。
五师弟惨笑一声,“大伙儿想想,从赣州开始,赣州,韶关,肇庆,广州,咱们一路南下守城备战,哪一次不是打大胜仗?但又有哪一次不是最终一败涂地?……这是为什么?”
五师弟苦笑接着道:“抗清未成,那大明朱家子孙们却为了个帝位你争我抢,又有哪个是真正为纾解国家之忧,救百姓于水火?……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咱们老百姓可真苦啊。明朝当那些官儿,一味儿只知道盘剥,对老百姓敲骨吸髓,无不用其极;清兵残暴,嗜杀成性,受苦受难的还是咱们老百姓。大明也好,满清也好,谁上台都一样。咱们兄弟姐妹到底保什么?咱们保的是天下的子民百姓,不是他朱家狗屁王朝,但咱们拼死拼活最终换来了什么?兄弟们拼死夺下的城池不过是被那些狗汉奸卖掉作为晋身资本!我,我……大哥,我一想到这,我操他姥姥的满头是火……”
五师弟是斯文人,这时骂出一句粗口,众兄弟却怎么都笑不出来,心里都堵得慌,八年血战就是这么个结果么,一时间,十三人都不再说话,只是心头在默默地想着,意气消沉。
“无论如何,咱们抗清总是没错的!”六弟见没人说话,心中却又不大服气五哥所说,还是那么固执。
五弟叹口气却不再开口。
大师兄看众兄弟都低着头不说话,心中暗暗担忧。常年征战,自己身边的兄弟们已经厌倦了这看不到希望的战争,士气如此低落却怎么能顺利刺杀李成栋?但也怪不得兄弟们心中有怨气,这八年所经历的每件事都让师兄弟妹们看透了明朝官僚腐败,汉人懦弱,这明朝的天下,只怕没有几年的路头了。但大师兄自己却绝不可轻言放弃。
大师兄看看自己身边的二妹,不知道她心中又是怎样的看法。“二妹,你呢?”
大师姐非常感激五弟把自己心头想说却又不方便说的话儿一股脑儿都倒了出来。天下局势其实她看得一清二楚,但师哥是个直肠子的人,认准了一条理儿便会一直走到底,他无论如何是不会听从五弟的话立即收手回武夷山的。这要怎么劝他才好?
大师姐轻叹口气,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儿拢了拢头发,发了会儿呆。戎马生涯没有闲暇,大师姐每次都是乘着丁点儿休息时间给师弟师妹们缝缝补补。
“老五说的都有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