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西门子和他的弟弟卡尔决心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他们买下了一条装备精
良的电缆铺设船。由卡尔。西门子指挥,全力以赴地加入了水底电缆工程的竞争。
他们凭借电缆铺设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击败了世界上所有的对手,取得了铺设从
爱尔兰到美国的电缆合同。在电缆铺设过程中,由于竞争者的多次恶意破坏,致
使电缆数度停止使用,一时谣言四起。西门子兄弟以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技术抵
制了破坏者的阴谋,最终取得了成功,再次巩固了西门子公司在电报行业领衔者
的地位。这次成

    功,为西门子公司吸引了大批客户。在此后的四年中,西门子兄弟又铺设了
五条穿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西门子机敏的洞察力使他能抓住每一个创新机会。

    西门子的继承者们大量投资于高科技的研究和发展,积极参与一切有关电子、
电讯、电机工程和新能源开发的各种活动,不断在进步的道路上建立新的里程碑。

    □群体精神与企业凝聚力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使科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
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美国的贝尔在实验室中发现,在电的跳动下可以传送语言。据此,他制成了
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机。1877年,西门子公司收到伦敦一位电报官员送来的礼物—
—两部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发明的供短距离使用的电话机。当西门子了解了电话机
的作用后,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他正为电报无法满足人们远距离通话的要求
而烦恼,而电话机的发明使他豁然开朗。西门子断定电话机这不起眼的“玩具”,
会成为未来的通讯设备。于是他集中大批科技人员研制自己的电话机。果然,西
门子公司研制的电话机轰动了整个柏林城,带来了多得难以应付的订单。

    西门子又带领他的公司成员潜心研究更新、更适用、更简便的电话机。改进
后的电话机用马蹄型磁铁增强音量,使声音的清晰度和传播距离都大大超过了贝
尔电话。当年,西门子公司的电话机生产量已达700 部。

    几年后,它在柏林建起第一家邮政电话局,业务进一步扩大。

    管理西门子这样一个增长型企业,需要有不屈不挠、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而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哈尔斯克却惧怕风险。他过于慎重的性格,渐渐与工业革命
的快速节奏不合拍。他虽然非常喜欢西门子兄弟,终因承受不了风险带来的压力,
于1867年底退出了公司。不久,西门子又吸收了两位同样具有创新精神的合作伙
伴:阿尔德内克和弗里施。这两人的加盟,使西门子公司如虎添翼。阿尔德内克
是机械师出身,他很被提升为设计师。他在新兴的强电技术方面显露出非凡的才
华,发明了微分弧线电灯。弗里施由国家通讯部转到西门子公司工作后,被任命
力总工程师,在铁路信号灯及安全技术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西门子公司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结构,给予每个专心工作的人以同
等的晋升机会。一批批有勇气、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使西门子公司一直保持着
兴旺发达的势头。

    七、荷兰企业巨子菲利浦菲利浦在欧洲可谓是家喻户晓,它的家用电器,无
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几件,就像松下、日立在中国一样有
名。它的彩电产销量曾经位列世界第一,并在销量和质量两方面都独占鳌头。但
它的真正优势,不在家电方面,而是在生产专业电子设备方面,如它可以生产军
民两用的通讯设备、电气设备、电子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它不仅是民用电器企
业,而且还是西欧最大的航空航天电讯设备的生产厂家,从“阿波罗”登月载人
飞船,到航天飞机,其中不少电讯设备是出自菲利浦人之手。目前,该公司产品
达五万多种,可以这么说,所有与电气、电子工业相关联的产品它都能生产,俨
然是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在规模上已是欧洲生产电气产品的最大跨国企业。

    □占领市场也可以从国外开始189O年11月,荷兰一个机械工程师,叫杰拉德。
菲利浦,想办个灯泡厂,到处找房子。他走到一个破产皮革厂的几间低矮、简陋
的平房前面,琢磨着这几间房子能否作厂房。这是一条热闹的大衔,但有三幢低
矮的平房锁着门,门前很冷清。其中有一幢房顶上还有座低矮阁楼。它们的面积
总共36O 平方米。杰拉德。菲利浦下决心买下这三幢房子,经与皮革厂主人议定,
全部房费为2 ,2 万美元。1891年5 月,菲利浦在这三幢房子前面挂出“菲利浦
公司”的大牌子,正式开业了。里面的设备仅是一台65马力蒸汽发动机和一套生
产碳线灯泡的设备。菲利浦并不会经营,一个只有10个人的小厂连年亏损,债台
高筑。看来只懂技术并不能办好工厂。

    还要会经营啊!

    1895年5 月,菲利浦硬撑了4 年,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打算清产出售,一
个花2。2 万美元买下的厂,此时只能卖0。7 万美元。

    菲利浦在山穷水尽的时间,把他弟弟安东找来商量。他们合计的结果,决定
借债,东山再起。他管技术,集中精力抓产品质量。他的弟弟安东是个很会经营
的人,专门抓销售,负责对外联络。安东上任后,果然出手不凡,他大胆决定:
跳出荷兰的小圈子,打入地广人稠、需要新产品的俄国。当时的俄国,在亚历山
大二世的统治下,正在推行实现“现代化”

    的政策,渴望用电灯代替油灯,这也证实了安东的决定是正确的。安东抓住
机会不放,登车直奔彼得堡,一下车就去洽谈业务,很快就拿到了出售5 万个灯
泡的订单。菲利浦公司做了这笔生意,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站稳了脚跟,从此
形成了菲利浦人面向世界的经营眼光,奠定了今日跨国经营的基础。

    □家族经营与股份制菲利浦公司活下来了,如何进一步求发展,兄弟二人开
始谋划,如何开拓新局面。他们意识到,家族经营的企业已不适应大生产的需要,
要扩大规模,成为大企业,首先得打破家族经营模式。于是,兄弟二人作出了新
的决策——实行股份制。1912年,为了尽快实行股份制,吸收资本,扩大经营,
便公开招股,成立“菲利浦股份有限公司”。接着二人又谋划扩大经营的新方案,
把灯炮厂向上游延伸,筹建玻璃材料厂,生产出玻璃专供制造灯泡使用。1914年,
兄弟俩把不断创新产品、不断提高质量的根本措施放到技术开发上,在厂内建立
一个“研究实验室”,改进创新产品,满足市场新的需要。1915年,该试验室研
制成功新型的氩气灯泡,

    从而使菲利浦灯泡登上欧洲第一的宝座。不久,该试验室又研制成功X 光管
和收音机电子管。这一技术的突破,使菲利浦由单一的灯泡厂变为生产无线电、
电讯器材的综合型企业。1919年,菲利浦公司在抓技术的同时又抓销售,在这两
条战线同时花力气、下功夫,并立见成效。1919年以后的几年功夫,公司推销部
进驻比利时、法国、挪威、瑞曲等24个国家,设立专门销售机构,像章鱼一样,
抓住整个欧洲市场,并开始向世界电器大国——美国挑战。

    1929年开始,公司厄运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整个欧洲,菲利浦
遭到极为沉重的打击,进入经济低谷。祸不单行,1940年5 月,德军占领荷兰,
菲利浦公司在埃因霍温市的总部和总厂被德军接收,改为军械厂。菲利浦在各地
的分厂都遭到德军轰炸,成为废墟,夷为平地。在个人安危都难以得到保障的情
况下,菲利浦全家逃往美国避难。只有菲利浦弟弟安东的孩子布里兹留下做“地
下工作”。布里兹留下后,立即投入公司核心机密“铀和核动力研究资料的”隐
藏和保护工作。

    □符合时代潮流的谋略战后,菲利浦家族回归祖国,他们决心把损失的15年
时间夺回来。

    大决策时机到了,公司立即作出决定:一、全面引进美国等各地先进技术;
二、发展完善跨国经营;三、公司按产品设立事业部;四、成立经营生产管理局,
统一安排技术开发和生产、销售的协调工作。这几项措施使菲利浦的营业迅速得
以恢复,并从战后仅有的灯泡、收音机和少量通讯器材的小规模生产,一下子扩
大为欧洲三大超级企业之一(另两家是英国人经营的),前后不到5 年时间。本
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电器工业,特别是家庭电器工业发展很快,对菲利浦构成极
大威胁。在欧洲,菲利浦与松下、索尼、日立展开了市场攻防战。1978年,日本
的松下商社彩电的产量超过了菲利浦,雄居世界第一,打破了菲利浦在欧洲的垄
断地位。日本录相机也大量涌人欧洲,在货架上,日本名牌把菲利浦产品挤在角
落上。菲利浦单项产品的优势正在消失,拳头产品电子计算机等也在世界市场上
后退。

    菲利浦又面临出路的选择与决策。

    公司最高决策者集体研究讨论了出路何在的问题,得出一致的意见:“企业
的生命线仍是新产品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改进”。公司立即到世界各地选聘最优
秀的人才,扩大开发队伍,装备最好的研究设备,增加研究费用,并在埃因霍温
市郊建立“菲利浦研究开发中心”。该研究中心下设激光唱盘、光导纤维、高倍
电子显微镜等许多产品研究开发室,重点发展计算机的软硬件、半导体、显像管、
生物化学和理论物理等高科技领域。

    为了使产品开发卓有成效,菲利浦在德国、法国、比利时、美国、英国等国
建立高科技研究所,分别研究所在国最高新产品的技术优势,重金聘任所在国高
技术人才参加工作,并与所在国的大学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菲利浦在发达国家
建立研究所的战略部署,对公司产品竞争和国际化战略大有益处。其它很多国家
也效法此举,纷纷在外国建立研究所。菲利浦公事决策人看到,今日之竞争不只
是公司竞争,而是大产业集团竞争,甚至要搞跨国合作。出于这个考虑,他们与
德国的格朗狄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垄断欧洲家电市场,还与西欧其它国家合作
搞产品开发研究。菲利浦研究开发费用的总投入已达到总销售额的6 —7 %,居
欧洲各大公司首位。

    菲利浦研究开发队伍已有4000多人,可谓人才济济。生产部门的技

    术人员多达15000 多人,占全体职工的6 %。目前,菲利浦这个跨国公司驰
名世界,而对它的所在地20万人口的埃因霍温市却无人知晓,该市人口10人中有
6 —7 人是菲利浦公司的人,全市公园、学校、教会等一切公共设施都是菲利浦
出资修建的。目前,菲利浦公司的股东已遍及全世界,产品风靡全球。它在世界
34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近200 个分公司,在日本建立了菲利浦——松下电器会社
的合资企业。全公司38万人,遍及全荷兰50多个城市和全世界200 多个城市,有
的在菲利浦工厂,有的在菲利浦商店,统一行动是困难的,但在培训教育上却是
按统一规定进行,新职工先脱产2 —4 年学习与训练是雷打不动的制度。许多国
家的大企业都派人到荷兰菲利浦公司学习,新加坡、韩国也纷纷派人到菲利浦取
经,重点是职工培训的制度和办法。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日本、韩国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

    要用毕生精力,创造出和美国一样的汽车。

    一、汽车王国的帝王丰田喜一郎“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这
话虽是夸张地颂扬了丰田,但也不算失实,因为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进口了丰
田车。

    丰田汽车公司不仅以生产高质量的汽车著称,而且以其独创的丰田管理方式
驰名世界。正是它独有的生产管理方式,使丰田汽车公司成为“企业管理之王”。

    丰田汽车公司是世界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它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列居
第二。该公司年产汽车30O 多万辆,占世界汽车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50%以上
的汽车销往国外,连号称汽车王国的美国都成了丰田的最大主顾。

    丰田成功的历史,也是丰田管理谋略成功的历史,丰田管理方式的提出迄今
已有三十多年,仍不失为世界公认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受到当今世人的瞩目。
1973年,日本经济深受“石油危机”的冲击,很不景气,经济增长指数一下子由
两位数降到零,但作为与汽油相关的丰田汽车公司不但受影响很小,而且趁石油
危机之际从而扬名世界。把它研制出来的节能型小轿车推向国际市场,其奥秘所
在正是丰田管理方式在起作用。

    对于丰田汽车公司来说,有四个对公司有卓越贡献的人被载入丰田汽车公司
的史册。这四个人便是:创业者丰田喜一郎、“管理之王”石田退三、经销专家
神谷正太郎以及丰田管理方式的创造者大野耐一。这四个人之间亲密无隙的合作
使丰田汽车公司日益兴旺,成了世界各国企业学习管理的榜样。

    □丰田汽车王国的开国元勋丰田喜一郎丰田喜一郎是“纺织机械王”丰田佐
吉的长子,特别喜欢摆弄机器。

    丰田喜一郎从东京帝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就在父亲的厂子里工作。

    1910年,丰田佐吉到美国福特汽车厂参观,预感到“以车代步”的时代就要
到来,回国后打算兴办汽车工业公司。丰田佐吉自觉年事已高,只好把希望寄托
在儿子丰田喜一郎身上。他对丰田喜一郎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干一行,我发
明了纺织机,搞纺织工业,你搞汽车工业好吗?”

    1929年,丰田喜一郎来到伦敦,看到那里大街上来往穿梭的汽车,引起了他
对未来的遐想。他信服父亲的战略眼光。1930年,丰田佐吉患脑溢血去世,丰田
喜一郎为了实现父亲遗愿,立下“要用毕生精力创造出和美国一样的汽车”的志
愿。一次,他在全厂职工会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将在三年内办一个汽车厂,
生产和美国一样的汽车!”职工们听后,都大笑不止。丰田喜一郎很不理解大家
为什么要笑,他想,这个理想并不难实现,要认真学习美国的技术和管理,有什
么做不到的呢!丰田喜一郎给自己立下了五个奋斗目标:一、以大众车为经营目
标;二、一定要建成小轿车厂;三、市场竟销是经营焦点;四、一切计划的是竞
销能力;五、汽车业要办原材料工业。这就是著名的“丰田”。

    1933年,丰田喜一郎开始试验生产汽车,在纺织机械厂内建立“汽车部”,
并在一个大仓库内建立了汽车试验室。丰田喜一郎把从美国买来的汽车,在试验
室大拆大测,让挑选出来的技术能手和工程师们全力以赴地剖析研究。丰田喜一
郎精选了一批技术人员专门从事研究、制造汽车的工作,并组织他们到美国福特
汽车公司去参观,以培训一批能够设计制造

    汽车的骨干力量。丰田喜一郎懂得搞好汽车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要建立
自己的工业基础,即要有稳定提供优质特殊钢材的生产基地,而当时的根本问题
就是缺乏专家。1934年,丰田喜一郎特聘大同钢厂的主任技师深田弁三,负责汽
车钢材研制生产工作,并于1940年3 月正式建立了丰田制钢公司(现在的爱知制
钢公司)。丰田喜一郎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走访取经和网罗人才方面,先后拜访
了很多专家学者。他们给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喜一郎头脑里形成以“节油、
坚固、廉价”为主要优势的大众车的轮廓。经过百般努力,丰田喜一郎终于在1935
年8 月制成了第一辆丰田汽车。

    1936年,丰田喜一郎趁机在爱知县举田町罗下198 万平米的土地上,大兴土
木,修建汽车厂。1937年,日本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丰田汽车公司,从此汽车部从
纺织厂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汽车制造厂,即现在的丰田汽车公司总厂。1938年
11月3 日,丰田汽车厂正式投产,由丰田喜一郎的妹夫利三郎任经理,丰田喜一
郎本人任副经理。1941年,利三郎任董事会会长,丰田喜一郎任总经理。当时该
公司有资本1200万日元,机器有330O台,职工5000人。丰田喜一郎任总经理后,
作出了三大决定:一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势,扩大高、精、尖产品的制
造能力,使丰田在关键部件上有独到之处,同时也是为了降低成本。非关键部件
则择优到外厂订货,优质优价,质量差的少订货或不订货,甚至中止合同,这就
促进了供货单位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丰田喜一郎的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