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郑周永决定以优制胜,高质量、高标准地全
优拿下1530万元的项目,造出声势,并提出“现代土建社”靠信誉填饱肚子、赚
大钱的经营方略。拿下1530万元的项目后,郑周永名声大振,在建筑业牢牢地站
稳了脚跟。“现代土建”也成为唯一被纳入美军第8 军营建序列的韩国企业。

    1952年 12 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为朝鲜战争的停战问题出访韩国。总统
来访忙坏了美国第8 军的将领们。他们为总统选择的下榻官邸,外观宏伟豪华,
内部设施却因年久失修,不堪居住。第8 军负责接待的军官十分为难,找来郑周
永,要求对卧室、厕所和供暖等设施进行全面改造。

    时限为15天。这位军官说:“如不能按期完工,不付施工费,郑社长还要倒
付一笔与工程预算相等的赔偿费。如果在期限内完工,费用加倍付给。”“一言
为定!”郑周永痛快地答应了,并当场在合同书上签了字。

    走出第8 军军部,他不禁紧锁双眉:洋人所使用的洋便器是什么样子呢?

    便池怎么能修在屋里呢?这些高档材料在战争期间又到哪里去弄呢?一连串
的问题在他脑海里翻腾。这次施工十分关键,绝不能掉以轻心,他提醒自己。他
立刻打电话把享有机械专家美名的妹夫金永柱召来。两人一合计,带上几个工作
人员驱车去了白龙山——富人居住区。他们来到这些建筑考究、因战争而无人居
住的空房子里,见到有用的东西就拆卸下来。很快就把所需的锅炉、水泵等材料
找齐了。临走时还在门上贴上“借用数日,用毕送还”的字条。材料备齐后,接
着便是一天24小时地昼夜施工。经过数日的连续作战,反复地试用、检修,整个
装修工作提前3 天完成。第8 军的全体将官验收房间时,看到漂亮舒适的卧室、
厕所、客厅、供暖设施,无不交口称赞。郑周永的大名蜚声美军上下。从此以后,
他独自垄断了美军所有的营建项目,计价方面也得到了美军的完全信任。大批的
金钱象流水一样向他滚来。“现代土建”实现了第一次腾飞,发展成了中等规模
企业。

    □现代财团的发家史1959年5 月15日,汉江人行桥竣工通车仪式隆重举行。
当时的韩国总统亲自出席,并在讲话中高度评价“现代土建”的技术水平。汉江
人行桥的修复工程使郑周永获得了合同中规定的工程费用40%的厚利,也使“现
代土建”名声大振,在实力上成为韩国建筑业界的执牛耳者。然而,谁又能相信,
四年前修复的高灵桥工程竟亏损1000万多元,使他倾家荡产,企业濒临倒闭。

    1953年2 月,韩国当局为了保证其军需物资运输和运兵工作的顺利,决定修
复咽喉要道——高灵桥。郑周永以聘请有造桥特许权者为顾问的手法,夺得了高
灵桥修复工程。这是他从政府手中接受的一项最大的工程。

    预算资金为5478万元。高灵桥架在10米深的谷溪上面,需要修筑13座桥墩,
桥墩间的跨度为60米。整个工程比造一座新桥还要难,工程量极大。而郑周永的
全部家当只有一台20吨的起重机,一台搅拌机和一台固定式压缩机。大部分作业
是用极原始的方式进行,一切都靠人力。谷溪水位一年四季变化极大,严重影响
了工程进度。一年过去了,13座桥墩只完成了一半。进入1954年,物价又似脱缰
的野马,难以控制,各种建材的价格猛涨。一时间,他陷入了困境,债台高筑。
为了使工程能按期完工,他马不停蹄地四处告急,筹集资金。然而,一切都无济
于事。工人开始罢工,讨债人络绎不绝。企业濒临倒闭的境地。郑周永走投无路,
漫步来到施工工地。望着死气沉沉的大桥,望着滚滚东流的溪水,他愁容满面。
出路在哪里?他站在桥头沉思着:解铃还须系铃人,他突然顿悟,出路就在大桥
本身。郑周永想:保质保量地拿下工程,即使垮台倒闭也是一种光荣。

    这是悲壮的、令人同情的倒闭。政府不会就此不管。只要信用在,今后承揽
工程的机会一定会更多。他立即回到家中,召来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对他们说
:“企业倒闭,还可以从头开始,而人的信用丧失了,就再也挽回不来了。因此,
无论如何也要高质量拿下高灵桥工程。”他们兄弟姐妹携手共进。最后决定,变
卖自己的住宅、汽车修配厂和现代商运船只,筹

    集资金完成工程。1955年5 月,高灵桥在延期两个月后终于竣工了。郑周永
背上了巨额债务,但政府对他宁可倒闭也不失信用的诚实做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并授予他承担政府工程的特权。

    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高灵桥工程取得了塞翁失马的效果,给郑周永带回了
大批的工程合同。仅一年,郑周永承揽的工程金额总数达9 亿元。“现代土建”
重新振兴腾飞。有了政府承揽工程的特权,1957年汉江大桥工程招标时,郑周永
轻而易举地击败了许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汉江大桥工程使“现代土建”一跃成
为韩国建筑业界中的第一!

    □使韩国成为世界级造船大国6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世界普遍出现经营衰退
现象。日本和西欧都采取了紧缩财政的政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从越南撤
军,减少其驻扎韩国的军队,终结了它对韩国的经济援助。这对于一直靠依赖
“美援”

    生存的韩国经济,无异于釜底抽薪。

    郑周永觉察到政府不久将会改变以出口为中心的经济结构,便转向开创国际
市场需求量大的造船业。要搞造船业,他面临的难题实在太多。一无资金,二无
技术,有的只是社会上的冷嘲热讽。但是,半辈子的创业经验使他深信,万事都
是有无相通,他的造船厂及他的造船事业是会从“无”

    中诞生的。他率领一批人马,周游欧洲,打算筹借为数上百亿元的创业资金。
转了一圈,他才发现,这只是一个梦: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民间企业,在国际金融
市场上是借不到这样一笔巨款的。他不肯罢休。他相信,人与人总有相通的地方。
只要坦诚,总会获得同情和支持的。此后,他又奔赴英国,对勃克莱银行采用了
车轮战术,开展了上门游说的持久战。一连数日,“死磨”的战略取得成功。勃
克莱银行的财神们同意向郑周永贷款,并向“英国输出信用保险局”提出了担保
申请。很快,保险局局长会见了他。保险局局长说:“我希望你能说服我并让我
相信你造的船肯定会有买主。否则,勃克莱银行的贷款是难以获得批准的。”郑
周永面带微笑地听着,但背上却直冒冷汗。他没有造船厂,更没有船,仅有的只
是刚刚购进的船厂用址——一张海滩的照片和从一家公司借来的一套26万吨级油
轮的设计图纸。

    郑周永不死心,硬是说服埃普勒道公司给他介绍了一个买主——希腊大船主
利巴诺斯。怎样才能说服大船主买下“船”呢?生意人之间做买卖既怕上当,又
怕被诓。坦诚是关键,提供优惠条件是突破口,他暗自揣摩着买主的心理。吃亏
是福,对此他深信不疑。他立即拟定出卖船的条件:①大幅度压低船价;②买主
不满意可以随时撤回合同;③若合同取消,如数退还定金,而且支付利息。买主
不会拒绝有利于自己的合同。他十分自信,只要卖得出去“船”,建成造船厂后,
“现代土建”定能获取大利。

    数日后,他与利巴诺斯见面了。他坦诚地把那张海滩照片递给大船主,并详
细地谈了自己卖船的“条件”。希腊船主由开始不在乎的仰坐姿式变成了认真听
讲的正襟而坐,到最后约郑周永去瑞士他的别墅细谈。1971年夏天,郑周永在瑞
士同利巴诺斯签订了建造2 艘25万吨级油槽船的合同。

    每艘船3095万美元,低于国际市场价格16%。这两艘船的定货合同为郑周永
谋得贷款,解决了最后难题。1972年3 月23日,在人们的关注中,他的蔚山造船
厂奠基仪式正式举行。两年后,郑周永就建造了一座现代化造船厂和两艘巨轮,
创下了世界造船记录。1981年,他用16个月修建了

    第二座船厂,使他拥有年造船215 万吨的能力,获得世界1/5 的船舶订货,
也使得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造船大国。

    □实现国际市场多边化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西方国家纷纷关门闭
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韩国的经济再一次遭受沉重打击。众多企业倒闭,失业
人数迅速增加,物价暴涨难控。为了扭转经济滑坡的局面,政府推出了强行干预
经济的“官方主导型”的政策。迫于形势,郑周永自行关闭了重型机械、炼铜等
4 个企业。此时,刚刚打入国际市场的“现代土建”,因行贿受到沙特政府的制
裁,被驱逐出境。企业生存受到威胁。

    接踵而来的遭遇使郑周永感触倍深,同时也激起了他更大的探索兴趣:怎么
样才能使企业安全生存呢?他想:埃菲尔铁塔历经百余年,现在仍巍峨耸立在那
里,其关键是它的四脚相互鼎立支撑的建筑结构起着重要作用。企业若是有埃菲
尔铁塔这样的四条腿,就一定能经得住市场的风云变幻,立于长久不衰之地。他
越想思路越开阔。若把承揽工程从一个国家扩展到两个、三个、四个国家,不也
就有了支撑企业的四条“腿”呢?他得出结论:企业要想安全生存,必须实现国
际市场的多边化。

    找到答案后,他立即部署了方案。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伊拉克。伊拉克同北
朝鲜关系密切,“现代上建”曾多次碰壁。为了打开伊拉克的大门,郑周永请中
东地区有影响的人物从中斡旋。经过多次努力,“现代土建”

    终于获准参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的一项废水处理工程的竞争,并以4130
万美元的最低价格夺标。郑周永大喜过望,立即指示部下,要不惜任何代价,尽
善尽美地完成工程,在伊拉克确立“现代”形象,守住这块阵地。废水处理工程
的顺利进展,改变了伊拉克当局对“现代土建”的态度,为其工作的认真和工程
的高质量所折服。1980年9 月,两伊战争爆发。当时在伊拉克承包工程的其他外
国公司纷纷撤离,唯有“现代土建”

    不畏炮火硝烟坚持在工地施工。伊拉克当局深为感动。此后多次将重大工程
交给“现代土建”,使其成了伊拉克头号建筑承包者。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实
现国际市场多边化,1981年1 月,郑周永为他的企业营业总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举办了一个隆重的招待会。驻汉城的各国使节、商务官员、金融机构代表、实业
家均被请到了酒宴上,来宾多达500 余人。招待会一结束,郑周永就“天女散花”,
派出工作人员满天飞,趁机在世界各地展开攻势,开拓市场。

    这一年,郑周永敲开了新加坡、缅甸、利比亚的大门,承揽了预算总额达13
亿美元的工程。1982年,“现代土建”又开拓了马来西亚、阿联酋、阿曼、肯尼
亚等国的市场,使这一年成为自1966年走向海外以来在国外承包工程最多的一年。
他的“埃菲尔铁塔式”国际市场多样边化的经营方针,使“现代土建”一下跻身
于国际经济圈,终于成为了韩国的第一“铁塔”、全世界名列前30位的经济实体。

    六、韩国三星财团元勋李秉哲曾雄居韩国十大企业财团首位的三星财团元勋
李秉哲,闻名遐迩,在韩国经济界素有“经营奇才”、“韩国财界的脸面”之称。

    李秉哲自幼性格执拗,喜好出人头地,后来他辗转求学,虽没获得一张毕业
证书,却获得了经济学博士的荣誉称号。在50年的企业经营生涯中,李秉哲历尽
艰难险阻,把“三星”从一个小本经营的贸易商行发展成为拥有24个大企业的世
界性大财团。他信奉“第一”精神,创办了“第一制糖”、“第一毛织”;他高
瞻远瞩,开韩国化肥和电子工业之先河……

    为韩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开辟出了一个个崭新的局面。

    李秉哲的经营思想极为丰富。他的反向求异的经营谋略,将利益还给消费者
的“让利获利”经营方针,“吃米就得种水稻”的合理经营思想,勇越雷池、开
创新事业的工作风格,以及利润多多生产,利润少少生产的经营之道,都充分地
体现出他的经营智慧。

    “三星”的历史就是一部李秉哲顺应时代和社会潮流,大胆向新的事业挑战,
不断开拓新领域的历史。

    □逆向经营为全业创造新的转机1936年4 月,已有三个孩子的李秉哲与人合
资,在马山市建起了“协同精米所”,迈出了他50年经营生涯的第一步。

    马山市水陆交通方便,是庆尚南道一带的农产品集散地,享有“粮仓”

    的美称。每年,数百万石的粮食在那里加工,然后销往日本等地。许多粮商
云集在这里从事粮食加工业,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加工的需要。货场上的粮袋堆
积如山。李秉哲创业心切,抓住马山市粮食加工能力不足的机会,大量地买进粮
食,不分昼夜地进行加工生产。可是,年底一结算,还是亏损了资本的三分之二,
精米所面临倒闭的危险。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却是亏本,李秉哲诧异不己,感慨
万千。开业的挫折,使他和合伙人之间也产生了分歧。合伙人朴正源提出解散精
米所,李秉哲和郑玄庸则主张总结经验教训再干一年。最后,三人达成协议:再
干一年,如若再度亏损,返还朴正源一万元资本;如若赢利,除还回朴正源的本
钱外,还另加一万元资本的利息。马山市粮食交易的价格都是由仁川粮食批发站
决定的。该站行情变化无常,经常暴涨暴跌。粮商们趋顺大势,都在涨价时进货,
跌价时出手,因而常常要蒙受巨大损失。这种蜂拥而上、如潮而退的买进卖出,
势必导致粮价的暴涨暴跌。也许生财之道就在这一涨一跌之中!李秉哲经过苦苦
思索之后,忽然茅塞顿开。李秉哲想,过去我涨进跌出,现在我何不来他个反弹
琵琶,反向求异,抓住跌进涨出的价格差异,赚一笔钱呢!重新开业后,李秉哲
果断地改变了经营方法。粮价下跌,别人唯恐亏损而大批出手时,他便低价大量
进货;粮价上涨,别人大量抢购时,他便大批售出。

    这方法果然奏效。这一年,不仅赚回了原来投资的3 万元本钱,还赢利2 万
元,兑现了同朴正源商定的合同。协同精米所的赢利,使李秉哲尝到了成功的喜
悦,也增添了他创业的信心。他迈开大步,走向新的目标。

    □还利给消费者的经营艺术1938年,在经营生涯中几经起落的李秉哲,已是
“三星商会”的总裁,经营着出口贸易和面粉加工业。“三星商会”在李秉哲的
精心经营下,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李秉哲为了扩大企业的规模,又
在开始

    寻找新的投资对象。

    听说日本人经营的“朝鲜酿造会社”因内部分裂,急着要出卖,十分高兴,
立即按要价拿出10万元买下这个每年可酿造7000石粮食酒的大会社。经过他一年
的苦心经营后,一直徘徊在小厂圈子里的“朝鲜酿造”,产量从开始的8000石迅
速增加到1 万石,销售额超过大邱市其他七家酒会而跃居第一位,成了大邱市最
大的纳税户。然而,他并不满足,他要继续提高企业利润,增强企业实力。为此,
他经常下车间,上柜台,摸索着提高利润的路子。

    李秉哲听到买酒的农民抱怨酒的度数太低,喝起来不过瘾。农民的抱怨启发
了李秉哲。他想,农民喜爱烈性酒,如果提高酒的度数,仍按原价出售,让农民
得到一点好处,酒的销路一定会更好。这样将一部分利益让给消费者,创利会不
会减少呢?李秉哲的结论是:物美价廉的产品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他敢想
敢于,立刻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提高酒的度数,并按原价出售。果然,高
度数的酒一上市,就誉满大邱市,成了当时市面上的抢手货。李秉哲不断增加生
产量,但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销售量直线上升,李秉哲从中获得了比原来高
得多的利润。

    李秉哲从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是相互并存的关系。只
有得到社会的信誉,坚持公平经营、共存共荣的原则,企业才能繁荣。

    □按时代和国民的需要进行生产光阴荏苒,李秉哲在经营战场上奋斗拼杀了
十余年,度过了一段业绩不凡的岁月。“三星商会”也历尽艰辛,发展成“三星
物产株式会社”,在韩国的进出口贸易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