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
“金币,是金币。”人们惊喜地叫起来。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开来。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寻找金银财宝。人们不断挖出更多的东
西,陶器、经过雕琢的大理石碎块等等。不久,有人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庞培”的字
样。人们这才明白,这里就是被维苏威火山爆发后的火浆掩埋了的罗马古城——庞培城。
使庞培城毁灭的那场灾难,发生在公元79年8月24日午后。生活在安定祥和中的庞
培居民没有料到,从古以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维苏威火山竟突然爆发了。震耳的爆炸
声,伴着火山口喷出直冲云霄的滚滚浓烟和燃烧的岩浆,中间还挟着石块和灰尘。顷刻间,
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那不勒斯海湾也激起汹涌的波涛,冲击着海岸。接着,又下起倾盆大
雨,山洪挟带着石块、泥沙和火山灰,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向着山下的庞培城中冲去,
慢慢地整座庞培城被吞没了。城中2万多居民大部分逃到了别处,但仍有2千多人遇难。
时间过去了千百年,人们从古籍史册和民间传说中知道有这么一座庞培古城存在,可它
是什么样子,遗址在那里,却绐终是个谜。现在庞培古城的遗址重新被发现,立刻引起整个
国家的关注。不久,意大利政府开始对古城遗址进行发掘。经过200多年断断续续的挖
掘,这座在地下沉睡了1900年的古城初步恢复了原貌,漫步在宽敞平坦的大街上,人们
可以领略古城的风光。
庞培城面积大约1.8平方公里,四周环绕着4800多米长的石砌城墙。由南到北,
由东到西各有两条笔直平坦的大街,把全城分成9个城区,每个城区又有许多小街小巷纵横
相连,路面都用碎石铺成。大街两旁有人行道,街面宽达10米,铺着整块的大石板。街道
的十字路口,有雕花石块砌成的水池,里面盛着清凉的泉水。泉水从城外山上通过高架渡槽
引入城内水塔,分别流向各公用水池和富豪庭园的喷泉池。大街两边的是商店、酒馆、水果
铺和杂货摊。一家商店墙上写着出售卫生用具和好酒的广告;另一家商店墙上写着横幅标
语:“水果商贩支持普里斯库担任高级行政官”。城内最宏伟的建筑物,集中在城西南的一
个长方形广场四周,这里是庞培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残存的雕花精致的大理石门框、祭
坛和高出地面三四尺的青石地基,让人可以想象出这座庙宇当年的雄伟壮丽。政府大厦的议
会厅、办公室十分宽敞明亮。法院是一座长方形的两层建筑物,设有法庭和牢房。它的另一
半楼房,分给了商人,作为进行交易和订立贸易协议场所,东方的香料、宝石、中国的丝
绸,非洲的象牙,都在这里议价成交。
广场东北角是一个商品集散地,当时这里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生意非常兴
隆。一个水果铺的货架上,摆满了杏仁、栗子、无花果、胡桃、葡萄等果品;不过,它们早
已干枯变质了。在一家药店的柜台上,还发现一盒药丸,已经碾成了细末,旁边有一根细小
的圆药条。显然是,当药剂工正搓药丸时,灾难突然降临,他便弃之不顾,逃命去了。当时
的店铺往往也是作坊,在一家面包店的烘炉里,还留下一块烤熟的面包,不仅保持着原来的
形状,而且上面印着的面包商的名字还清晰可见。
庞培城中有很多富豪的住宅。这些建筑的大门,往往有粗大的大理石圆柱和雕花门楼。
走廊和庭园到处摆着天神和野兽的塑像。正厅、餐厅和卧室宽敞明亮,富丽堂皇,四周陈设
着精美的白银相青铜制品。墙上绘有壁画,地板上饰有镶嵌画。在一家富户的客厅,发现了
一幅镶嵌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大流士三世作战图》,画宽6.5米,高3.8
3米,由150万块彩色玻璃大理石片镶嵌而成,生动地描绘了公元前333年希波战役的
一个场景。
城的东南角是一座圆形的露天大角斗场,可容纳2万观众,也就是将近全城的居民人
数。墙上还留着这样的字迹:“塞那杜斯是英雄和索命者。”“费利克斯将斗熊”。附近还
有座体育场,是供人们竞技和习武的地方。
古城里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受难者的石膏像。原来在火山爆发的一刹那间,许多没有逃
出的人,藏身在比较空旷的庭院里,虽然没有被倒塌的建筑物压死,但是却被喷出的火山灰
包封起来,窒息而死。时间过去很久,人体在里面枯干了,消失了,只剩下一些空壳。考古
学家就利用这些空壳作模子,把石膏浆灌进去,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出
了受难者当时那种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一个小女孩紧紧抱住母亲的膝盖,掩面大哭;一个拿
着一袋硬币的乞丐茫然站在街口;有些人正在墙脚挖洞,寻找逃生之路;有一群被铁链锁住
的角斗士痛苦地挣扎着,想要摆脱铁链。很多人双手掩面或屈着双臂抱着脑袋;也有的人手
里还拿着一袋袋金币、银币和贵重首饰。但是,在灾难面前,财宝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
这些有钱人也同奴隶一起同归于尽了……庞培古城逐渐掀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向人们完整地
展现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城市的真实面貌。
罗马帝国的灭亡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
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
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索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
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
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
擦软膏,以防受寒。皇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
动。公元106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123天的节日娱乐。
公元4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宫廷内的奢侈
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
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
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
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
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
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
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
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
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
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
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戴着缀满珍珠的头巾,穿着镶宝石的鞋子。任何被准许谒见他的
人,都必须对他行跪拜礼。戴克里先被奉为神明,皇权大大加强,称号也正式改为:“君
主”。这种君主制成了后期罗马帝国相袭的一种统治形式。
戴克里先执政后意识到,他一个人不可能对付奴隶起义及外族入侵,因此委托好友马克
西米治理帝国的西部。于是,罗马帝国有了两个最高统治者,一切命令都以两人的名义发
出。后来,他们又各自为自己使用了副职恺撒。从此,这四个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一部分,历
史上称为“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退位后,继承了帝位的是君士坦丁。330年,君士坦
丁把首都迁到拜占庭,定名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为东西分治创造了条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
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民怨沸腾,奴隶起义风起云涌,最著名的
是高卢人掀起的“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以农民当步兵,牧人当骑兵,转战各
地,使统治者胆战心惊。公元408年,罗马统率撤拉率领一支队伍自高卢回意大利,路经
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截击,全部战利品均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实行
“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不断向罗马官吏发动进攻,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5世纪
初,一位戏剧大师编了一个喜剧,在许多地区演出,就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巴高达运动的深得
民心。剧情是这样的:主人公家境贫寒,窘于生计。他祈求家中的守护神给他找个安居乐业
的场所,神对他说:“你最好是到罗亚尔河一带当‘强盗’。那里的人公正无私,你投奔那
里,就可称心如意了。”罗亚尔河一带正是巴高达活动的势力范围;所谓“当强盗”就是劝
人们去作一名巴高达战士。
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又遭到了新的危机: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
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他出征前对妻子许愿说:我要打
进罗马,把城里的贵妇给你做奴婢,把他们的财宝给你作礼物。
可是,罗马的司令官斯底里哥把阿拉里克打败了。恢复了生气的罗马城举行了成套的庆
典,这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次庆祝胜利,也是角斗士最后一次进行竞技。
聪明而有军事才能的斯底里哥决定和阿拉里克结成联盟,以阻挡来自伏尔加河的匈奴人
的入侵。这一策略受到了罗马贵族的攻击,他们制造谣言,说斯底里哥想利用哥特人来推翻
皇帝霍诺留的统治。无能而又无知的霍诺留竟听信谣言,下令处死了斯底里哥。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军又一次向罗马挺进。他们占领了罗马的港口,断绝了罗
马的粮食来源。罗马城外“得得得”的马蹄声令统治者惊恐万状。
元老院决定派军使到阿拉里克那里求和。
“求和吗?可以,条件是交出城内全部金银财宝”。“那么,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的
市民?”
“生命!”
“不过,城里还有很多人,士兵们每天都在操练,他们将进行殊死的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那很好,草长得越密,割起来就越省力!”
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罗马人出黄金5000磅,白银3000磅,绸料4000块,
皮革3000张,胡椒3000磅。罗马人为了凑足5000磅的黄金,甚至将金质的神像
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这些贡品,才允许罗马人出城买粮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动
3天。
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天3夜的洗
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木。金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
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
抢光、烧光之后,哥特人在入城的第六天放弃了罗马,向意大利南部推进。不久,阿拉
里克突然死去,据说哥特人强迫罗马俘虏排干了一条河,把阿拉里克的遗体和无数宝物一起
埋在河底,然后再把水放进河里。工程完成后,全部俘虏都被杀死。所以他的葬地及殉葬品
始终未被发现。
公元476年,西罗马只有6岁的未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
12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下,覆没了,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
的一页。
查理大帝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之夜,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灯火辉煌,装饰一新。在庄严的音乐声
中,一位高大魁梧、仪态威严的国王开始在圣坛前作祈祷。
突然,站在一旁的教皇把一顶金冠戴在了他头上,并带头高呼:“上帝为查理皇帝加
冕,敬祝他万寿无疆和永远胜利!”其他教士和人们跟着欢呼起来。
这位查理是何许人?教皇为什么要给他加冕,称他为皇帝呢?
原来,他就是当时开始称霸西欧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法兰克王国的中心在今天法国的东
北部,后来扩展到法国全境和周围地区。6世纪到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比较
巩固。查理的父亲最初是法兰克王国的大臣,在教皇和教会的支持下,篡夺了王位。为报答
教皇,他进军意大利,把抢到的罗马附近一大片地盘献给教皇,形成了一个“教皇国”。
查理继承父位统治法兰克王国时期,更开始了大规模地扩张领土行动。查理是个典型的
中世纪骑士,身材魁梧,精力过人,从不知疲劳和疾病。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战争
上,据说,他曾经亲自参加了30次远征。后世流传的歌谣中把他形容成为一个神话般的人
物。
公元778年,查理率大军顺利地翻越高峻的比利牛斯山脉,南侵西班牙。当时,那里
是由一支从北非来的阿拉伯人建立的哥尔多瓦王国。
哥尔多瓦的军队遭到了重创,而查理的大军也损失惨重。哥尔多瓦国王提议讲和,查理
军中一些将官也主张和解撤军。查理的侄子罗兰侯爵表示反对,更不同意派主和派人物盖内
隆去进行和谈。但是,鉴于形势并不十分有利,查理最终没有接受罗兰的意见,派盖内隆前
去同哥尔多瓦人议和。心怀怨恨的盖内隆,谈妥了议和条件,也和敌方订下密谋,暗害罗兰。
查理看到议和成功,就率大军回国,罗兰担任后卫。得悉盖内隆送来的情报,哥尔多瓦
国王集结起了一支强大的部队,埋伏在险要的比利牛斯山朗塞瓦尔峡谷两侧。
夜幕降临,当罗兰的后卫部队排成长列通过隘口时,哥尔多瓦人借着夜色的掩护,居高
临下,冲下山谷,包围了罗兰的部队。
最后,查理听到了那微弱的求援号音,率大军赶回峡谷。他发现,罗兰和所有的同伴都
已英勇战死。
这次战事,后来被文学家加工成为一部著名的史诗,即法兰西最早的民族史诗《罗兰之
歌》。它以悲壮的情节,感动了中世纪的欧洲人。
23年后,查理又一次越过比利牛斯山远征西班牙,终于吞并了山南广大地域,并任命
一个儿子为该地总督。
查理一生发动侵略战争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对北方撒克逊人的征服。他以传播基督教为
借口,从公元772年起,先后发动8次进攻,时间长达33年,最终征服了撒克逊人,使
之成为法兰克国的臣民。
在几十年的征战之后,查理的王国已经扩大到了相当于今天的法国、瑞士、荷兰、比利
时、奥地利以及德国、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西欧空前强大的国家。而随着版图的
日益扩张,查理对国王的称号已经不再满足了。
教皇立奥三世看到查理势力强大,也为便于和查理共同控制西欧,于是,就为查理举行
了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皇帝”。
查理欣然接受,并正式称为皇帝。从此,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帝国”,查理国王成了
“查理大帝”。他把自己的帝国当作了古代罗马帝国的继续。
查理统治时期,曾下令教会和寺院办学,并在宫中成立学院,广泛招聘僧侣学者前来讲
学。他还从中等人家和低微门弟人家中挑选子弟,与富贵子弟共同接受教育。甚至任命出身
贫穷,学习优异的青年教士为主教。当然,这一时代的文化教育仍然是由教会垄断的,教育
的目的也是为宗教神学服务。
查理对基督教极为热诚和虔信。他定都阿亨后,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金璧辉煌的宫殿
和教堂。所有的大理石柱,是从遥远的罗马等地拆除古代建筑运来的,随着建筑的兴盛,绘
画、雕刻等艺术也有所发展。阿亨的宫廷礼拜堂一直保存至今。
查理还派人搜集和抄写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