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走来,一路成长
 

  李旭
  武汉大学商学院2001级国际数理经济系学生,在校期间担任过武汉大学“聚焦”工作室和新经济社的负责人;2004年4月,和朋友一起创建“新起点俱乐部”,着力于在校大学生的素质培训工作。现供职于招商银行深圳管理部。
  题记: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曾是个多么优秀的大学生。之所以还是将这篇文章写出来,是因为我知道还有着许许多多和我一样平凡而又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生活轨迹的同龄人,谨以此文献给他们。
  现在只要一回忆起自己刚进大学时的情景,我的脑海里便展现出一幅画面来:一个17岁的大男孩,心中揣着对大学生活的种种梦想,独自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缓慢地走在校园里的林阴道上,手中拖着的两个巨大的行李箱使他有些吃力,但眼睛里却分明闪着骄傲的光。
  可以说,刚进大学的我是既自卑又自信的。
  自卑是因为在系里进行入学情况统计时,我惊讶地发现,自己身边的大部分新同学,要么是全国高中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优胜者,要么从中学起就有着异常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经历,不少人更是兼而有之。而我自己,自初中进入家乡一所重点中学后,六年里的学习成绩基本是在班级二三十名间徘徊,更不知奥林匹克竞赛为何物;没什么特长,也没有担任过任何能引起老师、同学注意的学生干部,如果非要提一点,就只能说因为被子叠得好,被寝室弟兄推举为寝室长,负责在卫生检查时替大伙整床叠被,免去了众兄弟的劳顿之苦。所以,看着别人手中闪闪发光的信息表,自己心中不免羞愧,顿时有种中学都白过了的感觉。
  我的自信则来自于我的家庭以及学校之外的成长经历。我的父母均在农村长大,高中毕业后也在家乡务农多年,有幸来到城市后他们有了不错的职业和收入,过上了比较宽裕的生活,但却从来没有忘记将他们身上磨砺出来的一些宝贵品质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他们希望能将我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正直、性格坚毅、心胸远大的人。所以,不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父母很少像身边其他孩子的父母那样对我百般宠爱,但却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成长历程。
  从小父母就引导我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心身边的世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收看新闻和涉猎各种知识的习惯。每到假期,我都要回到贫穷的农村老家,和那里的孩子们一样下到田地里,感受我在城市里永远也不能体会的生活的不易;到了13岁的时候,我就已经独自一人拿着地图在首都北京游玩了十余天;初三暑假,自己又尝试着独自找一份工作,挨个店面地推销自己,并为了一天不到10元的工资付出汗水……就这样,到进入大学校园时,我已经确确实实从内心深处感觉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积累,一种不同于身旁大多数同龄人的思维方式。我坚信,在大学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一定有一片独特而绚烂的天空正等待着我去寻找,去用心领略。

 
大一:试试就能行,争争就会赢
 

  果然,进入大学没多久,第一个挑战就摆在了我的面前——竞选班长。
  上面提到过,相对于同龄人来说,虽然我在学校之外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体验,可无法否认的是,在校园里,除了学习,我拥有的其他经历仍然是一片空白。这些空白让我从内心里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与身边同学的交往上、在学生活动的经验等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和差距,这种校园生活的不足又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和提高。我迫切地希望能在大学里补上这一课。因此,在知道竞选班长这个消息后,心里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赢得现场同学的认可,竞选成功!
  想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突然变得异常艰难。我这时才发现我从小到大从没有过在很多同学面前讲话的经历,更别说要有条有理地介绍自己,并赢得别人的认可。这一点真的很致命,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男生,想好了一定要向心仪的女孩表白,可是到了那个女孩面前,却又支支吾吾半天都没法将最关键的话语表达出来。在这次竞选面前,我就是这样一个一厢情愿的小孩子。
  直到竞选的前一个晚上,我对第二天如何面对全班同学仍然是毫无头绪,心中备感焦虑和紧张。心急如焚的我无奈中想起了一直在身后默默指引我成长的父亲,便给他打了个电话。电话里,父亲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用那种一贯沉稳的语气告诉我:“李旭,和原来一样,这只是你面临的一次很普通的考验,没什么大不了。有时候别人能否听清你想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你为别人做了什么。”父亲还说了些什么,我早已忘却,可是这几句话直到现在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放下电话,我的心情慢慢平静,心里想得最多的已经不是怎样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只觉得,我必须用行动让大家认可我的热情、真诚和一颗愿意用自己全部力量为这个新班级服务的心。从这一刻起,我已经将自己当作是一个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愿意为别人提供帮助的一班之长。
  第二天,全班的男女生第一次聚集到了一起,大伙都颇觉新鲜,相互打量。此时的我已一消往日的局促,第一次主动走到全班同学的面前,帮助同学拿东西、引导大家整理队伍、安排同学就座等,跑东跑西,汗流浃背。总之,哪里需要帮助,我就尽快出现在那个地方。待到大家都坐下来,竞选会也正式开始了。轮到我上台的时候,紧张感依旧挥之不去,我的手心不停地冒汗,腿也不由自主地开始颤抖,讲话还是有些结结巴巴。从讲台上下来的时候,看到其他同学的精彩演讲,心里真的以为自己肯定没戏。虽然自己觉得有点遗憾,但心中却是十分踏实,因为一天来的努力让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可有些事情总是难以预料,随之而来的结果让我欣喜万分——我以两票的微弱优势险胜,当选为班级的首任班长!
  大学里的第一次成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从一个没有过任何学生工作经历的新人一跃成为一个全新团队的领头羊的心理历程,足以让我体会及时行动的威力。从此,我对陌生的挑战再无畏惧。
  在担任班长的时间里,我始终记得竞选前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过的话,始终按照当时竞选时的想法老老实实地履行着班长的职责。很快,我就赢得了班上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在新的班级中生活得充实而愉快。
  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担任班长为我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发展平台,这个平台给了我一个不曾展望过的崭新视野。同时我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日后共同进步的好朋友,我们时常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探讨各自人生的目标,为每一个在思想的交汇中闪现出的新的灵感而喜悦。
  我还一次又一次地向着自己原本没有机会尝试抑或不敢尝试的事情发起挑战,比如参加辩论赛、组织各种活动等等。有过许多成功,也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但不管外人看起来成败与否,我自己已经清楚地感受到,我从这两者里都赢得了很多很多。
  第一学年快结束时,我默默地退出了本年度所有关于个人的评优、评先活动,把有限的名额尽量地分配给曾经为这个新班级的成长不断奔走、付出艰苦努力的各位班委。我知道,一年以来,班长这个位置带给我的财富已比其他班委多得多,如果再以各种证书的形式来证实自己的收获的话,就已显得十分多余。在这个新的团队里,他们是我衷心感谢的人,也是真正的脊梁。
  整个大一,我就像一块崭新的海绵,竭尽所能地吸收着身边的水分和营养。以至于到了2002年7月我静静地反思、总结自己一年来的得失时,看着自己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我仿佛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现在回头去看,正是这一年里的积累和成长,给我各方面的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直到现在,我经常能够体会到当时的青涩和勇敢中蕴含的激情,以及父亲曾对我说过的那句“关键是你为别人做了什么”。
  我突然想起了一位高中同学鼓励过我的一句话:“你不是不能做到这些事情,只是还没有开始去尝试。相信自己,试试就能行,争争就会赢!”真的,试试就能行,争争就会赢,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收获的是整个天空!

 
珞珈成长三部曲(1)
 

  迷  惘
  进入大二,我辞去了班长的工作。在班长这个职位上一年的历炼让我觉得,我的收获已经相当丰富,就算继续做下去,对我的锻炼也将十分有限。与其守着一个习惯性的地方,不如放开自己,去寻找一个新的、更具挑战的领域。而新的目标是什么,我一时间还没找到。我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
  另一个让我苦恼的问题是我的专业。我的专业全称是国际数理经济试验班,武汉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出于对这个专业的误解,我在高考时选择了这个专业,而且父母还为我的专业颇费了一番心思。但是入校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要培养的实际是中国今后的数学和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学术精英。我们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光是课程的安排就让人没有任何喘息的余地。除了复杂的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之外,这个专业更主要的是学习现代数学理论。在这个专业呆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已经设立好的本科四年加研究生三年然后出国读五至七年博士的发展路子。这和我原先所设想的大学生活完全不同,我想象中的大学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不再有束缚,每天可以涉猎各种各样的知识,结交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课余时间和他们一起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原本从没想过要出国读书和做学术研究,更不愿意将自己人生中最黄金的十余年在学校和书本中度过。更麻烦的是,经过大一一年的调整,我仍然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当时我每天机械地往返于教室和寝室之间,面对着一堆堆干涩的数学模型,我始终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也不想就此屈从已有的安排,心中苦闷不已。直行或是转弯?就像高考填报志愿一样,在大学第二年伊始,我又走到了一个命运的岔路口。在进一步向一些老师和学长了解情况之后,我选择了转弯。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面临的重大障碍前说放弃,心中顿时多了种挫败的感觉。我决定向自己原本感兴趣的金融工程方向发展。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是直接转到金融系就读;二是仍然在自己专业将就着读下去,把更多精力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到了读研或者就业的时候再重新选择。考虑到当时进入数理经济专业时的不易,再加上这个专业里数学和经济学双学位的诱惑,我并不能鼓起全部的勇气向别人眼中的这个“王牌专业”说再见,我选择了后一种道路。
  到了四年级时我才明白,在对待自己前途的问题上,任何的“将就”都会带来巨大的代价。学会如何放弃也是一种成长。
  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还为自己留有更多的退路,无法专注并执着于自己的选择。没有当机立断转换专业,这是在我大学里犯的最大一个错误。
  一方面我仍然需要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又选择了和本专业同学完全不同的校园生活方式,时常忙于自己手中的社团活动,还要考虑自己重新定位后的专业选择——金融方向。我并非天赋秉异之人,在其后两年的时间里,我时常被这几重压力折磨得疲惫不堪,不仅将许多时间浪费在不甚喜欢的专业上,而且自己在应该努力的方向上又没有精力去拓展,宝贵的青春就此流逝。许多事情往往要在你付出很大代价之后才能体会到一些道理;而让你的青春白白流逝,这是我能想到的对一个青年人最大的惩罚。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现代的大学生在努力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的同时,还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于今后适应纷繁的社会生活都是极有益处的。下面是我就自己的大学经历向大家推荐的十门选修课程:
  大家可能会惊讶于我将高等数学、英语、邓小平理论这三门课单独挑了出来,因为在我眼中这三门课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不但要学,还要将它们学好。学好英语相信能得到大多数人认同。学好高等数学则是因为它是一门极能锻炼思维能力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它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心与定力——在如今的校园里,常常能沉下心来对几个数学题钻研几个小时的人,真的不算多。至于邓小平理论,我把它叫做《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中国当代基本国情》,我想对于这个我们所处的社会,多多了解一些大的趋势,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肯定不无裨益,至少,这门课里蕴藏的内涵让我不惮与校外人士交流。
  挣  扎
  人生就是一部脚踏车,除非你始终向前、向着目标移动,否则就会摇晃跌倒。看着时间一天天流逝,我决定让自己重新忙碌起来。
  忙碌的确是个非常好的方法,不管你忙碌的事情是否正确,你或多或少会有收获,至少没有虚度光阴。而成长,就是做值得你去忙碌的事情,一件又一件。幸运的是,我不仅忙了起来,而且选择正确。
  我加入了“聚焦”。
  “聚焦”工作室在校内算不上一个大的社团,但绝对是很特别的一个。“聚焦”是一个带有浓郁大学文化品位,属于大学生自己的现场谈话栏目。因为其话题贴近校园、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零距离的双向交流模式而深受广大同学喜爱,被誉为大学生自己的“实话实说”。“聚焦”工作室人不多,各年级加起来一共也就不到二十人,但每个人都是从几百个报名者中选拔出来,典型的“小而精”。“聚焦”关注的经常是理想、信念和生存状态这类务虚的话题,所以不少成员都来自人文、历史、艺术、新闻类专业,各具性格。在这里,我第一次体会到一个成员风格迥异的团队给个人发展带来的益处。

 
珞珈成长三部曲(2)
 

  我名义上是编导,但是工作室人手很少,实际上什么都做。加上刚入工作室,对节目的策划、制作并不熟悉,做得最多的就是做宣传、贴海报。不可否认的是,在工作方面的许多事情上,我的确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甚严的人,每件事都想做到最好,贴海报也是其中一件。每次贴海报时,我都会细心观察思考,哪一个地点贴在什么位置曝光度最高?什么时候张贴出去保存时间最长?以及按照什么路线出门去张贴效率最高?毫不夸张地说,至少在贴海报这件事情上,我做到了全校顶尖。举个例子,从我们学校教五楼去梅园食堂的路上,必须经过图书馆侧面的一道大墙。在2002年下半年的时候,那堵墙仍然是光洁如新。当时我就想,这里是教室和图书馆通往食堂的必经之路,在这里贴上几张海报岂不是效果很好?果然,每次我们的海报张贴在这里之后,都能吸引大量同学驻足观看。由于“聚焦”所起的“表率”作用,以致于后来每次我经过这堵墙,看到各种各样铺天盖地的海报时,心中会不免小小地骄傲一下。直到后来看过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才知道对细节的用心,是自己成长道路上一个多么重要的品质。
  在大学里,许多加入社团的新人通常被称为“部委”或者是“干事”。我觉得,“干事”这个称谓尤其贴切,干事干事,就是专门做事情的嘛,特别是做一些很多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后来我做了几个社团的负责人,也经常告诉新加入的成员,每件小事中都蕴含着许多机会。只有用心体会每一件事,并且将那些小事做到最好并且和别人都不一样的人,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慢慢地,我有机会参与到节目的策划中去。所谓的节目策划,说白了就是吵架:几个来自不同院系的人围坐在一个小会议室里,一个个的设想和方案被抛出来,一起讨论、挑刺,然后又一个个地被“枪毙”。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我们形成了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和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每次的编导会议都是一次头脑风暴,从节目主题到深层次的内涵,从各种细节的处理到嘉宾的设置,各种观点激烈交锋。在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中,我们节目的策划方案逐渐成形,日臻完善。
  这是我在大学里遇到的最好的团队,大家各有所长,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因为对这个节目真心的喜爱才走到一起;在这个团队里,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让我感到一股源源不绝的激情。由于体制上的某些因素,呆在“聚焦”只能是义务劳动,远不能像其他学生社团那样给个人带来任何纸质的荣誉。但没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