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寅在异界-第5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军由于急于打探大王的下落,也没有再去追杀,两军各派人马,四处查找,可是毫无所获。

    而另一边,唐寅和青羽坠崖后,青羽的侍卫们都慌了手脚,如此之高又如此陡峭的悬崖,他们无论如何也下不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返回己方军中,叫人过来帮忙。

    不过侍卫们也都有想到,现在战局混乱,他们要是一窝蜂的往回跑,碰到己方的军队还好说,万一碰上风军可就坏了。

    众人一商议,决定分散开来,化整为零,分多路返回军中通报消息。

    他们料想的还真没错,风军的探子和大批的兵马早已密布宿月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青羽的那些侍卫在返回时,有些人碰到了莫军,而有些人则被风军截住,生擒活捉。

    通过严刑*问,风军方面终于得到消息,原来大王和青羽竟然双双坠落悬崖。

    得知此事后,风军众将们无不惊骇万分,以梁启为首的三水军和以子缨为首的天鹰军立刻赶往出事地点。

    结果两军还没到事发地点,在半路上就碰到了同样闻讯而来的莫军。

    双方是冤家路窄,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二话不说就厮杀到了一处。

    三水军和天鹰军固然勇猛,可莫军也不弱,而且其中还有天威军骑兵军团,双方半斤八两,拼杀起来也势均力敌。

    双方苦战一夜又一整天,谁都未落明显的下风,谁也占不到对方的便宜,打到最后,双方只能僵持下来。

    在对峙的过程中,两边军队都不敢先行退出战场,生怕遭到对方的追杀,这一拖,就连拖了数日。

    后来双方都看出来了,如此拖延下去,没时候是个头,与其无限期的干耗,白白浪费救援时间,还不如暂时求和,先把各自的主帅救出来,然后再决一生死。

    莫军方面最先派出使节前往风军营地,说明来意,莫军的意思和风军这边不谋而合,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暂时摒弃兵戈,先想办法下到崖底,不管双方的主帅是生是死,至少先探清楚情况。

    两军由你死我活的恶战暂时变为和平相处,几乎是齐头并进的赶到悬崖顶上。

    而后,两军把军中的绊马索统统集中起来,制成四根长绳,一头系于崖顶,一头绑在上官元让、吴广、向问、彭泰四人的身上,由双方军兵合力把他四人顺到悬崖底部。

    这就是四人之所以同时出现的整个经过。

第十集 第二百一十六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

    听完吴广的讲述,唐寅翻起白眼,嘟囔道:“如果我真是摔成重伤,等你们来救援,我早就死上一百次了!”

    吴广垂首说道:“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风莫两国正在交战,身为风军的他们突然碰上莫军,不可能不动手,就算他们不想交锋,人家还得主动打过来呢!

    “大王,我先送你离开此地再说!”上官元让搀扶住唐寅,转身向回走去。另一边,向问和彭泰也是一人架住青羽一只胳膊,小心翼翼地往回走。

    部下的将军们若是不在,唐寅和青羽还能象两个普通人一样,谈天说地,毫无忌讳,现在有部下在场,两人反而不知道说什么了,互相看了一眼,又各自默默转回头。

    回到崖边,上官元让和吴广、向问和彭泰分别为唐寅和青羽绑好绳索,拉了又拉,确认系结实了,这才用力的摇动绳子,告诉上面的己方将士,可以把绳索收上去了。

    在风莫两军的救援下,唐寅和青羽成功脱困,看到大王和上将军平安没事,风莫两军将士无不喜出望外,纷纷围拢上前,第一时间把唐寅和青羽隔离开,生怕突遭对方的毒手。

    梁启和子缨双双来到唐寅近前,跪地施礼,异口同声道:“末将救驾来迟,请大王恕罪!”

    唐寅淡然一笑,摆了摆手,示意二人起来,他看看梁启,又瞧瞧子缨,笑道:“这次宿月之战,多亏你二人来得及时。对了,你们不是在宁地吗,怎么突然跑到莫国来了?”

    梁启和子缨对视而笑,前者把事情的经过大致讲述了一遍。唐寅边听边点头,等梁启讲完,他心中也忍不住赞叹一声。

    就统兵打仗、运筹帷幄这一点,自己和梁启、子缨比起来差得太远了,如果当初与青羽对阵的人是梁启或子缨,己方的军队绝不会败得如此之惨,甚至还有取胜的可能。

    想到这里,唐寅心中苦涩,觉得自己这个大王当得实在有失众望,论文治,远比不上上官元吉、邱真等这些朝廷大臣,论武功,也比不上萧慕青、梁启、子缨这些统帅,即便是引以为傲的武力,和上官元让、连戈这些当今的顶级猛将比起来也有不小的差距。文不行,武也不行,那自己还有什么是能行的呢?

    唉!唐寅叹气。风莫战争还没有结束,他的信心倒是先被打没了。

    不知道大王心里在想什么,但见他脸色时阴时晴,变幻不定,梁启和子缨不敢再耽搁,急忙说道:“大王,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还是先回宿月吧,邱相也从百临赶到宿月了。”

    唐寅心不在焉地点点头,随口应道:“好!”说着,他分开众人,向莫军那边走过去。见唐寅来了,莫兵莫将们都显得异常紧张,把青羽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不让唐寅靠近。

    青羽反倒面带微笑地把众人分开,从容不迫地走出人群,在唐寅面前站定。他率先拱手施礼,说道:“多谢风王殿下多日来的照顾,青羽铭记于胸。”

    唐寅不置可否地看着青羽,什么话都没说。

    他长时间的注视,别说青羽觉得别扭,即便是莫军将士们也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搞不懂唐寅在干什么,有话就说,没话就赶快走吧!

    过了许久,正当风莫两军的众人都等得不耐烦时,唐寅突然身子一弯,靠近青羽,在他耳边低声说道:“邵方心胸狭小,又一向多疑,这次交战,你败得诡异,此事绝不会善了,你自己小心一点。”说完话,他又深深看了青羽一眼,转身形,走回己方阵营。

    看着唐寅的背影,青羽若有所思。向问走上前来,好奇地问道:“上将军,风王刚才和你说了什么?”

    青羽回神,摇了摇头,道:“没什么。”

    看出他不想多言,向问提醒道:“风王向来奸猾诡诈,无论他说什么,上将军都不必放在心上。”

    青羽乐了,很感激向问对自己的担忧,他点点头,说道:“我会的。”

    这场宿月之战,莫军确实是败了,突然出现的三水军和天鹰军把莫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有不小的折损,最为重要的是,莫军大营被破,所有的军资、粮草统统落到风军手里,这对莫军而言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即便青羽返回莫军,一时间也想不出太好的应对之策,只能放弃继续进攻,全军先行撤退。

    青羽的撤退很果断,不仅撤出东江郡,即便在安丘郡也没有停留,直接撤回到囤积有大量辎重和粮草的泗水。

    安丘是一马平川的黄土平原,资源匮乏,无险可守,而青羽一部又恰恰是以骑兵为主,善攻不善守,与其留在安丘被动挨打,还不如撤回泗水来得稳妥,即能就地解决后勤补给问题,又能快速的补充兵员,可为日后的反扑做好准备。

    他的选择没有错,但战报传出镇江朝廷,却完全变的味道。

    听闻青羽率军由东江郡又被打回到泗水,莫国朝野一片哗然,这时候,文武大臣们都来了精神,仔细研究青羽为何会败得如此之惨。

    查来查去,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宿月之战。宿月一战打下来,四十多万的莫国中央军,步兵折损不下十万,骑兵折损接近六、七万众,导致全军元气大伤。而此战的转折点就是风国三水军和天鹰军纵穿莫占宁地,直接攻入到莫国。

    当然,风军竟能畅通无阻的穿过宁地,负责宁南八郡的纪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即便如此,青羽一部也不能毫无准备啊,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进攻宿月城,让渗透过来的三水军和天鹰军钻了空子。

    对于此事,邵方有亲自传书给青羽,询问究竟。青羽实话实说,并非他托大,对强攻过来的风军毫无提防,而是因为他对风军的动向毫不知情,宁地方面没有针对风军的长驱直入做出任何的警告和传报,所以导致他在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风军袭击得手。

    看到青羽的回书,邵方的鼻子都快气歪了,纪韦得有多大的胆子,这么紧急的军情竟然不对国内做出任何的通报,简直无法无天。

    邵方当即又传书给宁地的纪韦,但后者在回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有派人通知青羽关于风军的动向,至于青羽为何毫无防范,那就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了。

    这下倒好,青羽说他没有接到纪韦的警报,而纪韦又说他派人去通报青羽了,二人各执一词,邵方也分不清楚到底谁说的是真,谁说的是假。

    最后还是太傅张荣给他出了个主意,让邵方把青羽和纪韦二人双双调回镇江,在朝堂上当面问个清楚,当面对质,事情的真相也就水落石出了。

    邵方觉得张荣的主意可行,当即应准,令天威军统帅施寒玉接替青羽,暂任全军统帅,又令大臣颜凝接替纪韦,暂管宁南八郡,召回青羽和纪韦二人。

    临阵换帅,兵之大忌。邵方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可他更为忌惮的是手下臣子的不忠,青羽和纪韦各执一词,但其中肯定有个人在说谎,而二人又偏偏位高权重,邵方不敢让此事拖缓下去,急于查明真相。

    纪韦被替换,使宁南八郡的北上反攻彻底失去机会,而青羽的被替换,又让囤积于泗水的莫国中央军蓄势待发的步骤被全盘打乱,可以说太傅张荣给邵方所出的主意基本全是馊主意,没有一条是上策,但他恰恰会投其所好,很清楚的知道邵方心里在想什么,所以他的主意每每都能被邵方接纳并采用。

    国之将亡,向来不乏佞臣,而目前莫国最大的佞臣就非这位张荣莫属了。

    另一边,风国所占宿月。

    莫军在宿月之战后全部撤退,回到泗水,唐寅这边的压力顿时全解。现在风军只要顺势南下,便可一举占回安丘郡。

    风军上下自然是士气大振,充满了希望,不过令邱真感到意外的是,唐寅表面上和众将一样很欢乐,但等没人的时候,却总是抑郁寡欢,愁眉不展。

    莫国内乱,又是换帅,又是换宁地官员,己方目前又掌握了主动,大王还有什么好忧心的呢?邱真甚是不解。

    这日,三水军和天鹰军双双传回战报,两军已顺利挺进安丘郡,在其境内并未发展大批莫军的囤积,估计全面占领该郡,最慢也用不上半个月。

    邱真拿着战报笑呵呵地来找唐寅,结果却看到后者坐在花园里发呆,身边只有阿三和伤愈复出的阿四。

    没有立刻走过去,他先用眼色询问阿三阿四,二人双双耸肩,露出无奈的表情。

    邱真顿了一下,深吸口气,快步来到唐寅近前,笑道:“大王,有好消息啊!”

    唐寅猛然回过神来,呆呆地看了邱真两秒钟才反应过来,笑问道:“什么好消息?”

    “梁启将军和子缨将军已率军反杀回安丘,退守泗水的莫军怯不敢战,想必,用不了多久安丘又会重新回到我军手上。”邱真喜笑颜开道。

第十集 第二百一十七章

    第二百一十七章

    “哦!”唐寅笑道:“那很好啊!”他脸上在笑,语气却透出一股子落寞。

    邱真暗皱眉头,在唐寅对面的石凳坐下,小心翼翼地问道:“这几天,大王是不是有心事啊?”

    唐寅一愣,笑问道:“邱真,你为何这么问?”

    邱真说道:“我看大王眉宇之间,总是透漏出闷闷不乐之相。”

    唐寅挑了挑眉毛,唉了一声,沉默半晌,方抬起头来,对上邱真疑问的目光,问道:“梁启、子缨二人率军打仗的本事如何?”

    邱真颇感莫名其妙,想了想,正色回道:“两位上将军通晓兵书、战策,精通兵法,又足智多谋,胸怀乾坤,堪称治军之奇才,统军之良帅。”

    唐寅点点头,对邱真如此高的评价深感赞同,他又问道:“那我比他二人又如何?”

    这话倒把邱真问倒了。大王是国君,而梁启和子缨是统帅,两者之间似乎也没什么可比性嘛!

    邱真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见状,唐寅苦笑道:“你不好开口,那就我来替你说吧,我远不如他二人。”

    “就统兵打仗这方面,大王和两位上将军比起来,确有不足之处。”邱真倒现在也没太弄明白唐寅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只能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唐寅淡然一笑,又问道:“元让和连戈又如何?”

    “他二人都是当今一等一的猛将。”

    “我比他二人又如何?”

    邱真眉头大皱,低声说道:“也是……略显不足!”

    “是啊!”唐寅站起身,仰面叹道:“就率兵打仗而言,我不如梁启诸帅,就冲锋陷阵而言,我不如元让等猛将,甚至就治国治军而言,我也远不如你和元吉等朝中大臣,我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你看,我还适合再继续留在风王这个君主的位置上吗?”

    原来大王这几天愁眉不展是为了此事!邱真总算弄明白唐寅这段时间何总是闷闷不乐的了,想必是信心被青羽为首的莫军打没了,虽说现在己方已扳回劣势,但大王的心情却没有扭转过来。

    在邱真看来,这可不是小事,大王如果信心不足,甚至对自己还适不适合留在王位上都产生了动摇,那将直接影响到风国的国策和根基。邱真沉默良久,眼珠转了转,突然噗嗤一声笑了,摇头说道:“大王多虑了。”

    “恩?”唐寅不解地看着他。

    邱真说道:“别的不说,单单是大王重贤不重出身这一点,便是开了先河,只凭这一点,便足已远胜列国国君。”

    重贤不重出身?唐寅笑了,只不过是苦笑。重贤不重出身,这在现代是多么普遍的思想,怎么能算成是他的长处的呢,更不可能算成是他的创举,他只不过是粘了现代人思想的光而已。

    其实这在唐寅眼中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里,权贵当道,并可以一代代的世袭传承,各国朝堂的大权基本都掌握在世袭权贵手中,普通的平民百姓想出人头地,想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不是靠一代或者几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更需要机缘和运气,平民出身的大臣也不是没有,但机率比中五百万的彩票高不了多少。

    风国算是第一个打破此例的公国,朝堂上下,绝大多数的大臣和将军是平民出身,这在列国看来很不可思议,放弃贵族,重用平头百姓,简直就是亡国之兆,不过恰恰是这样的国策为风国吸纳了大量的人才,后起之秀比比皆是。

    见唐寅面露不以为然之色,邱真一笑,继续说道:“大王帅军打仗不如梁启等将帅,但武力方面绝对远胜过他们,大王的武力虽不如元让等猛将,但大王的头脑、心胸又远胜他们,大王治国治军不如臣等,但近贤远奸、知人善用又远胜臣等,大王有大王的长处,何必非要用自己的短处去比旁人的长处呢?这就好比大王非要用自己的屁股去比人家的脸面,自寻烦恼嘛!如果大王处处都比臣等强,那还要臣等何用?满朝的大臣和将军们都可以解甲归田,回家种地了。”

    用屁股去比人家的脸面,这话让唐寅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难得邱真能说出如此粗俗的话,不过让唐寅的心情一下子爽朗好多。

    邱真又道:“其实,大王适不适合坐王位,是明主还是昏君,无须自己评价,只需看看自己的身边即可。我风国的大臣和将军们,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栋梁才俊,这许许多多的人才之所以肯追随大王,辅佐大王,不也恰恰证明了大王的贤能吗?!”

    话是开心锁。听邱真这么一说,唐寅感觉自己又找回信心了。是啊,象邱真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满腹才华聪明绝顶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的去辅佐一个庸才呢?

    唐寅心中喜悦,脸上可不好意思表露出来,他咽口唾沫,又清了清喉咙,面无表情地说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

    看到唐寅的虎目渐渐明亮起来,脸上的隐晦一扫而光,邱真心中暗笑,想不到,自己也有一天要在大王面前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啊。

    他正色说道:“臣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大王向来英明,其中的道理,即便臣不说,大王也是明白的。”

    顿了一下,他双目精光闪过,又装成若无其事地说道:“其实,在臣等眼中,大王之才,又岂是一国之王公所能容纳的?”

    刚开始,唐寅还美滋滋地边听边点头,邱真说话向来刻薄,难得被他夸赞,唐寅感觉自己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